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一個家庭的中的寶貝,是大人的掌上明珠。比起幾十年前,現在的孩子們更是嬌氣,打不得罵不得,家長訓斥得過分了動不動就要大喊大叫甚至以死相逼。對於一些天生調皮搗蛋不聽管教的孩子,家長更是束手無策。看到家長拿他沒辦法,這些孩子會變本加厲地任性妄為,形成惡性循環。
30歲的小姜最近非常苦惱,她的兒子磊磊今年剛滿八歲,卻已經在家裡稱王稱帝,無人能管了。面對淘氣又不聽管教的兒子,小姜只能搖頭嘆息:「這個孩子從小就比同齡的孩子活潑好動,經常搞一些小破壞,跟大人頂嘴。
起初我們都認為孩子還小不急於管教,現在孩子上了小學,就更難管教了,常常在學校犯錯誤被叫家長,可是我們的批評訓斥他根本聽不進去,不是頂嘴反駁就是嬉皮笑臉,我們真是拿他沒辦法。」孩子爺爺奶奶也說,磊磊現在一點也沒有小孩子的天真可愛了,整天就是任性妄為,稍有不順就大喊大叫,甚至對爺爺奶奶拳打腳踢。
磊磊這樣的孩子在生活中不在少數。面對這樣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應該反思,為什麼孩子不聽自己的管教呢?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事實上,孩子不聽管教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家長只需注意以下四點即可將孩子「降伏」。
1、 注意跟孩子講話時的態度
當孩子犯錯時,家長的態度是孩子判斷事情嚴重性的一個重要標準。如果孩子犯了錯,家長只是輕描淡寫地嘮叨兩句,孩子就認為這件事沒什麼大不了的,下次還會繼續做。
相反,如果家長認真地向孩子強調事情的重要性,並且告誡孩子這樣做的危害,孩子就會認為這件事情是嚴重的,不能隨便做。因此,當孩子犯錯的時候,要注意跟孩子講道理的態度不能太隨意。
2、 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
面對同樣一件事情,家長和孩子會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家長一味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而不去傾聽孩子的想法,孩子心中的疑惑一直不能解開,下次還有可能會去嘗試。
因此,在與孩子的想法有出入的時候,家長應該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想法,給孩子說清楚事情的利弊,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心服口服。
3、 選擇恰當的時間和地點教育孩子
許多家長認為孩子還小,不用刻意關注孩子的面子問題,其實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如果家長當著許多人的面批評孩子,讓孩子下不來臺,那麼孩子只會覺得丟人,不會真正聽進去大人的話。因此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長一定要選擇恰當的時間和地點,這樣才能很好地保護孩子的自尊心,避免孩子產生牴觸情緒。
4、 家長以身作則,以理服人
孩子反駁家長最常用的理由就是「為什麼你能做我就不能?」,這反映出了家長自身行為上的一部分問題。例如家長要求孩子少玩手機,那麼家長自己也要控制玩手機的時間,給孩子做個好榜樣。只有當家長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的時候,孩子才能聽話,才能真正服氣。
結語:孩子是一張白紙,畫筆在家長手裡,如果孩子出現了不好的行為習慣,家長在教育糾正的基礎上,應該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古人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家長也要不斷自我反映學習進步,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出好孩子。
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