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日式烘焙,我對它的印象就是簡約而不簡單。
日本雖然不是西點的發源國家,但是他們骨子裡那種對極致的追求,讓他們很好地吸收了西方的烘焙技術,並且融合了日本本土特色,最後順利在烘焙界佔有了一席之地~
日式麵包也是遵循簡約不簡單的原則,外表上可能沒有其他麵包那麼驚豔,但口感絕對驚喜~
就像今天這個日式大鼓麵包,外表看上去可能有點憨憨的,但吃起來香甜綿軟,彈性好的像棉花糖一樣。
做出來這個造型也容易,在圓柱形模具中二次發酵。
烘烤的時候,在頂部壓上一些帶重量的耐烤重物,防止麵包膨脹出模,就能得到一個圓滾滾的大鼓~
我用的模具是慕斯模具,大家沒有的話,也可以減小麵團的重量,放入耐烘烤的紙杯裡,也能達到差不多的效果。
做這個大鼓麵包,內餡可鹽可甜,發揮的餘地超多。
雖然一開始的時候,紫米餡會偏多,但上市了一段時間後,又延伸了各種口味。
我做的時候,夾的是肉鬆蛋黃餡,畢竟鹹口的更耐吃嘛:鹹香的肉鬆,搭配上細沙的蛋黃,嘴裡沙沙軟軟的口感簡直絕了~
不過我這次偷懶用了現成的餡,大家想自己做的話,也是可以的~
要是你們不喜歡鹹口的話,也可以考慮最原始的紫米餡,又或者:芋泥餡、豆沙餡、奶黃餡......不管哪一個做出來,顏值都超高~
今天剛好是周五啦,和我一起燥起來,周末的早餐,它不就有了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先來看看視頻教程吧
日式大鼓麵包
>>>制 作 時 間<<<
50分鐘
>>>烹 飪 器 材<<<
烤箱
>>>烹 飪 食 材<<<
高筋麵粉 155g / 低筋麵粉 15g
細砂糖 20g / 鹽 2g
全蛋液 20g / 水 85g
酵母 2g / 黃油 18g
餡料部分:
海鹽肉鬆蛋黃餡 180g
>>>制 作 過 程<<<
1、廚師機麵缸裡倒入155g高筋麵粉、15g低筋麵粉、2g酵母、20g細砂糖、2g鹽、20g全蛋液、85g水,攪拌至粗膜狀態
2、加入18g軟化的黃油,繼續揉至手套膜狀態
3、取出稍微整型,放入容器中,發酵至2倍大
4、發酵結束後將麵團取出排氣,分割成約50克1個的小麵團後滾圓,蓋上保鮮膜鬆弛一會。趁著鬆弛的時間,將海鹽蛋黃肉鬆餡分成30克/份,團成圓餡
5、將麵團擀成中間略厚,四周略薄的圓形面片
6、包入30克肉鬆餡,收緊口
7、放入烤盤中,套上刷了油的模具,蓋上保鮮膜,發酵至約8分滿的狀態
8、在模具上面鋪一張油紙,壓上一個烤盤,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再加上耐烤重物。上下火200度,烘烤約18-20分鐘
日式大鼓麵包就完成啦!
麵包被烤的金燦燦的,圓墩墩的造型,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等待鼓手來敲響的大鼓~
切開之後,誘人的肉鬆蛋黃立馬展現在眼前,散發著迷人的魅力。
忍不住咬下一口,麵包深陷齒間,綿軟得不像話。
鹹香的肉鬆蛋黃,一入嘴就開始侵佔著每一個味蕾。甜鹹交加的滋味,曼妙得讓人嘖嘖稱奇~
日式麵包柔軟、溼潤、入口性極佳的特性,早已深入人心,日本的西點也總是給人小而精美的感覺,精緻的特別有層次。
拋開別的不說,在烘焙這一方面,日本人真的是把別人的好,學問學精了。取其精華,又加入了自己的元素,日積月累地成為了另一門有生命力的學問。
由此可見,烘焙不是只有固定的模式,運用靈泛也至關重要。
雖然咱們做家庭烘焙的,成品大多不要求達到售賣標準,但我很欣慰大家的認真。
蘇蘇作為一個過來人,深諳這個道理:每一次的嚴格,都會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到最後都會化成看得見的進步,來回報我們的~
Tips
1、模具記得刷油
2、二次發酵不要太滿
3、烘烤記得壓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