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精神衛生中心主任 劉忠純
終於等到春暖花開的時候,我們的心理援助工作已經全面鋪開。武漢所有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和20多個集中觀察隔離點都有一道戰疫「心」防線。隨著工作開展越來越順暢,我也能安靜下來,回想這段奮鬥時光。
幾乎天天在外面跑——定點醫院、方艙醫院、集中隔離觀察點和康復驛站,我帶領著專家團隊挨個調研。作為一支國家級心理援助專業隊伍,我們在實地工作中,深入了解醫務人員和各類患者的心理狀態,並在此基礎上制定出多個心理援助工作方案,為後期開展更大範圍、更深層次的心理援助提供經驗。
然而,並非每一次的心理援助都是順利的。剛開始有質疑聲:「你們是來添亂的嗎?」也有反對聲:「我們都挺好,不需要。」沒想到平常一號難求的心理專家們也有「遇冷」的時候。因為不同個體對心理危機幹預的認知與接納程度有所不同,如何建立起信任,是我們要解決的一大難題。此外,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需要儘量減少人際互動,我們不能隨意走到醫務人員和患者身邊去開展工作。過去常用的面對面心理諮詢、團體晤談等危機幹預方式在這裡很難開展。
這種情況下,必須把在線抗疫心理支持系統做起來。疫情危機下的眾志成城,讓我們能快速將全國各地的心理援助力量動員起來。2月12日,「強肺心理支持系統」上線運營,面向所有在疫情中需要心理支持的人群,以患者、患者家屬及醫務人員為主。系統提供在線評估服務,能幫助大家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狀態。由全國800多位精神科醫師和心理諮詢師等組成的團隊,會根據評估結果提供適當的在線心理幹預措施。
我們在醫務人員身上看到了堅定不移的意志,越是艱險越向前。這個時候,他們往往會忽略自身感受。疫情初期,武漢有大量患者湧入急診、發熱門診。醫務人員會產生焦慮和恐懼。大量非呼吸、感染科的醫務人員被調整到一線支援,遇到危重患者時容易緊張無措。即使是經驗豐富的醫生,在面對死亡病例時仍然會感到絕望。一些醫務人員傾向於壓抑這些負面情緒,避免表現出脆弱,因此他們尋求心理幫助的動力不足。其實,求助不完全是脆弱的表現,每個人都要積極地利用資源,適時求助。
此刻,醫務人員最需要的是輪休,為未來挽救更多患者生命積蓄力量。如果長期在高負荷、疲勞的狀態下工作,會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加重心理負擔。因此,我建議白天有節奏地工作,晚上保證睡眠,作息規律以後,身心才能儘快恢復健康。很多人都經歷過這樣的調節過程。記得我們剛開始做心理援助時,需要拼命地摸索經驗,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封閉會一點點瓦解人的意志,讓人變得消沉。規律作息、健康睡眠、聽音樂和看電視,能夠幫助我們恢復平常心。
醫務人員還需要公眾的理解、尊重和信任。我們在各大醫院工作過程中,了解到患者有病痛在身,偶爾會鬧情緒,發洩不滿。醫務人員面對這些發洩時會感到委屈。戰勝病魔,需要醫患雙方的默契配合。為此,我們針對醫務人員,尤其是護士進行了培訓,教授他們簡單實用的心理服務技巧「看聽問情互勵」。在發藥、測量體溫、打針的時候,就可以做患者的心理評估,並簡單幹預。同時,教給醫務人員一些自我情緒調節的技巧,例如音樂放鬆訓練、呼吸放鬆訓練等。醫務人員的用心會增強患者治癒的信心。相應地,患者對醫務人員的態度不能僅僅停留在感動層面,應該轉化為對他們的理解、尊重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