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可以簡單到什麼地步呢?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個反應就是小米,她是武漢一名普普通通的網店店主。她的簡單方式讓人好奇,而她因為山下英子的《斷舍離》活成了很多人想要的生活。
小米是個網店店主,日常生活中都會囤積各種各樣的雜物,女孩子的化妝品,衣物,各式各樣的服裝,電子產品,哪怕是她的新家有247㎡,依舊不夠放,經常有朋友來玩但是到了最後都會跟小米說「你家太亂了」,看著堆積的雜物,小米看不下去了,這個時候朋友給小米推薦了山下英子《斷舍離》。
在山下英子「斷舍離」理念的影響下,小米逐漸成「癮」,可以說每隔10天就要扔一次東西,每次扔10到20樣,就這樣陸續扔掉了大大小小500樣東西,現在家裡只剩下9件家具,一隻狗和兩隻貓。
在很多人看來這簡直就是奇蹟,曾經的雜物現在都不見了,房子看起來非常的乾淨和整潔,從雜物間到新房的變化,非常的奇妙!
對小米來說,不斷做減法,學會生活中的《斷舍離》,拋棄掉自以為有用的,遠離雜物抓住有效的生活物件,這才是最好最舒服的生活狀態。
山下英子說過生活有許多的人都放不下欲望,其實「斷舍離」背後的問題就是女孩子的買買買!
現在雙十一,雙十二,618等等可以說每個月都有活動,各種的折扣砍價讓不少人都淪為最強買手,小米也承認自己以前很喜歡買,不管有用沒用看到便宜了就買,結果是房子越堆越擠,沒用的越來越多,等到清理的時候才發現買了100多雙鞋子、200多頂帽子,很多連包裝都沒拆開,可以說非常不值得。
最令她難受的是,很久不見的朋友來找小米,結果進門之後沒地方吃飯,只能擠在沙發上,隨便走動都是雜物,這些讓小米很崩潰。
感受到小米的難過和急躁,朋友給小米推薦了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可以說這是了解自己需要與不需要的重要啟蒙書,小米熬夜把書看完了,之後開始了長期斷舍離的生活。
小米開始動手整理家中的衣物、家居、鞋子、包包、化妝品……分類整理後,歸納出哪些是正在使用的?哪些是閒置很久的?哪些是不適合自己的?哪些是還有利用價值的?然後該回到原位的回到原位、該捐掉捐掉、該扔掉的扔掉、該送人的送人,就這樣她一下子扔掉了10大包東西。等到第二天朋友來看小米,一下就驚呆了,房子也太乾淨了,就好像被搬家公司打掃了一般
這次「斷舍離」初體驗,也讓她的身心獲得了極大的釋放,也讓她真正地意識到這個家中到底需要的是什麼,不是一堆凌亂的雜物,而是可以放鬆身心的生活空間,表面上我們丟掉的是雜物,但同時我們丟掉的還有看不見的世界裡——內心的「多餘的執念」。
「斷舍離」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的「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提出的,在她看來:「斷」是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舍」是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換句話說,就是處理掉自己生活中並不需要的雜物,斷掉沒有意義的社交關係,為自己的生活和心靈做「減法」!
在山下英子寫的《斷舍離》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很有道理:「無能為力的事,當斷;生命中無緣的人,當舍;心中煩鬱執念,當離。」
斷舍離,並不是簡單地為房間做個大掃除就可以了,而是一種由內而外想改變生活的追求,是成年人最聰明的活法,真正的斷舍離,斷的是無效社交,舍的是無用雜物,離的是對電子產品的依賴,這句話可以說是涵蓋了人生的相處之道。
《斷舍離》這本書還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有的人之所以不懂得處理沒有用的物品,是因為他們總想著「這些東西萬一用得上呢」?其實,這個想法是錯的。
APP在手機裡三個月不用,那對你來說就毫無用處;衣服一年不穿,對你來說,就不會再拿出來穿了,這些會佔據我們有限空間的東西,要懂得捨棄。
如果你不懂得判斷這些東西該不該捨棄,教你一個方法,不要考慮這個東西有沒有用,是考慮這個東西你需不需要,要知道,思考的主語是「我」,而不是這個物品。
俗話說:有舍才有得,這本《斷舍離》,就是意在告訴你,如何舍,才能得到你真正想要的,這也是一本自我反省,看清自我,以及重新認識自己的書籍,讓你在這焦慮的社會中,讓心靈回歸安寧。
《斷舍離》一書出版後,一直備受各界名流的青睞,宮崎駿父子曾推出《來自虞美人之坡》來詮釋斷舍離精神。
這本書也曾被張怡筠、楊瀾、王人平、毛丹青等知名的媒體人和學者共同推薦,著名作家張德芬也曾為老版的《斷舍離》作序。
餘生,讓自己懂得豁達一點,通透一點,該斷的要斷,該舍的要舍,該離的要離,只有如此,你才能夠生活更輕鬆,更幸福,讀懂這本山下英子的《斷舍離》,嘗試為自己的生活做「減法」,身心都將恢復活力,這就是「有舍,便有得」。
恰逢出版社做活動,《斷舍離》原價59元,現在僅需39元,拿出500套做活動!真的超值了!少喝兩杯奶茶,就能學會這種精簡人生的方式,何不來試一試?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正品包郵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