道教常用十九種法器,每一種都有它獨特的作用和意義,圖文詳解

2020-12-10 晴空道人

道教在舉行如祈請、度亡、甚至是羅天大醮等科儀時,都會用到的各種用具,我們稱之為法器。道教認為在開壇做法時法師運用法器可以召神遣將,役使雷霆。下文就為大家介紹道教常見的十九種法器的文化內涵。

(1)

鼓是通神及闢邪之用及醒人振奮的傳訊工具。醮壇多用、扁平手鼓等法器。晨鐘暮鼓原道門之習,藉以說明時間來去匆匆,也警惕人生應當日日振奮。

《太上助國救民總真秘要》:「凡建醮道場行法事時,必先鳴法鼓」。可見鼓在道教活動中的重要性。《荀子·樂論篇》中言:「鼓其樂之君邪!」所以鼓似天。故而道教稱鼓為法器之王。

道教所用的鼓分別為大鼓、殿鼓及手鼓三種。殿鼓是置大殿內的中型鼓,有豎在木架上或橫在木架上的,一般用於日常法事中。道教叢林有擊鼓聚眾上殿作日常功課的。一般講究的是三通鼓後開壇誦經,鼓的打法同大鼓技巧差不多,大殿主在燒香時還要敲燒香鼓。其實殿鼓多用於法事中,鼓是道教壇場中的「法器之王」,一般壇場上,尤其是拜鬥禮懺或放焰口,執鼓者多是請一些退下來的老高功或有經驗的老經師擔任。所謂手鼓即手中拿著敲擊的鼓。有帶手柄的,也有不帶手柄的,一般多用於在殿外出壇「轉天尊」、或者「上天地疏」、「祝將」、「祭孤」、「攝召」等道場。

(2)

道教宮觀裡的鐘一般分大鐘、報鍾、懺鍾、帝鍾四種。懺鍾、帝鍾用於道場中,而大鐘與報鍾卻用於開靜止靜。

《道藏》中《道書援神契》中將鐘磬合註:「古者祭樂有編鐘編磬。每架十六,以應有十二律及四宮清聲,又有特懸鐘懸磬。特懸者,獨懸也。今洞案金鐘玉磬,又有大鐘等,皆本諸此。其大銅磬,本諸擊缶。周禮,鳧fú負氏為鍾,磬氏為磬。」

帝鍾也稱三清法鈴、法令,形如吊鐘,黃銅製。道教的法鈴有柄,特點在柄端,稱為劍,呈「山」字形,三根並列的突出尖刺象徵三清。帝鍾具降神利驅魔雙重作用。道士手握帝鍾搖動,發出叮呤叮呤搖鐘的聲音,齋醮科儀不可少的重要法器。

(3)法尺

長約三十三釐米,寬約二釐米,厚約一釐米的木尺,主要功能是去除不詳及逐鬼。法尺通常用在道教齋醮法事上,形狀面刻有尺度、繪有吉祥圖案,如葫蘆等。另外,形狀四稜的天蓬尺是發揮天蓬神的闢邪力量的法器,他比法尺更有威力。古人認為,度量衡講究「規矩」及「合法」,且具有驅魔的力量。尺則被廣泛利用在信仰活動,僅次鬥。道士利工匠也以魯班尺、文公尺、丁蘭尺等作為計算兇禍福。

《道書援神契》有雲:「古者祓除不祥有桃枝,后羿死於桃棒,故後世逐鬼用之,今天蓬尺是其類也。」所說的就是天蓬尺。

(4)法繩

也稱法鞭,俗稱法索。法繩是一條長鞭,木納刻有蛇頭或龍頭,其上栓有長約一米的麻繩或綿繩,構成龍身龍尾或蛇身蛇尾。法繩多為法師驅逐惡靈、鞭撻惡靈及闢邪之用,及傳旨時使,至於道士施行法術時也使用法繩。

(5)法劍

道教的法劍,又稱寶劍、神劍、神鋒、惠劍、靈劍、七星劍、青龍劍、斬妖劍。

七星劍,長約六十釐米,有鐵製和桃木製兩種,古代道士有佩劍的規定。鐵製綱劍劍身兩面各鑲有北鬥七星圖案,七星劍一般是兩把合一,可合起來使用,稱為合劍;也可兩手各握一把,稱雙劍。七星劍是斬殺惡靈的有力闢邪法器。至於桃木劍(桃劍)劍身畫有符咒,多用來驅魔,威力強大。

《景震劍序》:夫陽之精者,著名於景,陰之氣者,發揮于震,故以景震為名,式備精氣之義。是知貞質相契,氣象攸通,運用之機,威靈有應。據神代形之義,已睹於真規,收鬼摧邪之理,未聞於奇制。此所以劍面合陰陽,刻象法天地,乾以魁罡為杪,坤以雷電位鋒。而天罡所加,何物不伏,雷電所怒,何物不摧。佩之於身,則有內外之衛,施之於物,則隨人鬼之用矣。

(6)

也稱珓或教,有以青銅製成或木製,不過通常是以竹根削成半月形,塗成紅色的卜具。其長度各異,較合規格的長約三釐米,寬約二釐米,凸面有十五級橫線,據說十二級代表十二時辰,其他三級是三界。筶形如半月形,後面凹,平面有個小洞,以便穿上紅繩。一條紅繩兩頭各穿一個,成為一雙,紅繩上頭打個結。筶兩個一對,平面為陽,凸面為陰。在神靈前祈禱時,將筶擲在地上。若一雙筶一陰一陽,則是聖筶,意思是神表示加納或肯定。若兩個平面則是笑筶,表示冷笑,即無。但若兩個凸面是伏筶,表示神生氣,即否定。筶是用於判定鬼神意向的最簡單方法,在所有的祭禮都經常使,在儀式進行,可用筶不停佔卜神意。

(7)法印

道教對刻法之質料非常注重,多是木刻,但木質刻要尋穴霹棗木為佳。青銅印也有不少人使用,印上的字幾乎都是神仙稱號;如「道、經、師」,總稱「三寶」,即代「三清」的傳承。「三清」是道教最高的尊神,即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聖號,其他的神仙各有各的仙號刻印及道法的印璽。

(8)手爐

源於古代灌獻禮所的用圭瓚。醮壇儀式的發爐,即是道士執手爐燃香,以行祭儀。

(9)龍角

又稱靈角、號角等,製造的材料包括牛角、錫角及鋁角三大類。角身刻有北鬥七星和南鬥六星、或刻日、月二字。龍角在古代戰爭中作號角,如今是醮壇法器,具有招神驅邪雙重作用。

(10)令牌

源於古代軍隊的虎符或稱雷令、五雷牌。此牌用棗木造,以雷闢棗木刻令牌為佳。令牌的孤頂刻有「風雲雷電雨」,平底刻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其正面刻有「雷霆號令」;左邊刻有角、亢、氐、房、心、尾、箕;右邊刻有鬥、牛、女、虛、危、室、壁;背後刻有龍盤七星劍,其意「總召萬靈」;兩側刻有奎、婁、胃、昂、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翌、軫,共為天上廿八宿的名稱。兩旁刻有「天聲天聲震動雷震」及「霹靂一聲隨令降臨」。其形狀特徵是上圓下方,象徵天地,是召集神靈的最神聖法器。

(11)念珠

葛仙翁在念經時以念珠作為念聖號的計數之用,後來多作為護身法器佩戴。《北鬥經》云:「北辰垂象,而眾星拱之。」所以在撥轉念珠的時候,頭珠是不可以越過去的,以北辰不動故也。所以在轉到頭珠的時候,應當掉轉過來往回繼續撥,此乃周天循環之意也。

《玉樞經》云:「北辰之上,上有三臺……疊為三級,以覆鬥魁」是也,三臺下有一個中國結,結下綴六顆小珠,代表南鬥六星,加上頭珠,則為北鬥七星。(有的珠子結下綴八顆珠,加頭珠則為九星)所以一串念珠,涵蓋了道教的宇宙觀和諸多天文概念,足見道教義理之精微。道教念珠有十二顆、二十四顆、二十八顆、三十二顆、三十六顆、八十一顆等等的區別。十二顆代表十二雷門,二十四顆代表二十四氣,二十八顆代表二十八星宿,三十二顆代表三十二天度人上帝,三十六課代表天罡生煞之數,八十一顆代表老君八十一化,也代表九九純陽之氣。

《太上三元流珠經》云:「受之用白真珠,圓正明朗,大如桐子者三百六十五枚,應星宿之度,日月所會之期。」又《太玄金鎖流珠引》雲「:晝夜鬥轉,周天無窮,如水流之不絕,星圓如珠,故曰流珠也。」由此可見道教的念珠,最早被稱之為「流珠」。

《上清黃庭內景經》云:「若得三宮存玄丹,太一流珠安崑崙,重重樓閣十二環,自高自下皆真人。」由此可知,道教的念珠在早期,尤其在上清宗的修持中,主要是內煉和充當法信之用。

《翠虛吟》云:「八十放九咽其一,聚氣歸臍為胎息;手持念珠數呼吸。」《道法會元卷一七七·元素元輝府玉冊》亦云:「凡出神,先當鍊氣習定,既氣住為神。平坐面旺方,以手胗系鞋文脈,四動為一息。擎念珠,每一息掐一珠,各量人平常出入,漸漸加之,不要大段費力,恐不便。」

(12)木魚

其形圓如魚,故稱木鼓,醮壇誦經敲打之用。木魚分大小兩種,大木魚置於桌左側,與鐘磬相對,小木魚在法事中握在手中敲打。

《道藏》記載:「衢州建觀穿地得一魚,可長三尺,其狀似鐵 ,微帶紫碧色,又如青石,光瑩雕雋,殆非人功所能也,叩之甚響,其魚亦不能名,遣使進貢,帝(唐明皇李隆基)令宣示百僚,亦不能辨。帝乃呼為瑞魚磬,仍令懸於太微宮,非講經設齋不得擊之。於是諸宮觀競以木石模之,以代集眾。」由此可見木魚最早源於唐朝,爾後被佛教引用。

(13)水盂

在道教儀式中用於盛聖水容器,俗稱淨水碗,黃銅製或竹製品。水盂的口稍窄,形如矮胖壺,也有呈大口的如茶碗形。醮壇法事,道士左手端水盂,右手持小柳枝或帶葉小花枝,其浸入聖水中後,在道場上到處灑遍淨壇。由於道教所有的儀式特別注重清潔,所以淨壇的水盂也是主要法器。

(14)淨板

原義是奉三清的敕旨,是用來發施號令的法器。淨板小而硬的長方形木塊,分為三層,底平面,最上的一層最小而微隆起,方便手持。淨板與過去法官所用的驚堂木或講評書人使用的醒木相同。在奉行儀式過程中奉旨始終放在桌上 ,是供道壇道士使用的法器,以拍桌威嚇惡靈。

(15)拂塵

又稱塵拂、拂子、塵尾,是一種於手柄前端附上獸毛(如馬尾、麈尾)或絲狀麻布的工具或器物,一般用作掃除塵跡或驅趕蚊蠅之用。在道教文化中,拂塵是道士常用的器物,一些武術流派更視拂塵為一種武器。俗話說:「手拿拂塵不是凡人」,拂塵在道門中有拂去塵緣超凡脫俗之意,也是道門中人們外出雲遊隨身攜帶之物。拂塵也是漢傳佛教法器,象徵掃去煩惱。

(16)圭簡

也稱朝簡、笏或手板,其長約五十釐米,寬五釐米,厚約五毫米,稍彎,上端略窄,用漆塗飾。古代大臣進宮朝覲,要持笏謁先帝王。如今道教齋醮時也用圭簡,法師兩手相合,恭執圭簡於胸前,以謁見三清、玉帝等神靈。

(17)如意

如意常有象徵吉祥的靈芝紋,捲雲紋,心形紋等。道教宮觀神靈造象中有天尊手捧如意象。如意一般為玉、木、骨製成。形狀略曲如心字,有三點:首尾兩端作雲形或芝形,中央一點圓形。象徵道化三清之意,又喻一心尊三寶,即道寶、經寶、師寶。

《天皇至道太清玉冊》稱如意為「黃帝所制,戰蚩尤之兵器也。後世改為骨朵,天真執之,以戰群魔。」《上清經》:「天尊手持如意,宣說玉樞寶經。」道教方丈在宣說經教或其他隆重科儀中,亦手持之。

(18)法旗

道教用的令旗,一般為三角形,旗面黃色,周圍鑲以齒狀紅邊或白邊,上有一條黃色紅邊的飄帶。旗上書有「敕召萬神」四字,也有書寫一個隸書「令」字的。

令旗在道教文化中,有著極重要的地位,通常被視作道士具有「昊天上帝」授權的象徵,其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神力」。令旗有敕召萬聖赴壇場的功能,也有驅邪招魂和發陰兵的功能。也可用於重大的神靈慶典活動中,迎接諸神的降臨。

令旗有東南西北 中五方令旗。東方的是青色令旗,南方的是紅色令旗,西方的是白色令旗,北方的是黑色令 旗,中央的是黃色令旗。在設壇時,神像經開光點像後,有神靈降臨。令旗可把眾多的天兵天將,陰兵陰將 招在壇前聽用。令旗可招東南西北中五方的兵馬,在揮動令旗時念招兵催神咒,五方兵馬迅 速招在壇前聽候調令。

(19)八卦鏡

八卦鏡其化煞、擋煞、缺血的功效是非常好的。

在風水局中八卦鏡的使用頻率更高,而它也是道教的重要法器之一,八卦鏡其化煞、擋煞、缺血的功效是非常的好,這種道教法器,使用得當能夠化險為夷,但是要是使用不當張冠李戴,便會適得其反。八卦鏡分凹鏡和凸鏡還有陰陽鏡,三種功效都不同。凸鏡鎮宅化煞,凹鏡吸財納福,陰陽鏡調節風水,所以我們家居使用選擇的時候功效一定要弄清楚。

掛八卦鏡有三點要留意:

1、早上辰時,七點到九點之時誠敬懸掛,懸掛後要儘可能的多行善舉,這樣就會把法物的功效發揮到最大!記住切切不能為非作歹;否則八卦鏡就會對惡人之家起反作用!

2、反射出去的方向不可正對任何神像,以免對神明大不敬損福。

3、任何八卦鏡如果想有效果,必須要開光,祭煉,不要聽信佛教說的不需要開光一說,開光本來就是道教的名詞,後被佛教所引用,八卦鏡是正統中國道教的產物,必須要找到明白的師傅,幫你開光祭煉,或者過香火,增加法力。

相關焦點

  • 道教的「法器」指的是什麼?常用的法器有哪些?法器有什麼作用
    道教法物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道教神仙信仰、靈魂永在、祈求大同、和平、普濟度物等思想觀念,它的形成是研究道教宮觀建築、教制、戒律等多方面歷史的有力佐證。道教法物文化又同傳統的繪畫、書法等藝術相結合,體現了道教獨特的審美及世界觀。道教法物是道教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我們試以分類介紹之。一、道場用物道教齋醮來自古代的禱神祭祀。宋玉《高唐賦》說:「醮諸神,禮太一」。
  • 道教法器如意,最初的功能你肯定猜不到
    在道教眾多法器中,如意是齋醮科儀壇場中常用法器之一。道教文化中,常以如意的形狀比照漢字「心」字,稱「如意,心之表也」,首尾兩點作雲形,或靈芝形;中央一點作圓形,象徵「道化三清」之意,又比喻皈依道經師三寶。清·紫檀嵌金八卦紋柄三鑲白玉如意很多道教神明常手捧如意,如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中上清靈寶天尊便手持如意。
  • 拂塵是一些神仙的法器,為何太監手裡也拿著拂塵?有什麼作用?
    這個時候它還只是簡簡單單的一項家用器具,那麼後來是怎麼演變到有各種象徵意義的呢?這就不得不談到中國的宗教了。拂塵的各種神話作用拂塵,取拂去塵埃之意,在佛家、儒家、道家裡都有修成正果的象徵意義,也是和舞的重要用具、古代名士清談時也要用它。
  • 道教法器中桃木為何最受人喜愛,有何神威呢?
    在諸多的法器中,桃木是最常用的一種材料,法器有桃木劍、天蓬尺等,民間也流傳甚廣,有桃符等。那麼,桃木到底為何如此受人喜愛呢?有何神威呢?桃木自古以來都有鎮宅闢邪納福之效,桃木又稱「降龍木」、「鬼怖木」,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記載:「桃木辛氣惡,故能厭邪氣」。
  • 道教全真經韻及法器板式初探(中)
    本文摘自獨享寂寥公眾號,作者為孟至嶺道長,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這裡附帶說明一下,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習慣將「秘旨」改叫「密法」,其實這個說法不太嚴謹。
  • 鎮煞驅邪,收妖降魔|道教法器中的尺、板、如意、扇
    本文摘自 嗣漢天師府,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道教法器中多有世俗之物,因作為禮器、貴重之物或特殊人物持用物品而成為法器。劍、鏡、錢幣、樂器等皆為如此,尺、朝板、如意、扇等物也是如此。
  • 和佛教道教都結緣的是什麼花,為何成為她的法器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荷花喜歡溫熱的環境,所以在天竺會比較多,而天竺,又是佛教興盛的地方,所以,長久以來,佛教,就和荷花有了不解之緣。可不是嗎,佛祖坐的,不就是蓮臺嗎?圖片來源網絡,不包含於原創部分,下同佛教常常用蓮花來比喻佛法,不是就有一本經書,名字叫《妙法蓮華經》嗎?
  • 日本飯糰中常用的6種經典配菜,每一種都風味獨特,想吃就自己做
    日本飯糰中常用的6種經典配菜,每一種都風味獨特,想吃就自己做各位小夥伴好,非常感謝各位小夥伴持續關注小編的美食文章。前面的文章中小編介紹了日本的一些米飯料理,比如說壽司、飯糰,還有便當等,這些美食中除了白米飯,就是醬料和配菜,醬料就是幾種調味料的組合,在這裡小編就不詳述了,最想說的還是配菜,因為配菜能直接給米飯賦予豐富多層次的口感,讓壽司、飯糰或者便當等有了「靈魂」,而且很多這樣的日本米飯料理的名字都是跟配菜相關的。
  • 神秘的法寶風火輪:除了哪吒,道教的這兩位神將也有這件法器
    近期一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電影火爆全國,它是以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為藍本,將哪吒在面對命運的不公時展現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氣魄描繪的淋漓盡致。哪吒是道教的一位護法神,被道教尊奉為「中壇元帥」、「威靈顯赫大將軍」、「三壇海會大神」等稱號,玉帝敕封其為「三十六員第一總領使」,作為天帥統領永鎮天門。哪吒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他身著紅肚兜、脖子繫著混天綾、手拿乾坤圈、腳踏風火輪。根據《三教搜神大全》的記載,哪吒原本是玉皇大帝座下的一名大羅金仙,身長八丈有餘,並有三頭八臂,口中可以吐出黑雲,腳下踏著磐石,他法力高強,會呼風喚雨之術。
  • 道教鎮鬼除妖最常見的法器,你全都知道嗎?
    指,據說有擋煞、防小人、避邪,旺財之功效。女孩子可以用紅線把五帝錢穿起來掛在包包上,也可以隨身掛帶,用以避邪。木魚常見但是重要的道家法器木魚,打擊樂器。最初做為道教、佛教召集教眾,講經設齋用的法器。根據歷代崇道記的記載 ,木魚是出自唐代,明皇帝時期,是道教召集教眾,講經設齋用得法器,源於道教。
  • 道教齋醮科儀中的服器供獻!
    02 道士(女冠)服飾則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常服,主要保存了南北朝以來漢人常服的特徵,並結合道教教義略有變化。 另一種情況則是參照神仙服飾而製作的法服,法服有一定的等級關係,象徵著道教徒在神仙世界裡的品級。 無論是神仙服飾還是道士(女冠)服飾都不完全相同於世俗服飾,多在布幅數量、裝飾紋樣、色彩搭配、冠弁形制等細節上體現道教陰陽、五行、八卦等觀念。
  • 道教黃籙法會搭建的解結幕演教流程和常用的解冤符咒有哪些?
    本文摘自隨方設教公眾號,作者為尚德Shand ,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道教的解冤真符,是玉皇上帝開度的玉券,佩之則冤愆解釋。那麼,解冤符具體有哪些呢?道教常見的解冤符有很多,除了《三生解冤經》中的保身符、闢冤符、催產符,可以用於保身、闢冤魂、催速生等功效。
  • 走近道教:「開光」是何意?為何供奉神仙前都要開光?
    第一種是:說開光一詞其實源自畫龍點睛的故事,相傳古代有人畫龍非常逼真,只要點上眼睛龍就會活起來飛走,相當誇大,表示龍在沒有點眼睛之前是死物,點上眼睛之後,活靈活現有了生命。畫匠畫眼睛這一動作稱開光。第二種說法是:「開光」是道經中的專有詞彙,道教以及華夏的民間信仰都有此說,而佛經中是沒有「開光」一說的。
  • 走近道教:古代的道士為何常常隨身攜帶寶劍?
    道教崇尚柔弱不爭,為何古代的道士常常隨身攜帶寶劍呢?縱觀道教的歷史以及道教所信仰的神話傳說,道士隨身佩劍的傳統由來已久。我們都知道,道教的真正創立者乃是祖天師張道陵,張道陵天師生於東漢建武十年,當時的社會朝野混亂,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張天師辭官入道,張道陵在江西貴溪縣雲錦山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龍虎山因此得名。
  • 八仙過海中的八仙使用的都是什麼法器?
    八仙是中國民間傳說中廣為流傳的道教八位神仙。八仙之名,明代以前有著各種說法,紛繁繚亂,其中有漢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所列神仙各不相同。至明代吳元泰《東遊記》才開始定為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採和、韓湘子、曹國舅八人。後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民間諺語。
  • 道教:傳承多年的道教,它們內部說的符、咒、籙到底有什麼秘密?
    符由象徵信物的作用演變為具有預測事變的神秘色彩,是與兩漢時期社會上天人感應說、讖緯學說的興盛,以及《河圖》、《洛書》、星辰信仰的流行、影響分不開的。早期道教中已把符文看作是上天下達的神明指令的手段,是天神給予的信行。法師們認為,「符者和也,信也。以我之神,合彼之神;以我之氣,合彼之氣;神氣無形而行於符,此作而彼應,此感而彼靈。」靈氣相通,就有靈驗。
  • 什麼樣的法器能召神遣將、驅邪除魔?4個方法提升法器能量值!
    本文摘自嗣漢天師府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轉載旨在弘揚道教新風,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在很多文學、影視作品裡,我們會看到一些神仙隨身都會帶著幾樣降妖伏魔的寶貝,這些法寶都是克敵制勝的關鍵武器。在道教來說,這些法寶也是屬於一種法器,那什麼是法器呢?
  • 佛教法器簡介,那些杵、鈴有什麼特殊意義?
    這些都是現代的東西,清代乾隆朝之後,鈴鐺和金剛杵、降魔杵這樣的藏傳佛教法器有了「民間化」的傾向,逐漸傾向人間煙火,有些還頗有生活情趣,然而如果您感興趣的話可以去博物館看看,明代以前的法器,那絕對是法相莊嚴。
  • 在雲南,豬血也可以有三種吃法,每一種都是那麼獨特
    在雲南,豬血也可以有三種吃法,每一種都是那麼獨特在中國的版圖中,有一個省份在吃上總是顯得那麼特殊,它就是雲南。雲南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可能也就是因為如此,造成在很多外地人看來「稀奇古怪」的食物存在。
  • 青城山道教音樂
    根據其音調起伏的大小、演唱風格的曲與直、調式調性的獨立與不夠獨立,青城山道教音樂中的吟誦曲又分為「朝韻」和「誥」兩種形式: 朝韻,又稱「請聖板」,是一種專用於齋醮科儀中道教法師高功稟職時獨唱的聲樂曲。它的曲調婉轉,調式明確,旋律有較強的抒詠性,演唱風格類似於「吟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