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太空漫遊》賞析:依然是科幻電影史上最亮的那顆星!

2021-01-08 真大番薯
2001太空漫遊

要說起番薯哥的科幻愛好的道路,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作家:亞瑟克拉克,是與阿西莫夫、海因萊茵齊名的世界三大科幻作家,也是公認的硬科幻大師,以前番薯哥對那些什麼所謂的大師都嗤之以鼻,覺得都是捧起來吹起來的,就那回事吧,但是克拉克不一樣,我是先看了他的小說,後來才知道他是個大師,那他真是大師,記得番薯哥最早接觸的科幻書籍就是《與拉瑪相會》和《拉瑪二號》,這兩本書是拉瑪系列叢書,真的是讀得如痴如醉,把地球和外星球的那種劍拔弩張的對峙寫到了極致,當然,要說起克拉克老爺子最著名最經典的小說,非《2001太空漫遊》莫屬了。

番薯哥初中時買的拉瑪系列叢書

其實,《2001》(以下簡稱2001)不是克拉克一人獨著,是他和電影導演斯坦利·庫布裡克合著的,電影和小說也是基本上同步推出,而在之後的續作中甚至為了電影劇情去改小說,這種情況在番薯哥的印象裡是第一次見,我之前看的電影基本上都是根據小說改編或者是原創劇本,所以,這部電影和小說的創作過程本身就很神奇,也就註定了後面的傳奇,說實話,番薯哥之前小時候(初中)看過兩遍電影,那時候小,只是單純感覺畫面特效真棒,在當時(90年代絕對是一流的),長大後一查,竟然是1968年拍的老電影,我擦!另外,就是感覺好無聊,一半時間都是只有配樂還有各種鬼哭狼嚎,現在再回看,感覺當時的認知好膚淺啊,雖然是距今已有50年歷史的「高齡老電影」了,從很多方面來看,電影放到今天仍然是佼佼者,之前看了很多影評,說這部電影是什麼封神之作,不可逾越的裡程碑,感覺吹過頭了,但是番薯哥再一次看完後,基本認同此看法,至少從影片的前瞻性和思想性上來說,不敢說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幾乎所有後來的經典科幻電影都有它的影子。當然,再看一遍之後,又有了很多新的想法,雖然之前有不少影評,但是番薯哥還是想從自己的角度結合新時代對這部神作進行新的解析,接下來就分別從畫面、配樂、劇情、前瞻性這幾個方面分析一下這部封神的裡程碑之作。

解析之前,提醒想看此片的朋友,特別是年輕朋友,可能會看睡著,因為影片的節奏非常慢,以至於有點無聊,所以實在看不下去就放棄吧,看點視頻影評也可以。

1.畫面:講真,1968年的電影,畫面再好,畢竟過去50年了,電影特效已經有了飛躍式的提升,但在當時那個年代,可以說此片一出就引起了爆炸性的轟動,關於特效,番薯哥找了一段百度上的原話「本片開創了前投影視覺特效技術,片中人猿學用工具場景中的非洲背景和大量太空船場景都是這種特效技術的傑作。在本片問世後,這項技術開始普遍應用,直到90年代才逐漸被綠屏系統取代」,番薯哥的理解是《2001》是一個分水嶺,把電影特效帶到了一個更高層次,並且獨領風騷了20多年!簡直佩服的五體投地!番薯哥印象中好像《2001》之前的電影跟它完全不在一個檔次(其實也沒看過幾部),對集中的幾個拍攝手法的運用印象尤為深刻。

越肩鏡頭的使用

第一個場景是在弗洛伊德(名字有什麼寓意)博士帶領基地的同事們現場觀察神秘石碑,竟然是越肩視角,番薯哥看到的第一眼非常驚訝,感覺像是最近兩年拍的電影,沒想到50年前《2001》是這種鏡頭的開山鼻祖,這種鏡頭的代入感非常強,它之後的眾多電影都在模仿,我甚至在想,現在流行的第三人稱視角遊戲會不會也是模仿這個電影的......

光怪陸離的穿越鏡頭

第二個場景是影片最後用了10分鐘來展示鮑曼駕駛的太空艙穿越木星大氣層,最後著陸的過程,各種酷炫的穿越鏡頭,還有反色鏡頭,配著古怪的和聲,讓我想起來16年去電影院看的《奇異博士》中間也是有一段這樣的片段,但毫無疑問,《2001》還是鼻祖,而在當時還沒有第二部電影敢這樣子拍攝。

巨嬰俯視地球

當然,最讓番薯哥震撼的還是影片結尾的巨嬰俯視地球,我在其他電影中見過不少這樣的鏡頭,但很顯然,這次它又是鼻祖,而且鏡頭無聲,簡潔,瞬間讓我似乎明白了宇宙間人類萬物的起源和歸宿......

2.配樂:為什麼把配樂單獨列出來,是因為番薯哥個人覺得影視劇配樂絕不只是簡單的點綴,有時候是畫龍點睛甚至起核心作用的,番薯哥看過很多因為配樂出色而大放異彩的影視劇,《2001》同樣如此,而且它竟然是用的交響樂!全片用了兩首曲子,一個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主要呼應影片首尾,還有重大轉折的地方,比如人猿會用工具這一划時代的事件,給電影一種莊嚴肅穆的感覺,但是相比之下我更喜歡另一首名曲《藍色多瑙河》,輕快的圓舞曲可以讓影片稍微不那麼沉悶,而且配樂跟場景結合地簡直是天衣無縫。

《藍色多瑙河》下的太空飛船

《2001》中這種用交響樂作為配樂的手法也影響了後世的很多經典科幻電影,最著名的莫過於《星球大戰》系列,一開場氣勢磅礴的交響樂直接把觀眾帶入到史詩般的星際戰爭中,而後來也誕生了很多膾炙人口的科幻電影經典配樂,比如近兩年大火的《環太平洋》中令人熱血沸騰的配樂。

3.劇情:應該是《2001》的核心賣點和最大亮點,同時也是最晦澀最難懂的,影片分為四部分,但番薯哥認為大致可以分為三部分,動物世界、太空探索、著陸,而且時間空間跨度非常大,幾乎沒有什麼聯繫,關於劇情,由於影片很多地方太過於玄學和深奧,番薯哥這把年紀和閱歷照樣反覆看也看不懂,推薦大家看一個叫「現代科幻電影的鼻祖《2001太空漫遊》全解析」的節目(優酷上有),解析的很詳細,看完後,我也是受益匪淺,但就像是1000個哈姆雷特一樣,我對影片也有自己的理解:簡要說就是外星高等文明用一塊石頭戲耍地球人,最後讓一個地球太空人變身的故事,更多的就不劇透了。 另外,就是我之前說的,影片的節奏很慢,是的,跟現在的科幻片比起來,那是老慢了!所以,一定要耐著性子看,不然就別看,全片的對白不超過一半時間,而且是那種舞臺劇式的臺詞,幾乎沒有感情色彩,所以,年輕觀眾們看這部電影是個不小的挑戰。

4.前瞻性:很多人都說《2001》是因為它的劇情、寓意、格局,宏大深刻,揭示什麼人類和宇宙起源,番薯哥首先認同這些說法,但我覺得科幻電影不要搞得那麼玄學,不要就捨本逐末了,我想導演也不一定是這樣的想法,很多都是觀眾臆想出來的,生拉硬拽出一些邏輯,我覺得科幻電影最主要是要展示出它科學前瞻的一面,提出一些想法,最終實現了,這是它最實用的一面,我認為《2001》在前瞻性方面做到了極致,電影當時提及的眾多技術如今有的已成為現實,有的是目前研究重點方向,這是它的另一大亮點,下面就重點說一下這幾個方面。

太空旅行的商業化:其實影片中的太空旅行依然是只對專業人士開放的,但是番薯哥卻從中看到了這種商業化的可能性,比如片中弗洛伊德博士要從空間站轉機去月球,而飛船上有空姐,飛船餐等空乘服務,轉機休息區還有地面長途電話等各種付費服務,這不就是把地面上機場那一套搬到太空了嘛!

太空」空姐「

也許在不久的未來,人類也可以像坐飛機一樣坐宇宙飛船出行,其實目前就有商用火箭公司的付費太空旅遊服務,不過價格太過昂貴,而且是專用服務,而在《2001》中,卡拉克和庫布裡克提出了更加可行和實用的模式,也許未來人類的太空旅行真的不是夢。

空間站的希爾頓空中酒店

另外,番薯哥還注意到了兩個細節,一個是在空間站裡弗洛伊德博士與蘇聯同行聊天的時候,後面的希爾頓酒店服務臺(畫紅圈),這也更加印證了太空旅行的商業化,同時也猜測希爾頓是不是贊助了......

空姐穿的「反重力抓地鞋」

另一個是空姐穿的「反重力抓地鞋」,一開始番薯哥並沒有注意到這個細節,還覺得空姐的踉蹌走姿有點搞笑,後來仔細看鞋面上寫的「Grip shoes」(畫紅圈),才知道是專用的反重力鞋,即使是這樣,失重情況下仍然站不穩,包括她們戴的看似滑稽的大帽子,其實也是為了防止頭髮在失重狀態散開,影響工作,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影片對真實物理規律的遵循做到了極致的嚴謹,再次佩服!

人工智慧:其實番薯哥覺得本片的最大亮點是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是這幾年的一個大熱點,這些年人工智慧的電影也是屢見不鮮,大有拍爛的勢頭,番薯哥本身工作也包括研究人工智慧這一塊,所以我對人工智慧也是非常感興趣,但很多人不知道人工智慧的科幻片鼻祖依然是《2001》(又是鼻祖),而且《2001》當中對人工智慧的表現是嚴謹而深刻的,影響了後世的很多佳作。

空間站的聲影測試

影片當中第一次出現人工智慧是在空間站,弗洛伊德博士對一個有個美女的屏幕說話,然後通過了聲影測試,番薯哥第一眼看過去就發現,這不就是現在廣泛應用的語音和面部識別嘛!而且影片裡表現地還更養眼,這應該是影片中的設想唯一一個在現實當中已經實現了的,不過,略顯遺憾的是,語言選擇當中沒有中文......

然後就是影片後半段,執行木星任務的發現號飛船上,人類把最新的人工智慧的科技結晶:HAL(赫爾)9000型計算機應用到了飛船上,這是當時最先進的人工智慧,從影片中赫爾表現出來的水平來看,番薯哥個人認為再過20年也難造出這樣的機器人,因為赫爾已經進化到了擁有感情,可以和人開玩笑、爭論,連唇語都會讀,甚至最後的衝突,除掉人類這些行為,大大超出了我之前對他的猜測。

赫爾9000深邃的眼神

番薯哥在看最後赫爾9000殺死4個人類那一段,感覺真的後背發涼,特別是殺死富蘭克之前的那一系列的放大特寫,攝像頭內部深不可測的紅光,讓我覺得後怕,不動任何腿腳(它本身也不會動),不流一滴血,就完成了這段影片中唯一的戲劇衝突,番薯哥看電影的印象中也是第一次見,如果真的人工智慧發展到了這種境地,真的對人類是好事嗎?人類和人工智慧的關係到底是什麼?《2001》第一次提出人工智慧,就拋出了這個深刻的主題,不愧是大師。

鮑曼眼含淚光關掉赫爾9000

最後,憤怒的鮑曼來到赫爾的控制室,拔出記憶終端卡,赫爾還像小孩子一樣央求他別這樣,每拔一個,赫爾的聲音就更微弱,番薯哥注意到鮑曼在關掉赫爾的時候眼含淚光,說明數十年漫長的相處,鮑曼已經與赫爾產生了感情,但為了完成任務和活下去,強忍淚水也要「殺死」赫爾,這段也是影片中唯一觸動到番薯哥的。

但是番薯哥看了幾遍,仍然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首先,赫爾為什麼要反抗,第二,如果不關掉赫爾,那段視頻還能播出嗎?影片中的視頻也說了,飛船上只有赫爾9000知道真相,還是一開始設計者就預設了赫爾的反抗,也預測到了它最終難逃死亡,讓真相大白?兩位作者從來沒有對這部電影做過官方解讀,只是讓各位觀眾自己去領悟,這也許是這部電影最大的魅力所在吧。好了,解析就到此結束了,番薯哥的《2001太空漫遊》全套叢書也已經下單,劉慈欣曾經說過:我的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當然也包括《三體》。番薯哥想說的是,之後幾乎所有的科幻片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模仿,也出現了像《銀翼殺手》、《第三類接觸》、《星際穿越》、《降臨》這樣的佳作,太空旅行、人工智慧、外星高等文明,還有對宇宙和人類萬物起源的探究,濃縮在了一部只有138分鐘的電影裡,本身就是瘋狂和傳奇的事情,但是克拉克和庫布裡克做到了,也許在以後的數十年間,《2001太空漫遊》依舊會影響著後來的科幻電影,其中的很多設想也終將會變為現實,番薯哥也期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相關焦點

  • 《2001太空漫遊》在科幻電影中是什麼水平和地位?
    現如今,電影業技術發達,形形色色的科幻電影,特效華麗逼真,讓人審美疲勞。殊不知在上世紀60年代,英國和美國就聯手拍出了一部鴻篇巨製的科幻電影,也就是今天為大家推薦的這部《2001太空漫遊》。電影的開端,像猩猩一樣的史前人類集群生活。
  • 影視點評:《2001太空漫遊》最偉大的太空科幻電影
    《2001 Space Odyssey》,即《2001太空漫遊》,被稱為史上最深刻最富哲學涵義無人能懂的科幻電影。就是這部電影讓我期待了很久,終於完完全全地看完了整部電影,發覺有很多東西都已經被抽乾一般,需要不斷地重複才能更在文本中發掘出來。
  • 半個世紀過去了,《2001太空漫遊》仍是最酷的科幻電影
    半個世紀過去了,《2001太空漫遊》仍是最酷的科幻電影 澎湃新聞記者 錢戀水 2014-10-23 17:37 來源:澎湃新聞
  • 2001-太空漫遊
    作為一個科幻迷,有太多的作品想分享了,比如經典的科幻三巨頭:英國的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星船傘兵,星際迷航)和艾薩克·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或者中國爆火的劉慈欣(三體系列),等等一堆經典的科幻作品。思來想去,還是決定把我覺得最經典的《2001:太空漫遊》作為推薦!
  • 《2001太空漫遊》:科幻電影的先驅,探討了我們從何而來
    《2001太空漫遊》是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在探索複雜主題、先見之明和視覺語言方面具有開創性。它不僅在視覺上比較震撼,還將科幻電影分為兩大類,甚至近年來最好的科幻電影也沒有達到《2001太空漫遊》所能達到的水平。
  • 科幻迷們有福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上市
    □文/半島記者 黃靖斐電影《流浪地球》的火爆點燃了中國影迷、讀者對科幻電影、小說的期待,引爆了閱讀科幻小說的狂潮。但很多人不知道,劉慈欣的《三體》《流浪地球》都受到一部「科幻神作」的影響,就是《2001:太空漫遊》。正值人類登月50周年之際,讀客文化推出了全新珍藏版《2001:太空漫遊》,讓處在閱讀狂潮之中的國內讀者,再次領略這部「科幻界」曠世之作的魅力。
  • 來自50年前科幻的魅力,被稱科幻電影教科書—《2001太空漫遊》
    《樹葉看電影》主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些1895-1976年的優秀電影藝術作品。說到電影類型,科幻一直都是樹葉最喜歡的題材。以科學假設虛構的故事,滿足觀眾對未知事物的好奇,科幻電影中經常性的會出現未來世界、宇宙飛船、時間穿越以及外星人等元素。
  • 2001:太空漫遊
    人類的進化使人類忘記了進化的目的,而那目的是與人類的傳統休戚相關的。《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
  • 《2001太空漫遊》:生命來自何方?
    文|啼豆影片《2001太空漫遊》改編自克拉克·阿瑟的科幻小說,是科幻電影的一座豐碑,影片呈現出一種宏大的宇宙視野,對生命做出了最深邃的哲學思考。人們嘆為觀止之餘,同時也在苦苦思索,試圖參透影像背後的奧秘。
  • 《2001:太空漫遊》:人類想像力的天花板
    而一年後,在大洋彼岸的美國,1968年,一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即將橫空出世,它將以非凡的洞察力和宗教般的隱喻一掃前代科幻電影的淺薄泡沫,成就一部屬於當代的不朽史詩,它就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2001:Space Odyssey)。  本片的拍攝起因,是NASA為向大眾普及太空知識以更好推進阿波羅計劃的實施。
  • 《2001太空漫遊》一部偉大的科幻電影
    《2001太空漫遊》自從上映以來就被有被冠為最偉大的科幻電影之稱。詹姆斯卡梅隆在節目裡提到,他曾經在電影院看了五遍《2001太空漫遊》,其中一次,有一個人直接衝到銀幕前大喊「It's God,It's God」。2001因為他所提出地問題之尖銳和深刻,也被我們稱為硬核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品,他包含了,人類進步的源泉,對科技的恐懼,人類的定義,宇宙對於人的無限。
  • 五十多年之後,太空科幻史詩《2001太空漫遊》依舊無法被超越
    就想像力來說,斯坦利·庫布裡克無疑是所有電影導演中最偉大的一位。早在1968年憑藉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就已經凸顯了他的顯赫地位。這部開創性的作品在第一次上映時只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票房也不溫不火,但現在它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例如在2012年,英國電影協會對有關史上最偉大電影的調查中,《2001太空漫遊》排名第二。
  • 《三體》系列: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
    無論獲獎前後,面對媒體的多次採訪,大劉曾無數次向心目中的科幻大師——阿瑟·克拉克致敬,並謙虛地將自己的科幻成就歸功於對克拉克的模仿:「我所有的一切作品都是對阿瑟·克拉克最拙劣的模仿」。但拋開這些不談,從文學作品的角度來看,《三體》三部曲的確有對《2001太空漫遊》的借鑑與發展,「克拉克味」很明顯,故《三體》系列也被稱讚為「中國的《2001太空漫遊》」。在閱讀兩部小說的過程中,我也看到兩者的很多異同,接下來就以一個讀者及科幻迷的角度來拙劣的探討分析下兩部作品。
  • 容易被忽略的一部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需要細品才明白
    今天,我們來聊一部經典的科幻史詩巨著,《2001太空漫遊》,這是一部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科幻劇。這部電影是公認的現代科幻電影的鼻祖,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影響了其後所有的科幻片創作。無論是在拍攝技術還是內容的立意方面,讓50年後的今天看起來依然讓人嘆為觀止,這麼多年來,大家對這部片子的的討論也從未終止過。
  • 《2001太空漫遊》50周年:一部電影和一整個時代
    對當時來說,AI打敗人類,是人類種族史上不可饒恕的敗筆。可是,在深藍戰勝卡斯帕羅夫的20年前,2001中已經描繪了人類與哈爾下棋,但被哈爾打敗的場景。△ 太空人和哈爾下西洋棋不只下棋。當你真細細盤點整個影片中對未來的描述有多少已成為現實時,你也會驚嘆這部電影的想像如此精準和超前。
  • 美國猶他州發現神秘金屬物體「撞衫」庫布裡克科幻電影《2001:太空...
    媒體將這一發現與斯坦利·庫布裡克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的一幕相提並論,引起網友熱議。相關新聞視頻截圖實際,這不是世界電影大師庫布裡克第一次上熱搜了。早在,1969年,美國的「阿波羅計劃」第一次把人類送上月球,阿姆斯特朗留下了那句「月球一小步,人類一大步「的名言。
  • TANC | NASA紀念「2001:太空漫遊」50周年,從它開始讀懂庫布裡克
    ▲ 《2001太空漫遊》電影海報,圖片來源:imdb▲ 庫布裡克(右)與克拉克(左)在電影拍攝現場《2001太空漫遊》的小說劇本由庫布裡克和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Arthur C. Clark)共同構思創作完成。在電影和小說出版物中,他們的名字會顛倒過來,用以區分兩人在作品中的不同職業身份。
  • 深度解讀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開篇章:人類的黎明
    《2001太空漫遊》是一部1968年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的科幻劇。這部電影是公認的現代科幻電影的鼻祖,劉慈欣也曾經謙虛的說,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對《2001太空漫遊》的拙劣模仿。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看容易被忽略的一部科幻史詩劇,《2001太空漫遊》,需要細品才明白。
  • 轉載:半世紀過去它依然是最偉大的科幻片,《太空漫遊》50周年
    今天正值《2001太空漫遊》首映整整五十周年,時光君特此撰文,紀念這部如今看來依然是最偉大的科幻電影北京時間3月29日,坎城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宣布,斯坦利·庫布裡克導演作品《2001太空漫遊》的70mm未修復版本將在今年的坎城影節上展映,曾經拍攝過《星際穿越》的著名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監修了這部經典科幻影片的這個全「新」版本的誕生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4年後,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從此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幻電影!沒有之一!上映當年就斬獲1座奧斯卡大獎、3座英國電影學院大獎,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幾乎影響了後世一切科幻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