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之物語,藝術家創作出由金屬鮮花拼接而成的動物雕塑

2021-01-09 補點芝士

您見過這種用金屬花朵拼接而成的動物雕塑嗎?日本藝術家吉田泰一郎(Taiichiro Yoshida)就是這門藝術的大師,他使用傳統的金屬加工技術,將銅、銀等金屬熔鑄成各種美麗的花朵,然後再將其鑲嵌拼接成讓人腦洞大開的動物雕塑。

在日本,這種古老的裝飾性熱金屬加工工藝早在公元四世紀就出現了,歷經數代工匠的傳承和改進,最終在吉田的手中得到了升華,松鼠,豬,鳥以及獼猴都成了他作品的主角。這些讓人印象深刻的雕塑往往會保留動物本體的一部分,例如頭骨或羽毛,身體其餘部位則覆蓋滿了精緻的金屬鮮花,仿佛它們的身體正在回歸自然之中。

每隻「動物」的創作都是以膠泥為基礎,接著在上面添加上鮮花,其中有些更是象徵了日本的文化。

這些雕塑通常以五種顏色為主-白色,黑色,粉紅色,銅棕色和藍綠色,當然這並不是油漆,所有色彩都是藝術家通過在特定階段冷卻加熱的金屬來實現的!

下面咱們就來欣賞一下這些神奇的「花之動物」吧!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您告知,將儘快刪除

相關焦點

  • 廢鐵絲在雕塑家手裡成了寶貝,這10個雕塑作品,讓人嘆為觀止
    雕塑我們並不陌生,在前一段時間,一座高58米,重達1320噸的關公雕塑作品要被移除的消息,就受到無數人的關注。當然,在我們生活中,並不是什麼雕塑都以高大為主,公園、廣場、小區隨處可見用石頭和金屬製作而成的小型雕塑作品。
  • 他靠撿木頭,撿成藝術家,爛木塊堆出來的雕塑讓人難以置信
    最近,小絳和大家一起認識了撿石頭的藝術家、砸玻璃的藝術家,還有排列蔬菜的藝術家。不少人說,別人撿石頭可以撿成藝術家,而我撿石頭就是個收「破爛兒」的。其實,我們並不是不能做到,而是從來沒有這樣想過,捫心自問一下這些東西難嗎?
  • 「鋼鐵之夏·2018——中國太原國際青年金屬雕塑創作營」落幕
    經過28天的刻苦鑽研,42件以金屬機械和零部件為材料的鋼鐵雕塑創作成型。它們的誕生為太原老舊工業園區的轉型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展現了太原作為一個工業城市的發展歷程。同時,也彰顯出太原正用新的藝術形式表達自己的文化品格。  太原,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我國重要的早期工業城市,不少大型工礦企業為能源工業建設做出過卓越貢獻。
  • 藝術家耗時40多小時,創作出逼真的動物沙雕,網友:真人版我愛羅
    藝術家耗時40多小時,創作出逼真的動物沙雕,網友:真人版我愛羅說起「沙雕」不少人可能都不會陌生,這種雕塑形式,不需要購買專業的雕刻材料,也不需要太多專業的雕刻工具,只需要在海邊、在河灘上,選取一塊平整的土地就能進行創作
  • 玩具藝術賞|鋼鐵機械與動物結合,金屬動物藝術家——內田望
    而有這樣一位玩具藝術家,他將溫暖柔和的動物與機械相結合,創造了一系列的有趣作品,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吧!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內田望 (NOZOMU UCHIDA),他1987年出生於神奈川県=,2010年在多摩美術大學美術學部工芸學科金屬專攻畢業。2012年多摩美術大學大學院美術研究科—工芸學科金屬專攻畢業,拿到碩士學位。認真工作中的內田望。
  • 終極創意對決,5位藝術家用廢金屬變藝術品,誰才是垃圾大王
    廢品改造看上去並不困難,事實上,使用廢品來製作藝術品難度非常高,這是因為廢品材料在顏色、形狀、大小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這就要求藝術家必須在有限的材料中,創作出有趣的藝術品,極其考驗一位藝術家的創意和靈感,油畫醬選擇了5位在廢品改造上非常優秀的藝術家,讓我們來看看他們利用這些廢舊金屬能玩出什麼花樣吧。
  • 藝術家創作逼真的動物面具,並在不同地方展示,你見過幾個?
    「自然」歷來是藝術家創作的主要靈感之一,近來一種以自然為主題的新藝術流派開始興起,它表明了氣候變化和生態問題日益增長。利茲·塞克斯頓是明尼阿波利斯的一位藝術家,他創作了錯綜複雜的紙制雕塑、木偶和受自然世界啟發做出的物品。
  • 不鏽鋼手拿相框雕塑-廣安金屬手雕塑製作廠家
    不鏽鋼手拿相框雕塑-廣安金屬手雕塑製作廠家而這些不同的廣場雕塑也是由不同的景觀設計師或雕塑設計師經過認真、詳細的規劃和設計出來的。那麼,作為專業的景觀設計師或雕塑設計師在進行廣場銅雕塑製作時,需要考慮的問題又有哪些呢?形成一套寫實主義教學體系。並且多年一直維持這個傳統,具體到基礎教學方面一直以大量的人體寫生特別是長期的人體泥塑課程來安排教學。
  • 藝術家+微軟Surface讓創作無極限
    同時,攝影之友受邀微軟Surface,對其藝術家桔多淇的展覽進行了專訪與直播。  整個展區伴隨著微軟Surface Studio等數碼技術的加持,藝術家桔多淇運用嫻熟的色彩拼貼技術創造出極具個人屬性的創作語言。
  • 動物雕塑散發出風的能量,藝術家用金屬條帶打造出充滿動感的作品
    藝術家Sung Hoon Kang令人驚嘆的動物雕塑完美詮釋了風的運動,速度以及混亂的能量。儘管都是靜態結構,但他的每件作品都栩栩如生,極為灑脫飄逸,構成「動物」的金屬條全都化為了在風中流動的肌肉和原始的動能。
  • 街頭遊記:應該承認,這些活雕塑的扮演者是虔誠的藝術家
    在國外,繁華鬧市中常有雕塑矗立街頭。這些雕塑不是石頭的,也不是金屬的,更不是塑料什麼的,說出來人們或許不信,這些雕塑是活人裝扮成的。他們在行人的注視下靜靜地站在那裡,偶爾眨一眨眼,換一種表情,或伸一伸胳膊,改變一下姿勢,加之整個身體都化了裝,呈現出很強的質感,乍看之下,真是幾可亂真。
  • 他們被稱為雕塑界的「鳳凰傳奇」,在一起5年,創作出震撼的作品
    我們看到的藝術家大多都是一個人進行創作,但這並不代表兩個人或者多個人無法進行藝術創作,否則藝術家們也不需要學徒和幫工了,之所以很少有藝術家組合的出現,主要是很難找到與自己藝術理念相匹配的人。在繪畫上,確實很少見到兩位藝術家一起進行創作, 主要是兩者所繪製的畫面無法統一,不過,在雕塑創作上,常常可以見到兩位雕塑家或者多位雕塑家一起進行創作,這主要是因為藝術創作形式的不同,雕塑作品往往較大,一位雕塑家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完成一個作品,如果有和自己藝術理念相同的人,這樣組合創作的作品,比單一藝術家還要精彩。
  • 100餘畝創作及展示空間 成都這個雕塑與裝置藝術項目公開招募藝術家
    4月15日,封面新聞記者獲悉,4月初,成都濃園文化旗下的專業藝術推廣機構NY20+,開始面向國內外公開招募藝術家參與「塑說」雕塑與裝置藝術項目。該項目以《塑·說》為主題,以季度藝術駐留、年度展覽及藝術節的形式呈現,旨在開啟雕塑及裝置藝術領域的中外對話。
  • 從《拉奧孔》看抗疫題材雕塑創作
    萊辛認為,這既不是藝術的無能,也不是藝術家的無能,而是「藝術家供奉給美的犧牲」 。希臘藝術的最高法則是美,而包括雕塑在內的造型藝術對痛苦的表現是不美的,痛苦而扭曲的表情和虯結緊繃的肌肉都給人以不適感,藝術家要儘量避免表現醜或不適,也即儘量避免表現痛苦。
  • 為什麼藝術家們如此痴迷動物?
    我們想到,在發展不算漫長的裝置藝術領域,有不少藝術家/創作者以動物為題材進行創作。藝術家餘極把自己和1000隻雛雞放在一起為什麼藝術家們如此痴迷動物?也許藉由同是有機生命的動物們,是重新感受世界和生命的最好切入點。
  • 雕塑藝術家用電鋸雕刻動物,線條粗野真實到極致
    這位雕刻家引人注目的雕塑如此細緻和逼真,以至於一想到它們是用這樣一種不雅的工具創造出來的,就覺得不可思議。這位才華橫溢的德國藝術家不知何故能夠將一種動畫感和精神注入到每一件精心製作的作品中。這位訓練有素的雕刻家以傑出的雕刻作品而聞名於世,他的藝術作品用粗糙的木箱雕刻成動物的形體。1971年出生在巴伐利亞州的琳-雷貝茲從一開始就展現了藝術才華。
  • 她們用普通的紙,創作出栩栩如生的動物,讓人大開眼界!手藝之美
    紙作為立體形式的表現物出現得很早,中國很早就有手工扎作而成的人物。18世紀中葉,歐洲一群喜愛創作的藝術家開啟了紙雕藝術的大門,他們利用簡單的工具及不同的紙張,創作出許多主題式的紙雕作品。今天我們介紹的是2位紙雕藝術家,她用精湛的技藝和對色彩的獨到把握,創作了很多複雜又層次分明的紙雕作品,帶給人們愉悅的視覺體驗。
  • 艾敬藝術個展:「每一扇門裡都有鮮花」在深圳美術館展出
    「每一扇門裡都有鮮花」作為本次展覽的主題,源於深圳美術館門前的那株雞蛋花樹。當艾敬看到這棵靈動的、枝繁葉茂的雞蛋花樹,想到了她的裝置作品《每一扇門裡都有鮮花》系列,並決定以此命名該展覽。《每一扇門裡都有鮮花》是採用世界各地收集來的古董門配上鮮花創作的一件裝置作品,自展出以來受到廣泛的關注和好評。艾敬曾在該作品前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採訪。
  • 他花6年讓絲帶72變
    說起來前田麥這個人也很有意思,在做絲帶藝術家之前,他是一名插畫師和漫畫家,ins至今上還保留著他的很多插畫作品。做插畫的時候,他意外接觸到了絲帶藝術,他發現一根小小的絲帶,經過「扭」、「扎」、「曲」之後,竟然可以勾勒出海豚、小鳥、小狗、馬匹等動物的形象,這令他很驚奇,便轉行做了一名絲帶藝術家。
  • 3D列印歷史雕塑人物,土耳其藝術家的傑作
    自古希臘希臘化時期以來,雕刻家就將一些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半身像擺在半身,通常是用石頭和青銅雕刻而成。雕塑是最古老的藝術之一,並且繼續受到全世界的關注,特別是隨著3D列印技術的最新發展使藝術家能夠擴展可能的界限,從而帶來更身臨其境的創造力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