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軍事:首席記者田柳走進國防大學講述一位優秀新聞報導員的性命...

2021-01-11 荔枝網新聞

  華燈初上,晚風微涼。7月17日,江蘇廣電"荔枝軍事"主編田柳應國防大學邀請,來到南京教學區學術會堂,為全軍宣傳幹部短期培訓班學員和二百餘名在校學員進行授課交流。 

  田柳簡介:

  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主任記者,《荔枝網》荔枝軍事欄目主編。先後被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評為 「十佳記者」、「十大未來之星」、「先進工作者」等稱號,並榮獲「江蘇省青年志願服務事業貢獻獎」。 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零距離》子欄目「田柳探營」曾創下新聞時段最高收視率。

  2008年,汶川大地震期間成為全國第一個乘坐「米171」軍機到達北川採訪的記者。 

  2009年,作為地方臺獨家進入通州閱兵村報導「國慶60周年閱兵大典」。

  2016年隨中國海軍艦艇編隊赴美國珍珠港,參加世界上最大規模海上軍事演習——「環太2016」軍演。        

  2017年作為撰稿人與編導製作的兩集共80分鐘紀錄片《海上猛虎傳奇》,登陸央視十套《探索.發現》。     

  2018年撰稿的60分鐘紀錄片《英雄猛虎艇》登陸央視四套《國家記憶》中英雙語播出,並創造了同時段收視率全國第二。

  同年,撰稿、編導的紀錄片《人民海軍挺進深藍——深海救援》登陸央視四套《國家記憶》中英雙語播出,創造了同時段收視率全國第一,並獲得人民日報發文表揚。

  授課中,作為「荔枝軍事」的主編,田老師首先介紹了「荔枝軍事」欄目開辦初衷是為鼓舞激勵軍心士氣,有力配合國家政治外交大局,激發了廣大青年關心國防、踴躍參軍的熱情。「荔枝軍事」是由江蘇廣電總臺荔枝網、手機客戶端「荔枝新聞」傾力打造的軍事新聞欄目。全年365天報導軍方海、陸、空、武警最新、最權威的資訊。

  隨後田老師從自身參與的各項全球軍事採訪經歷開始到近兩年獨立撰稿策劃的數部紀錄片製作的心路歷程,這些獨特的視角與真實的經歷令在場學員深受震撼,更是讓大家感受到田老師紮實的新聞功底、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對歷史的敬畏之心。正如她自己欣賞的一句話:平庸的人只有一條命,叫性命,優秀的人會有兩條命,即性命和生命,而卓越的人則有三條命,性命、生命和使命。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了在座的每一個人身為新聞人的職業使命。


  分享完自己的採訪經驗後,田老師從四個方面對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新聞報導員進行了詳細的剖析:一是新媒體的文章標題怎麼改,首先要簡潔易懂,其次要會找痛點,列痛點,引發共鳴,然後是有反差、有對比,比如《月薪30000和月薪3000的文案差別》,要學會巧用數字吸引注意力;二是如何讓內容吸引人,媒體融合時代,新聞碎片化,傳播渠道多元化,典型人物報導要能夠守住自己的陣地,就必須要真面孔、真性情,不拔高、原汁原味記錄,不遮醜、多側面立體還原,讓受眾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三是優秀的新聞報導員,應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記者要從較高的層次上掌握相應的知識,成為這方面的內行人,然後要加工成老百姓都能看得懂的東西,新聞是給大眾看的,不是僅給專家看的;四是新聞人要有責任感,今天我們的生活雖然過得很好,但是請不要忘記為我們和平生活奉獻出生命的民族脊梁。

  國防大學段文靈教授,對於此次授課給予高度評價,她說,「一個人的氣質包含著她走過路和讀過的書」,這句話在田柳的身上得到了深刻的印證。田柳記者用詼諧的語言、豐富的經歷,還有她獨特的視角講述她真實的經歷和感受,而且也從多角度對我們身為一名軍人引發了我們的思考、我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政治工作者帶來了很多很好的啟示。

  授課結束後,不少學員主動要求和田主編合影留念。他們紛紛表示聆聽了田主編深入淺出、豐富生動的授課,受益匪淺。在以後的新聞實踐中一定要學會用平民視角還原典型,用真情實感打動受眾,不斷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承擔起新聞人的責任與擔當。

相關焦點

  • 荔枝軍事:@青蛙主人:你家蛙竟傳回這些軍營照片,並且決定不回家了...
    荔枝軍事:@青蛙主人:你家蛙竟傳回這些軍營照片,並且決定不回家了...... 2018年02月09日 14:13:12 | 作者:田柳 盧政等 | 來源:荔枝網 | 點擊:正在獲取...
  • 田柳觀察|首發福利高清大圖:揭秘遼寧艦的前世今生
    《田柳觀察》是荔枝新聞重磅推出的國際時政評論類專欄,主筆田柳,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主任記者,江蘇廣電總臺荔枝新聞《荔枝軍事》欄目主編。主要從事軍事、時政類及國內外重大新聞報導任務,曾多次參加解放軍軍事演習,執導、執筆的紀錄片多次登陸央視,並被美國海外抗日紀念館珍藏。專欄《田柳觀察》由田柳帶您針砭時弊,讀懂世界。
  • 軍事技能分享,我只服國防在線app
    ——國防在線用戶劉澤宇、於澤漢國防在線app是國內首款具備網絡教學和社交功能的移動軍事技能訓練應用,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官方唯一在線軍訓平臺,主要面向全國大中院校軍訓學生、教官和參加軍訓的民兵預備役人員。該款客戶端不僅聚合了解放軍報、軍報子報子刊以及中國軍網、國防部網、國防動員網、解放軍報客戶端、軍報記者微博等新媒體平臺最權威、最及時的軍事新聞,能夠一端在手,全面瀏覽。
  • 全國人大代表、國防大學政委吳傑明:打造沒有圍牆的國防大學
    央廣網5月28日消息(記者李悅)人才是強軍之本,人才是打贏之基。全國人大代表、國防大學政委吳傑明學習習主席在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講話後表示,要深入領會講話的核心要義,把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放到突出位置,打造沒有圍牆的國防大學。請聽報導。
  • 《軍事記者》2017年總目錄
    6)立根固本,築牢實現中國夢的共同思想基礎 濮端華 吳豔林 王建英(11-8)——媒體宣傳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綜述牢記統帥「四向四做」囑託,做優秀軍事新聞工作者 張 鋒 顏士強(11-12)——寫在習近平總書記「11·7」重要講話一周年之際新時代軍事網絡媒體實踐與展望 李秀寶(12-4)——在首屆中國軍事網絡媒體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 軍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吸引受眾的方法路徑
    關鍵詞:軍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吸引受眾當前,軍事電視新聞專題節目形態主要有新聞專題節目、紀實類節目、訪談類節目以及綜藝類節目等,形成了以央視國防軍事頻道為主體、各省衛視節目、大型網絡媒體平臺競相發展的局面,包括《軍事紀實》《軍事制高點》《國防軍事早報》《正午國防軍事》《軍事科技》《直播港澳臺》《今日關注》《軍情直播間》《軍情解碼》《軍情觀察室》《東南軍情》等品牌欄目。
  • 《新聞聯播》披露,軍科院戰爭研究院院長走進中南海
    撰文 | 餘暉據《新聞聯播》報導,7月30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集體學習,這次集體學習的內容是「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這次走進中南海授課的,是軍事科學院戰爭研究院院長陳榮弟少將。公開資料顯示,戰爭研究院是「全軍專門研究戰爭的機構」。
  • 南城開展國防教育日主題學習活動
    9月15日上午,在全民國防教育日來臨之際,東莞南城武裝部在街道組織人事辦精心安排下,組織基幹民兵60餘人前往市黨建文化主題公園(位於元美公園)進行黨建主題學習。通過開展隊伍集中點驗、黨史材料展閱、黨建歷程講解和重溫入黨誓詞等活動,激勵基幹民兵學習抗疫精神,奮勇投身強國強軍事業。
  • 【國防軍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趙興發
    【國防軍事】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副司令員——趙興發 2020-07-29 16: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致敬最可愛的人 聽19個志願軍戰士的女兒講述傳承的故事
    記者 黃曉慶「歌唱吧親愛的戰友們,我們為和平歌唱,我們為志願軍歌唱……」這首歌沒有《我的祖國》那樣耳熟能詳,可是抗美援朝老兵——88歲的鄭時文還能一字不差的全部唱出來,因為歌曲蘊含著一段不可磨滅的戰時回憶。
  • 空軍上將馬曉天,曾任空軍司令員,國防大學首任空軍出身的校長
    原空軍司令員馬曉天正是從空軍最難的歷史時期一步步走出來的,他也是我國國防大學首任空軍出身的校長。馬曉天出生於1949年8月,河南鞏義人。他於1965年7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並進入空軍第二航空預備學校學習。要知道,空軍飛行員是一個技術要求十分高的兵種,且訓練內容十分辛苦。
  • 肩負起新時代軍事新聞宣傳的使命擔當
    關鍵詞:新時代;軍事宣傳;使命擔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也進入了新時代。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的軍事新聞宣傳必須肩負起新時代的使命擔當。新時代,軍事新聞宣傳應該擔負起怎樣的使命?這是每個軍事新聞工作者必須思考和回答的時代課題。
  • 南方地區全國性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和南京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和南京大學兩所大學都是985工程大學,而且都是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都屬於國內影響力極高的大學。只是兩所學校的主力教研領域並不相同,國防科技大學主要是以軍事方向為主;而南京大學更注重民用領域,屬於文理學科為主的高校。
  • 軍事新聞播音的主要特徵
    新聞播音,是播音員將文字稿件轉化為有聲語言,利用廣播電視媒介進行傳播的語言表達樣式。與講述、評論、談話、採訪等其他話語形態相比,新聞播音具有自身的特徵。作為新聞傳播的一個環節,新聞播音具有新聞傳播的特質和功能,必須反映新聞「新鮮、真實、價值」等特點和要求,滿足受眾獲取信息等現實需要。
  • 軍中「小清華」,國防科技大學,實力究竟有多強?
    直到2017年,國防科技大學才正式被改成現在的名字。作為一所軍事院校,國防科技大學的校區環境、教學硬體設施也不輸任何一所重點大學,最重要的是國防科技大學的科研經費,真的能多到你無法想像,畢竟這所大學是由中央軍事委員會直屬的重點一流大學。
  • ...美國國防大學|以色列_時政|穆罕默·法赫裡扎德|賈瓦達·巴哈特...
    據半島電視臺12月1日報導,在有報導稱伊朗科學家穆罕默·法赫裡扎德(Mohsen Fakhrizadeh)被暗殺之後,美國總統川普轉發了以色列記者尤西·梅爾曼的有關推文。但其行動也僅限於此,大多數美國官員都沒有直接參與到關於這次事件的評論中去。
  • 「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走進江蘇,講述新聞背後那些動人的好故事
    現代快報訊(記者 徐蘇寧/文 胡楠/攝)好新聞是怎樣產生的?12月24日,由中宣部、中國記協組織的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走進江蘇。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12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新聞故事,展現了中國速度、中國力量。這場巡講讓現場180多名來自各個新聞單位的工作者備受觸動。
  • 國防科技大學科技創新團隊:衝鋒,向著自主創新高地
    在國防科技大學採訪,同時肩負多個課題攻關任務的「北鬥」創新團隊專家倪少傑,挺「難約」。一個研討會結束後的夜晚,記者終於等到了倪少傑,卻被他拉著出來「數星星」。「北鬥現在就靜靜地閃耀在頭頂這片星空中。」不知從何時起,倪少傑有了仰望星空的習慣,他說:「總想找找看,屬於我們的那顆星在哪裡。」星光在閃爍,囑託在迴響。
  • 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召開「2020世界軍事安全論壇」
    「2020世界軍事安全論壇」日前在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舉辦,來自軍委機關、戰區、軍兵種、科研院所等20家單位80餘名專家出席論壇。國際關係學院院長王京武主持開幕式並作「系統思維視角下的中國周邊軍事安全」報告,強調必須學習運用系統思維,全局察勢,整體統勢,前瞻應勢,堅持運用全局意識、方向意識、協同意識和目標意識研究分析周邊軍事安全問題。研討交流中,與會專家圍繞主要方向安全態勢等議題,對我國周邊軍事安全的現狀、規律及趨勢進行了深入研討交流。
  • 國防科技大學:法治信仰,從「官之初」開始培塑
    國防科技大學學員列隊訓練。 何書遠 攝課堂教學 奠基學員法治理念3月2日,是國防科技大學新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她說,為了備好新學期的法律基礎課,她所在教學團隊進行了近3個月的準備,每個教學專題先指定一位教員撰寫教案並製作課件,然後進行集中研討和備課試講,確保將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融入到各教學專題中。該校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劉宗勝教授告訴記者,軍事法學教學團隊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特別增設了「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是強軍之基」專題,制定了新的教學實施方案,並調整了教學課時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