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人類真的是自然進化的嗎?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

2021-01-08 酒熟梅子青

在科幻史上,有這樣一部作品,在電影和文學上取得了雙雙封神的成就,這部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如今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劉慈欣憑藉《三體》在科幻小說界揚名立萬,但談起這部作品,劉慈欣可謂是變著法子地表達崇拜之情:

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對這個亞瑟·克拉克一個很拙劣的模仿。

這自然是劉慈欣的謙遜之舉,但客觀上也體現了《太空漫遊》在科幻界的獨一無二。有意思的是,如今大家熟知的雨果獎,這個科幻界的最高獎項,劉慈欣並沒有去現場接受頒獎。反而,當他在2018年拿下「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時,劉慈欣不僅到了現場接受頒獎,還發表了長達15分鐘的演講。這又是為什麼?

答案就是這個獎項是《太空漫遊》的作者亞瑟·克拉克所創立的,而且還會親自頒獎。那麼這個被劉慈欣奉為神作的《太空漫遊》當得起這樣的評價與對待嗎?

讓劉慈欣靈魂顫動的《2001:太空漫遊》

有些作品,能夠跨越時間,成為長久的經典。

確實,我們如今在看的名著往往都流傳甚久,但對科幻小說卻有些不利。畢竟有時候,當科技的發展達到或超過一些科幻小說描述的場景時,往往人們會不再稀罕。但有的科幻小說,卻歷經半個世紀後,依然是如今的經典之作,這就是《太空漫遊》給讀者們留下的科幻故事。

在《太空漫遊》裡一開始,就是直接從300萬年前開始。那時候人類的祖先還處在猿人形態,尚未進化完全。在當時的非洲大陸,猿人是沒有競爭優勢的,他們不會實用工具,沒有辦法應對大型動物,甚至還無法同時做好兩件事情。他們最大的生存威脅就是飢餓,在捕獵失敗的時候只能吃點水果或樹葉。就在這時候精彩來了,居然在猿人的世界裡,掉落了一塊完全透明的長方形、不知道何種材質製成的板子。

這個板子的作用就是探測猿人們的心智並評估他們的潛能,然後如一個「老師」一般操縱他們反覆使用一些動作,最終學會使用工具,從而促成了早期人類的誕生。至於這個長板子究竟是什麼東西,究竟是誰放的,則是構成了這段故事的謎題。

緊接著,就在讀者們還在暢享第一段故事的時候,第二段故事展開了。那就是美國頂尖天文學家弗洛伊德博士正在乘坐太空飛船去月球基地。他的任務是去視察有兩千個美國人的月球基地上突然冒出的疾病。不過,這次疾病不過是對外的幌子,實際上只是煙霧彈罷了,意在向蘇聯掩蓋美國人在地球上發現的黑色板子。

原來,這個黑色板子和300萬年前的板子一模一樣,不同的只是三百萬年是透明,而如今是黑色的。以當時的科技來看,這個長板子比例完美,找不到任何的不均勻、還可以吞噬所有的光線。地質學家勘探後證明,這個長板子早在300萬年前就埋在了月球。

這也意味著一個可怕的事實:這個長板子顯然是遠遠超過人類所能理解的最高科技水平。這也意味著在人類之外有著科技遠遠領先的地外文明。弗洛伊德等人不斷試圖探索這個黑色板子,卻發現她們聽到了一些電子信號產生的刺耳聲音,原來有一種不能理解的能量,從月球傳往了宇宙不知名的深處。

那麼這個黑色板子又是誰留下來的呢?又給大家留了個謎題。

而在第三個故事中,更是將全文的精彩推向了最高潮。宇宙飛船發現號正在前往土星,飛船上有主人公鮑曼及他的四名同事,以及一臺具有高度計算能力的計算機哈爾。然而,在航行途中的漫長歲月裡,哈爾居然進化出了智能,並且開始了自己的殺人舉動,除了鮑曼外,其餘四人全部被殺死。而鮑曼則在無力反抗下躲進了避難室。

就在這時候,哈爾發現了令他震驚的事物,居然在土星第八衛星發現了一塊和地球、月球上相似的巨大黑色長板。看到這,讀者們才終於明白了,原來降臨到地球、月球的長板是宇宙中的高等文明放置在不同地方的評估機器。

也就是說,那些神話中虛無漂亮的「神」不過是高等的外星文明以難以理解的方式出現在世人眼前,而這個地外文明出於某種目的在宇宙間的各個角落觀察這些低等級的文明,並適當地引導文明的發展。可是這個高級文明為什麼要這樣「觀察」呢?

到書的最後,作者給了大家一個答案,也給了大家更多幻想,只是這幻想背後總有幾分可怕,用書中的話說就是:

你第一次蹣跚學步,需要指引的時候,指引已經在那裡了。

如果地球的文明是被安排發展成這樣的,那麼如今的我們有機會擺脫這種「指導」嗎?

一本好的科幻小說應該具備什麼條件?

很多人以為科幻小說就是幻想,但這其實是不準確的。科幻不同於玄幻,必須紮根於科學知識中,而非憑空、沒有任何依據的猜測。要知道《太空漫遊》的作者可是獲得過數學和物理學的學位,科學理論功底是相當紮實。因此,一本好的科幻小說必定是紮根於現有人類認識的科學知識,並在此基礎上做出的理性推測。

在科幻迷心裡,那種不顧現實的想像不過是空中樓閣,只有當嚴謹的科學知識和基於理性而迸發的想像力結合起來,這種科幻景象才是最動人的偉大科幻。

而《2001:太空漫遊》恰恰體現了這點,只是這裡還是給大家留幾個謎題吧:

為什麼地外高等文明在地球上放的是白色長板,在月球放的卻是黑色長板呢?

為什麼太空飛船裡的哈爾機器人會背叛呢?只是因為智能覺醒嗎?

為什麼地外高等文明要做一個「觀察者」呢?難道他們想找到什麼答案嗎?

只能看大家各憑本事從書中找到答案了!

相關焦點

  • 劉慈欣: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
    劉慈欣: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的拙劣模仿;《2001:太空漫遊》被譽為「摸到了人類想像力的天花板」。對於「人類想像力的天花板」到底有多高,我沒有概念,只覺得這應該是對它很高的讚譽,但我卻有幸拜讀過大劉的作品,一部《三體》,我至今保留著當時它所帶給我的震撼。如果連大劉都如此說,倘若不是謙虛,那這本書到底該是一部怎麼的神作啊。
  • 雨果獎《三體》作者: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拙劣模仿
    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影視作品,是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它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 劉慈欣這部小說比《三體》腦洞還大,外星人是自然進化機械生命!
    說到了劉慈欣寫的小說,《三體》無疑是他寫的最成功、最出色的長篇小說,故事的宏大背景和無盡的想像力都給這部小說增添了一些不可替代的符號化作用。而說到劉慈欣寫的短篇小說,也有很多,其中有一篇大藝術系列裡的《山》腦洞就十分清奇,可以說令人大開眼界。這部小說剛開始是一位地球上的登山運動員,因為小時候就對遠處的山有莫名的好感,從小便勵志登山。
  • 劉慈欣的恐怖假設,一旦終產者出現,20億人有可能進化成低級生物
    對於宇宙奧秘,人類知之又少,所以我們從小說跟幻想中尋求啟發,知名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曾做出一些恐怖的假設,如果地球上有終產者出現,那麼將近20億人可能會被進化成低等生物?劉慈欣的科幻小說除了較為知名的《三體》外,還有不少好作品。
  • 4維空間或存在,人類能進去嗎?劉慈欣做出大膽預測!
    中國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對人類的未來進行了大膽的猜測。在他的小說《三體》中,人類面臨著被外星人奴役和統治的局面,所有的人都被驅趕到澳大利亞。如此豐富的想像力讓看過美國科幻電影的歐巴馬感到超前和新鮮。為了看清《三體》後面的情節,他甚至利用國家關係請劉慈欣催稿。
  • 外星文明可能早人類100億年產生,它到底多先進?劉慈欣大膽描繪
    如果這種假設是真的,那麼宇宙深處可能就生活著一種和宇宙一樣古老的生命,他們比人類早誕生了100億年。外星文明可能早人類100億年誕生,它有多先進?但是由於距離太遠,所以三體人率先向地球發射了「質子」,三體人想通過「質子」,來鎖死人類在科技方面的發展。「質子」來到地球後,成功的幹擾了人類對「對撞實驗」的研究,導致了很多科學家自殺。除此之外,劉慈欣提到的很多概念都是聞所未聞。
  • 外星文明或比人類早出現100億年,劉慈欣大膽猜測,它有多超前?
    所以科學家推測,外星文明可能早於人類100億年就誕生了。如果這是真的,那麼經過100億年的進化,它會有多先進呢?雖然這個問題我們無從考證,但是我們卻可以通過《三體》這部小說中的內容窺探一二。作為一個技術狂的劉慈欣,在小說中將他筆下的星球一遍遍地摧毀,又一遍遍重塑。人類掙扎在他的目光下,試圖在他冷酷的理性思維中尋找最後一絲絲希望。劉慈欣在《三體》中顯然戳破了某些人們習以為常的溫馨夢幻。常識和邏輯在劉慈欣的小說裡不是失效就是扭曲了。然而不得不承認,他這種技術狂特有的冷酷具有非凡的吸引力。
  • 劉慈欣《三體》獲「雨果獎」讓美國科幻小說界都驚訝的做作品
    透過劉慈欣的文學作品中,我們能夠感到他的態度:面對外星文明,人類必須整體面對。探知另一種文明的存在,對人類而言後果難料。他表達了對"人類面對宇宙天真態度"的反駁。他認為,在地球上,人類都可以用堅船利炮毀滅另一種文明,馴化其他物種……又何以期待,當與宇宙中更為高等的文明相遇,對方會友善的伸出一隻手?
  • 四維空間真的存在?若人類進去,真的可以成神仙?劉慈欣大膽猜想
    很多人都應該有過這樣的一個情況,在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或者一些事情往往曾經在自己的夢中出現過。對於能夠提前預知自己未來的事情這讓很多人不免產生疑問,難道在夢境中人其實是處於四維空間裡面嗎?根據科學家的解釋,其實這個想法是不對的。
  • 豆瓣8.8分,比《流浪地球》早4年,劉慈欣:我心中的《三體》電影
    如今來看,《水滴》從觀念上和敘事的新穎程度上,真的可以說絲毫不遜色於《流浪地球》。一鏡到底,畫面當中沒有人物,卻讓聲音與畫面的結合把人類對未知文明無知卻傲慢的態度刻畫得淋漓盡致。水滴是什麼?水滴接近地球,可以說是人類與三體文明的首次交鋒,結果是人類自大自傲,引以為豪的2000艘太空戰艦在半小時內被水滴秒殺。在人類艦隊被摧毀前,曾用電子顯微鏡近距離觀察這個水滴,結果看到的是粗糙、拙劣、混亂的物質結構。
  • 繼「雨果獎」後,劉慈欣又獲「克拉克獎」:全程英文演講談科幻使命
    但對於劉慈欣來說,可能這個獎比雨果獎、星雲獎,都重得多。早在《三體》獲雨果獎時,劉慈欣就曾說,「我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而如今他所獲得的克拉克獎正是由阿瑟·克拉克基金會創立的,這對於他來說更是意義非凡。獲得這個來自對自己的寫作可謂啟蒙者的獎,自然讓劉慈欣難掩激動。劉慈欣發表獲獎感言。
  • 半個科幻圈都在模仿的神作,它到底有多厲害?
    ,而且成為了很多人童年的科幻啟蒙(還記得你家樓下的DVD店總是租不到《星河戰隊》的場面嗎?)!所以,在小K得知《星河戰隊》電子書在Kindle首發之後,第一時間就入手了。沒想到,這部小說讓我一看就是一個通宵……半個科幻圈都在模仿它整個科幻史上,恐怕再也不會出現第二部《星河戰隊》了。
  • 人類在零道德的宇宙中能生存嗎?劉慈欣:不要輕易和外星文明接觸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人,像幽靈般潛行於林間,輕輕撥開擋路的樹枝,竭力不讓腳步發出一點兒聲音,連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須小心,因為林中到處都有與他一樣潛行的獵人。取自劉慈欣的作品《三體2》中的一個段落,在這裡劉慈欣提出了大名鼎鼎的「黑森林」理論,徹底顛覆了世人的宇宙觀。
  • 科學家確認4維空間真實存在,人類能進去嗎?劉慈欣做出大膽猜測
    在他所著的科幻小說《三體》中,就有這樣一段劇情:人類被外星人所奴役,並且全部被趕到了澳大利亞。不得不說,劉慈欣的腦洞實在太大了,就連美國總統歐巴馬看了也深陷其中,還說:我才發現自己當美國總統這件事根本不值一提。為了知道《三體》後面的情節,甚至不斷給劉慈欣發郵件催稿。
  • 所有生物都在遵循著進化論?人類也許是個特例!
    所有生物物種是由少數共同祖先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選擇過程後演化而成,這是進化論的核心理念,然而這個理念在解釋人類起源問題上似乎有所欠缺,以至於許多人開始懷疑起進化論,而這些懷疑的聲音甚至被認為是「反智主義」!
  • 卡梅隆對談劉慈欣:中國應該拍《三體》,要拍好的話要六部曲
    卡梅隆講話《三體》中用了大量的篇幅討論社會如何進化,科技如何突破,以及宇宙如何運作等等。當然,也有黑暗、自然和人類的部分,以及自然與人類的對抗。我想看到更樂觀的事情,什麼樣的框架能給我們帶來樂觀。但我們要面對的是心中的魔鬼,我個人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但我想在電影中看到樂觀的角色和樂觀的部分。你的作品有著新的高度,我想在大屏幕上看到你的作品。如果有導演想拍,就讓他們拍,給他們發揮想像力的機會。」
  • 抖音用我的音源它不香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抖音用我的音源它不香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7-06 16:03   來源:55手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用我的音源它不香嗎是什麼意思什麼梗?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抖音用我的音源它不香嗎?
  • 美國曾發現一隻因變異的猩猩,手指已與人類相似,它會繼續進化嗎
    現代人普遍也認為猩猩是最有可能進化成人類的物種,而現實中真的有與人相似的猩猩。美國就曾經發現一隻因為變異的猩猩,它的手指已經與人類相似了。爆紅的大猩猩這隻手指與人類相似的大猩猩叫做Anaka,是一隻生長在美國的母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