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工作現場交流會。
本報記者謝輝通訊員楊揚 「我曉得,菜葉子屬於廚餘垃圾、塑料瓶屬於可回收垃圾、電池屬於有害垃圾!」12月15日,提起垃圾分類,資陽區汽車路街道人民路社區居民何鼎新便打開了話匣子。近段以來,汽車路街道的人民路社區、三聖殿社區、南嶽宮社區被選為垃圾分類試點社區,面對人口老齡化、人員流動頻繁、非戶籍人口多和老舊小區多、設施老化等難題,街道圍繞如何高質高效推廣垃圾分類進行了實踐探索。 改變生活習慣,觀念先行。汽車路街道圍繞363處宣傳欄和展板、12塊電子屏,做足垃圾分類宣傳文章,滾動播放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在主幹道、主要路口張掛醒目橫幅,垃圾分類宣傳處處可見。工作人員結合網格化管理、結合黨支部進小區工作、結合日常工作等,以線上加線下的方式將相關知識普及講解,目前已開展垃圾分類專項活動93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26000餘份,以34個小區黨支部為點,全面推廣垃圾分類理念。 為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垃圾分類給生活帶來的積極變化,汽車路街道在3個試點小區,充分發揮小區黨員幹部的骨幹作用,運用好樓棟長、積極分子的人脈優勢,結合小區實際,聽取多方意見,大膽創新。人民路社區的紅色旗幟小區黨支部以黨建引領,發動黨員同住戶結對「一幫多」,居民之間開展「戶幫戶」「大手拉小手」行動,進行了6次垃圾分類培訓,並採取垃圾分類指紋打卡積分活動;三聖殿社區公汽公司家屬區內垃圾分類溫馨提示、資料告知做到入棟入層,設置垃圾分類指導員、帶頭人和監管員,給居民分發了分類積分卡,每有效分類一次就在卡上蓋個印花,每月評比出「環境友好家庭」進行表彰;南嶽宮社區在人口普查摸底時期為幸福小區每戶印製發放了分類手冊、四色垃圾袋,在分類投放點安排了分類指導員、安裝了攝像頭,杜絕隨意投放垃圾的情況,建立了垃圾分類獎懲制度,以生活小用品和社區批評督導來引導居民養成良好的分類習慣。經過長期的堅持,3個試點小區居民已適應了這種新的生活習慣,不少居民笑著表示,現在家裡一有垃圾,就自動在腦中歸類。 此外,汽車路街道還注重垃圾分類與新文明有機結合,著眼未來。「有害的,紅色桶;無害的,綠色桶。廢舊品,巧利用;小改造,變成寶……」周末的人民路社區,伴隨著小朋友們「垃圾分類三字經」的朗誦,社區瀚墨國學堂周末「論語一百」公益活動在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將垃圾分類知識傳授給青少年。街道舉行的知識講座、社區小課堂和宣講活動,都積極邀請青少年家庭共同參與,將垃圾分類的種子埋在廣大青少年心中。
【來源:益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