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敲響了中國電影行業的喪鐘?起底背後的資本博弈!

2021-01-13 單仁資訊集團

昨天,我剛從公司下班搭電梯的時候,聽到了電梯裡的人感慨的說了句:「我已經有170多天沒去電影院看電影了。」誒,我一想,對啊,從1月27日至今,全國的電影院已經有半年的時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開門營業了。

各位,一個行業停擺了半年,損失會有多麼大呢?

根據《2020年電影院生存狀況調研報告》,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總票房22.38億元人民幣,同比2019年下降了88%,大部分還是在1月份獲得的收入。

整個電影行業已經有6600多家影視公司關門,其中有4000多家是電影院。就像萬達這樣的巨頭都在裁員斷尾求生,小的電影公司直接就關門大吉了,可以說,整個行業,都處在了懸崖的邊緣,那麼,問題來了。

飯店、公共運輸、商超這些人員密集型的行業都已經全面復工了,為什麼單單是電影行業仍然不能開門營業呢?

很多人都把這個原因歸結到了外力的因素上,是不是政府管制這樣的原因,甚至還出現了陰謀論。但是,沒有根據的猜測只會導致盲目和混亂,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還是要回到商業的角度上分析。如果你看完或者聽完我等下說的,對電影行業有了更新的認知。你就會理解,為什麼說即使政府允許影院復工,影院自己也不敢開門。

我們先從影院的盈利模式上講起。

消費者購買影票,會形成一部電影的票房收入,這部分收入是整個電影行業製作並放映一部電影能獲取的絕大部分收入,需要在全行業內,各個環節上進行分配。也就是說,票房需要在整個電影產業鏈進行分配。

其中8.5%-10%要用來給國家繳納各項稅費,餘下的90%才是製作方、發行方、院線以及影院的收入,這90%,我們把它叫做淨票房。假設淨票房是100億,影院能分到55億,院線也就是影院的品牌方,比如萬達、博納,他們分2億,發行公司和製片方就分剩下的47億。有人會覺得,影院在這個分配環節裡,能拿到總額的55%,看起來也不少了啊。

現在一部電影動輒幾十上百億的票房,影院是不是財大氣粗了呢?為什麼今天倒閉的反而是影院呢?

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就出現了,那就是成本,成本,是放在電影院脖子上的一把利劍。影院是重資產的行業,其建設成本之高,大概我們很多人都很難想像。假設一個有5個影廳,平均180座/廳的中型電影院,光是熒幕、放映設備、音響設備、座椅、地毯等裝修費用,就在1000萬左右,這還僅僅是設備費用,不包括房租別的成本。將設備費用按照使用壽命攤銷,加上放映所需的人員費用、電費,如果按照一個影廳一天排片6場,一張電影票30元的票價來算,平均每場要賣出去12張票,影院才能持平。

如果再加上房租、物業費呢?

就像在深圳這塊寸土寸金的地方,這個成本還會要高上非常多。所以,有個段子說,電影院是靠賣爆米花掙錢的,其實,這並不是一個笑話。

在3月23日,影院曾進行了一次復工。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全國約有495家影院復工,當日票房2.7萬,23日至29日全國票房約為20.9萬,共有9649人次觀影。

這意味著,在影院復工的這段時間,電影院的每個廳每個場次,基本上只有2個人在看。

這個數字代表著什麼呢?

前面我們算過電影院成本的帳,除開了房租、物業費,每個影廳每場要賣出去12張票,才能保本。現在復工了,每場只能賣出去2張票,開業比停業賠的還多,你說影院還敢貿然復工嗎?另外,影院不能復工的更深層次原因,還有在產業鏈上的發行方和製作方,他們同樣不敢輕舉妄動。

為什麼我們要提到發行方和製作方呢?

我們先理清電影產業鏈上,投資方、製作方、發行方、院線和影院的關係。投資方投資給製作方,也就是大家理解的投資者,製作方作為電影的作者,可以理解為一家創業公司。創業公司有了產品,想要賣,就要找到發行方。發行方就像是銷售,與院線對接,談檔期,做排片,做宣傳,買廣告,籤合同這些事都是發行方幹的。院線呢,是拿到了國家放映電影的許可資格,他們可以理解為品牌,像萬達、博納這樣的,而影院,就是各地加盟商,加盟這些院線的,其實,他們相當於品牌在線下的實體店。

空蕩的電影院

這五方構成了電影的產業鏈,其中有合作,也有利益之爭。

電影行業和一般的產業不同,是一個投資大、周期長、回收期短的行業,現在一部電影的投資基本上起步就是幾個億,畢竟幾個流量明星的片酬就是去了幾千萬,同時,電影的製作周期往往需要一年甚至幾年不等。也就是說,其實我們看的電影,實際上一年前甚至是好幾年前就拍好了。

與長周期相比,電影的窗口期,也就是放映時間,一般不會超過2個月,特別好賣的電影也不會超過3個月。這代表著製作方和發行方,需要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儘可能多的創造票房。因為過了窗口期,熱潮一過,電影基本上不會有人去看了,每個影院廳賣票達到了一定數量之下,就不會再排片了。此外,製作方作為拍攝製作電影的人,經費基本上來自於投資方的投資。

這就回到了一句老話,資本不是在做慈善,何況投資電影可比投資企業的風險大多了,能不能盈利全靠電影的劇本和上映前的營銷手段。

打個比方,今天有人跟我說,單仁老師,我這有個精彩的劇本,你看完了覺得好,就給我投資5個億,我去拉點大明星和好導演來拍攝,上映了賺了錢,你和發行方分利潤的一半。當然,這個比方可能不那麼恰當,但是做生意,哪只有賺沒有賠的呢?一旦票房慘敗,投資方就會血本無歸。

我身邊就有企業,有一家深圳地產公司,投資了一個動畫電影,大概投了3個多億,最終血本無歸,整個院線收入加起來不過幾百萬。所以呢,投資方也不是傻瓜,大家都是聰明人。

為了保證自己投資的安全,一般都會在投資時和製作方籤署對賭協議。

也就是說,你有製作方來找我投資電影,那製作方你就必須要向我做票房最低達到某一個標準的承諾。比如我們協商好,我投3個億,你的票房要達到10個億,結果票房最後只有9個億,那對不起,剩下的一個億,就要由製作方你來給我補齊。各位,我們以為這就完了?發行方為了能在同業競爭中拿到優質的影片,也會和製作方籤署保底協議,保證票房最低能達到某一個標準,否則發行方就會為製作方補齊所有差額。

大家可以理解為,銷售都願意搶著賣的好的產品,賣穩賺不賠的產品,但要是賣不出去,那銷售就得負責。

大家算一算,一部電影從投資拍攝到發行放映,整個產業鏈當中,最少要經過2次對賭,如果投資方不止一個,那對賭還要增加,而發行方同樣也不止一家,對賭次數也會循環增加。而最終的利潤都要在不超過2個月的放映期內收回。你說,這個遊戲是不是很刺激呢?

假如心臟不夠大,腦子不夠靈活,根本玩不轉電影行業。尤其是對於春節檔的大製作來說,這是黃金時期,也是大家押注最猛的時期。動輒數億的投資,籤了對賭協議的製片方和發行方必然小心謹慎,畢竟能賣多少票房都是一個未知數。

一旦砸了,這個損失可都是要自己賠的,一部電影就可能讓一家大公司關門。

所以,一出手就必須是萬事俱備的情況,不然大家都得完蛋。

所以,你能理解為什麼影院不開門的真正原因了嗎?

不是影院不想開,是影院自己身不由己,充其量他們只是一個線下加盟店而已,指望著製作方和發行方能放出優質的片源,幫他們吸引流量。但是,製作方、發行方迫於票房的壓力,不敢輕易把大製作的電影放出來。他們希望你影院先把人吸引進來,把流量帶動起來了,我再把好片子發給你。所以,雙方都在見機行事。反正電影已經做好了,多等一會也沒關係,這是一個甲方市場。

我們有好的片源,我們放什麼,你們只能安排什麼檔期,顧客就只能看到什麼。

所以,出手就想到要穩賺不賠。我們也可以看到,今年春節檔除了《囧媽》通過線上提前抽身,像《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其餘的七部大製作,全部都在等待對手先出招,先入局,為自己趟雷,去探探市場的反應。

其實,這麼做的原因早在幾年前就埋下了伏筆,電影行業本身,已經走到了一個臨界點上。

從2010年到2019年,中國電影行業進入了飛速發展的上升期。2010年中國電影票房才剛剛突破百億大關,2019年就增長到了642億。這麼漂亮的數據,帶來了院線在3、4線城市的快速擴張。2017年,中國熒幕數量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2019年熒幕數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69000多塊。在熒幕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網際網路公司也沒閒著,他們帶著巨資入局。

2015年,有BAT在背後撐腰的淘票票、貓眼電影、百度糯米等購票平臺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價格戰,一時間9.9元、19.9元的低價電影票滿天飛。

院線的瘋狂擴張、資本的躬身入局,電影行業的風口被吹了起來。

票房新高的背後,是電影行業的產能過剩。2017年開始,電商平臺的廝殺結束,完成了行業洗牌,只有淘票票與貓眼電影最後殺出重圍。擁有了巨大體量的兩家平臺,開始了收割。2018年,整個中國的票補政策全面取消,9.9與19.9的電影票基本上成為了歷史,票補和院線瘋狂擴張吹起的票房泡沫迎來了破滅時刻。

2019年全國票房642億,同比2018年9.06%的增速,近乎腰斬。大家有印象的話,2019年全國幾乎所有影院的票價全面上漲,勸退了本就是圖便宜走進電影院的小鎮中老年人,3線以下的城市票房增速下降特別明顯。

票價上漲、客流分散、票房增速放緩的背後,是行業的虛假繁榮。

2019年的電影行業已經到了一個決出生死的臨界點上,大大小小的影院為了在2020年春節殊死一搏,各個厲兵秣馬,採購了大量的食品飲料、周邊商品,準備大幹一場。而在3、4線城市乃至鄉鎮縣,春節也是他們唯一的機會。但是屋漏偏逢連夜雨,新冠疫情在春節前突然到來,成為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用另外一種方式徹底洗牌了電影行業。

在危機的背後,其實同樣也存在著機遇。

疫情過後,影視行業勢必迎來一次大的整合,前幾年資本造就的狂熱將冷卻下來,整個市場也將回歸理性。面對著增量的消失,無論是從業者還是投資人都在思考影視行業下一個大的發展方向。在春節期間,電影《囧媽》選擇與字節跳動合作,在頭條系APP免費上線放映,成為首部網絡在線免費播放的春節檔熱門電影,引起了熱議。《囧媽》從字節跳動那裡拿得了不低於6億的收入,字節跳動獲得了數千萬點擊播放的用戶和難以計量的廣告效應,可以說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大家就開始思考,線上會不會成為影視行業的未來,中國會不會誕生一個Netflix網飛呢?

也許你還沒聽說過網飛這家公司的大名,但是很多人看過的《紙牌屋》、《黑鏡》等熱門美劇都是出自於網飛公司。而網飛最引以為豪的,就是在全球擁有約1.58億付費訂閱用戶。在這場疫情裡,我們明顯可以看到,線下的電影院、影視公司損失慘重。但是我們想一想,像網飛這樣的影視企業會因為疫情受到嚴重影響嘛?它根本不害怕類似的突發事件,甚至,疫情會成為了網飛重大利好消息。因為它的利潤都來源於會員費,它的產品就是持久的服務,許多看不了電影的人,就會轉到線上進行付費觀看。

過去我們總說要做到產品加服務,那麼現在產品本身就是服務,並且是持久的服務客戶。

線上線下融合的經營模式將會成為整個社會的主流,特別是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訂閱模式。線上劇和線上電影將會隨著網速的提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突破了空間的限制,以更便捷、更經濟的形式進入到市場當中。線上渠道也將為影視行業擴寬新增長點的機會,幫助影視行業走出目前增長見頂的困局。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即便有了線上這一突破點,作為文創產業,特別是影視公司,內容始終都是安身立命之本。

而內容的突破,歸根到底是行業生產力的突破。通過線上平臺與影視行業的不斷融合,中國影視工業化水平不斷提升,優質內容的輸出效率才會不斷提高。無論是用戶還是廣告商,才會願意花錢買單,實現新的增量。如果再死抓著早就拍好的電影,又不具備優質的內容和廣泛的線上渠道,同時背負著巨大壓力的商業模式,也是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懸崖的下面,不會只有一位犧牲者。

最後,想了解更多商業科技,關注我們單任資訊集團百家號,或者在百度上搜索一下單仁資訊,我們將帶給你更多優秀的文章!

相關焦點

  • 是誰,敲響了中國電影行業的喪鐘?起底背後的資本博弈
    此外,製作方作為拍攝製作電影的人,經費基本上來自於投資方的投資。 這就回到了一句老話,資本不是在做慈善,何況投資電影可比投資企業的風險大多了,能不能盈利全靠電影的劇本和上映前的營銷手段。
  • 《花木蘭》大電影轉網背後,OTT敲響了電影院的喪鐘
    「你是什麼行業的?」「電影行業。」「有這個行業嗎?」「以前有。」雖然這只是一個段子,但是足以反映2020年電影行業的冰冷,。但是不能忽視的是,走傳統發行渠道,《信條》的票房至少要達到約40億人民幣才能保證不虧錢,考慮到目前全球電影市場最大的票倉僅有中國一地,並且還有30%上座率、一個月的上映期、《八佰》同檔、排片場次縮減50%等因素限制,因此,《信條》在中國市場能拿到10億票房其實都已經是極為理想的市場表現。
  • 是誰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留日學生扮演了什麼角色?
    辛亥革命一聲槍響,敲響了最後一個封建統治王朝——清王朝的喪鐘,那麼,誰是清王朝的掘墓人呢?清王朝往日本派留學生,搬石頭砸自己的腳話說,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清王朝深感軍事、科技等方面過於落後,打誰都打不過,於是萌生了往日本派留學生的想法。經慈禧同意,朝廷出資,湖廣總督張之洞率先派武職去日本「觀操」,並選拔青年學子去日本學習。
  • 「賭球半月本金翻5倍的背後,喪鐘為誰而敲響」
    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而鳴什麼是喪鐘?喪鐘的來臨就預示著某種事物即將面臨死亡與滅亡,而對於我來說當我踏上網賭之路的那一刻,喪鐘已經為我而敲響 關注<莎莎小哥哥S>本文承接上篇反擊
  • 中國電影背後的資本江湖
    有人悄悄安慰於冬,沒事別去招惹這個新來的廠長,他氣不順的時候,逮誰罵誰。41歲的韓三平,此時心裡確實憋著一肚子火。自己好不容易從四川調到北影廠,可誰想到碰到的是上千人要吃飯,數百萬的醫藥報銷沒著落,上級又沒有一分錢撥款的局面。持續多年低迷的中國電影市場,讓很多知名電影廠幾乎快撐不下去,連曾經輝煌過的北影廠也沒了「餘糧」。
  • 反黑路人甲幕後boss是誰 喪鐘背後的晨爺是好人還是壞人
    從表面上看來,喪鐘就是一個大反派,他做了很多壞事,但只要稍微一思考就能發現,喪鐘這個角色很明顯就是煙霧彈,只是用來製造「他是兇手」的煙霧,在蔣世龍成功當選四聯幫主事人後,劇情就不再把喪鐘定位於「殺害蔣老先生的嫌疑人」。取而代之的,是聯興勝主事人蘇偉晨晨爺。
  • 喪鐘敲響300下 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悼念因疫情去世的30萬美國人
    原標題:喪鐘敲響300下: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悼念因疫情去世的30萬美國人 來源:環視頻據「彭博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15日,美國華盛頓國家大教堂(聖彼得和聖保羅大教堂)敲響了300次鐘聲,以紀念30萬美國人在新冠疫情中去世。
  • 三個國家敲響美元喪鐘後,又有三個國家偷襲美元,於無聲處聽驚雷,有...
    在俄羅斯、伊朗、委內瑞拉這三國因為石油結算及計價,以及深受美元限制情況下,而用包括加密貨幣,非美元貨幣,實物黃金等多種方法公開敲響美元喪鐘後,另外三個國家也突然向美元發動起義。出人意料的是,這三個國家並不是因為石油結算而欲拋棄美元,根據這三個國家在世界經濟中的角色,人們往往容易忽略其對美元的威脅。但是,他們做到了,於無聲處聽驚雷!
  • 喪鐘敲響300下: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悼念因疫情去世的30萬美國人;①據...
    喪鐘敲響300下:華盛頓國家大教堂悼念因疫情去世的30萬美國人;① 據「彭博社」報導,當地時間12月15日,美國華盛頓國家大教堂(聖彼得和聖保羅大教堂)敲響了300次鐘聲,以紀念30萬美國人在新冠疫情中去世;② 報導稱,整個鐘聲持續了大約30分鐘。
  • DC漫畫推出限制級反派英雄僱傭兵喪鐘動畫電影《喪鐘:騎士與龍》
    看了電影電影看完電影,發現電影第一集和第二集的合併成一部電影內容吧
  • DC漫畫推出限制級反派英雄僱傭兵喪鐘動畫電影《喪鐘:騎士與龍》
    本貓苘先去看了電影《喪鐘:騎士與龍》,電影以喪鐘對戰蜂巢為主線而展開的故事,劇情剛剛開始就是喪鐘受到總統委託,直接殺入將軍府,威脅將軍,在此之前,已經拿下總統的人頭,並威脅將軍的支付自己一定的佣金,賺取兩方錢財。雖然畫面帶著血腥場面,爆頭,殺人不眨眼,殺人簡直就像切菜一樣,完美的體現出反英雄人格,但打鬥部分並不是很精彩。
  • 蘇曉十問:中國影市行業在轉彎,開闢出新戰場
    在網際網路進入這個行業之前,全國三、四千家影視公司爭奪的是電視臺150億的市場蛋糕,如今視頻網站+衛視的電視劇、網劇投入已達300多億,而用戶付費業務才剛剛興起。到2020年,中國劇集市場有望達到1500億的市場規模,超過電影。而市場最大的受益者和競爭焦點是大投入、高質量、大影響的超級內容。
  • 蒙恬自殺為秦國敲響了喪鐘
    網圖,侵刪。在秦國統一的進程中,除王翦、王賁父子將軍外,蒙氏祖孫三代對秦朝的強大和統一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 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批准了一份奏摺 敲響了封建帝制的喪鐘
    1905年9月2日這天大清朝真正的掌權者慈禧太后和名義上的掌權者光緒皇帝,批准了張之洞與袁世凱等人遞呈的一份奏摺,至此在中國施行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被敲響了喪鐘。說到中國古代的封建帝制,要從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說起,秦王嬴政搖身一變成了秦始皇這就是帝制的開端。
  • 鹿晗舒淇的這部電影,將敲響流量IP電影的喪鐘
    因為一個人而diss和刷差評,並不會過度影響電影的走勢。 所以片哥認為,因為誰而拒看是一種不尊重電影的行為,你可以因為身邊看過的朋友的評論,電影本身的設定甚至海報太low等原因拒絕一部電影,但純粹為了diss某個人就沒有必要了。
  • 「我無法呼吸」的吶喊聲,敲響了美帝國走向衰敗的喪鐘
    「我無法呼吸」,已經敲響了美帝國主義的喪鐘!然而,川普在國內國際向來採取「雙重標準」,當面一套背後一套,朝令夕改,非常不靠譜。竟然在第一時間發推特把遊行示威者定性為暴徒,揚言「當搶劫商店開始,就以為著軍警開槍的時刻!」,這更激起了人們壓抑的怒火。導致明尼蘇達州的怒火迅速擴散到全國,一發而不可收。
  • 華為騰訊「博弈」背後:誰動了遊戲的「奶酪」?
    來源:貝果財經華為騰訊「博弈」背後:誰動了遊戲的「奶酪」?本報記者/陳溢波/吳可仲/北京報導新年伊始,華為下架騰訊遊戲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儘管雙方已握手言和,但背後折射的遊戲分成之爭依然沒有平息。有消息稱,在華為應用市場聯運服務基於RSRA設定的分成比例中,華為與付費遊戲應用開發者在國內的分成比例為3:7。
  • 電影不是資本的「遊樂場」(文藝觀察)
    逐利是資本的天性,特別是當許多電影行業之外的資本大量湧入時,電影必須警惕成為資本的「遊樂場」,野蠻生長必然會侵蝕電影產業的肌體,任性的資本必須受到法律、制度、規則尤其是道德的約束    電影《葉問3》裡,一代宗師葉問說:「如果你不相信自己的這套功夫,沒信念,哪一套功夫都沒用。」
  • 起底農夫山泉「造富」神話:差異化背後暗存「加減法」
    原標題:起底農夫山泉「造富」神話:差異化背後暗存「加減法」 摘要 【起底農夫山泉「造富」神話:差異化背後暗存「加減法」】24年,農夫山泉到底做對了什麼?
  • 《喪鐘》個人電影何時問世?演員表示沒問題
    自從去年10月份華納兄弟首次公布將製作《喪鐘》的個人電影以來,我們就很少聽到關於該部作品的消息了,但演員喬·曼根尼羅表示該電影正在穩定推進中。在周三的採訪中喬·曼根尼羅在接受記者的問題中回答道:「有些東西正在製作中,這就是我所能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