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武俠電影興衰史:曾經華語電影的一塊金字招牌,現已名存實亡

2021-01-14 耳目影視

港片已死。這是這些年來,人們一直談論的話題。

《無雙》導演莊文強:我都沒死,港片怎麼會死?2018年電影《無雙》上映之後,導演莊文強如是說道。最後本片獲得第3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等多項獎項。上映當天就獲得無數好評:「無間道之後,最好的香港電影」。

所以港片一直都在,只是凋零而已。但是你有多久沒有在大銀幕上看見過香港武俠片了?我想大多數人的回答都是:「真的哦,好像很久都沒有上映過香港武俠片了。」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回顧一下武俠電影興衰史。

《火燒紅蓮寺》是於1928年上映的武俠電影,由張石川執導,由蕭英等主演。

1928年的《火燒紅蓮寺》意義非凡,它帶動了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武俠神怪熱,此後武俠電影也成為在世界影壇上最富於中國特色的電影種類,這也是中國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的武俠片。

《火燒紅蓮寺》上映後廣受歡迎,一時有萬人空巷之感。故此後在三年內連續拍出了18集,足見其商業的成功,同時更引來了無數的效仿者。從1928年到1931年,中國共上映了227部武俠神怪片。同時,片中的一些特技攝影在當時也充滿了創新意識,銀幕上的劍光鬥法、隱形遁跡、空中飛行、口吐飛劍、掌心發雷等種種絕技,也使它獲得了「武俠神怪片」的惡名。

1931年,鑑於武俠神怪熱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極不相符,國民政府下屬的電影檢查委員會下令查禁包括《火燒紅蓮寺》在內的所有宣揚怪力亂神的電影,這一波武俠神怪片熱潮戛然而止。不過,一些導演遂轉至香港,並於1935年在香港拍出了第19集《火燒紅蓮寺》,武俠電影的傳統也在香港得到傳承。

五十年代之後,中國電影中心由上海轉移到香港,邵氏電影公司風頭最勁。六五年開始,邵氏老闆邵逸夫,決心拍新類型武俠片,請張徹執導《獨臂刀》。兩年後,這部電影為邵氏創下票房破百萬紀錄,張徹由此人送外號「張百萬」。

《俠女》是由香港國際影片有限公司、臺灣聯邦影業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由胡金銓執導,石雋、徐楓、白鷹、喬宏、張冰玉、洪金寶、陳會毅、韓英傑、林正英等人主演的武俠電影 。影片於1971年11月18日在中國香港上映。1975年,由胡金銓執導的武俠電影《俠女》獲得了第2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技術獎。

張徹與胡金銓可謂是香港武俠電影的開山鼻祖,或許你沒有看過《獨臂刀》,這是劇中由王羽飾演的方剛經典影視形象,但是在後期的武俠電影中,你看到的所有獨臂高手都是致敬的這部電影。而胡金銓的《俠女》更多的是藝術成分,把整個華語電影拉高一個檔次。

《新龍門客棧》是由香港思遠影業與瀟湘電影製片廠聯合製作的武俠動作片,由徐克監製,李惠民導演,梁家輝、張曼玉、林青霞、甄子丹主演,程小東擔任武術指導。這一部改編自胡金銓的《龍門客棧》的《新龍門客棧》,影片以高亢大氣的西北風述說了江湖兒女的恩怨情仇,無論是人物刻畫抑或故事氣度,在遵循傳統武俠形制的基礎上有所突破,開一派新武俠的景致,被譽為香港新派武俠的起點,堪稱武俠電影的一座豐碑。

1989年,徐克籌拍《笑傲江湖》,他恭恭敬敬地將前輩胡金銓請來執導,胡金銓以為,你既然請我來,就是認可我的能力,按我的想法來拍,他太天真了,影片拍攝還不到一半,他與徐克就產生了嚴重的分歧,胡金銓想拍的,是武俠片的浪漫古樸,而徐克想拍的,是武俠片的凌厲炫目。

因為《笑傲江湖》劇組的主力幹將都來自徐克電影工作室,而他卻是勢單力孤,雖然後來女弟子許鞍華聞知此事趕來幫忙,但也已回天乏力,於事無補了,影片拍攝工作沒有結束,胡金銓便黯然失色退出劇組,而餘下的導演工作則由徐克、程小東、李惠民三人共同完成,嚴格來說這部電影是徐克、胡金銓、程小東、李惠民、金揚樺和許鞍華六大導演共同的結晶。

該片被譽為「新武俠電影的開山之作」。胡金銓對原著的理解相當透徹,他不但以詩意的影像展現了中國的儒學和道學,還動情而深刻地塑造了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更探討了人生命題。

《笑傲江湖》大獲成功成功之後,隨後徐克又推出了《笑傲江湖2:之東方不敗》,因為徐克把東方不敗這個角色改編成了一個女人,所以得罪了金庸老先生,此後金庸每次見他,都咬牙切齒。徐克再去找他買版權,他擺手道:「朋友照做,合作免談。」

這也是我從真正意義上第一次從頭看到尾的兩部武俠電影,從此沉迷於香港武俠電影,無法自拔。之前那些《獨臂刀》《俠女》《大醉俠》《龍門客棧》經常在電影頻道播出的時候,我還只是個孩子。

1991年,徐克專程將武術冠軍李連杰請來擔任主演,影片上映之後,《黃飛鴻》又成了武俠電影歷史上一塊裡程碑,並且在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黃飛鴻》不但榮獲最佳導演獎,還獲得了最佳動作指導獎。《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 》是這部影片的英文片名「中國往事」,以前看塞爾喬·萊昂內的《美國往事》(《Onceuponatimein America》)時非常喜歡,就有過拍《Once Upon a Time in China》的想法,《黃飛鴻》讓徐克實現了這個想法。

顯然徐克成功了,《黃飛鴻》不僅僅只是一部純粹意義上的武俠動作片,而是更多像是一部史詩級別的歷史大片。電影全方位展示了一個支離破碎和萬象更新的時代裡,各階層中國人的生活剪影與精神根性。

作為主角的黃飛鴻,雖然是武夫,但卻是一代宗師做派,舉手投足沉著儒雅,處變不驚,兼之醫術精通,允文允武,正是中國傳統士大夫階層的代表。而在反派方面的嚴振東帶有舊秩序的隱喻——拳腳過人、武勇無敵。但在這個變幻的時代,他的那一套已經過時,所以他只有兩個選擇,要麼貧困潦倒英雄末路,要麼犬附惡徒助紂為虐。他的死是一場命數的悲劇,拳腳永遠無法低過槍炮,而他,不過是一個錯誤的時代中的悲情英雄。

而第二部《男兒當自強》中由甄子丹飾演的納蘭元述則更加充滿了悲情色彩。他武藝不凡、又學貫東西,原本應該是這場大變革中最精英和最有用的人才。但他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也無法背棄自己所代表的滿洲貴族的利益,所以哪怕他清楚的知道自己無法阻擋歷史的潮流,最後也要與惺惺相惜的黃飛鴻決一死戰。

值得一說的是最後甄子丹與李連杰的這場,被媒體和影迷們評選為「香港動作電影十大經典對戰」其中之一,要我說呢,這段對決其實也就那樣,我也就只看了幾千遍吧。

2000年的一部武俠動作電影《臥虎藏龍》橫空出世,榮獲第73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也是華語電影歷史上第一部榮獲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的影片。2001年3月18日,《臥虎藏龍》的北美票房突破了1億美元門檻,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第一部超過1億美元票房的外語片,此前的紀錄由羅伯特·貝尼尼的《美麗人生》保持的,其最終票房為5760萬美元。而《臥虎藏龍》的最終票房成績為2.05億美元。 2019年9月,該片被英國《衛報》評選「21世紀最佳影片100部」位列第51名。

《臥虎藏龍》在中國電影史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將中國人的名字第一次寫入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一欄。如痴如花的美景和讓人眼花繚亂的打鬥讓人見識到了中國武俠的魅力。(英國電影雜誌《帝國》評)

而在我看來,這部《臥虎藏龍》只是一部迎合西方觀眾的產物,沒有笑傲江湖裡面的那種豪氣,沒有龍門客棧裡面的那種快意恩仇,而是講述了一個愛恨情仇的故事。這部電影我唯一記得的,也只有周潤發和章子怡站在樹枝上面這個場景了,其餘的劇情什麼的都不記得。

憑藉這部影片導演李安在國際揚名立萬,奠定了他做作為一名華人導演在國際電影界的地位。也正是因為這位導演的一戰成名,大陸的幾位知名導演紛紛效仿,張藝謀拍了《英雄》《十面埋伏》,馮小剛拍了《夜宴》,陳凱歌拍了《無極》。實際上在這個時期,武俠片的最重要的「魂」已經丟了,取而代之的是金錢至上的物質電影。這幾位大導演拍的武俠片,無一不是場面華麗,靠明星堆砌,投資費用巨高,就是上映之後成了人們口中的「爛片」「圈錢之作」。

這些影片都有一個共同點,故事核心已經不是純粹的江湖了,《英雄》講述的是刺秦,《十面埋伏》講述的是朝廷,《夜宴》講述的是宮鬥,《無極》講的是個啥,對不起,我沒看明白。總而言之這些所謂的大製作,已經完全脫離了武俠電影的「精氣神」,如果說有刀劍棍棒,有打鬥就是武俠片,那麼《古惑仔》也是武俠片了。

每個男人心中受金庸古龍的影響,都有或多或少的武俠夢。當然導演也不例外,於是2010年有了這部吳宇森監製的《劍雨》,我們先不管這部影片究竟是不是吳宇森真正作品,還是只打著吳宇森旗號,由蘇照彬導演的貼牌電影。既然威尼斯影展都是標榜吳宇森作品,那我們就算他的吧。

之前的武俠片在題材格局上,不外乎以下幾種:國難家恨、民族大義,往小一點說有師門恩怨、練功報仇,這些無一不是忠孝節義、兄弟義氣地道的中國傳統,讓觀眾得到共鳴,展開了對於文學武俠作品中的各種幻想。

而《劍雨》卻不是走的這些套路,總結下來就是講述了一個太監為了「寶貝重生」引發的血案。畫龍點睛的臺詞也只有一句:「你不是不行,你是沒有。」所以這部影片讓人覺得看的很尷尬,當然這部影片也並非一無是處,它有著精妙的構圖美感,還有華麗的動作設計,還有細雨和江阿生令人感動的感情線。

林熙蕾的細雨出手快、狠、準,做事心狠手辣不留餘地。而楊紫瓊的細雨就是一個簡單的修補衣服的普通婦人,兩者之間的強烈對比還是為影片增色不少。特別是林熙蕾之前一直是以性感角色形象示人,這次演繹一個做事果斷的冷酷殺手非常到位,比較以往角色是有很大突破的。

而每次徐熙媛出場的時候,就特別具有違和感,不免有賣弄風情吸引觀眾的嫌疑,而這個角色的作用就是為了引出那句臺詞:「你不是不行,你是沒有。」,也就是因為她的存在,為此片增加了不少爛片氣質。

後期也不乏有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影片定位是劇情、動作、傳記電影。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定位是古裝、武俠,講述的卻也是朝廷宮鬥。這兩位分別是香港和臺灣的知名文藝片導演中的兩大高峰,當然他們拍攝武俠片也是用一種文藝片的方式,觀眾們也並不買單。侯孝賢也是犯了張藝謀的錯,一味的追求攝影震撼,服裝道具精美,而劇本和動作場面一言難盡,這也是我第一次在電影院看武俠電影睡著了,

到了現在有許多影評人說:「劍雨是一部被低估的武俠電影。」,在我看來更多的原因,是因為這部《劍雨》是香港武俠電影的絕唱,從這之後再沒有上映過真正意味的香港武俠片,所有影評人懷念的不是《劍雨》,而是那個屬於武俠片的時代。

作為香港華語電影的一塊金字招牌,隨著金庸老先生的離去,已經名存實亡蕩然無存了。所以我認為港片未死,真正死去的是最有魅力的武俠電影。

因為今天討論的是香港武俠電影興衰過程,所以沒有談論大陸的武俠電影,下一篇文章會重點講解,敬請期待。#武俠電影#

相關焦點

  • 十大華語功夫武俠電影排行榜
    功夫武俠電影不算是華語電影獨特的一部分,但絕對是最有特色的一部分。雖然華語影壇上了拍了無數部功夫武俠電影,但優秀的也不算太多,這裡我們挑出十部最優秀最有代表的功夫武俠電影。▼第六名 《臥虎藏龍》《臥虎藏龍》是華語電影第一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至今還沒有後續出現。李安把王度廬的武俠小說改編得成為教科書式的榜樣,華麗的動作設計,明暗雙線敘事,拍出一部武俠電影中沒有出現過的手法。
  • 徐崢和陳思誠的明爭暗鬥,對華語電影是好事還是壞事?
    徐崢的轉型成功,某種意義上也是華語電影的成功。《泰囧》的出現,改變了中國電影的格局,打破了好萊塢壟斷華語電影市場的尷尬局面。這一年後,每年的票房冠軍都是華語電影(除了2014年的《變形金剛4》),從未旁落,且上映時間都不屬於國產電影保護月。
  • 第十五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 現已開始接受申請
    第十五屆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 現已開始接受申請 由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HKIFFS) 主辦的HAF是亞洲首屈一指的電影融資平臺,與香港國際影視展(FILMART) 同期舉行。HAF為電影創作人才提供機會,與世界各地頂級電影投資者、製片人、製作公司、後期製作公司、發行商、買家及電影節代表洽談新電影計劃。第十五屆HAF將於2017年3月13至15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
  • 《英雄》:新世紀華語電影產業的崛起
    《英雄》:新世紀華語電影產業的崛起 山東師大新聞與傳媒學院戲劇影視文學2019級1班 陳佔友 20世紀末,電影行業迎來新舊世紀轉換的新時期,然而此時的華語電影卻很是困窘,電影作品乏善可陳。
  • 中國第一部新派武俠電影
    從少林寺以後,中國的武俠電影開始崛起。香港武俠電影要比內地武俠早20年。從70年代香港武俠電影在東南亞國家都是特別出名的。李小龍把功夫電影帶進了好萊塢。而歐美國家都知道了功夫電影這個詞組。最早的央視版的水滸傳,是請的香港袁和平動作設計團隊設計的動作。裡面的動作行雲流水,實打實的功夫。
  • 豆瓣電影年度榜單發布:《陽光普照》登頂高分華語電影榜;《新神榜...
    豆瓣電影年度榜單發布:《陽光普照》登頂高分華語電影榜;《新神榜:哪吒重生》發布IMAX海報 | 毒家日報 時間:2020.12.2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作者:毒眸
  • 真正的香港電影大佬:捧紅李小龍、成龍,開創華語電影大時代!
    真正的香港電影大佬:捧紅李小龍、成龍,開創華語電影大時代!說起邵逸夫,相信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邵氏電影的開拓者,影響力無與倫比。但是,在邵氏影業,卻有一位人物能夠和他不相上下。曾塑造過無數螢屏經典,他被譽為是華語電影大時代的奠基人,真正的香港電影大佬,同時也是邵逸夫的得力幹將。他一手捧紅了成龍、李小龍等人。他就是鄒文懷,嘉禾電影的創始人。真正的香港電影大佬:捧紅李小龍、成龍,開創華語電影大時代!1957年,鄒文懷加入了邵氏影業,擔任經理,三年後升為製片經理。其後連續榮升為副總裁和製作部負責人。
  • 開闢武俠、功夫兩大類型,拍出中國首部禁片,他是華語電影的先驅
    在華語電影的漫長發展過程中,功夫片、武俠片一步步走向輝煌。而在武俠、功夫大銀幕上,也誕生了不少經典作品,成就了不少才華出眾的電影人。如今的影迷們,對於輝煌時期的功夫、武俠作品如數家珍,但卻鮮有人知「功夫」、「武俠」這兩大電影題材源起何處,興於何時。
  • 港臺明星沒人再年輕,新生代演員無人繼承,香港影壇名存實亡
    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港臺歌曲,TVB的電視劇,香港電影那可都是金字招牌,四大天王也是一代人的回憶。直到零幾年的電影《無間道》系列,港片還是觀眾津津樂道的,有大量觀眾熟悉喜歡的演員,和香港電影工業生產出來的作品。《無間道》是警匪片,甚至是香港電影的一座裡程碑,也是港片開始沒落的一座紀念碑。
  • 半個世紀前,他是華語武俠片「一哥」,李安稱他是「武俠中的武俠」
    今天漫談君跟大家聊聊這位曾經的華語影壇武俠動作片的「一哥」——王羽Jimmy Wang王羽縱橫影壇近半個世紀,出演了數十部名垂影史的經典武俠動作片,是當之無愧的華語影史第一位武俠電影明星。代表作有《獨臂刀》《大刺客》《獨臂刀王》等。
  • 陳木勝電影遺作《怒火·重案》亮相 謝霆鋒甄子丹主演
    陳木勝電影遺作《怒火·重案》亮相 謝霆鋒甄子丹主演  10月19日,由陳木勝導演,陳木勝和甄子丹監製,甄子丹、謝霆鋒、秦嵐領銜主演的電影《怒火·重案》首次亮相。從影三十多年,「陳木勝」三個字一直被稱為香港動作電影的一塊金字招牌。
  • 香港電影中為李小龍拍電影的公司,有多厲害?
    在所有的華語電影當中,香港電影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是一個每個電影迷心目當中不爭的事實。那麼我記得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那時候我還是學生的時候,當時剛有錄像廳,我們在錄像廳裡看到的電影好多都是香港電影,像李小龍的電影,成龍的電影,包括許冠文的喜劇片。
  • 這部40年前的武俠電影,至今仍被仰視
    這種特徵的武俠電影,看似將武俠電影推向了一種商業化上的繁榮,但是也使得武俠電影很快失去了它本應追求的影像意境。所以武俠電影在經歷了上世紀60-80年代的繁榮後,很快在80年代後期,被以成龍和李連杰為代表的功夫電影所取代。
  • 高分電影推薦!十部一氣呵成的香港武俠電影,最後三部熱門!
    提到香港電影,你會想到什麼呢?香港那時真的是百花齊放業績輝煌啊,不僅武俠,暴力美學的槍戰片也槓槓的,文藝片也很有深度。可惜,現在無論內地還是香港的影視產業都在沒落。提起,香港十大最佳武俠電影推薦,那個數量太多了,例舉不完,小編就找來大家公認的最有含金量的十部大片,大家不要錯過!
  • 別了,香港電影
    相比於同為「華語電影三大獎」的金馬獎,如今的金像獎無論是從參評影片的總體水準,還是關注度,都很難代表華語電影的最高水平。而因為金像獎對參評影片、影人的「香港背景」有著較為嚴格的要求,所以金像獎的失落背後,其實是香港電影的命運寫照。曾幾何時,這裡是亞洲電影的中心,全世界的電影愛好者目光都聚集在這裡。
  • 六十年代香港武俠電影,特效超好萊塢!《武俠七公主之天劍絕刀》
    六十年代香港武俠電影,特效超好萊塢!《武俠七公主之天劍絕刀》 原標題:六十年代香港武俠電影,特效超好萊塢!
  • 武俠片如何表現香港人集體記憶?——《武俠電影與香港現代性》
    高速的都市—工業現代化不單改變了香港日常生活的感官經驗,同時帶來了深遠的社會和意識形態影響。我在這裡舉一個例子說明:正如我先前已稍有提及,高速的工業發展緊連著一種新的資本主義主體性,這主體性的出現根本地重塑香港人的自我認知,同時重塑人們如何在社會、政治和文化的論述中想像和建構香港的身份認同。
  •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決定投拍多部華語片
    東方網4月6日消息:繼《臥虎藏龍》之後,美國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對製作外語片倍加信心,並成立了「哥倫比亞電影製作(亞洲)」以開拓亞洲及歐洲市場,決定於今年大展拳腳,以港星為主,網羅香港、內地多位明星演員,其中包括舒淇、關之琳、章子怡等影星,及多位名導演徐克、姜文、元奎等開拍不同題材的華語電影,每部片的投資約五百萬美元
  • 曾經火遍全球的香港電影,《黃飛鴻》系列為何一去不復返了?
    一、黃飛鴻承載了「大國崛起」情懷 其實早在1949年,香港就已經開始了黃飛鴻系列電影的拍攝 關德興作為第一代黃飛鴻,從第一部1949年到1981年,平均一年兩部,出演了數十部黃飛鴻系列電影,但這一時期,因為香港電影還沒有大面積進入當時還比較封閉的內地市場,所以內地觀眾大部分對其比較陌生。
  • 1994年的武俠電影《刀劍笑》,為什麼只有劉德華是香港演員?
    由香港漫畫家劉定堅馮志明創作的同名武俠漫畫改編的武俠電影《刀劍笑》,由黃泰來執導,劉德華、林青霞和徐錦江領銜主演,參演的還有斯琴高娃、於莉、曹穎、董瑋瑋、靳德茂、趙箭等,1994年8月25日在香港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