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脫貧智慧」脫貧的政治密碼:留車村展示了什麼?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原標題:脫貧的政治密碼:留車村展示了什麼?

——關於江西四個貧困村的調查與思考之二

江西日報調研報導組

執筆:江西日報記者 張天清 遊靜

90年前,毛澤東在《尋烏調查》中寫到,尋烏的走貨貿易中,「澄江、吉潭、留車三個圩場為最大」。如今,尋烏縣留車鎮留車村的圩市貿易,已有440多年歷史,每逢農曆初三、初六、初九,來自尋烏縣南部和廣東梅州地區的村民,趕集至此,熱鬧依舊。

留車村,位於尋烏縣城以南40公裡,轄區面積8.2平方公裡,耕地1090畝,林地9150畝。全村有17個村民小組,共546戶2496人。因為土壤和氣溫適合臍橙生長,2005年開始種植臍橙,最大種植面積曾達4000餘畝,2012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到6201元。

然而,蒸蒸日上的生活暗藏危機,產業結構單一、基礎設施薄弱、人多地少等問題帶來的發展隱患尚未消除。2013年,一場席捲而來的柑橘黃龍病,將這個以臍橙作為支柱產業發展的小村莊推向了貧困。2014年底,人均年收入降至2200元,留車村被列為江西省「十三五」貧困村。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留車村於2017年實現貧困村退出,在2019年3月順利通過第三方評估驗收、2020年8月高質量通過國家脫貧攻堅普查。留車村的快速嬗變,向人們展示了什麼?

欣欣向榮的留車村 江西日報記者李劼攝

村莊名片

脫貧檔案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強大政治力

2016以來,留車村共實施扶貧項目36個,獲得各級扶貧資金累計1113.6萬元。在公共設施投入方面:住房安全保障投入195萬元;改造廁所投入17萬元;安全飲水投入20萬元;公路建設投入145萬元,硬化鄉村道路3.8公裡,修建排汙溝渠1410米。

2020年11月8日,20萬羽雛雞遠道而來,在留車村安了家。這是尋烏德青源金雞產業項目的首批雛雞,項目全部建成後母雞數量將達300萬羽,每年帶來2860萬元廠房租金和近1000萬元稅收,帶動400多人就業。

2019年,在中宣部的「牽線搭橋」下,總投資6.06億元的金雞項目在留車村落地。當時,北京德青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資1.4億元,剩下的資金如何到位?尋烏縣並沒有因為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不足6億元而底氣不足,贛州市政協副主席、尋烏縣委書記柯巖松明確表示:「多渠道籌集資金,舉全縣之力推動項目建設。」

堅定的回答,來自切實的舉措。作為國家級貧困縣,尋烏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集中力量推動脫貧攻堅責任落實、政策落實、工作落實。兩個月時間,利用融資貸款和支援合作產業資金解決資金缺口;17天完成項目徵地1300多畝;不到兩個月實現項目通水、通電和通路……一切圍繞脫貧攻堅轉,一切圍繞脫貧攻堅幹,金雞項目從開工到投產用時不超過一年。

上下一條心,同下一盤棋。留車村的脫貧攻堅得到了中宣部的傾力幫扶,2019年的8月,尋烏縣向對口支援的中宣部提交了一份申請,希望其在已經掛點幫扶兩個村莊的基礎上,再將留車村列為幫扶對象。當月,中宣部在迅速調研後批覆同意了報告,並派出駐村第一書記。

「若不是人、財、物的集中傾斜、優先安排,留車村只能自生自滅,發展永遠是落後的,還是我們的制度好。」村幹部的感慨並不誇張,他們算了一筆帳:2016年以來,留車村獲得的各級扶貧資金1113.6萬元,以2014年村集體經濟3萬元來算,如果僅憑自身發展,需要籌集370多年。

分則力散,專則力全。面對絕對貧困這一綿延千年的難題,如果只靠經濟發展的自然過程去解決,不僅緩慢還可能不斷產生新的問題。只有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堅持全國一盤棋,集中力量辦大事,才能辦成這件看似難以辦成的大事、實事、好事。

匯集一切能量的高效組織力

脫貧攻堅以來,留車村得到了各方幫助:贛州市生態環境局、尋烏縣總工會是結對幫扶單位,與深圳市龍崗區南嶺村建立支部合作共建關係,騰訊集團、阿里巴巴集團、深圳市關愛基金會等企業和社會組織在留車村開展公益項目。據統計,各單位各部門有58名幹部與留車村貧困戶結對幫扶,累計派駐駐村工作隊3批次13人,駐村第一書記7人。

2020年以前,留車村裡沒有一盞路燈。「一入夜只能在家看電視,夜間行走還有可能摔跤受傷。」村民抱怨。

在中宣部的協調下,深圳市洲明科技公司捐贈100盞照明路燈,騰訊集團的公益項目捐贈68盞太陽能路燈,留車村利用入選贛州市第二批新型城鎮化試點的項目資金再採購一批,這三批路燈預計今年年底投入使用。

小小的路燈,折射出的是全社會齊心協力助力脫貧攻堅的大局面。啃下脫貧攻堅的「硬骨頭」,必須構建起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大扶貧格局,才能凝聚起扶貧工作的強大合力。

在留車村,我們深刻感受到了這種有條不紊、源源不斷的合力。政府層面,贛州市生態環境局組織37名幹部、結對幫扶貧困戶54戶238人,籌集119萬元扶貧資金,推動總投資3000多萬元的小流域汙水生態治理項目落地。社會層面,深圳市龍崗區安排11個街道辦和4個國企與尋烏縣15個鄉鎮村結對幫扶,南嶺村對口幫扶留車村,援助99萬元建設包裝材料廠,補齊產業發展鏈條。今年9月,滿懷著脫貧攻堅的責任和對老區人民的感恩,深圳市黨政代表團一行20餘人還來到留車村,實地聽取需求,援助500萬元建設留車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企業層面,來自阿里巴巴的養育未來項目為0-3歲兒童提供150餘種玩具、249種繪本,讓農村的孩子在家門口就能免費上早教。

脫貧攻堅是一個系統工程,只有積極協調好政府、市場和社會三位一體的相互聯繫和轉化,形成多元主體良性互動、當前與長遠共同關注的治理模式,才能實現有效減貧。

留車村電子廠讓村民及貧困戶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江西日報記者李劼攝

有效應對風險的牢固支撐力

據統計,留車村2015年實現脫貧退出28戶138人、2016年50戶248人、2017年9戶36人、2018年11戶36人、2019年7戶16人,2020年預脫貧1戶3人。當前,貧困戶參與產業和就業的覆蓋率達到88%。

2013年的柑橘黃龍病,改變了許多留車村村民的命運。臍橙樹被全部砍光,曾翠蘭不僅失去了唯一的生活來源,而且欠下十多萬元債,「真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了」。

那時,由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編織而成的「防護網」,支撐著曾翠蘭繼續前行。種蔬菜、養雞每年補助2000元,兩個小孩上高中和大學分別每年補助2000元、4000元,政府每年代繳醫保260元、社保250元……今年,縣裡還買了返貧保險,防止貧困戶因災返貧。

如今,曾翠蘭在尋烏縣興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扶貧車間裡,手腳麻利地製作數據線,每天工作8個小時,一個月可以掙到2000元。家門口就業、有穩定收入、還能照顧到家,這幾點讓她非常滿意。目前,留車村僅電子廠就有4家,吸納就業近160人。

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針對貧困戶自我發展能力弱,脫貧缺資金、缺技術、缺信心等實際情況,留車村積極統籌各類扶貧資源,幫助貧困群眾增強脫貧後勁。村民陳皆治拿到一筆銀行貼息50%的資金,帶頭辦起了百香果合作社,帶動8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村民鄺春景在縣農業農村局請來的專家指導下,種了1300多棵琵琶樹,每年收益達5萬元。

貧困戶底子薄、基礎弱、抗風險能力差,需要健全各方面風險防控機制,增強駕馭風險本領。「工廠停產意味著沒有收入,看著家裡的老人和小孩,心裡真是急。」今年2月,留車村13名務工村民受疫情影響滯留在家,尋烏縣啟動應急機制,各級政府聯合工信、人社等部門,主動聯繫多家深圳工廠,免費送村民外出務工。

貧困是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一直存在的現象,在這場沒有硝煙的脫貧攻堅戰中,只有築牢致貧返貧防線,堅持「輸血」和「造血」並重,在發展中解決貧困問題和預防新的貧困問題發生,才能實現可持續脫貧、穩定脫貧。

形成最大共識的鮮明引導力

據統計,今年留車鎮第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收到關於留車村的建議由去年的32件降為今年的13件,降幅近60%,這表明人大代表對留車村的發展滿意度大幅提高。目前,留車村成為尋烏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五星示範點,村文化廣場、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公共停車場、綜合農貿市場、建材市場、溼地公園、廢棄物處理廠和垃圾中轉站等,正在建設改造中。

近一年來,留車村內亂搭亂建的臨時建築物不見了,道路兩旁堆放的磚、砂石等建築材料和雜物消失了。村民說道:「村裡乾淨了,在外不好意思亂扔垃圾,家裡也越來越乾淨。」

外在環境的改變,是內在思想變化的體現。脫貧致富不僅要「富口袋」,還要「富腦袋」,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中宣部派駐留車村扶貧第一書記雍鑫介紹,包粽子大賽、重陽節敬老活動、文藝晚會等活動舉辦下來,村民笑聲多了、矛盾少了。一支婦女隊伍利用女性特有的親和力,上門進行扶貧政策宣講,舉辦創業教育培訓,著力提升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

貧困群眾是脫貧攻堅的幫扶對象,也是脫貧攻堅的主體力量。典型創評、感恩教育、技能培訓等主題活動,破解了貧困戶脫貧意願不強等問題,引導貧困群眾知恩圖報、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看到村裡的陳先娥被評為全縣脫貧攻堅先進代表,村民們不只是羨慕,還有向榜樣學習的行動,奔小康的勁頭越來越足了。

如今,黨群幹群關係不斷改善,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顯著提高。今年,當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項目遇到徵地困難時,85歲的貧困戶陳善春在項目現場積極勸說同鄉,48歲的貧困戶鄺梅生帶頭捐出自家的1畝地並充滿感情地說:「村裡發生了巨大變化,日子有了奔頭,我們要全力支持幹部的工作!」

一切欣欣向榮,一切值得期待。

留車村的實踐讓我們看到了三個「一」:「一張圖」,對脫貧攻堅進行統一規劃;「一盤棋」,各地區、各部門從全局著眼,圍繞脫貧攻堅形成合力;「一竿子」,從中央到地方政令暢通,在貫徹執行上一竿子插到底。這是留車村脫貧的關鍵,也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

集中力量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塗龍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向貧困發起總攻,充分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成效之顯著前所未有,在短短7年的時間內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減貧奇蹟。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最大的優勢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這是我們成就事業的重要法寶。」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集中力量辦成了很多大事和難事,為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為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贏得了主動。現在脫貧攻堅到了最後階段,要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絕不只是一方力量、一個部門的事情,更需要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推動各方力量通力協作,構建政府、社會、市場協同推進的大扶貧格局,形成攻堅決勝的強大合力。要匯聚一切資源和力量,攻克深度貧困堡壘,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實現資源效用的最大化。

黨的堅強領導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原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了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為集中力量辦大事提供了堅強政治保證和組織基礎。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需要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實踐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始終做到統攬全局、協調各方,團結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圍繞共同的奮鬥目標,集中各個方面的力量,全國一盤棋、上下一條心,高效執行、有力推進,從而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脫貧攻堅充分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強大的動員能力。在脫貧攻堅戰中,廣大駐村幹部和鄉村黨員幹部主動擔當作為,充分發揮模範表率作用,帶領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讓黨旗高高飄揚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同時,通過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密切聯繫群眾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優勢,紮實推動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重視發揮廣大基層幹部群眾的首創精神,讓他們的心熱起來、行動起來,靠辛勤勞動改變貧困落後面貌。」只要緊緊依靠人民,激發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和無窮幹勁,才能消除絕對貧困,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強化人民群眾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發揮群眾的首創精神,呵護群眾的具體訴求和參與熱情,鼓勵群眾的創造性作為,充分激發其在脫貧攻堅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外部多元扶貧政策措施與內部貧困群眾主動作為相結合的良好態勢。

(作者系江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

積力所舉無不勝

江西日報首席評論員 範嘉欣

「脫貧攻堅這5年,是留車村的人們感受生活變化最大、體驗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最深刻的5年。」

從一場柑橘黃龍病大面積暴發後山上果樹全部砍光、山下配套企業陸續倒閉的衰敗凋敝,到生態複種後臍橙、百香果、獼猴桃掛滿枝頭的豐收在望;從貧困戶因生計匱乏不得已外出打工,到大部分青壯年勞動力因產業興旺而選擇回鄉打拼……在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結合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之下,多方力量、多種舉措在贛南這個偏遠鄉村有機融合、互為支撐,鋪就了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新中國成立以來,為什麼很多在別人眼中看起來「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中國人就能做到?一個重要的「秘訣」,就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面對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客觀現實,像留車村這樣的山多地少、產業單一、基礎設施落後、「幾乎什麼都缺」的貧困村,如果沒有外部力量傾情幫扶,僅憑自身努力,還不知道要經過幾代人才能甩掉「窮帽子」。「一聲號令千軍動。」脫貧攻堅戰打響之後,中央部委實施對口支援,發達地區前來牽手共建,地方各級推動行業支持,知名企業投入項目參與,留車村的「造血」功能得到了極大提升,短短幾年就克服了自然災害的不利影響,順利拔掉了「窮根」。可以想見,若我們不能「攥指成拳」,並在合適的時間和方向上共同發力,要想創造這樣的發展奇蹟,定是難以想像的。

脫貧速度何以如此之快?扶貧力量何以源源不斷?回顧留車村的脫貧攻堅歷程,這樣的思考也總是縈繞在人們的腦海裡。「發展缺什麼,我們就補什麼」。圍繞精準扶貧戰略目標的實施,從中央到地方皆給予了貧困地區充足的資金、技術保障和人員支持。從此,留車村的道路交通、信息通訊等基礎設施有了巨大變化,當地的勞動產品才能更順暢地走出大山,靠政府和社會各界幫扶建立起來的產業才有了更廣闊的市場,貧困群眾才擁了更平等的發展機會。通過留車村這扇窗,人們更清晰地看到了,對所辦大事有統一規劃,各地區、各部門以及各種社會力量圍繞所辦大事形成合力,並在貫徹執行上一竿子插到底。如此堅強有力的制度保證之下,什麼樣的險灘都能闖得過去,什麼樣的硬骨頭都能啃得下來。

集中力量,才能保證重點;集中資源,才能實現突破。憑藉「人心齊、泰山移」的統籌機制,「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的動員機制,「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援助機制,無數個像留車村一樣地處偏僻的貧困鄉村擺脫了「自生自滅」的命運,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實踐證明,只要我們發揮好這一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就一定能激發同心同德的奮鬥意志,凝聚知難而進、堅韌向前的磅礴力量,繼續辦好體現人民根本利益、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的大事。

(來源:江西新聞客戶端·江西日報)

相關焦點

  •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脫貧故事 |身殘志堅...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脫貧故事 |身殘志堅不言棄 獨臂大俠一片天 2020-12-11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1考研政治考試熱點詞彙4:脫貧
    2021考研政治考試熱點詞彙4:脫貧 2020-07-17 16:47:16| 來源:廣東中公教育
  •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扶貧故事 | 謝進萍...
    #中國的脫貧智慧#【多彩貴州·決勝2020】我的扶貧故事 | 謝進萍:教育扶貧根植理念 讓思想先富… 2020-12-15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2020,中國脫貧故事贏得世界讚嘆
    ,對著智慧型手機說「你好」……外國人眼中一個個鮮活的脫貧故事,匯成一幅中國決勝脫貧攻堅的恢宏畫卷。中國脫貧為全球減貧「勵志」2020年歲末,佔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向全世界發出「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重大宣告。這一宣告,擲地有聲,讓疫情籠罩下的世界倍感振奮和鼓舞!至此,中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
  • 【中國的脫貧智慧】幸福笑臉,脫貧攻堅最美的表達
    據了解,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康樂縣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最大的民生工程,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圍繞「六個精準」和「五個一批」要求,舉全縣之力、聚全縣之智,高站位謀劃、高標準推進,打出了制度、政策、資金、項目「組合拳」,形成了多兵種作戰、多元化投入、多點位突破的攻堅態勢,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成效。
  • 打贏脫貧攻堅戰靠什麼?
    脫貧攻堅是實現全面小康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近年來,安徽省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部署,充分發揮各級黨委在脫貧攻堅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推動全省31個貧困縣全部「摘帽」,300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 「關注」對黨忠誠締造脫貧攻堅奇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以每年減貧1000多萬人的成績,締造了當驚世界殊的減貧奇蹟。中華民族消滅絕對貧困的千年夢想,今年就要實現。在偉大的脫貧攻堅歷程中,忠誠激發的力量足以感天動地,產生的成效令人歡欣鼓舞。
  • 「地評線」江右時評:把勝利的旗幟插上脫貧攻堅最後的山頭
    在疫情防控依然吃勁的關鍵階段,脫貧攻堅進入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緊要關頭,黨中央發出了以決戰決勝之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總攻號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指出的,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
  • 「決勝脫貧·奮鬥有我」南鄭區城關幼兒園王莎娜:脫貧攻堅矢向前...
    編者按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的關鍵之年,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激發廣大幹部群眾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熱情,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脫貧辦、團區委、區婦聯、南鄭農商銀行聯合舉辦了南鄭農商銀行杯「決勝脫貧·奮鬥有我」主題演講比賽
  • 脫貧戰場揮汗水 小康徵程獻智慧——松桃檢察院在脫貧戰場獻力獻智...
    松桃自治縣人民檢察院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法治自覺、檢察自覺,在脫貧戰場揮灑力量與汗水,在小康徵程貢獻檢察智慧——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主要領導掛帥出徵,衝鋒一線戰貧困,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六個精準」、「四個不能退」等扶貧工作要求,紮實開展脫貧攻堅結對幫扶工作,以實效詮釋對黨的絕對忠誠。
  • 「有獎徵集」統一戰線「脫貧攻堅 奮鬥有我」隨手拍活動啟動!
    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戰役中,統一戰線領域各級組織及廣大成員發揮優勢主動作為,為脫貧攻堅貢獻智慧與力量。在此過程中,有太多精彩瞬間、難忘場景值得記錄。駐村幫扶、傳授技能、直播帶貨、捐款捐物……為了銘記這些感動,也為了全面展示統一戰線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中央統戰部宣傳辦聯合人民網開展統一戰線「脫貧攻堅 奮鬥有我」隨手拍活動。本次活動將面向全國統戰系統和社會各界徵集作品。
  • 「復興路上工作室」推出動畫:從雲南小粒咖啡看中國脫貧故事
    全國832個貧困縣全部脫貧摘帽之際,「復興路上工作室」與「中國好故事」資料庫聯合出品短視頻《一杯咖啡裡的脫貧故事》,以動畫形式「趣說」「數說」中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新模式,展示中國脫貧攻堅事業的偉大成就。
  • 天津出版打造精品助力脫貧攻堅
    講述新時代鄉村扶貧奮鬥故事,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智慧力量。進入新時代,當中國人民正以自己的熱情、智慧和汗水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的時候,究竟什麼是美好生活、怎樣才能實現美好生活、能實現什麼樣的美好生活等這些問題,是時代和人民賦予的、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理論課題,而從理論上廓清美好生活的相關問題,也正是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基礎性工作。天津人民出版社的《美好生活的嚮往與實現》,在梳理中西思想文化史、進行深度學理辨析的基礎上,給出了何為美好生活的公共理解。
  • 「壯美廣西·多彩非遺」2020 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展示...
    (北京)展示展銷活動在北京廣西大廈舉辦。現場活動內容特色鮮明,豐富多彩,包括「壯美廣西 多彩非遺」2020 廣西非遺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北京)展示展銷活動開幕式;廣西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展演;廣西非遺手工技藝類商品、貧困縣區名優特產展陳;廣西國家級、自治區級非遺代表性名錄項目宣傳展示;網紅直播帶貨銷售等。
  • 「決勝脫貧·奮鬥有我」共青團漢中市南鄭區委:讓青春之花在脫貧...
    編者按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的關鍵之年,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激發廣大幹部群眾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的熱情,區委組織部、區委宣傳部、區脫貧辦、團區委、區婦聯、南鄭農商銀行聯合舉辦了南鄭農商銀行杯「決勝脫貧·奮鬥有我」主題演講比賽
  • 夏更生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精準扶貧論壇
    夏更生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精準扶貧論壇 2020-12-10 1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江西贛州尋烏縣留車村——產業轉型升級 增添發展活力(全面建成...
    鄺海濤身上,有著留車村的印記。而這個位於尋烏縣南端的山村,也是整個尋烏縣的縮影。轉型,走好綠色之路出縣城一路向南40公裡,便是留車村,這裡是留車鎮政府所在地。沿著江西S266省道,各類商鋪鱗次櫛比,大小貨車來來往往,交通十分便利,讓人很難將村子和貧困聯繫起來。
  • 「脫貧攻堅民主監督我來講」青山綠水展新貌 眾志成城奔小康
    脫貧攻堅民主監督是中共中央賦予各民主黨派的一項全新的政治任務,是各民主黨派履行民主監督職責的全新探索。也是各民主黨派協助中共地方黨委和政府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形式,體現了中共中央對各民主黨派的高度信任。
  • 【中國的脫貧智慧】「我就是想給村民們做點實事」
    在2017年,全國打響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曹慧由組織選派下鄉駐村,終於實現了心願。他告別妻子和3歲的孩子,離開宣傳工作崗位,來到自治區級貧困村耗賴山鄉大沙岱村委會成為一名駐村幹部。這也開啟了他人生的一段新裡程。那年他35歲。從農村出來又回到農村的曹慧,對農民比別人多了一份自然的熟絡和親切感。
  • 「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天水專場舉行
    原標題:「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天水專場舉行  中國甘肅網12月12日訊 據甘肅日報報導(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白永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