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記》不僅是中國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論著。《學記》文字言簡意賅,喻辭生動,系統而全面地闡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學的制度、原則和方法,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以及同學之間的關係。《學記》很重要,但是很多同學對文言文的理解感到困難,今天,我幫助大家翻譯並整理了《學記》中常見的重要思想,希望大家能夠真正理解其中的含義。
1.「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含義: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把教育當作首要的事情。
啟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2.「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含義:君子如果要教化人民,造成良好的風俗習慣,一定要從教育入手。表達了這樣一種治學精神,即教育擔負的最大責任不是傳承知識,而是移風易俗。
啟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3.「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含義:善於學習的人,往往教師費的力氣不大,但自己獲益卻很多,又能歸功於教師,對教師表示感激之意。不善學習的人,往往教師費力很大,但自己獲益卻很少,反而把責任推給老師,埋怨教師。
啟示:教會學生學習的教學觀
4.「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含義:要引導學生,但決不牽著學生的鼻子;要嚴格要求學生,但決不使學生感到壓抑;要在問題開頭啟發學生思考,決不把最終結果端給學生。
啟示:啟發性原則
5.「故君子之教,喻也。」
含義:高明的教師的教學,在於善於引導。
啟示:啟發性原則
6.「幼者聽而不問,學不躐等」
含義:學生年有長幼,所學的材料也有深淺,年幼的學生只能聽而不問,說明求學之道應該循序漸進,不可超越等級。
啟示:循序漸進
7.「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含義:教師雜亂地施教,學生不按順序學習,會使學生頭腦混亂不知所措。
啟示:循序漸進
8.「不陵節而施之謂孫(xùn)」
含義:不超過學的人的接受能力而進行(教育),叫做合乎順序。
啟示:循序漸進
9.「學然後不知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長相」
含義:學習然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授然後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然後才能自我反省。知道困惑然後才能自強。所以說教與學是相互提高的。
啟示:教學相長
10.「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含義:學生有四種過失,當老師的必須要知道。人的學習,有的人過失在於學得過多而不思考,有的人過失在於學得過少,有的人過失是把學習看的太容易,有的人過失是遇到困難就停滯不前。這四種過失,心理各有不同。(教育者)了解了他們的心理狀態,這樣以後才能糾正他們的過失。教育的目的,就在於發揚他們的長處,並且糾正他們的過失。
啟示:長善救失
11.「禁於未發之謂豫」
含義:在不好的欲望還沒有發出來的時候就防止
啟示:預防性原則
12.「當其可謂之時」
含義: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教育
啟示:及時施教
13.「相觀而善之謂摩」
含義:指互相觀摩而學習他人的長處,也就是切磋琢磨的意思
啟示:學習觀摩原則
14.「語知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含義:給學生講解後還不明白的情況下,暫時擱置問題也是可以
啟示:可接受性原則
15.「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
含義:既有按時傳授的正課,又有正課之外的課餘學習。
啟示:主張課內外相結合
16.「藏息相輔」
含義:藏息相輔是指人自身的內 髒和大氣相互配合,才能呼吸自如。比喻教學中,要堅持課內教學與課外教學相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啟示:主張課內外相結合
17.「當其為師,則弗臣也」
含義:當臣子擔任教師的時候,君王不以對待臣子的態度對待他。
啟示:尊師重道
18.「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含義:獨自學習,不了解外部動向,無人切磋,則孤陋寡聞。
啟示:討論法
19.「學無當於五官,五官不得不治」
含義:學習和記憶如果不能動員五官參加活動,那就學不好,也記不住。
啟示:複述策略
2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含義: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
啟示:教育的重要性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