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是什麼放大了「惡」?

2020-12-15 奧利奧利奧利奧1

對於《小丑》這部電影的拍攝信息,我此前關注不多,但是聽說演員是傑昆·菲尼克斯,我就已經有了些興趣,因為他本來就挺神經的。最初了解他是《角鬥士》上一副弱雞相,卻還要搞陰謀的太子角色,其實氣質上已經挺神經質,那個角色可是提名了當年奧斯卡最佳男配的,那年男主是演對手戲的羅素·克勞拿的。2005年,他又憑藉《與歌同行》的精湛演技首次提名了奧斯卡最佳男主,那年女主是演對手戲的瑞茜·威瑟斯彭拿的。

傑昆還有個當年很出名的但是早逝的哥哥瑞凡·菲尼克斯,所以傑昆的演員生涯免不了被比較,他也常常給人神叨叨的感覺,甚至一度宣布退休,當輿論嘆息,甚至有人嘲諷這哥們還是在哥哥陰影下崩潰的時候。他又請好兄弟卡西·阿弗萊克把那段迷茫期的經歷整了個紀錄片《我仍然在此》,片中的他怎麼看都像神經病,而這整個事件又讓人懷疑是不是他一手策劃,嘲笑眾生。

傑昆·菲尼克斯就是好萊塢的「小丑」,在主流和非主流間遊走,身材可胖可瘦,中間也時有如《大師》那樣的精湛表演,而這部《小丑》讓他再度成為被人們談論的主角,當然,這次還有「演」對手戲的,那就是幾乎已經將哥譚小丑形象立為自己專利的希斯·萊傑,老影迷可能還會想起傑克爾森。

在我看來,兩者對小丑的刻畫都是成功的,他們很好地把握了不同階段的小丑。希斯·萊傑的小丑已是暗黑界大佬,犯罪藝術家,而且注意畢竟是《蝙蝠俠》系列的角色,那是要突出正義力量的基調,所以他的惡、他的神經質、他的精神變態被極度放大,希斯·萊傑在這個過程演繹的也是讓人看了大呼過癮,但是最終總有蝙蝠俠代表的人性之善來收。而傑昆·菲尼克斯需要演繹的是小丑的誕生,與《蝙蝠俠》中小丑直接以惡示人不同,本片要體現惡的「邏輯」,甚至合理性,這也造成了本片巨大的爭議,也對傑昆的演技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對於極端犯罪分子,現在流行精神分析,即這樣的人的人格特質中有反社會的一面,加之外界刺激,或者是父母的虐待,或者是他人的凌辱就可能爆發。本片一開始就將我們帶入了一種壓抑的氣氛,曾經讓具有「我有錢」超能力的蝙蝠俠也頭疼的小丑竟然這麼慘這麼內斂這麼窩囊,在這樣的情緒氛圍營造下,他突然的大笑仿佛就是對自己和世界的挑釁,令人感到不安。那時的小丑遇不到蝙蝠俠,他一再被侮辱和毆打,甚至被同事使陰招,但是心懷夢想的他一再隱忍甚至試圖壓制自己惡的迸發,卻鬼使神差的步步錯。

片中他著力要掰開自己的嘴製造微笑的表情,卻又恰恰在需要冷靜的時候無法自控的大笑,這樣矛盾和傑昆的表演非常精彩,一下子體現了主人公生活的疼痛感。最終在美國電影鍾愛的罪惡營造舞臺--地鐵車廂--邁出關鍵一步,這樣的設定實在巧妙。

《小丑》這部電影引發了一些爭議,有人認為這部電影受到的好評,體現了一種對「惡」的合理化和宣揚,具有政治上的不正確性,難道你被侮辱,因為自己的水平和缺陷事業受挫作惡就有理了?一部電影上映後,總會受到脫離製作方控制的二次解讀,這本身就是電影的一種社會外延。在我看來,從電影本身看不到導演有意對小丑美化什麼,事實上在他的惡之花開放之時,在哥譚社會輿論下還被稱為「義警」,跟後來的蝙蝠俠的風評沒太大區別。而影片也交代了,彼時的哥譚社會已經暗流湧動,不滿的底層已經蓄積暴力的因子蠢蠢欲動。

所以,哥譚的歷史選擇了小丑,而並非他本人打響了哥譚暴力犯罪集團化的第一槍,他只是一個符號,正如影片的最後不是他去振臂一呼,而是被不滿的民眾推上了前臺。小丑其實本身在哥譚背景的影視作品中就是一個符號,一種極端的以惡為樂的象徵,但是沒有這樣的角色,又何來蝙蝠俠的輝煌?

而這部《小丑》作為美國漫畫界反派第一人的誕生史,他又是一個具有神經分裂人格的反社會人士,要在有限的時間讓這個過程顯得合理,你說不順著這個路子走該怎麼走?而往大了說,小丑的符號意義正在於,在一個不安的社會,躁動的人群本身就醞釀著破壞性力量,小丑則陰差陽錯地被捲入其中,並成為領導者和精神圖騰,讓這種力量爆發,這樣的現象在人類歷史本身就周期性發生,你把頭埋在沙子裡是沒有的。

這部電影受到的一些道德指責讓我感覺不是它立場有問題,而是一些批評者過於心理脆弱,甚至就是無視歷史現實的鴕鳥。至於擔心這部電影產生負面社會影響,那就真是讓我感到可笑了,更多人喜歡這部電影只是覺得它好看,角色塑造生動,但是大家心裡都明亮的很,在現實世界中,當然更希望身邊出現的是蝙蝠俠,而不是一個狂笑的瘋子。

當年希斯萊傑版的小丑令人讚不絕口,難道就引發美國犯罪率上升了?只不過那時還有蝙蝠俠直接治他,不像本片有種小丑當道的令人不安的結尾。事實上,這部電影也埋下了哥譚故事會的諸多未來伏筆,比如犯罪分子「進修學院」拉卡姆,比如催生蝙蝠俠誕生的夜晚,是的,故事的結尾其實也有著正能量,小丑崛起於亂世,但是布魯斯·韋恩於慘劇中的眼神也已經告訴我們,正義的力量也正在生長。

《小丑》,講述了一個反派的誕生,而這種惡的放大也有著片中暗示的社會動蕩的背景,這一點往往被很多人忽視。這也不是一部傳統上的超級英雄電影和外傳,沒有激烈的戲劇衝突和大場面,以一種文藝電影的質感在一種始終陰鬱的氣氛下給了傑昆·菲尼克斯表演的舞臺,他也出色地體現了自己的價值。所以,《小丑》作為電影的成功是一部雖不完美,但是各個環節整體用心打造體現的成果,它作為電影本身的優秀當然不該被一些莫名其妙的價值觀指摘所抹殺。

相關焦點

  • 善與惡?正與邪?關於《小丑》中那些引人深思的細節
    在這裡,小丑更像一種模糊的隱喻,不僅僅是一個人物代號。就算不依附"哥譚市"、"韋恩"、"蝙蝠俠"等為背景,也遮蓋不了它的「光芒」。本片內容引人深思,回味無窮,在電影史劃上了濃厚的一筆,也是近些年裡不可多得的好作品。第二,超級英雄大致分三類:正派、反派和小丑。
  • 第五人格:小丑黑化成為「異界行者」,機械師是「惡之花」容器?
    隨著深淵第三季活動的上線相信很多玩家對於全新的「深淵」系列的主題故事也是十分的感興趣吧,其實從目前來講「深淵」系列已經完美的收官兩季之久,第一季的主題劇情是「廠長」化身「嗜金海怪」帶領海盜一行人尋找「海底深淵」之中的至寶「金螺」,在此之後廠長成功地將「金螺」獻給了心愛之人「珊瑚公主」,結果卻發現「珊瑚公主」喜愛的是「鯊魚勇士」壓根不喜歡什麼「嗜金海怪」,最終兩人在決鬥之中
  • 善與惡?正與邪?關於《小丑》中發人深省的細節
    在這裡,小丑更像是一個模糊的隱喻,而不是字符代碼。即使他不以「高譚城」、「韋恩」、「蝙蝠俠」為背景,也無法掩蓋其「光芒」。這部電影的內容發人深省,回味無窮,他在電影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是近年來少有的佳作。其次,超級英雄大致可分為三類:右派、反派和小丑。
  • 文藝丨《人類清除計劃》:放大情緒才是惡的根源
    2017-11-30 21:4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呂蘇娟關於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惡的討論,已延續了幾千年。近來,一系列見諸網絡的案子,再次引發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高度關注。江歌案、攜程虐童案、紅黃藍虐童案、上海殺妻案……似乎每一件,都在狠狠揭露人性之醜陋,也在訴說著人性之惡沒有終點,只有新起點。
  • 小丑獲劇情類影帝 電影小丑主要講述了什麼在哪裡看
    小丑獲劇情類影帝 電影小丑主要講述了什麼在哪裡看時間:2020-01-08 23: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丑獲劇情類影帝 電影小丑主要講述了什麼在哪裡看 近日,第77屆全球獎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在此次頒獎典禮上,電影《小丑》男主角華金菲尼克斯獲得劇情類影帝,
  • 電影小丑獲劇情類影帝 電影《小丑》講的是什麼故事劇情解析
    電影小丑獲劇情類影帝 電影《小丑》講的是什麼故事劇情解析時間:2020-01-07 10:53   來源:昕薇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電影小丑獲劇情類影帝 電影《小丑》講的是什麼故事劇情解析 近日,第77屆全球獎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行,在此次頒獎典禮上,電影《小丑》男主角華金菲尼克斯獲得劇情類影帝
  • 《小丑》:真與假、善與惡,那一張始終在微笑的臉
    善與惡:影片也並不是如傳說的那樣,完全是負面的思想,主角亞瑟在生活中也嚮往著生活的美好。他很努力地想要守住一份卑微的工作,很努力的照顧好媽媽,和媽媽跳舞,也幫生病的媽媽洗澡,和媽媽一起看脫口秀,並堅守媽媽的話:「要始終擺出一張笑臉,你有一個使命,讓世界充滿歡笑。」
  • DC漫畫裡的小丑:人性缺點的放大鏡,蝙蝠俠的老對手
    生活中的小丑是遊樂場馬戲團裡最常見的滑稽演員,他們通過誇張的表情、怪異的表演來給取悅觀眾,但是電影裡的小丑卻是最神秘的角色,生活中的小丑給人們帶來的是快樂,而電影中的小丑給人們帶來的卻是恐懼。小丑自身的設定是有神經異常的,這樣就使得這個角色無論做出什麼樣的事情都不需要解釋:傑克·尼科爾森演繹出了小丑的瘋狂,一個為了復仇純粹以製造恐懼為樂趣的怪物;希斯·萊傑演繹出了小丑的極端,一個無限放大人性的弱點企圖製造無政府主義社會的極端分子;傑昆·菲尼克斯演繹出了小丑的自卑,極度自卑的病態導致精神的扭曲,從而以製造傷害中獲取存在感。
  • DC漫畫裡的小丑:人性缺點的放大鏡,蝙蝠俠的老對手
    生活中的小丑是遊樂場馬戲團裡最常見的滑稽演員,他們通過誇張的表情、怪異的表演來給取悅觀眾,但是電影裡的小丑卻是最神秘的角色,生活中的小丑給人們帶來的是快樂,而電影中的小丑給人們帶來的卻是恐懼。小丑自身的設定是有神經異常的,這樣就使得這個角色無論做出什麼樣的事情都不需要解釋:傑克·尼科爾森演繹出了小丑的瘋狂,一個為了復仇純粹以製造恐懼為樂趣的怪物;希斯·萊傑演繹出了小丑的極端,一個無限放大人性的弱點企圖製造無政府主義社會的極端分子;傑昆·菲尼克斯演繹出了小丑的自卑,極度自卑的病態導致精神的扭曲,從而以製造傷害中獲取存在感。
  • 《蝙蝠俠:黑暗騎士》影評:小丑存在每個人的內心
    打擊罪犯的代價就是被罪犯報復,蝙蝠俠這次遇上了他的宿敵——小丑。沒有超能力,卻擅長放大人心黑暗面,玩弄所有人於鼓掌之間。小丑和蝙蝠俠的關係在我看來,白天和黑夜,事物正反面,小丑另一面是蝙蝠俠,蝙蝠俠另一面是小丑,小丑自己也說,蝙蝠俠讓他變得更加完整。
  • 神奇寶貝:4隻惡屬性傳說類的神奇寶貝,最後一隻放大如同開掛!
    達克萊伊達克萊伊:惡屬性神奇寶貝,達克萊伊可以化為影子行走以躲避敵人的攻擊。惡食大王惡食大王:具有惡屬性和龍屬性。惡食大王是究極異獸的一種,代號為「UB05:大胃王」。食量驚人,據說能一口氣吞噬一整座大山。非常貪食,什麼東西都能吃,因此具有驚人的破壞力。
  • 永遠的「小丑」希斯萊傑
    而讓這部電影變成傳世經典的最大功臣還是希斯萊傑,他所飾演的「小丑」給予這部電影靈魂,使得這部電影不再如同以往的漫改電影那般,而是主題立意變得深刻了起來,探討起了人性與社會現實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這部電影在「蝙蝠俠打敗小丑」的背後,反映的其實是人性善與惡的戰鬥,人性的善有時候很脆弱,善與惡在某些情況下界限會變得模糊。
  • 希斯萊傑後最完美的小丑!善轉變成惡 是誰製造出怪物?
    文/yeonheeJoker // 小丑 (2019)主演:瓦昆菲尼克斯以下超嚴重劇透,請慎入!我們見到他的第一面,是他正在上妝時,兩隻手指不由自主插入嘴角,把嘴角拉上呈現一副「笑臉」的時候。那一刻,我明白了這部電影不是著名反派「小丑」的故事,而是在表達現實裡強顏歡笑的我們。
  • 盤點3部演技爆炸的小丑電影,誰才是你心目中真正的小丑?
    這部影片給我最深的感受就是Joker夫婦之間的戀愛了,小丑把哈莉變成了和他一樣瘋狂的人,但哈莉本身還是有理智存在的,她的瘋狂,都是為了小丑,為了能和小丑在一起,她變得瘋狂,小丑也並不完全是瘋的
  • 《小丑》:小丑不是一個人,是一個靈魂
    在電影的結尾,小丑與心理醫生交談,在對話的最後,他鮮紅的腳印表明他殺死了心理醫生。《小丑》想表達什麼?事實上只要我們深入研究小丑的歷史背景,我們就會發現這個故事是從DC宇宙的「蝙蝠俠」系列延伸而來的。他誕生於上世紀「大蕭條」時代,基於紐約,他是美國虛構的城市和譚,他基於紐約。
  • 惡趣味無限放大,其他能刪就刪
    惡趣味強行放大!從《刀劍神域》第二季開始,《刀劍神域》系列作品也都加入了一些作者的惡趣味在其中,然而在《刀劍神域終章》中,製作組卻強行把這些惡趣味內容放大,本來只是小說中的一個細微章節,卻被製作組硬生生的成為了「大型NTR」現場!
  • 惡趣味無限放大,其他能刪就刪
    惡趣味強行放大!從《刀劍神域》第二季開始,《刀劍神域》系列作品也都加入了一些作者的惡趣味在其中,然而在《刀劍神域終章》中,製作組卻強行把這些惡趣味內容放大,本來只是小說中的一個細微章節,卻被製作組硬生生的成為了「大型NTR」現場!
  • 《小丑》主角是善是惡?
    小丑亞瑟成為殺人犯,或許就是緣於這樣的邏輯。在一列地鐵上,事業人生均遭受一連串打擊的亞瑟沉悶抑鬱,內心已經積累了巨大的負能量。此時,幾個衣冠楚楚的年輕人,他們是供職於金融公司的名牌大學畢業生,他們看到一個年輕美貌的姑娘,就肆無忌憚地調戲。他們無視在車廂裡的亞瑟,因為戴著面具的小丑,在他們眼裡仿佛是一個無需關注的存在。
  • 解讀2019《小丑》:基督教的窄門、耶穌的受難和小丑的蛻變
    小丑的蛻變之路基督教的理念已經深入西方人的精神世界深處,表現在日常生活之中,以及一切文藝作品之中。哥譚市是一個虛構的世界,發生在這裡的一切衝突,喻示著人性深處的善與惡的交替,惡在這裡是主流,善成為邊緣,惡將世人推向死亡深淵,善無法將人救起。
  • 如何看待《蝙蝠俠》裡的小丑角色?
    小丑這個角色刻畫的很成功,許多人喜歡他無可厚非。當然崇拜也要崇拜的有道理。你可以說你喜歡小丑,喜歡它詭譎的樣子、搞笑的做派或者是喜歡那種讓眾人笑唯我獨悲的落寞感。畢竟人生就是很糟糕的,是不是應該惡一點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