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北大清華的學生只想找北大清華的學生為對象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子宇爸爸 體面主義

中青報的《冰點周刊》,最近有一篇報導大意是說,現在的985或北大清華的畢業生,開始出現一種傾向,只在同級別學校裡找對象。

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讓個人感受到無力感的,無非來自兩件事:求職與相親。

北大清華只想找北大清華,或者985隻想找985,對很多人來說,難免引來他們看不起人的感覺。

如我,按照這個標準就喪失了與名校畢業生談戀愛的資格,更遑論一起領證,享受共同擔憂離婚冷靜期的樂趣。

好在由於我的條件中等偏下,甚有自知之明。

但是我注意到,在中青報的這篇報導裡,一位接受採訪的人,強調:自己是一個從縣城考進清華,所以想找一個背景類似的。

「我們都是從縣城考上清華的,背景底色是一樣的,更有話題,能聊得來。」

所以我感受到,這個現象,其實並沒有反映出什麼鄙視鏈的問題,倒是指向了今年一個很熱的名詞——小鎮做題家。

也就是說,假如真正存在一位北大清華的同學,只想在北大清華的範疇內找對象,那麼支撐他或她這一信念的,不是優越感,更可能是心虛或焦慮。

怎麼理解呢?

01

在婚戀當中,什麼條件較好,什麼條件叫合適,本來是一件很「自由心證」(隨便借用一個法學術語)的事。

同時,慕強其實是人類的一種本能習慣。喜歡帥的/漂亮的、有錢的/能幹的,都是基於這樣一種慕強本能。

甚至喜歡有趣有才心靈美好的,也可以籠統歸納為慕強,因為一個有趣有才心靈美好的人,往往都在更好的物質環境下成長。

但慕強有一個很顯著的特徵在於,籠統而不具體。

什麼叫做籠統而不具體呢?

比如喜歡帥,到底什麼叫做帥?有真正大師級的帥,有流量明星的帥、有一般網紅式的帥,還有一般大眾式的帥。

這些人差距非常驚人。我們今天很多網紅男女,真的要拉到大銀幕上去一比,可能會潰不成軍。一般公司/班級裡的帥哥美女就更不要說了。

不是說那些明星就有多麼高貴,只是人家是受過長期的專業訓練的,不一樣。比如黃渤、沈騰、徐崢乃至賈玲等走諧星路線的,真要帥起來,可能嚇人一跳。

有錢也是這樣,從可以讓我過上體面的生活,到能夠成為上市公司老闆的夫人,都可以統稱為有錢。

所以我們如果有做媒人的經驗,會發現,對帥、有錢、有趣等等概念是如此模糊不清。

開個玩笑,介紹了一個縣裡的首富給人家,結果發現別人想要的可能是朝陽區首富。

這種模糊的慕強雖然不太好,很容易讓人歸納為眼高手低,但還顯示了人內心是有憧憬的。

一旦變得特別具體,那麼就是危機感的標誌了。

02

有房有車,北京戶口等,就是類似這樣的表現了。

因為越靠近底線,越具體。

具體是用來兜底的。

例如,看移民廣告的時候,都是用兜底的具體數字來描述福利制度,至於移民以後發展的好能如何,那只能用一些成功名人來做想像了。

又例如,找工作的時候,和老闆們談的最具體的那個數字,應該是底薪,而年終獎、期權、以後的晉升等,都是對未來的憧憬。

在當今社會,小鎮做題家壓力是全方位,工作、收入、生活,愛情等等。

找工作難,買房難,融入大城市難,和原生家庭相處難,婚戀自然也難。

這會迫使他們以最簡單粗暴的保底式方式來應對各種挑戰。

工作最好找穩定的,如事業單位、公務員等,進了大廠也會慎言慎行,一般不會在職場中輕易冒險,創業往往與他們無緣。

婚戀也是這樣,差的肯定拖累自己,好的擔心自己匹配不上,所以會特別尋求同類人。

北京人只找北京人,深二代只找深二代,北大清華只找北大清華,985隻找985……都是這樣一種表現。

我甚至不太願意用所謂階級固化這個概念。

一個從縣城考進985的學生,在北京上海找了一份白領工作,不加班是很難的,年入個10多20萬,每天上網,就是看各種喊打喊殺,看蛋殼暴雷,看殺豬盤,看家暴把人打死,看家長退群老師也想退群……在價值觀混亂的年代,他或她,真的有什麼學歷工作帶來的優越感嗎?

只有苦逼感吧。

值得同情,可以理解。

03

另外,還可以多說幾句。

一個人越自信輕鬆,越堅強而又心懷理想,他的心靈就越開闊。一個社會,一個文明也是一樣。

一個自信的社會,是寬容體面而兼容的,熱衷舉報、仇恨、出徵等,不是好的現象。

以上不分中外。

真希望年輕人能有選擇不兜底愛情的勇氣。

最後~

作為一個條件中等的人,註定了我在別人眼中,可以是條件好的人,也可以是條件不好的人。

慕強我經歷的很多了。我談過的,追過但追不上的,沒追過僅一味仰慕的人裡,以世俗眼光來看優秀的人很多了。對她們,至今我都抱著欣賞羨慕學習的態度。

但有一位女士,可能從世俗角度來說,條件相對一般(這樣說其實不好,但沒辦法,這個話題如此)。但不知道為什麼,我曾經用了很久,都沒有走出來。那种放不下/糾纏給她造成的困惑,我也深感歉意。

有一次她大概真的不勝其煩,很認真的問:

「我想了很久,我到底有什麼好?值得你這麼念念不忘。」

大概就是,即使得不到,也想去純粹的愛一個人。

這就是生而為人的困擾與幸福吧。

相關焦點

  • 臺學生青睞大陸院校 高考志願不填臺大選北大清華
    ,部分臺灣學生的高考志願,已經變成了北大和清華。島內不少網友感慨:「原來臺灣學生的第一志願已經不是臺大了。」臺大文學院院長、圖資系教授黃慕萱12日指出,大陸大學名次近十年不斷進步,2007年北京大學為241名,北京清華大學為250名,臺大則為185名;但到了2011年,北大進步至127名,北京清華為第123名,臺大為第120名;而2015年北大已然躍升至第47名、北京清華第58名,臺大則為102名。
  • 福建這些學生保送清華北大!
    如果能夠在五項學科競賽中獲得金牌且進入國家集訓隊,就可以直接保送清華北大;要想進入五項學科競賽國家集訓隊,非常難,要過五關斬六將,且全國僅有250-260個左右名額。
  • 清華北大「偷偷牽手組成CP」,學生:走,去隔壁上課走!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作為我國兩所雙一流頂級學府,收納了我國各地區高考尖子生,如今兩個外人看起來互為競爭者的高校卻「喜結連理」,網友戲稱「本以為他們是死對頭,卻沒想到他們早已偷偷牽了手」,在外人看來這兩所大學好似是互不相容針鋒相對的,但就在前幾日,一則新聞讓網友炸開了鍋,清華北大兩所大學的教務部達成共識
  • 清華北大,到底是中國的還是美國的?
    高中開學,老師們帶領我們去了清華和圓明園,目的是為了告訴我們,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而今天,我想說,清華北大,到底是中國的學校還是美國的學校,到底是為中國培養人才還是為美國培養人才?家長培養孩子,首先要為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這是重中之重。無論孩子成績是否優秀,價值觀都是比成績更為重要的。
  • 圖集:李克強總理考察清華北大
    總理先後在校史館參觀清華發展歷程和重大科技成果展,在建築學院與白髮老教授和學生交流,在生命科學學院蛋白質設施實驗技術中心看望年輕科研團隊,並來到清華大學圖書館,聽取「清華簡」最新研究成果情況匯報,在閱覽室與學生座談互動。
  • 北大和清華到底好在什麼地方?看完這篇就懂了
    關鍵是錄取的全是全國各省的頂尖學生。 如果錄取學習差的學生,名校也會完蛋。 一流的學校,必定有一流的教師,一流的科研設備,豐厚的資金,最重要的是錄取了頂尖的優秀學生。
  • 清華北大互相開放課程
    其中,北大開放27門課程,以人文社科類課程為主,包括《理想國》《發展心理學》《邏輯導論》《中國歷史地理》《西方美術史》等,大多為2到4學分。清華學生所選的北大課程學分,計入清華的文化素質核心課學分。曾經「相殺」的清華北大,如今也稱了網民心中「相愛」的CP。 互相取長補短,好的大學沒有壁壘「北大這次開的課確實挺『硬』的,給你小心心。不過北大的小哥哥小姐姐們,慎選製造工程體驗啊。」 接連「官宣」後,有清華學生在微博上這樣留言。
  • 為考清華十年寒窗,去北大卻只要一紙外國國籍,這真的公平嗎?
    上一代人把未完成的心願寄託給下一代,然而清華北大就像九天上的玄女一樣,只能夠遠遠的欣賞卻無法靠近。哪怕只是從他的身邊路過,也會被它的文化底蘊和大氣磅礴所震撼到。如今的自己再回首當年兒時的夢想,悄然之間已然破滅,然而清華北大的傳說卻是一直在流傳,那份執念也沒有消減。但是如今卻是降低門檻招收外籍學生,國內的學生歷經十年寒窗苦讀卻依然拒之門外。
  •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都有哪些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都有哪些時間:2020-01-14 19: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大清華開放課程 北大清華開放課程都有哪些 清華、北大是不少學子夢寐以求的高等學府,但兩所大學各有側重,在具體課程資源和設置上會有所不同。
  • 街道辦招8人清華北大畢業生:理想主義者的陣亡
    餘杭區負責人表示,清華北大畢生來此,並非大材小用,他們需要專業性很強青年才俊。也就是說,北大清華的畢業生,到餘杭區街道辦,屬於專業對口、學識對標,剛剛好。深挖一下東湖街道辦,原來真不是一般的地方。2018年,北大法學院碩士柳雲南來此,一年後就升任街道的團工委書記。餘杭區街道辦,工作穩定,最重要的是晉升渠道暢通,為後續的仕途打下堅實的基礎。
  • 爆雷的P2P大佬,為什麼清華北大的特別多?
    有行業機構統計過,那些P2P平臺,清華北大出身的人當高管,待收規模基本都過億。81家待收過億的P2P平臺,清華北大高管就有38人。學霸就是學霸,割起韭菜來都是頂呱呱。但是,為什麼會是清華北大?為什麼他們搞的P2P特別大?
  • 所帶學生不是清華北大就是雙一流,這是啥班主任?也忒厲害了吧!
    接連帶出多名清華北大學生,班裡學生全部考入「雙一流」名校……近兩年,威海一中李愛曉和黃利軍老師所帶的高三實驗班可謂碩果纍纍,兩人也被學生和家長譽為「最牛班主任」。_她帶出7名清華北大學生「要說成功的秘訣,最重要的是團隊的功勞。」接受採訪時,2020屆實驗部高三(2)班班主任、數學老師李愛曉這樣說。李愛曉 威海晚報記者 王茂忠 攝「祝賀!祝賀!希望你們繼續加油!」不久前,當收到考上北大的學生楊豐瑞、郭明燁的報喜電話時,李愛曉欣喜的同時不忘送上溫馨祝福。
  • 北大男籃勝清華 CUBA三連冠!
    北大則雪藏了上一次發揮出色的劉育辰。開場後王少傑馬上強攻籃下打成2+1,幫助北大首開紀錄,隨著王少傑連續衝擊籃下,清華迅速犯滿,不得不拿上了更加高大的劉東與郭健,但換人並未能成功阻止王少傑,北大打成10-2的完美開局。隨後清華開始採用聯防,並依靠大個子的策應不斷空切籃下,在進攻端漸入佳境。
  • 北大清華開放部分課程 網友:終於不用糾結上哪所了
    (原標題:清華北大兩校開放部分本科課程 可互相去「隔壁」修學分)既上北京大學,又上清華大學,現在機會來了。為豐富學生選擇,加強教學資源共享,促進學術和學生交流,北大清華近日發布通知,決定從今年春季學期起,互相開放部分本科課程且互認學分,其中北大開放27門課程,以人文社科類課程為主;清華開放12門課程,以理工科為主。
  • 山西一「貴族」學校火了,學生考上清華北大頗多,多虧了這項制度
    教育問題是社會民生的熱點,九年義務教育已經普及,但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學校是無數父母的課題。 特別是將來的一些工人對當地學校了解不多,所以選擇學校的問題也很重視。 當然,除了父母的選擇,想去好學校和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有很大的關係,成績越好選擇範圍越廣。
  • 清華北大向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發來喜報
    據悉,近三年來,成都七中嘉祥外國語學校(嘉祥錦江校區)共有64名同學被清華、北大錄取。清華、北大等高校也與嘉祥教育開展了多方位的合作交流。 請進來 學真知 近年來,多位清華、北大的專家學者走近嘉祥,為師生傳道授業解惑。
  • 清華北大畢業紛紛去當老師,引起巨大的爭議,刺痛了誰的心?
    上半年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面對全國招聘老師,錄取的除了國外名校之外清一色的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無獨有偶,近幾天杭州學軍中學的老師錄取名單也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基本上也都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
  • 清華北大與學生籤協議,學成不回要返還佔用經費並擔保?意義不大
    近日,有關清華、北大兩所高校與部分留學生籤訂協議的話題引發網友熱議,而協議的內容就是要求這部分留學生在學成之後,必須返回祖國,否則將會被要求返還所佔用的經費,而且還得出具一定的擔保
  • 清華北大2019屆畢業生去向,結果並非謠言傳的那樣!
    清華北大作為中國最頂尖的兩所學府,不僅在國內名聲顯赫,在國際高等學府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因此長期以來,它們也一直是國內無數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學,然而每年能夠幸運考進的學子是少之又少。據統計,2019年高考生規模1031萬,其中北大清華共錄取7100多人,相當於平均每1萬人錄取7人,比例已經相當低了。既然作為國內兩所頂尖大學,它們的一舉一動自然備受關注,特別是大家最為關心的每年畢業生去向,這也是廣大網友熱議和罵聲最多的地方。本文就講講以上兩所高校在2019年的畢業生去向,用真實數據說話。
  • 帶學生大喊「我要上清華北大」的衡水中學優秀畢業生,踢飛小學生
    引發網友熱議上,東南大學回應其為學校支教團成員。有東南大學研究生院老師透漏,其因為政策需要去支教。(僅僅為了保研嗎?如果是這樣,求東南大學放過這些孩子們,不要什麼歪瓜裂棗的都弄去支教了。隨後有網友披露,打人者為東南大學2016級經管學院的萬思遠,曾是東南大學的明星學生,曾獲評東南大學「青年五四獎章」、「東大好青年」等榮譽稱號,並曾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小編經網絡查詢,發現萬思遠還是全國名校衡水中學的優秀畢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