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對教育史稍有了解的人想必都聽說過《學記》的大名,這本世界上最早的的教育論著,由於它這響噹噹的名號也就自然成為了咱們教師招聘考試中的常客了。當然,《學記》中短短一千多字,句句蘊含了對教育的真知灼見,今天就帶領大家一起領略《學記》中的教育智慧。
1、「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為俗,其必由學」
譯文: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統治人民,首先要設學施教。君子想要教化百姓,並形成好的風俗,就一定要重視設學施教啊!
思想:教育的社會發展功能;社會本位論
2、「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譯文:所以說教師對人施教,就是啟發誘導。(對學生)誘導而不牽拉,勸勉而不壓制,指導學習的門徑,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訴學生。
思想:啟發誘導
3、「幼者聽而弗問,學不躐等也」
譯文:年少的學生要注意聽,而不要插問,因為學習應循序漸進,不能越級。
「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譯文:施教者不按不按教學內容的一定順序傳授知識,打亂了條理,就不可收拾。
「不陵節而施之謂孫」
譯文: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齡特徵而進行教育,叫做合乎順序。
思想:教學要循序漸進
4、「當其可之謂時……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
譯文:在適當的時機進行教育,叫做及時……放過了學習時機,事後補救,儘管勤苦努力,也較難成功。
思想:要及時施教,抓住關鍵期
5、「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譯文:自己一個人瞑思苦想,不與友人討論,就會形成學識淺薄,見聞不廣。
思想:學習要多交流、多討論、多分享;教學方法—討論法。
6、「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譯文:學生在學習上有四種過失,是施教的人必須要了解的:人們學習失敗的原因,有人是失於貪多務得,有人是失於學習過於偏狹,有的人失於見異思遷不求甚解,有的人失於學習上不能持久,淺嘗輒止。這四點,是由於學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師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點,才能幫助學生克服缺點。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發揮其優點並克服其缺點。
思想: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長善救失、揚長避短,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同時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
7、「禁於未發之謂豫」
譯文:在學生的錯誤沒有發生時就加以防止,叫做預防。
思想:及時預防,未雨綢繆
8、「大學之教也,時教必有正業,退息必有居學」
譯文:大學的教育活動,按時令進行,各有正式課業,休息的時候,也有課外作業。
思想:學習要課內外相結合
9、「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也。」
譯文:如果學生提不出問題,就要引導啟發他們;告訴了他以後,仍不能理解,可以暫時放在一邊不管了。
思想:量力性、可接受性原則
10、「今之教者,呻其佔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譯文:今天的教師,單靠朗誦課文,大量灌輸,一味趕進度,而不顧學生的接受能力,致使他們不能安下心來求學。教人不能因材施教,不能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思想:因材施教
中公講師解析
關注微信公眾號「中公教師招聘考試」
回復【時政】即可查看每日時政新聞+時政模擬
回復【資料】即可免費獲取各省備考資料
註:本文章用於訪問者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版權為「中公教師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或摘編。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公教師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