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黑洞,我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其引力很大,在其視界內,就連光逃不出它的引力,它能夠撕裂一切靠近它的物質。
那麼這就產生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宇宙中的黑洞吞噬掉的星球,都去哪了?
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無論是第一宇宙速度還是第二宇宙速度都與天體自身的質量有關
換句話來說,其物體的質量越大,那麼它所需的速度就越大,因此我們可以說黑洞所需要的速度比第二宇宙速度還要高,甚至還要高於光速
這也就會使得任何低於或者等於光速的東西都會被黑洞吸進去,無法逃逸。
對於黑洞外的物體來說,由於黑洞的質量非常大
因此當物質接近黑洞的時候,就會感受它巨大的潮汐力,對於潮汐力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地球部分地區離月球近,那麼這片區域將會受到比較大的引力,因此越接近黑洞,引力就越強,潮汐力撕開組織的力量也就越強
因此潮汐力量和黑洞周圍已經存在的物質的結合可以將外部物體撕裂,一小部分被撕開的粒子將經歷足夠的阻力,被引入吸積盤並最終進入黑洞本身。
通過不斷吞噬其他星球,黑洞的質量不斷變大,其半徑則會隨之向外擴張。
經歷漫長的過程,這種恆星級黑洞將有可能成長為超大質量黑洞,質量至少可達太陽的數十萬倍。
不過,黑洞的質量並不能無限增長,
因為巨大的黑洞可能會引發繞其旋轉的氣體雲坍縮成恆星,進而避免落入黑洞中。
據估計,黑洞的最大質量約為太陽的500億倍。
目前科學家認為銀河系中心藏著一個巨大的黑洞,那是不是我們銀河系就被這個巨大的黑洞吞噬了呢?
當然不是,事實是周圍的恆星,甚至星系都圍繞著這個黑洞做公轉,就像我們地球繞著太陽旋轉一樣。
但如果星球不幸捲入黑洞視界以內,那麼奇妙的事情就發生了,被黑洞吸入後,大的天體會被解體
原理是黑洞最中間的那個點會吸引大的天體,從中心向外依次散布小天體,在最邊緣天體則會靜止並且能不受引力影響
因為黑洞是個整體,如果沒有這樣的結構黑洞就會解散
黑洞裡天體和天體之間引力消失了,最後大的天體會撕碎,小天體一部分會完好保存下來。
黑洞是自然旋轉的慣性產物,想龍捲風一樣它的中心就是奇點,它具有有限的引力只是大到現在無法計算。
由於慣性阻力在奇點中心,所以當中心壓力產生的熱能超過慣性力的能量時會瞬間釋放爆炸,在產生新的慣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