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花卉市場被譽為「東方阿姆斯特丹」
最近,有調查表明,荔灣區成為廣州幸福指數最高的地方。廣州素有「花城」之稱,城中有那麼一個地方,被稱為「東方阿姆斯特丹」,這個地方就是位於荔灣區的嶺南花卉市場。
連日來,大家討論最多的當然是嶺南花卉市場的搬遷,升級後的2.0版嶺南花卉市場在規劃布局上又有哪些新創意。
據悉,新的嶺南花卉市場及配套累計將投入1.3億元,廣州花卉文創產業的升級,將把這裡打造成真正的東方阿姆斯特丹。
這裡日成交額最多時達600多萬元
廣州的花市全國聞名,廣州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花卉集散地,此處花市的價格往往左右著全國各大、中城市的花卉價格。廣東花卉生產面積超過14萬畝,以廣州為主的廣東省花卉年交易額達到8億元,約佔全國的1/5。每年約有2億支鮮切花從這裡銷往全國,各地6成以上的室內觀賞植物來自廣東。另外,國內雲南、上海等地生產的花卉產品及進口花卉等,紛紛通過廣州分流到全國各地。
記者了解到,自2000年起,廣州市成立了廣州花卉節,每年12月23日~翌年1月1日左右盛大舉行。廣州花卉節促進了廣州花卉產業的突飛猛進,並且朝著創新的方向高速發展,也以花團錦簇之風貌塑造了廣州的美好形象。
而嶺南花卉市場不僅是廣州規模最大的花卉批發市場,也是全國乃至亞洲交易額最大、品種最多、服務功能最齊全的花卉綜合市場之一,日成交額超過100多萬元,最多時達600多萬元。
此次,新花市升級2.0版,分類更明確,環境更整潔,新市場布局更具創意:內設雲南花區、劍蘭區、玫瑰區、菊花區、陰生植物區、盆景區、種苗區、蟲鳥魚區等區。
據悉,新市場開業以來吸引了全國各地及來自世界各地的花商踴躍認購。
嶺南花卉舊市場從1996年起陪伴廣州街坊整整24年,也見證了市民們24年的花草情致。對於舊市場,在記者的記憶中,是雨天泥濘,稍顯凌亂。而走進位於五眼橋西約666號的新花市,眼前豁然開朗。玫瑰區、百合區、菊類區、雲南花卉區鮮花如雲,芳香四溢。
據花市工作人員介紹,「新市場佔地面積4萬多平方米,店鋪佔地面積9000多平方米,有店鋪438間,中心花市佔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有鮮花檔口近2萬個!」
3年後進入3.0版智能延伸花卉產業鏈
五眼橋聯社黨總支部副書記王豔珊告訴記者:「如果說五眼橋西約666號新市場是升級版2.0版的話,3年多後舊市場改建後將是嶺南花卉市場3.0升版,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將會有非常大的提升。」
據悉,新市場除了在外觀上進行了整體提升外,在經營管理上也花了大力氣,通過引入第三方物業管理和智能停車系統,徹底解決舊市場出現的機動車、三輪車停放問題;為延伸花卉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新市場正整合打造網上交易平臺,強化冷鏈物流倉儲配套,整體提升產業業態。此外,五眼橋還充分發揮花卉產業優勢,在花卉市場設立產業協作示範點,與貴州黔東南自治州、貴州畢節市金沙縣開展產業結對幫扶,積極履行社會責任。
一位逛花市的街坊告訴記者:「過去,鮮花區鮮切花、包裝材料等混賣,我們往往不能立刻找到想買的東西,搬遷後,新市場多個區域條理分明,再也不用擔心迷失在花海裡!」
打造網紅打卡地、國內最大網上花卉交易平臺
除了硬體方面的升級,王豔珊透露,搬遷後嶺南花卉市場將建設網上交易平臺,發展鮮切花的線上交易,讓市場的商戶「多條腿走路」。
就此,記者採訪了市場運營商、廣州花卉協會副會長張福昆董事長。他告訴記者:「將以廣州嶺南花卉新市場為基礎,通過交易平臺可直接將產品銷售到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城市批發商、花店、零售平臺和個人手中。」
王豔珊指出:「市場的花農大多習慣傳統線下交易,但經過此次疫情,我們發現如果能走線上對商戶更有利。所以我們希望通過搭建市場交易平臺,讓商戶入駐,幫助他們經營。」
張福昆表示,他們將傾力把嶺南花卉新市場打造成嶺南地區的網紅打卡勝地,相關的文化、娛樂與美食配套將進一步完善,實現傳統市場與花卉文化的融合,進而探索出一條文化創新的路子。
他山之石
花卉園藝+文創靈感=美的力量
記者在走訪嶺南花卉市場期間,就花卉文創產品開發及花卉文創品牌等問題,與前來購花的街坊進行了一些簡單的交流。有街坊認為:「花卉園藝+文創靈感=美的力量」。街坊們說:雖然廣州花卉文創產品開發已有一些經驗,但總體來看,賞花經濟在文創領域的探索還處於嘗試階段,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一位街坊告訴記者,他剛剛閱讀了一篇關於花卉文創帶來賞花新模式的文章,頗有感觸。「從國外經驗來看,一些國家在花卉文創產品開發方面已經頗為成熟。」他介紹:作為「櫻花之國」的日本,在開發櫻花文創方面經驗豐富,不僅推出了限量版櫻花味的食品,櫻花主題的膠帶紙、便籤等商品,還將櫻花融入當地的服飾文化、茶文化中。很多國際飲食連鎖品牌,每年也都推出相關主題的產品。如某咖啡品牌曾推出多款「櫻花杯」及櫻花口味的咖啡,一上市就受到熱烈追捧。這些案例為我國的賞花旅遊發展提供了不少新思路。
也有街坊表示:品牌化之路是花卉文創產品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利器,比如廣州陵園西路的木棉花一條街,每年都是網紅打卡勝地,現在廣州的花卉產品種類已經非常豐富,在品牌包裝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努力。又如,各地已經培育出一批具有一定名氣的賞花節,如武漢大學的櫻花節,江西婺源的油菜花節等,每年都吸引了從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
此外,文創產品的加入讓人們的賞花之旅更加豐富、更有收穫。花卉文創產品通過設計創意,為遊客帶來更加新奇的感受,放大了品牌效應,讓賞花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經過精心設計的與花卉文化相關的文創產品不僅獨具特色、圖案美觀,還具有一定的生活實用功能,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這也為花卉市場的多元發展提供了新的靈感。
關注有福利
雨暮花瓶在等你!
最新網紅打卡勝地,豐厚福利等您領
為慶祝新市場運營紅火,花卉市場準備了豐厚的福利派送給購買鮮花的街坊。市民去逛花市買鮮花,可以領取花瓶一個(價值29.9元)!領取方法請掃上圖二維碼關注「廣州文化產業」公眾號,即可以了解詳情。
每人限領一個,先到先得,領完即止!
知多D 廣州花卉產業已逾千年歷史
說起花卉產業,從無到有,在廣州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早在五代南漢時代,珠江南岸莊頭村一帶,就有許多素馨花田,南漢王劉悵的寵姬素馨就是莊頭的種花女。每天早上,花農們採摘鮮花,在五仙門渡口過江上岸,到老城門下出售,那是平日的花市。
一年一度的花市,是19世紀60年代初才形成的。那時的花市在藩署前,即現在省財政廳一帶,後遷到雙門底,除賣鮮花外,還賣古董、年宵品等。
近年來,隨著廣州的發展,鮮花文創更是推陳出新:出現了不少象徵富貴與財運的花木。例如,那青枝綠葉的「發財樹」,以仙人掌嫁接的「福星花」「鴻運當頭」等,甚至標價的數碼,也與發財致富有關。如一棵發財樹標價168元,正與「一路發」相諧;一株桃花標價88元,意即「發了又發」;38元,即又生又發(粵語「3」與「生」音近)。
廣州的花卉語言,已經在民俗生活中佔有相當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