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松竹梅紋八稜罐。本文圖片均由遼瀋晚報記者查金輝攝
清轉心象牙球,大球內分層透雕多個小球,球球相套。
清象牙雕玉米草蟲鼻煙壺。
轉心象牙球的上部大球,有多層可遊動的同心象牙套球組成,技藝精湛,令人驚嘆叫絕;畫琺瑯纏枝牡丹紋雙聯蓋盒形似雙圓相連,蓋與身以子母口相扣合,造型奇異新穎。
匯集遼寧省博物館珍藏古代工藝精品的「珍品館」於近日正式對外開放。這些精美獨特的文物已經在遼寧省博物館「珍品館」內亮相。
在欣賞遼博重磅展覽「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的同時,也不妨來「珍品館」一探究竟。
昨日,記者為您探館,看看遼博新館內都有啥寶貝。
纏枝牡丹紋雙聯蓋盒體現琺瑯器之美
「珍品館」位於遼寧省博物館一層,其遴選遼博館藏器物類精品,涵蓋多個工藝門類,有莊重神秘的青銅器,淬火重生的陶瓷器,典雅別致的竹木牙角器,美輪美奐的漆器琺瑯器,中正清幽的古琴。
在「珍品館」內陳列的畫琺瑯纏枝牡丹紋雙聯蓋盒以獨特的造型,引人注意。它形似雙圓相連,蓋與身以子母口相扣合。通體施明黃色琺瑯釉為地,蓋頂及盒身周圍以粉、藍、白、綠等色料繪畫八朵盛開的牡丹花,其間枝葉纏繞,爭奇鬥豔。
盒內施天藍色釉,外底圈足內施白釉,並以藍釉繪兩條圍成圓圈、首尾相對的螭龍,圓圈內以紅彩楷書「雍正年制」款。此器造型奇異新穎,釉色鮮豔明快,繪畫精工細緻,為畫琺瑯精品。
還有一件琺瑯精品,也讓印象深刻。這件清代的內填琺瑯嵌玉葫蘆瓶,整體為葫蘆形,柄部為蓋,鈕作藤狀。通體露胎為地,鑲嵌青白玉小葫蘆,鏨胎填綠、黃綠和藍色釉為葉,並飾有鑲嵌寶石的小花。圈足一周鏨回紋填藍釉。也足以讓觀眾領略到琺瑯器之美。
轉心象牙球令人嘆為觀止
在館內展出的轉心象牙球,最吸睛的莫過於上部的大球,最外層可以看到雕刻出的龍頭,炯炯有神。大球內分層透雕著多層小球,球球相套,層層能轉,又布滿了紋飾。玲瓏剔透巧奪天工的雕刻工藝令人嘆為觀止。
還有一套清代的象牙微雕歷史故事板,共12塊,每塊長方形象牙板上均以細線微刻歷史故事,線條細若蠅絲,遒勁流暢,可以體會到雕刻大師高超的微雕技藝。
每塊象牙板上刻寫了故事的名字,分別為軒轅創造指南車、唐堯聞歌於康衢、虞舜作韻樂百獸率舞、夏禹會塗山萬國玉帛、商武丁夢賚良弼、周武王大會孟津、周成王受戒無逸、漢高祖置酒沛宮、漢文帝勞軍細柳、漢光武帝冰合滹沱、漢昭烈茅廬三顧和唐太宗嘉納十思。在畫板的邊角刻有作者於碩的署款。於碩為近代雕刻大師,其微雕堪稱絕技。
這兩件文物均為竹木牙角器,以竹、木、象牙、獸角等材料雕刻的小件實用器具和陳設品稱為竹木牙角器,明清時期稱為獨立的工藝門類,蘊含濃厚的人文氣息,高雅脫俗。其中,竹刻廣泛採用高浮雕、淺浮雕、透雕、薄地陽紋和淺刻等多種手法。清乾隆時期出現了「貼黃」的特殊技法;木雕以名貴木料及果核為雕刻原料,明中期以後出現了以小型文房用具和案頭陳設品為主的「文人木雕」;象牙雕在清代形成了蘇州、廣州、北京三種地域性風格,清宮造辦處牙雕則融蘇、廣牙雕技藝之長,作品精巧雅致;角雕中的犀角雕最具代表性,質地和造型獨具特色。
「國瓷」青花精品 松竹梅紋八稜罐亮相
青花有「國瓷」之譽,是一種白地藍花的高溫釉下彩瓷器,成熟的青花瓷器燒於元代景德鎮窯。元青花幽蘭古雅,雅俗共賞,存世稀少,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堪稱中國古代陶瓷藝術的瑰寶。
在「珍品館」內,可以欣賞到的青花松竹梅紋八稜罐,此器物圓唇、直口,高領,斜直肩,鼓腹至底部略收。器物整體造型宏魄,器型碩大,胎體厚重,略有變形。通體施青白釉,釉層滋潤,青花發色青中泛紫,淡雅柔和。
器物至上而下分五層裝飾:頸部裝飾一周錦地紋,頸部以下以八稜為界,分別裝飾折枝花;肩部裝飾一周折枝菊花、梔子花、一把蓮、折枝蓮花、折枝牡丹;腹部主體紋飾是卷草開光內繪畫松、竹、梅、滿池嬌;底部是一周繪畫變體蓮瓣紋,各不相連,蓮瓣內繪畫雜寶紋。
這件元青花造型氣勢渾厚,紋飾布局繁而不亂,疏密有致,繪畫線條流暢灑脫,體現了元代陶瓷工匠高超的技藝。
潞王「中和琴」為明神宗之侄所制
還可以看到明晚期的潞王「中和琴」。中和琴亦稱潞琴,為明朝潞王朱常淓(1607-1646)所制。朱常淓,字中和,號敬一、敬一道人、敬一主人,時杭州人稱之為潞佛子,明神宗朱翊鈞之侄,潞簡王朱翊鏐之子,萬曆四十六年襲潞王爵位。除了工書善畫外,朱常淓尤喜音律,著有琴書《古音正宗》,曾監斫古琴數百張,形制一致,逐一編號,皆以「中和」名之。
此外,在「珍品館」內,還可以看到多款鼻煙壺,有水晶、白玉、玻璃等多種材質,其中,清代的象牙雕玉米草蟲鼻煙壺,整體造型看似一棒玉米,上面爬有一草蟲,造型構思不僅十分巧妙、刻畫上非常細緻,惟妙惟肖。
在「珍品館」內,還有多件精美的如意、漆器、唐三彩等文物,使觀眾可以直觀感受藝之精、器之美,了解文物背後的精彩故事。
遼瀋晚報記者朱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