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現在主導著世界的晶片市場,然而在幾十年前有個國家的晶片技術超過了美國,不過卻很快就沒落下去,那就是日本。
日本研究晶片其實是很早的,第一個成熟的4004發明出來的時間是1971年,而日本舉全國之力發展晶片是在70年代中後期,可以說晶片發明出來之後沒多久,日本就開始追趕美國了,而且一度成功反超。
然而Wintel統一了微機市場的標準之後,日本的晶片一下子沒了出路,只能靠遊戲主機市場勉強支撐。然而PC興起,主機市場逐漸邊緣,大家都去研究PC端的CPU了,日本的CPU更加沒人投資了。
2000年後,PS等遊戲主機平臺幾乎落後PC一個時代,同期的三星開始推出自己品牌的手機,並用上了自家的晶片。可以說韓國晶片的發展全靠三星手機撐出來的,很多零配件的銷售也都是因為手機業務帶動的。
我國二十多年前也投資過晶片研究,只不過受市場環境影響,最終放棄了研究,改成採購美國的晶片,畢竟美國晶片已經規模化,成熟化,自己研究想要趕上的可能性不大。而如今因為美國對華為的打壓,全國群情激憤,加上廠家們跟進想要賭5G時代。因為5G時代萬物互聯,晶片的需求量要翻上百倍,這會是一個超大風口。而晶片方面,有華為在前面頂著,海思晶片也順利地進展著。
總結起來就是,晶片能否研究下去還是看市場,日本晶片已經涼涼了,韓國晶片也就那樣了,現在就是國產晶片跟美國晶片的競爭,中國網際網路公司現在也是資金雄厚,且有著世界上最大的市場,藉助5G時代的東風,實現逆襲也不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