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為將者披堅執銳殺人,為王者運籌帷幄誅心。」這是歷史正劇《鄭和下西洋》中徐皇后的話語,說的可謂擲地有聲。正所謂為將者有為將者的努力,而為王者有王者的運籌,兩者應該區別對待,各司其職,才能夠保證勝利。
正如象棋中的規則,兩邊的將帥都不得隨意出去,百分之九十的時候都是動的軍馬炮。兩邊的將帥猶如王者一般,一直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裡之外,而所有的廝殺都靠著其他的棋子行動,不到萬不得已不得隨意動彈。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向其中更有一個規矩,江山不僅不能出田字圈,而且將帥之間不得見面,否則有一方必死。對此曾有很多人表示疑惑,為何會有這樣一個規矩呢?其實這個規矩的背後,還有著很深的講究,而且還有一段歷史往事有關。
一、劉項對峙
楚漢爭霸時期,當時秦王朝已經消亡,天下有力量問鼎的人,只剩下了劉邦和項羽。一般來說,當時的項羽佔據絕對的戰鬥力,是軍事第一,而劉邦擁有人心掌握大量諸侯,是人望第一。
於是當年的戰爭陷入到了這樣一個尷尬的局面,劉邦一直被打敗,但是他的軍隊卻越來越多。而項羽一直在勝利,但總是打不垮了,並且軍隊越打越疲憊。最終兩邊陷入對峙狀態,似乎誰也奈何不了誰。
項羽是個「直筒子」,因此他也不想再繼續無休止的戰爭,於是提出了以貴族方式解決戰鬥,想要和劉邦決鬥。易中天老師曾感慨,項羽此舉真可謂是春秋貴族再現,以貴族的方式來決定天下歸屬。但可惜的是,劉邦根本不買帳,並且調侃,自己鬥智不鬥勇。
項羽非常生氣,於是不斷的派人進行挑釁,而劉邦則派出樓煩射手,項羽出來一個人,他就射殺一個人。兩邊的博弈真可謂是象棋一般,兩邊主帥遙相對峙,但中間總是用其他的棋子比拼。
但項羽為人過於強悍,他居然只是瞪了一眼,就把劉邦的射手給嚇退了,迫於無奈,劉邦只能站出來與項羽面對面。就是這個面對面,結果惹了大禍。
劉邦當著項羽的面數落了他十條大罪,而且越說越興趣,結果導致項羽惱羞成怒,居然赫然拿起長弓,從箭帶中抽出一根箭射向劉邦。劉邦正在得意之時,沒想到項羽動作一氣呵成,劉邦只得慌亂騎上馬逃竄,所以倉促之下被弓箭射中大腿,最終在叫囂聲中狼狽逃掉了。
事情就這麼告一段落,而且後來劉邦回到軍營,為了穩固軍心,以腳疼來代替大腿的疼痛騙過了士兵,繼續謀劃他的大業。
二、象棋的不成文規定
劉項兩家的對峙結束,但是他們的故事卻廣為流傳,特別是他們的歷史還帶入到了象棋之中,並且形成了象棋中的將帥不能對峙。那麼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李約瑟博士的《中國科學文化史》,其中明確記載,象棋是中國人發明的,而且西洋棋也是中國人的創造。一般來說象棋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在《楚辭》中有記錄。不過象棋真正的興盛是在漢代,特別是在劉向的《說苑善說》中有明確記載:「鬥象棋觀歌舞,逍遙一二。」可見,漢代象棋十分流行。
因此有學者認為,象棋早期雛形在戰國,但真正成熟和發展是在漢代。所以漢代的象棋極有可能受當時開國歷史的影響,象棋中很多的文化都是直接引用的楚漢爭霸的歷史。例如象棋中的楚河漢界,其實就是當年劉邦項羽對峙的再現。而將和帥其實就是指的劉邦和項羽。
既然象棋的博弈,是對於當年歷史的再現,那麼當年的大事件自然也很容易被引入到象棋的規矩中。因此,劉邦與項羽見面,結果導致劉邦中了一箭,差點因此死亡。於是象棋裡面就有了不成文規定,將和帥之間不得自由見面,一旦見面,有一方必然死亡,所以將帥是無法跨過楚河漢界的,只能在相當於營帳的「田」字中運籌帷幄。
當然了,這一規矩也使得象棋的難度更大,不過也正體現了中國人的智慧需求。一般來說,此舉使得象棋變得更加有趣味,玩法也更多,所以這個創造非常有意義。
三、將帥迴避的歷史意義
其實除了象棋的規矩以外,將帥之間不見面還有深層次的歷史意義。正如開篇所說,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情必須要各司其職,才能確保勝利。在戰場上,真正的統帥應該坐在帳篷裡面,並且規劃著戰爭的總體布局。而在具體戰鬥的過程中,就需要將軍切實可行的去執行政策,然後由士兵們明確的去完成每一場廝殺。
這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這樣既確保了命令的傳達以及戰場的有序進行。假若將帥之間不顧規矩,相互拋頭露面,在漢代以後,那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因為戰場的規矩已經被破壞了很多,很多人總想著要進行斬首行動,一旦首腦被殺,那麼整支軍隊就會不戰自潰。
一場原本井然有序的戰爭,因為首腦的錯誤行為,而導致整場戰爭的失敗,那是不能容許的,也是非常嚴重的系統錯誤。所以,後來的戰爭有明確的規矩,每一位統帥必須要牢牢的保護在後方,除非戰鬥打到最後一兵一卒,否則將率絕對不能真正出戰。
而且,在明史中還有記載,連衝鋒的將軍都身邊配備著親兵隊,因此元帥的身邊更是有一支精銳的部隊進行隨身保護。因此,將帥不隨便見面,並且著重對於將帥的保護,已經成為了一個歷史的常識。
雖然歷史上也有過御駕親徵,還有統帥帶兵衝鋒的記載,例如當年的宋真宗,還有大名鼎鼎的康熙進攻葛爾丹。但在康熙王朝中有一段話說得很透徹,所謂御駕親徵,必須要符合兩個條件。一個是戰則必勝,另一個則是迫不得已。當時康熙皇帝在勸諫之下,沒有帶兵主動出擊吳三桂,這才有了後來的穩定。
所以,將帥之間必須隔開,彼此之間呆在田字圈裡面,這是一個象棋的規矩,也是一種古代戰爭的文化和講究。也正因如此才有了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典故。
不得不說,劉邦和項羽兩個人的故事,還是有很大的影響,不僅改變了我們的文化習俗,而且還影響了後來的歷史和戰爭。
結語
因此,從這樣一個小小的象棋規矩,我們就可以感受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經歷了幾千年的演化,我們身邊習以為常的各類習俗,乃至於博弈類的娛樂工具,其實都蘊含很多的歷史文化的雕刻。小小象棋,居然能夠體現出楚漢爭鋒,將帥不見面,更是體現了戰爭文化的特點。
所以我們對於中國的歷史文化,應該要有更深的認知,不要總是研究標準化,向西方歷史看起,應該對自身的歷史文化自信。因為我們的歷史是真的一點一滴堆出來的,所有的細節都是歷史的厚重,其實並不遜色於西方,只是我們缺少了發現的眼光。因此,沒事下下象棋,學一學中國古典文化,了解一下中國歷史,或許可以更多的增強我們對於歷史文化的認知,也可以加強我們的文化自信。!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