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科學家對宇宙的普遍看法是,宇宙產生於一次「大爆炸」,起始於138.2億年前的一個「奇點」。這個「奇點」的爆炸就是宇宙(我們這個宇宙)的時間和空間的起點。太陽系形成於46億年前,地球大約45億年,人類大約誕生於200萬年前。目前「已經知道」宇宙的直徑約930光年,實際直徑可能超過2620億光年。這些都是物理學家研究的成果,是人類「知識」。目前地球人還沒有發現地外智慧生物,甚至簡單生物。
天文學、物理學在近300年間取得巨大發展。「大爆炸」理論是最成熟的理論。儘管如此,如果我們放棄「大爆炸」模型,換一個宇宙模型,則可能會出現另一種景觀。那就是,宇宙是從一個巨大黑洞「誕生」的,而且巨大黑洞本身就是宇宙中央。黑洞的反面就是大爆炸的起點。大爆炸噴出宇宙「消息」,最終轉化成的物質,並經過一個長途旅程,再返回到這個巨大黑洞的背面。一切返回入這個巨大黑洞,構成一個循環或輪迴。
從這種意義上說,宇宙只有一個,或者說只有一個宇宙有意義。這也意味著時間是相對的,沒有起點。宇宙沒有年齡,沒有生死。物質以及能量和信息,才有年齡和生死。宇宙直徑還會與我們現在所認識的完全不同。而真實的空間(本體空間)可能無限大,是容納一切的「無」,或者是我們已經驗證存在宇宙背景輻射的背景。
宇宙中的這個巨大黑洞,應該就像一臺巨大的噴氣發動機,它高速旋轉,形成巨大的吸引力,把物質、能量和信息從一側吸入,並且像粉碎機一樣,解構一切物質、能量和信息,把「有」變成「無」,(還原成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再從另一端把「無」噴出,(噴出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成我們現在所說的「大爆炸」。只是這「大爆炸」並非一瞬間完成,而是持續不斷。由於巨大黑洞高速旋轉,它噴出的「無」以巨大離心力向外加速度發散,並在短時間內形成「有」。(老子《道德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易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無」在形而上,「有」為形而下)
(霍金曾經指出黑洞有出口,就算掉進去也出得來。他認為黑洞無法吞噬和消滅物理消息。黑洞在旋轉時就有可能通往另一個宇宙,但是你會無法回到我們的宇宙,所以嚴格來說掉入黑洞有可能全身而退,只是永遠從本宇宙消失。消息在黑洞內是以全息影像的方式存儲的,且非存儲在黑洞內部,而是存儲在黑洞的邊界,也就是所謂的事件視界。)
巨大黑洞除了其旋轉力,還表現為類似於磁力線南北極的形式,一側是發出,一側是吸入。而宇宙中的各種物質、能量、信息(暗物質、暗能量)則廣泛分布在「磁力線」上,不停運動,加速行進(「宇宙膨脹」)在各自的生命階段上。而我們現在觀測到的「黑洞」,也可能是宇宙嵌套,就像拆分的「莫比烏斯環」一樣,互相在對方裡面。
巨大黑洞的出口形成的旋轉勢能,噴出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成像「海螺」結構,迅速向外擴張。當擴張到一定範圍(近似宇宙半徑,取決於巨大黑洞的能量),會向外側「濺落」,如同煙花一樣,「濺落」到一定距離,就會進入到巨大黑洞背面引力場,然後星系等宇宙物質、能量和信息逐漸衰亡,被黑洞吸入(返回)黑洞,進入黑洞後解體,完成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生命輪迴。
宇宙時空是彎曲的,不僅是局部的彎曲,整個宇宙整體上也是彎曲的。如果以「大爆炸」理論來說,宇宙是放射狀的,只有局部彎曲。但是如果按照「黑洞」理論,宇宙就應該是「磁力線」式樣的,除了局部彎曲,還有整體系統性彎曲。那麼我們看到的(假如我們能看到。其實可能永遠看不到。因為根據「紅移」理論,宇宙「邊界」在「視距」之外,宇宙「視距」之外的光(電磁波)傳播到太陽系附近已經「衰減」光,無法探測了)宇宙的「邊界」,其實就是我們的「後背(黑洞的後背)」,是宇宙的歸宿。超大尺度上,我們看過去的「遠方」,不過是轉了一個圈,回到了我們的背後。那麼,按照「大爆炸」理論測量出的宇宙直徑、宇宙年齡等,在這個「黑洞」理論框架下,就都是不真實的。
2020-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