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路街道 邁入垃圾分類新時代

2020-12-19 身邊24小時

垃圾分類工作現場交流會。

本報記者謝輝通訊員楊揚 「我曉得,菜葉子屬於廚餘垃圾、塑料瓶屬於可回收垃圾、電池屬於有害垃圾!」12月15日,提起垃圾分類,資陽區汽車路街道人民路社區居民何鼎新便打開了話匣子。近段以來,汽車路街道的人民路社區、三聖殿社區、南嶽宮社區被選為垃圾分類試點社區,面對人口老齡化、人員流動頻繁、非戶籍人口多和老舊小區多、設施老化等難題,街道圍繞如何高質高效推廣垃圾分類進行了實踐探索。 改變生活習慣,觀念先行。汽車路街道圍繞363處宣傳欄和展板、12塊電子屏,做足垃圾分類宣傳文章,滾動播放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在主幹道、主要路口張掛醒目橫幅,垃圾分類宣傳處處可見。工作人員結合網格化管理、結合黨支部進小區工作、結合日常工作等,以線上加線下的方式將相關知識普及講解,目前已開展垃圾分類專項活動93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26000餘份,以34個小區黨支部為點,全面推廣垃圾分類理念。 為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垃圾分類給生活帶來的積極變化,汽車路街道在3個試點小區,充分發揮小區黨員幹部的骨幹作用,運用好樓棟長、積極分子的人脈優勢,結合小區實際,聽取多方意見,大膽創新。人民路社區的紅色旗幟小區黨支部以黨建引領,發動黨員同住戶結對「一幫多」,居民之間開展「戶幫戶」「大手拉小手」行動,進行了6次垃圾分類培訓,並採取垃圾分類指紋打卡積分活動;三聖殿社區公汽公司家屬區內垃圾分類溫馨提示、資料告知做到入棟入層,設置垃圾分類指導員、帶頭人和監管員,給居民分發了分類積分卡,每有效分類一次就在卡上蓋個印花,每月評比出「環境友好家庭」進行表彰;南嶽宮社區在人口普查摸底時期為幸福小區每戶印製發放了分類手冊、四色垃圾袋,在分類投放點安排了分類指導員、安裝了攝像頭,杜絕隨意投放垃圾的情況,建立了垃圾分類獎懲制度,以生活小用品和社區批評督導來引導居民養成良好的分類習慣。經過長期的堅持,3個試點小區居民已適應了這種新的生活習慣,不少居民笑著表示,現在家裡一有垃圾,就自動在腦中歸類。 此外,汽車路街道還注重垃圾分類與新文明有機結合,著眼未來。「有害的,紅色桶;無害的,綠色桶。廢舊品,巧利用;小改造,變成寶……」周末的人民路社區,伴隨著小朋友們「垃圾分類三字經」的朗誦,社區瀚墨國學堂周末「論語一百」公益活動在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將垃圾分類知識傳授給青少年。街道舉行的知識講座、社區小課堂和宣講活動,都積極邀請青少年家庭共同參與,將垃圾分類的種子埋在廣大青少年心中。

【來源:益陽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棲霞區龍潭街道垃圾分類交出高分答卷
    從垃圾「扔進一個筐」到「細分四個桶」,從「要我分」到「我要分」,南京市棲霞區龍潭街道群策群力、拓寬思路、創新工作方式,以建成的垃圾分類數位化轉運中心為載體,打造「全鏈條」運行體系,在「黨建+」模式的引領下,用社區幹部主動「領菜單」、黨員志願者上門「一對一」幫扶等一系列的暖心舉措,為轄區百姓營造綠色健康文明和諧的生活環境,在落實好垃圾分類這一「關鍵小事」的同時,書寫了一份全民參與的新時代文明實踐 「龍潭答卷
  • 東城體育館路街道線上+線下「立體式」宣傳垃圾分類
    在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垃圾分類親子嘉年華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為完成遊戲的小朋友貼上分小萌。為廣泛宣傳垃圾分類,確保家喻戶曉,人人參與,體育館路街道充分利用地區資源,調動駐街單位和居民積極性,線上開通「體街網虹」直播平臺,線下打造垃圾分類體驗廣場,同時利用「敲門行動」「盯桶行動」等契機,以居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全方位「轟炸式」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和技巧。
  • 南京大廠街道 垃圾分類教育從娃娃抓起
    原標題:南京大廠街道 垃圾分類教育從娃娃抓起   全民推廣垃圾分類,不是一蹴而就的易事。
  • 長江路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健康安全與垃圾分類齊頭並進
    新時代新觀念新時尚,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屬名詞。老人們的觀念也在與時俱進,她們接受新時代新鮮事物的能力同樣也代表了一個城市文明發展的實踐能力。為不斷提高新時代文明實踐,近日,長江路街道紫金山路社區聯合優諾口腔醫院打造義診服務平臺宣傳陣地。
  • 垃圾分類還不會?皮影戲教你玩「垃圾總動員」!
    12月16日上午,龍在天皮影劇院帶著新劇目《垃圾總動員》來到永定路街道六街坊社區,為街坊們帶來了一場全新的非遺文化體驗。「皮影戲真的很有意思,不僅讓我們了解了傳統文化,尤其是用這種娛樂的方式學習了垃圾分類,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張女士說。李先生也表示,「皮影戲還是童年裡的一個記憶,這次看到了很多迎合當下時代主題的劇目,讓我很感動。」
  • 東城街道:黨建引領聚合力 垃圾分類你我行
    近年來,東城街道以垃圾分類工作作為提高基層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升級垃圾處理系統的重要牽引、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要契機,努力探索「黨建引領、社區主導、物業協同、志願參與」的垃圾分類新格局,讓垃圾分類真正「入戶入心」。
  • 古城街道垃圾分類活動:社工「敲敲門」 分類知識進家門
    我們是社區黨委的,來給您介紹一下垃圾分類知識。」9月5日,北京石景山區古城街道不少居民家都響起了敲門聲,一個個垃圾分類宣傳大使就站在門前,準備為他們送上「豪華禮包」。當天上午,燕堤南路社區工作人員來到居民趙彥博小朋友家中,向他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並通過圖文競猜、知識問答的形式讓他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分類。
  • 北下關街道垃圾分類精耕又細作
    長河灣小區是北下關街道頭堆社區中,垃圾分類做得較好的小區,參觀學習的隊伍紛至沓來。在聽到大家的誇讚時,小區居民已經習以為常。不少居民認為,「這有啥好誇的,本來就是我們該做的。垃圾分類其實也不是什麼難事。」
  • 石泉路街道生活日記——新時代文明實踐|文明禮讚新時代 惠民流韻...
    石泉路街道位於普陀區中部,3.53平方公裡的熱土上,共有26個居民區,有80個住宅小區。主要有三個方面做法:一匯聚力量、傳播文明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動起來」根據普陀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街道相繼啟動「三舊」換「三新」、小小區合併、成套改造等惠民工程。
  • 黃浦城管半淞園路街道中隊:再推進垃圾分類進程,「雙隨機、一公開...
    為進一步推進區域內垃圾分類整體進程,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立足城市管理精細化執法的角度,從普法宣傳、執法檢查等多方面出發,通過及時聯勤聯動相關機構,有機融合專業執法隊對區域內存在風險點的企業進行再檢查、再宣傳、再推進。
  • 浙江杭州下城天水街道:三部曲跑出垃圾分類「加速度」
    創新模式 集中攻堅 全員上陣  垃圾分類已成為一種新時尚。  對在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方面領跑的杭州市下城區天水街道來說,這種時尚更為快速、深入和徹底。小區老舊無物業、商戶聚集難管理、人流較大垃圾多,為垃圾分類增加很大難度。然而,天水街道卻取得了不凡的成績——實現垃圾分類知曉率、參與率、準確率三率100%,併入圍2019年浙江生活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名單,獲浙江省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成績突出個人、2019年度杭州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優勝街道,而天水街道的燈芯巷社區也被評為了優勝小區。
  • 「新時代文明實踐在行動」「踐行垃圾分類 倡導文明風尚」主題宣講...
    為推行垃圾分類,倡導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切實改善我市人居環境。12月15日,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新城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中山東路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組織宣講員、道德模範走進新華社區開展「踐行垃圾分類 倡導文明風尚」主題宣講活動。
  • 青島市市北區引領「智慧」垃圾分類新風尚
    從最基層入手:東仲社區的神奇蛻變 清晨6點半,家住市北區鎮江路街道東仲社區的居民韓英按照日常的生活習慣準時來到樓下的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她先將手裡裝有廚餘垃圾的袋子打開,將廚餘垃圾倒入綠色廚餘塑料收集容器中,再將塑膠袋投入灰色其他垃圾收集容器中。
  • 東鐵匠營街道開展慶「六·一」 垃圾分類趣味活動
    為讓轄區小朋友們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兒童節,一起動手打造整潔美麗的綠色家園,豐臺區東鐵匠營街道組織各社區開展慶「六·一」垃圾分類系列趣味活動,寓教於樂普及垃圾分類知識。紅獅家園社區120餘名小朋友和家長參與了垃圾分類模擬投放遊戲。
  • 天壇街道垃圾分類設「娃娃桶」
    近日,在東城區天壇街道金臺社區小花園,一場「我為垃圾找個家」的垃圾分類主題活動吸引了社區50餘戶家庭參加。現場,一組垃圾桶頗為吸睛,這組垃圾桶比正常垃圾桶「小一碼」,非常適合小朋友身高,被居民稱作垃圾分類「娃娃桶」。
  • 垃圾分類創意展 | 水果皮做酵素(東四街道)
    垃圾分類創意展 | 水果皮做酵素(東四街道) 2020-11-30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荷蓮:和平裡街道的垃圾分類「百科全書」
    王荷蓮,是和平裡街道小黃莊社區的一名普通的志願者,但在推行垃圾分類的工作中,她堅守一線,用自己的耐心和細心,讓垃圾分類意識一點點走進居民們心中。「垃圾分類,這是為子孫後代造福的大事,是利國利民的好事」。這是王荷蓮在守桶行動中經常對居民們說的一句話。
  • 見「圾」行事 垃圾分類蘭州這樣做~
    城關區九洲大道元森·北新時代玉蘭園,垃圾桶較髒,部分垃圾桶生活垃圾分類標識錯誤,無生活垃圾分類宣傳欄,垃圾混裝未分類,桶邊督導不到位,垃圾清運不及時,有垃圾落地現象。從垃圾分類剛「降臨」時站在垃圾桶前時的左右為難到如今大部分市民都成了「分類人」垃圾分類已經成為蘭州新「分」尚垃圾分類 環保「童」行近日
  • 「定時定點」投放 廈門江頭街道開啟垃圾分類新模式
    本周一開始,江頭街道在轄區內138個小區和部分辦公樓全面推行「定時定點」垃圾分類投放——住戶只能在早晨7點至9點和晚上6點至8點兩個固定時段扔垃圾。該行動執行效果如何,居民反饋如何?近日,記者走訪江頭街道多個垃圾投放點,聯繫街道了解他們的下一步工作計劃,並請專家對這一舉措進行解析。
  • 市北區敦化路街道加強垃圾分類指導員培訓掀起綠色低碳風潮
    半島網10月17日訊為了進一步加大垃圾分類知識的普及宣傳,引導居民群眾自覺提升垃圾分類意識,踐行垃圾分類新時尚,近日,市北區敦化路街道積極組織開展垃圾分類指導員培訓,營造垃圾分類濃厚氛圍。本次培訓,對於分類垃圾桶擺放、周邊環境等作出了進一步的規範要求,對如何發揮好指導員作用,不斷加大宣傳力度,正確引導樹牢分類意識、正確分類投放等進行培訓說明,提高垃圾分類指導員水平。培訓結束後,垃圾分類督導員、指導員們來到戶外垃圾分類點,對培訓會上的學習內容進行實踐,模擬居民分類意識不強、分類知識掌握不夠等情況,鍛鍊指導員們的宣傳引導能力,提高大家開展宣傳、處理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