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多麼無情而又有情,不遺忘每一個對歷史的貢獻,也不寬容每一個對歷史的障礙。——范文瀾(中)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文章字數|1157字,閱讀約3分鐘
雖然中華姓氏與中華五千年歷史一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人的名字卻越來越不先進。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人看到最多的名字是「建國」,「國慶」,「愛軍」,「強國」等等。上世紀80年代流行單字名,如「牟偉」,「牟麗」,「牟芳」,「牟凱」,「牟勇」等。
上世紀90年代,隨著瓊瑤言情小說傳遍大江南北,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給孩子取詩意浪漫的雙字名字,如《一個下雨的早晨》,《一朵美麗的雲》,《一個孩子的健康》等。與此同時,重名開始流行,「某姍姍」,「某丹丹」,「某婷婷」成為不少90後女孩的代名詞。
在千禧一代,取名的角度似乎更加自由多樣。但千變萬變,都離不開「子軒」,「子軒」,「子軒」這三個名字。即使有點創意,也還是「君豪」,「天佑」,「子豪」,都和90年代末興起的臺灣偶像劇中的名字很像。
說白了,中國人喜歡隨大流。這並不是說不好,而是一個可識別的名字,不僅讀起來朗朗上口,而且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大有裨益。今天筆者就從這些爛大街的名字中挑出5個重複率最高的,方便大家以後給孩子取名時保護孩子不受雷擊。
排在第一位的是「張偉」。張姓本來是最流行的姓氏。一個名字,一個名字,切中了中國人命名的核心。據統計,全國共有同名同姓人員29萬人。雖然與14億人相比不算多,但這只是一個名字的人數。要知道,一些稀有姓氏的總人口加起來也不到29萬。
這個名字的寓意也很簡單,無非是希望孩子將來能有大出息。毫不誇張地說,如果你在街上喊張偉,至少有七八個人會回頭。僅筆者認識的張偉就不下5個。
第二個名字叫「魏王」,也是與魏分不開的。張偉和王偉唯一的區別就是姓氏的不同。全國王維人口約28萬。
第三個名字叫「王芳」。作為中國女性的爆款名,「芳」和「薇」基本一致。當年李春波的《小芳》紅遍大江南北,想必得到了全國無數「某芳」女孩的青睞,也得到了無數看上《小芳》的年輕人的心聲。全國「王房」人口約26.8萬人。
第四個名字叫「李偉」。有意思的是,李偉作為世界第一大姓,卻不是重複率最高的名字。或許在黎族人眼裡,魏並不是他們的首選。李剛這個名字顯然更受歡迎,而全國有26.1萬人叫李偉。
第五個名字叫「王秀英」,這是一個兩字的名字,但也被中國人用得很爛。尤其是農村姑娘,喜歡帶「秀英」的更是數不勝數。如今,全國有24.7萬名叫王秀英的女孩。
嗯,這就是中國重複率最高的五個名字。相信你身邊一定有。說白了,這些名字就是一個時代中國人取名偏好的縮影和見證。讀者們,你身邊有沒有爛大街的名字?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交流分享。
這裡是《藤家家的家》,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上生產資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學技術相結合的;同樣,歷史上的勞動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學技術知識的勞動力————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