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網紅城市」的紅色發展之道
——貴州省遵義市創新國防教育工作紀實
■遊 勇 李 錦
臨近歲末,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命名表彰和「2020網紅城市百強榜單」相繼發榜,貴州省遵義市均名列其中。
全國雙擁模範城(縣)是國家級城市榮譽,而「網紅城市」則是伴隨著新媒體發展衍生出的熱詞,是城市知名度和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之一。遵義,這座紅色之城,因85年前發生在這裡的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重大事件、重要戰鬥,被譽為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之地。如今,遵義人民傳承紅色傳統,續寫紅色文化,打造以「紅色精神」為主的城市氣質,助推雙擁工作和社會經濟發展走上新臺階。
「紅色精神」
融入城市氣質
「『遵義艦』正在江蘇鎮江拆解,即將『回家』」「『遵義艦』落戶餘慶飛龍湖庫區後的陳列及使用設計效果圖出來了,以後可以登艦參觀」「看過『遵義艦』原政委的回憶文章了嗎?那可真是艘功勳艦……」伴隨著退役飛彈驅逐艦「遵義艦」落戶遵義日期的臨近,在遵義,關於「遵義艦」的消息成為熱點,當地報刊、網站實時跟進,遵義人的微信朋友圈也在不斷刷屏。
一艘艦,凝聚一座城的牽掛。
遵義是歷史文化名城,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遵義會議紀念館、婁山關紅軍戰鬥遺址陳列館、四渡赤水紀念館……市民身邊,一個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觸目可及。都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新時代,如何讓國防教育入腦入心,成為群眾主動參與的實踐,帶給群眾新的感悟?為此,遵義市結合城市建設和城市精神培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一座城市的精神,只有植根歷史才能深厚根基;只有立足現實,才能煥發活力;只有緊跟時代,才能引領未來。為了將「紅色精神」融入城市氣質,遵義市注重用「時代語言」講好紅色故事:遵義會議會址陳列館,用幻影成像技術還原遵義會議召開時的場景;婁山關腳下,實景演出再現當年炮火硝煙的戰場;紅色拓展園,遊客「爬雪山」「過草地」,感受當年的艱辛……紅色精神從抽象的符號、理念,化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人物呈現在市民面前,市民從被動地「聽歷史、看歷史」變為「參與和觸摸歷史」,在沉浸式體驗中傳承紅色基因。
他們還針對市民特別是青少年的關注點,設置熱點話題,引發全民關注。圍繞排雷英雄杜富國返鄉,掀起聽英雄事跡學英雄精神關愛光榮人家的熱潮;圍繞「遵義艦」退役和落戶,組織各種研究和討論10餘次,將人民海軍發展史、國防科技知識等話題一次次推上熱搜……
「紅色示範校」
送出千餘優質兵
「我志願到邊防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以排雷英雄杜富國為榜樣,成為家鄉人民的驕傲……」今年新兵徵集定兵前,遵義軍分區和各人武部收到不少預定新兵寫來的志願書。軍分區政委文木海欣慰地告訴筆者,寫志願書的大多是該市26所「紅色示範校」——軍民共建國防教育示範校的學生。幾年來,通過紮實的學校國防教育,學生國防意識普遍增強,特別是在航天中學、遵義南方科技技工學校等國防教育示範校,攜筆從戎成為學子首選,已有千餘名軍政素質過硬的學生投身軍營。
為加強青少年學生的國防教育,遵義軍分區聯合市教育局出臺《「軍民共建國防教育示範校」活動實施方案》,按照「組織健全、機制完善、活動經常、確保實效」的共建原則,協調駐軍部隊與全市26所中小學校籤訂共建協議書,並制定聯席會議、協商制度、走訪交流和總結考評等工作機制。共建活動中,駐軍部隊幹部兼任共建學校國防教育副校長,為共建學校的國防教育提供指導;選派優秀官兵擔任學校校外輔導員,為學校國防教育的教師培訓、教材編寫提供幫助支持。學校按方案要求,將國防教育納入學生德育教育重要內容,定期開展國防教育活動。與此同時,該市還結合學校研學實踐活動,開闢了10條精品研學旅行路線,推動「1+N」全國著名校外教育基地群建設,每年吸引100多萬市外學生在遵義開展活動。
「紅色步道」
歷練管武興武「領頭雁」
深秋,遵義市組織新錄用公務員任職培訓,參訓人員身著紅軍服,徒步穿越「紅色步道」、老鴉山長徵歷史文化步道,沿著先輩的足跡,用行走致敬信仰,用腳步踐行誓言,感受紅色基因的傳承。隨後的幾天,在軍分區派出的4名軍事教官帶領下,所有參訓人員實行軍事化管理,接受正規的軍事課目訓練。
地方中青年幹部是未來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領頭雁」,不僅應深諳經濟社會發展之道,還應具有國防和經濟協調發展視野。為此,遵義市委書記魏樹旺提出,不僅新錄用公務員培訓要體現國防特色,軍事日活動各級領導也要走上自己戰位,進一步增強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和建設國防的思想意識。
今年八一建軍節的軍事日就開展了一場抗洪搶險演練。面對突如其來的「戰場情況」,面對複雜的動員保障預案,不少第一次參加活動的機關幹部感受到本領恐慌,活動一結束,就主動聯繫軍分區人武部,擬訂了提高軍事素質的計劃。
通過軍事日活動拓展、國防講堂教育等形式,遵義軍地聯合在地方黨政機關開展國防教育和武裝工作常識培訓,培養出了一批懂國防教育的明白人、抓建武裝工作的有心人。
對國防工作的深入了解,促進了對部隊工作的全面支持。近年來,該市先後出臺《民兵預備役人員履行國防義務權益保障實施辦法》《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法律保障工作若干規定》《關於全面提升全市新時代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工作的實施意見》等多項文件規定,保證了國防動員各項工作的落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