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所謂品種其實就是亞種,而亞種是人類定義的一個分類等級,也是最基礎的分類等級。就目前的生物學分類來看,只要是能夠細分到亞種的動物,必定不是一個亞種,而是有多個亞種,多個亞種共同組成了上一級分類「種」。比如花豹是貓科豹屬花豹種動物的總稱,而花豹種下又分為9個不同的亞種。
人是智人種下所有動物的總稱,有人說人只有一種,那就是智人種,並沒有亞種的分化。也有人說:智人種下有四個不同的亞種。那麼,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眾所周知,人是靈長類動物,而靈長類其實就是哺乳綱下的靈長目。從生物學分類上看,現在的人類都是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動物。有的人說:智人只有一種,沒有亞種沒有亞種分化。
其實,這個說法是對的,但是早在幾萬年前,人屬下並非只有智人一個模式種,其他的包括尼安德特人、北京猿人、納萊迪人、魯道夫人等等都是人屬下的獨立種群。但是,除了智人外,其他的人屬成員紛紛都滅絕了。
至於有的人說:智人分為四個亞種。這種說法應該是根據現存人類的膚色而定的。確實,在當下的所有人類中,有四種膚色的人:黃種人、白種人、黑種人以及棕種人。雖然有四種膚色的人,但是所有的人都是智人,並沒有亞種分化。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來了解一下亞種的定義,亞種簡單的說就是同一種生物在不同的環境中,由於環境這些動物產生了生理或者形態上的變化。我們來解析一下亞種分化的重要標準。首先,如果被認定為同種下的不同亞種,它們就必須有相似性以及差異性。所謂的相似性就是指基因的相似度,而差異性則是指形態上或者是生理上。因此,地理分布上的差異化和形態或生理的差異化是同一種動物分化亞種的標準。
而人雖然膚色有所不同,但是,不同膚色的人並沒有嚴格的地理分化(人可以隨意到任何一個國家去),同時除了膚色外,人的形態和生理也是極其相似的。並且,人的膚色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太陽中紫外線對人體的輻射程度決定的,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因此,人的膚色劃分只是社會學劃分,而不是生物學劃分。所以,智人沒有亞種。
總的來說,人屬之所以就剩下了智人一種是因為在漫長的進化中,其他的人屬成員都因為不同的情況慢慢的滅絕了,比如從尼安德特人顎骨切口來看,應該是石器時代的智人用尖利的石頭留下的,所以,有的科學家推斷尼安德特人是被人類的祖先吃掉的。
因此,經過了幾萬年的演化,人屬從一個大家庭慢慢的剩下了智人一種,也就是我們現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