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獎《三體》作者: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拙劣模仿

2020-12-15 阿凱閱讀

《2001:太空漫遊》是眾多科幻迷心中的神作。

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影視作品,是根據科幻小說家亞瑟·克拉克小說改編的美國科幻電影,於1968年上映,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它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

《2001:太空漫遊》不止於一部科幻小說,它還將科幻上升到哲學高度,用劉慈欣的話說就是"空靈的高度"!

關於阿瑟·克拉克,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阿瑟·克拉克是世界上最好的科幻小說家。

關於斯坦利·庫布裡克,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在電影神殿的最高處,在上帝的下面,坐著斯坦利·庫布裡克。

這樣的兩位偉大人物幫助我們探索了這三大世界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將去哪裡?

作為《2001:太空漫遊》原著作者阿瑟·克拉克的忠實"迷弟",被譽為"中國當代科幻第一人"的劉慈欣,曾在採訪中說,自己的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拙劣的模仿。

劉慈欣在讀過《2001太空漫遊》後仰望星空,深覺震撼,

說到:"從此以後,星空在我的眼中是另一個樣子了,那感覺像離開了池塘看到了大海。這使我深深領略了科幻小說的力量。"

2015年8月,《三體》在美國摘得科幻小說界最高榮耀被譽為"科幻界諾貝爾文學獎"的雨果獎。但劉慈欣沒有去現場領獎。

但是,三年後,他拿下由《2001:太空漫遊》作者阿瑟·克拉克創立的"克拉克想像力服務社會獎"。這次大劉慈欣不僅親自前去領獎,而且還用一段長達15分鐘的演講表達了對克拉克的崇拜!

由此可見,阿瑟·克拉克對劉慈欣的影響之大!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偉大人物作為自己的偶像,才會成就現在的劉慈欣。

有人說,好的科幻小說,要求作者既懂得科學,又懂得寫作,既要思考科學對於人和人類社會的意義,換句話說,既要懂得科學的界限,又要有著科學在未來發展的視域。阿瑟·克拉克做到了,他的"迷弟"劉慈欣也同樣做到了,這或許是榜樣的最高境界。

《三體》系列長達 88 萬字,這部帶有史詩色彩的作品不僅結構龐大、情節複雜、氣勢恢宏,更呈現出對倫理、道德、善惡、生存法則等終極問題的追問。

在科學和技術方面,劉慈欣在《三體》中引入大量科學概念和科技幻想,如黑洞和黑域、宇宙的生與死、"智子"和量子通信、物質的深層結構、降維打擊、曲率驅動飛船、二向箔等,賦予了整部史詩強烈的科技理性色彩。

劉慈欣在崇尚科技理性的同時,也同樣懷有崇高的人文情懷,那就是對人類的終極問題的叩問。

劉慈欣的《三體》借著科幻的外殼,對社會秩序、倫理道德、價值體系、人類積累起來的普世原則來了一次大思考。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宇宙的起點和邊界是否存在?這是哲學和科學共同關注的根本所在。

在他的作品中,在充滿恐懼的未知異域的宇宙面前,人類儘管渺小無助,但卻因對強大力量的敬畏而迸發出力量,獲得崇高之美感。

讀完《三體》會讓我們學會仰望星空,用自己的腳步衡量宇宙,創造自己的未來!

獲獎之後,柳傳志、馬化騰、李彥宏、雷軍、周鴻禕等這些網際網路大佬當時都瞬間迷上了《三體》。

馬化騰和雷軍聲稱要將《三體》中的哲學引入到企業的管理當中

由此可見,《三體》不僅提高了中國科幻文學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讓科幻進入普通人的生活。除此之外,還邀請了國內 96 位知名的插畫師,用 111 張藝術品級別的插畫,來為我們講述《三體》中的那些經典場,絕對還是一場視覺盛宴!

還沒有看過《三體》這本書的朋友們,強烈推薦大家看一下,會給你帶來視覺的震撼、閱讀的震撼、思考的震撼。會對你的價值觀人生觀都有啟迪。

《三體》系列書籍由《三體》、《三體Ⅱ·黑暗森林》、《三體Ⅲ·死神永生》組成。精裝版三本只要58,一頓飯錢,就可以近距離的看到這本宏偉巨作的震撼人心之處。

相關焦點

  • 《三體》系列: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
    我所有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劉慈欣從2006年到2010年,劉慈欣相繼完成了《三體》三部曲的創作,2015年更是憑藉《三體》獲得雨果獎,取得了科幻文學的最高成就。無論獲獎前後,面對媒體的多次採訪,大劉曾無數次向心目中的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致敬,並謙虛地將自己的科幻成就歸功於對克拉克的模仿:「我所有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
    在科幻史上,有這樣一部作品,在電影和文學上取得了雙雙封神的成就,這部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如今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劉慈欣憑藉《三體》在科幻小說界揚名立萬,但談起這部作品,劉慈欣可謂是變著法子地表達崇拜之情: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對這個亞瑟·克拉克一個很拙劣的模仿。這自然是劉慈欣的謙遜之舉,但客觀上也體現了《太空漫遊》在科幻界的獨一無二。
  • 太空漫遊四部曲
    【名人推薦】我所有作品都是對《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科幻文學在此達到了一個頂峰,之後再也沒有人能超越,即使是克拉克本人。
  • 劉慈欣: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對「它」的拙劣模仿
    記得第一次看電影版《2001:太空漫遊》,所有的觀影感受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這到底演了個什麼東東?《2001:太空漫遊》裡隱藏的秘密,一直是籠罩在心頭的一團迷霧。為了掃除這團迷霧,我為自己找了一把鑰匙,阿瑟·克拉克的原著小說《2001:太空漫遊》,裡面會有更多細節的呈現,應該可以解開電影裡難纏的環扣。當阿瑟·克拉克的《2001:太空漫遊》一被送到我的手中,它封面上的兩句話更是將我的好奇心點燃到了極致。
  • 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但很多人不知道,劉慈欣的《三體》《流浪地球》都受到一部「科幻神作」的影響,就是《2001:太空漫遊》。正值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讀客文化推出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讓處在閱讀狂潮之中的國內讀者,再次領略這部「科幻界」曠世之作的魅力。談到再版的初衷,讀客文化總編輯許姍姍透露:「讓更多的讀者喜歡上科幻,甚至像劉慈欣那樣走上科幻創作的道路。」
  • 《2001:太空漫遊》科幻經典再出紀念版
    據相關記載,代表人類首次登月的兩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都是亞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的鐵桿書迷。其中巴茲·奧爾德林曾說:「阿瑟·克拉克爵士對太空的積極願景激發了幾代人探索太空的興趣,並激勵了幾百萬人從事科學事業。」  儘管在此後近50年的時間裡,再也沒有人登上過月球。但曾經鼓舞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至今仍指引著人類探索太空。
  • 【精品】太空漫遊四部曲
    科幻殿堂的永恆經典, 太空時代的不朽史詩全新修訂精裝典藏版阿瑟•克拉克,這個時代最偉大的科幻大師和太空預言家「太空漫遊」系列,世界科幻文學巔峰之作,全球暢銷45年「太空漫遊」四部曲由《2001:太空漫遊》《2010:太空漫遊》《2061:太空漫遊》《3001:太空漫遊》四部作品組成,是世界科幻三巨頭之一——阿瑟
  • 《2001:太空漫遊》:人類想像力的天花板
    而只有真正認識到了這一事實,我們才有可能跳出人類中心論的狹隘小圈,做出真正意義上的科幻,乃至於更好的與地球母親相處,更好的開發太空,更好的認識和擺正人類文明的位置。這一蒙太奇在影史上的地位太過顯赫,以至於無數電影紛紛效仿致敬。  而大劉也說過:「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
  • 紀念登月50周年,《2001:太空漫遊》四部曲全新上市
    這部被認為直接影響了人類登月的作品,被前美國航空航天局局長湯姆•派恩大為讚賞:「《2001:太空漫遊》為我們的登月提供了最重要的知識動力。」據悉,代表人類首次登月的兩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都是《2001:太空漫遊》的書迷。曾經鼓舞人類探索宇宙的科幻經典《2001:太空漫遊》,至今仍在指引人類探索太空。
  • 《2001太空漫遊》50周年:一部電影和一整個時代
    在阿波羅還未登月發回第一張太空照片時,它已經描繪了一片緩慢、優雅而沉寂的太空,還有一個忠誠卻悲劇的人工智慧——它用142分鐘預言了人類50年科技文明的發展線,成為當代科幻片的開山鼻祖、教科書式的典範。還是它,啟蒙當今深度學習大牛Yann LeCun走上AI研究之路,啟發了蘋果的整個產品線……它是《2001:太空漫遊》,今年整整50周歲了。
  • 容易被忽略的一部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需要細品才明白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經典的科幻史詩巨著,《2001太空漫遊》,這是一部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科幻劇。這部電影是公認的現代科幻電影的鼻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影響了其後所有的科幻片創作。無論是在拍攝技術還是內容的立意方面,讓50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依然讓人嘆為觀止,這麼多年來,大家對這部片子的的討論也從未終止過。
  • 科幻巨作《三體》,宇宙很大,生活更大
    「三體」是指「三顆太陽」。因為三體運動無規律,導致三體星系中的行星在極寒與酷暑中不斷轉換。三體人因此希望找到一個更加穩定的星系,而地球便成為了首選。《三體》以文革為背景。動畫一出,好評到爆:「技術爆炸」、 「大片既視感」、 「同人逼死官方」等等的評論2019年7月4日,劉慈欣《三體》第一部的日文版,終於在日本正式開售一經發售就引發搶購熱潮,部分書店推出當天直接售罄,並迅速登上日本亞馬遜文藝作品銷量榜第一;7月
  • 2001-太空漫遊
    作為一個科幻迷,有太多的作品想分享了,比如經典的科幻三巨頭:英國的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星船傘兵,星際迷航)和艾薩克·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或者中國爆火的劉慈欣(三體系列),等等一堆經典的科幻作品。思來想去,還是決定把我覺得最經典的《2001:太空漫遊》作為推薦!
  • 讀神作《2001:太空漫遊》之前必須知道的10件小事
    飛船出事時,船上的太空人們還模仿《太空漫遊》中AI哈爾的臺詞,向地球匯報:「我們出了一個問題。」據考證,美國航空航天局裡的工程師、科學家和太空人們,幾乎都是《2001:太空漫遊》的鐵桿粉。各位,千萬別學這群入戲太深的太空人用生命玩梗啊……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2001:太空漫遊》[英] 阿瑟·克拉克 著
  • 《2001太空漫遊》賞析:依然是科幻電影史上最亮的那顆星!
    2001太空漫遊要說起番薯哥的科幻愛好的道路,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作家:亞瑟克拉克,是與阿西莫夫、海因萊茵齊名的世界三大科幻作家,也是公認的硬科幻大師,以前番薯哥對那些什麼所謂的大師都嗤之以鼻,覺得都是捧起來吹起來的,就那回事吧
  • 《2001太空漫遊》的黑石文化
    小島秀夫瘋狂吹捧的精神巨作,2001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所提供的超前理念具有裡程碑意義,甚至滲透到各式各樣的影視作品中。2001太空漫遊這部硬科幻電影上映於1968年,沒錯,1968年,那個越戰還很激烈,甘迺迪遭到暗殺,毛爺爺對《從上海工具機廠看培養工程技術人員的道路》作批示的年代,而阿波羅首次登月時間是在1969年7月16日!
  • 冷門| [2001太空漫遊]中,庫布裡克的小心機
    1968年的今天,斯坦利·庫布裡克的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在華盛頓特區的住宅區劇院首映。票房、評論皆輸(寶琳·凱爾當時還稱之為「非常缺乏想像力的電影」)。但是如今,這部被視為「世界上最偉大電影之一」的[2001太空漫遊]高高地供奉在神壇之上。
  • 冷門 [2001太空漫遊]中,庫布裡克的小心機
    當然,你可能之前看電影時並沒有意識到庫布裡克的小「心機」,以下還有你可能不知道的關於[2001太空漫遊]的另外四件事:1、[2001]曾經不叫[2001]命名[2001太空漫遊]一開始被叫做[星星以外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