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中記載,「鴆,毒鳥也。」在古書中,「鴆」是最常用來殺人的毒之一,經常用來製成毒酒給人飲用,見血封喉,飲者立死無救,堪稱百毒之首。
至於鴆酒的製作方法,很多人猜測是用鴆鳥的羽毛泡在酒中製成,《左傳正義》中記載,「鴆鳥食蝮,以羽翮擽酒水中,飲之則殺人。」
蝮蛇是一種很毒的蛇類,鴆鳥以蝮蛇為食,自然是奇毒無比,就連它的羽毛也有劇毒,浸在水中就能製成毒藥,當然鴆鳥也有雄雌,雄的叫運日,雌的叫陰諧。
關於鴆鳥的最早記載,應該是出現在《山海經·中山經》,在女幾之山、琴鼓之山、玉山、瑤碧之山上都有這種鴆鳥,瑤碧之山上明確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雉,恆食蜚,名曰鴆。」
除了《山海經》之外,《物類相感志》記載的更為詳細,鴆鳥是一種鷹類,皮毛為紫綠色或紫黑色,愛好吃毒蛇。這種鳥得天獨厚會法術,看到毒蛇後會用「禹步」揪出毒蛇,然後將它們全部吃掉,而且還喜歡結伴而行,毒蛇遇到鴆鳥就無處遁逃了。
鴆鳥的毒性很大,它飲水的地方都有毒,不但能毒死人畜,其它鳥類也會中毒,唯有犀牛角可以解鴆毒。所以,犀牛和鴆鳥相生相剋,一個有毒,一個解毒。
據相關學者和專家研究,鴆鳥就是蛇雕,俗稱大冠鷲,在國內各個地區都有分布,不但吃蛇,食蛙、蜥蜴、鼠、鳥、蟹及其他甲殼動物也是他的食物。古人見它經常捕食毒蛇,以為它擁有劇毒,羽毛中也有毒,但實際上蛇雕沒有什麼毒性。
當然,還有很多其它的解釋,比如鴆毒不是來自羽毛,而是來自糞便。《瘍醫大全》中記載,「夫鴆毒乃鴆鳥之糞,非鴆之羽毛,亦非鶴頂紅也。鴆羽與鶴頂紅,皆不殺人,不過生病。」
根據這本醫書的記載,鴆鳥的羽毛和仙鶴頭上的紅羽毛(鶴頂紅)都毒不死人,只是能讓人生病而已,鴆鳥的糞便才是劇毒無比,只有服下必死無疑。
實際上,古人的毒藥主要成分是礜石(硫砒鐵礦)、砒石(信石)提煉的砒霜,時人經常用它來毒殺蟲子、老鼠之類的東西,若是放在酒中毒性更猛,飲者會很快斃命。
傳說中「鶴頂紅」「斷腸散」之類的東西,其實也就是提煉砒霜的石頭,鶴頂紅就是紅信石,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見血封喉。
人們對於這些所謂的「毒藥」缺乏了解,所以才會以訛傳訛,將很多尋常的毒藥神話,如此而已。不知大家有什麼不同看法?我們評論區見。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下篇文章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