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一書中提到「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並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一萬小時的錘鍊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他將此稱為「一萬小時定律」。
這或許就是「百日行動派」的意義。
在這個太容易放棄的時代,用100天的時間,和一群人一起創造奇蹟。
優秀其實也可以是一種習慣,而沒有人可以天生如此,只是每日堅持。
程剛:哪有什麼一夜成名,其實都是百鍊成鋼
師範學校畢業、物理專業出身、中考物理滿分,程剛是地地道道科班出身的初中物理老師。
小時候,每當看到老師在講臺上的樣子,程剛便覺得講臺熠熠生輝,夢想著自己也可以成為一名老師。高考報考,不顧家人的反對,他堅決地選擇了師範院校,畢業之後如願以償地進入了新東方。
授課時長超4000小時,教授學生超萬人,從普通教師到新東方在線初中物理項目負責人……從教五年,程剛用行動證明著自己的專注和功底,收穫了諸多榮譽,而這些成績的背後,正是他夜以繼日的不斷錘鍊。
程剛老師形象照
為了適應中考的革新,從不同考綱中幫助學生總結出相同的中考考點,程剛刷遍了全國上下近5年來不同城市、地區的真題和模擬題。
程剛不喜歡用生硬的公式和枯燥的原理給學生講授物理,他希望,能讓物理這門來源於生活的學科,也回歸於生活,從講解知識的邏輯關係中,讓孩子知道「為什學-怎麼學-怎麼用」。
「為什麼坐地鐵的時候不能靠近黃線?」、「當向兩張自然垂直向下的白紙中間用力吹氣時,為什麼會相互靠近?」,從生活現象中,程剛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物理跟生活息息相關,「讓學生通過實驗了解現象的本質,感受到物理的樂趣,在此基礎上幫助他們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這是一個理所當然的過程。」他如是說。
調整心態-行為改變-持續學習-提升成績,程剛的「粉絲們」,也用優異的成績給予他滿意的答卷。從24分到滿分,從萬年老二到年級第一……程剛將自己學識毫無保留地灌溉給孩子們,也讓一些被「傷過」的孩子重新愛上物理。
利用自己的「粉絲效應」,程剛今年第二次參加了百日行動派,創造了8000人的參與、64000次的打卡記錄。與去年相比,指數增長的數據讓他樂開了花。他將日常的每日一題與百日行動派打卡活動結合,將春季課程中所涉及到的考點以不同題型的方式,拆分到每一天,藉此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
生活中的程剛喜歡收藏鞋子,家裡一面牆的鞋櫃也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會用自己攢錢買鞋的經歷,告訴學生想要得到「獎勵」,就一定會經歷一段煎熬的過程。
「我不相信學習是快樂的過程,一定會有壓力在,但是我們可以儘可能的讓學生感受到學習過程中的快樂,來引導和激勵學生,」他說,「當學生做出成績之後,才能跟父母提出一定的激勵,不一定是買鞋,可以是一家人一起去一次遊樂場,可以是得到零花錢,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沒有什麼一夜成名,其實都是百鍊成鋼,這就是程剛。
王青楠:「深竹月」、「十樣錦」——國風老師養成記
「我叫王青楠,畢業於四川大學中文系,高考語文133分,曾參與新東方集團語文教材研發工作,目前是新東方在線高中語文教師……」
「簡潔高效」——是我們對王青楠的第一印象,也是她給自己課堂的定位。
「在這個信息過載的時代,很多信息觸手可得,我希望能夠帶給學生們一個足夠簡潔且有效,同時兼顧趣味性的課堂,這是我所追求的。」
為了達到簡潔的效果,王青楠的課件上並沒有太多的圖片插入,通過對課件顏色的升級,她盡力給學生營造語文學科的古典國風風格,從小說版塊固定運用的「深竹月」藍,到實用類文本所運用的「十樣錦」粉,無一不讓學生覺得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課堂。
王青楠上課畫面截圖
而高效,王青楠則希望學生在她的課堂上得到的不僅是簡單的技巧歸納,更重要的是內化能力的培養,做到思維的轉變,「不能以一個學生的視角去看待考試,要學會的是以命題人的思維去進入到考試之中,只有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拿到考試的高分。」
談及百日行動派,王青楠主要負責「高一語數英物化核心知識打卡」圈子裡語文高頻文言文實詞講解。「貴精不貴多」這是她所堅持的原則,她希望通過打卡,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真正明白「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的道理。
其實,在「百日行動派」之前,王青楠和高中組的其他幾位老師,結合00後群體的社交習慣,早已在B站上開設帳號,或直播、或開設主題視頻,定時發布學習心得和課堂知識補充講解的視頻,在視頻製作和形式上增加趣味性,而內容上儘可能多的輸出乾貨,這是整個高中團隊所堅持的運營理念。
王青楠和我們說,學習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而是一個由量變引發質變的過程,正如她喜歡的法國作家加繆說過,「對未來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都獻給現在」。你現在的所有付出,都將是一種沉澱,它們會默默鋪路,讓你更加優秀。
做好每一件事情,不斷打磨自己的教學功底,這就是王青楠。
王衝:「軟體工程師」的數學課堂
「應用數學」專業畢業、做過三年「軟體工程師」、從「線下」到「線上」的考研數學講師,王衝的身上有著太多的「標籤」。
王衝老師形象照
其實,從「線下」到「線上」的轉型,對王衝來說並不是那麼順利。
「在講法上要更加靈活,而且一定要設計一些相應的點能夠激發學生,從課程節奏到互動,要做到比線下更加精細的打磨。」相比線下課程,線上課程的 「離開成本」十分的低,學生只需要點擊右上角「X」便可輕鬆地離開,如何能夠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如何讓課程變的更加立體化,成為王衝最頭疼的事情。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王衝從不會「演戲」到愛「演戲」,終於實現了一名「線上」講師的華麗轉身,開始學會在課堂上進行「無實物」的互動,花幾個小時去精心設計每一個「包袱」,努力讓數學枯燥的知識點和原理變得有趣。
7年的教學經歷,數以萬計的考研學子,王衝和我們說,與其說他是一名考研講師,不如說是無數考研學子的「陪伴者」。
「考研的過程是平淡、枯燥、乏味的,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不是在逐步提升的過程,其實很多人是很難堅持下去的,這就是所謂的『獲得感』。」王衝在電話那頭和我們說到,「要讓學生在我的課堂上,知道自己的每一天都有所收穫,並無限的逼近成功,而我就是他們成功的『陪伴者』和『見證者』。」
王衝將自己「陪伴者」的身份,也運用到今年的百日行動派,在「考研數學百日會戰」的圈子裡,他希望通過100天100道題的形式,讓學生在自己的學習計劃之餘,通過這些經典的題目,運用高等數學中的計算方法,來幫助他們鞏固提升。
採訪最後,我們問王衝對自己未來的規劃,他說了這樣一段話:「我還是對自己的定位是一個老師,希望能夠把課講得更好,讓更多的學生聽完我的課以後能夠考上理想的學校,實現學生心中的夢想,這是我最看重的一個事情。」
這就是王衝,無數學子考研路上的「陪伴者」。
「放棄很容易,但是堅持一定很酷!」——來自東野圭吾的這句話,是新東方在線的老師喜歡送給學生的一句話。學識、教學經驗日積夜累……他們也在用自己的故事驗證著堅持帶來的「一萬小時定律」。
百日行動派,一場10萬人的馬拉松之旅,程剛、王青楠、王衝……正是這段奇蹟之旅的見證者,也是參與者。而你所見過的水滴石穿、積沙成塔,不過是日復一日堅持後的順其自然。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