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706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成為媽媽是從孕育新生命的那一刻開始,也就是懷孕的當下,你就已經步入「準媽媽」的行列了。
從此以後,為了寶寶的健康,你可能要做很多檢查,填寫表格等等。但有些檢查,等待時間長,抽血也很多,孕媽表示很難受。不過,它很重要,孕媽們別落下了!
孕期這兩項檢查等待久、抽血多
孕期大大小小的檢查,大概有十幾次。記得我剛懷老大的時候,去醫院做檢查,醫生跟我說以後要一個月來檢查一次,我還很吃驚,怎麼要來這麼多次?後來到了孕晚期,一周一次,慢慢就習慣了。但有些產檢,還是比較繁瑣,讓我記憶深刻。
有位孕媽說自己整個孕期做了兩次「唐篩」還說醫院真的是麻煩,不去做還不行,每次都要抽血、喝糖水之類的。拿報告還等了十幾天。聽她說到這裡,我才明白,她說的「唐篩」應該不是一種檢查,而是「1(1+1)+1」的兩次唐篩和糖篩檢查。你是不是也有些迷糊了?聽我細細說。
第一項檢查是唐氏篩查,它分為早唐和中唐兩項檢查。早唐篩查在孕9~12(+6天)周做,一般和孕12周的建檔檢查在一起。有些媽媽表示不記得自己做過早唐篩查,它是抽血+B超檢查的形式,B超中的NT數值,表示唐氏風險指數,低於3mm為正常,有些醫院以2.5mm為標準。
等到孕中期,還要進行一次中唐篩查,這次檢查也是抽血的形式。大部分醫院都不要求必須空腹,因為檢查結果會結合孕周、孕媽年齡、體重等進行計算,最後得出胎兒有唐氏症候群風險的指數。
有數據顯示,唐氏症候群是新生兒染色體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這類寶寶出生後智力發育遲緩甚至低下,會給整個家庭帶來很大的經濟負擔。它的發病率極高,大約為1/600 ~ 1/800,新生兒出生人數中,平均20分鐘就有一例唐氏兒出生。所以,這項檢查雖然很麻煩,但也要堅持做。
第二項檢查是糖篩檢查,也叫糖耐量篩查,它是在孕24周左右進行,做唐篩之前要禁食,也就是不能吃飯的。早上去檢查,在頭一天晚上20點後,就不能喝水了。這次檢查需要抽血三次,喝三次糖水,整個過程大約3小時左右,如果你擔心自己肚子餓,可以準備點吃的,到時候檢查完了趕緊吃上,以免頭暈。
三類糖篩高風險的孕媽
1)、家庭(夫妻)成員有糖尿病史者;
2)、體重偏高的孕媽;
3)、喜歡吃甜食的孕媽。
有些媽媽覺得自己以前也沒糖尿病史,沒必要做這項檢查。除了抽血還要喝糖水,齁到無法下咽的甜度,實在難受,還可能會吐了。但吐了以後還要再約時間檢查,也是很麻煩的。
我想跟孕媽們說的是,即使你之前沒有糖尿病,妊娠期胰島素代謝異常,也可能導致妊娠糖尿病的發生。所以,該做的檢查不要因為自己以為沒事兒,就隨便減少,這樣做對胎兒不負責。
Tips:在孕期做好血糖控制,並堅持健康膳食,少吃甜食,還是很有必要的。畢竟,沒有哪位孕媽希望自己會跟「妊娠糖尿病」扯上關係。
懷孕後做產檢,到底有沒有必要?
孕期的每項檢查,都是有針對性的,即使再麻煩,都建議孕媽們按時去做。如果有特殊情況,之後也最好能補上。
粉絲群有位孕媽說,自己當時回老家做檢查不方便,有些孕檢就沒做,等到寶寶出生,體重偏低只有4斤多,在保溫箱住了一個多月才回家;還有位孕媽說,自己當時為了省錢,很多檢查都沒做,結果懷孕6個月渾身浮腫,送到醫院去,醫生說寶寶已經保不住了,妊娠糖尿病嚴重,需要馬上終止妊娠。
身邊也有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都是忽視產檢導致的。但也有媽媽說,自己幾乎沒做過產檢,寶寶出生後也很健康。可這種概率性的事情,一旦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就是百分百啊!
我們不能拿寶寶的健康開玩笑,更不能隨意就減少產檢次數。每次產檢都是有針對性的,醫生也會給出合理的建議,以應對接下來的妊娠。值得注意的是,產檢只是產前篩查,並非確診,且有漏診率。所以,並不是產檢都過關了,寶寶就一定健康。但不做產檢,更無法探知寶寶的具體情況。
現在醫學發達,醫療設備也越來越先進,如果能及時發現異常,並針對性進行調整,預後還是很理想的。了解更多孕產知識,可以關注我並進入我的主頁諮詢,個性化幫你解答您的困惑。
枕邊育兒寄語:
成為媽媽是非常辛苦的事情,我自己作為二胎媽媽深以為然。整個孕期除了要做產檢,還可能經歷孕吐、浮腫、行動不便、失眠等等情況,但為了寶寶的健康,還是很有必要的。堅持下去,為了更健康的你和你的寶寶,孕媽們加油!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立刪】
順產還是剖腹產?主要看幾個因素,往往在懷孕這一周就可以確定
胎兒到這個月才進入「長肉期」,多數孕媽補得早,肉多長自己身上
孕早期進廚房,三件事提前做安排,對孕媽和寶寶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