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偷偷牽手組成CP」,學生:走,去隔壁上課走!

2020-12-16 k12助學館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作為我國兩所雙一流頂級學府,收納了我國各地區高考尖子生,如今兩個外人看起來互為競爭者的高校卻「喜結連理」,網友戲稱「本以為他們是死對頭,卻沒想到他們早已偷偷牽了手」,在外人看來這兩所大學好似是互不相容針鋒相對的,但就在前幾日,一則新聞讓網友炸開了鍋,清華北大兩所大學的教務部達成共識,表示將與2020年春季學期開始互相開通部分本科課程,並且互認學分。

清華向北大開通了以理工科為主的12門課程,如現代加工技術與實踐,製造工程體驗,人工智慧技術,北大向清華開通了以人文科社科類為主的27門課程,如《漢書》導讀,《理想國》,發展心理學等課程。

兩校通告一出,廣大網友紛紛表示贊成:「兩校都是國內頂尖學府,能夠開互通課程資源共享,可謂是兩校學生的福音,有利於提高兩校學生的知識水平。」「強強聯合,資源共享,可持續發展挺好。」對於清北此次強強聯手,小編也表示非常贊同,資源共享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本就是一件好事,這樣的聯手實現了教育資源共享,同時也能滿足學生對於學科多方面的需求,有效的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用有限的師資資源培養儘可能多的學生,當然是大家所共同追求的目標。

也有網友說到,國內頂尖學府能上一所就實屬不易了,能夠同時就讀於兩所頂尖學府簡直是痴人說夢,此次聯合就實現了兩校學生的夢,再也不用糾結是上清華還是上北大了。雖是網友的玩笑話,卻也有幾分道理,清北兩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專業,對學生的培養方向也有所不同,清華大學主要注重培養理科學生,而北京大學的文科學生較多,但學生對於學術的追求是沒有界限的,此次互通課程能夠豐富學生的選擇,拓寬學生視野,理科學生不再局限於工科類、理科類的學科,而文科學生也能體驗到理工類學科的奇妙,兩校學科互補培養出的學生會更加優秀。

小編還看到有網友說,北京大學對清華大學開放的學科都是學校的王牌熱門學科,而清華大學對北京大學開設的課程則多為極其難修且冷門的課程。小編看過兩校互通的課程,其實並不存在這樣的問題,理工科為主的學校與文科為主的學校開設的課程自然大不相同,理工科的課程偏向於實踐,對於文科生來說確實稍有難度,但並不代表這樣的課程是冷門課程。小編認為兩校互通課程是兩個學校及教務部深思熟慮的結果,若是真的存在不公平的問題,那麼兩校就很難達成一致,如今既能達成共識,說明這樣的制度是可行的,網友們大可不必擔心。

這樣的兩校聯盟百利而無一害,這是因為他們的教務部已經達成共識,考慮到了所有可以考慮的因素,在互認學分方面也有較為成熟的策略。清華大學採用的是等級制,而北京大學採用學分制,在學分與等級制轉化時自然是要有轉化規則。有網友評論應該多校互通課程,這樣資源共享豈不更好。小編認為其實兩校課程還好,多校互通課程可能會造成混亂,不同高校有不同的學分制度,兩校能夠統一,學校多了未必能做到如此。

此次清北大學互通課程只是一個開端,如果其施行效果好的話後面或許會有更多高校效仿,但這效仿或許更多的是對於「985」「211」類的重點高校,政策再好都是需要學生自己努力的,你能夠進入一所好的大學是你享受好政策的前提,小編在此呼籲大家:實力才是硬道理,努力學習爭取能夠享受到教育部的好政策!

相關焦點

  • 清華北大互相開放課程
    【歐洲時報網】「走,去隔壁上課!」1月14日,清華大學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出這樣一句話。這裡的「隔壁」,指的是一街之隔的北京大學。多年來,這兩所中國普遍公認的最高學府為了「誰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一直在明爭暗鬥。雙方學生提起「隔壁」時,往往都帶著不服氣的心態。
  • 當北大清華的學生只想找北大清華的學生為對象
    中青報的《冰點周刊》,最近有一篇報導大意是說,現在的985或北大清華的畢業生,開始出現一種傾向,只在同級別學校裡找對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讓個人感受到無力感的,無非來自兩件事:求職與相親。北大清華只想找北大清華,或者985隻想找985,對很多人來說,難免引來他們看不起人的感覺。如我,按照這個標準就喪失了與名校畢業生談戀愛的資格,更遑論一起領證,享受共同擔憂離婚冷靜期的樂趣。好在由於我的條件中等偏下,甚有自知之明。
  • 人大附中同學常說:「少壯不努力,高考去隔壁!」這是什麼意思
    「少壯不努力,高考去隔壁!」這是北京人大附中流傳甚久的一個段子。一定程度上,它是人大附中的「民間版校訓」。這個「民間版校訓」的意思不難理解:作為人大附中的學生,如果上學不好好努力,高考填志願的時候,可能就只有去隔壁的那所大學讀書了。
  • 北京別墅裡有一群韓國生,專攻北大清華
    「北大、清華和人大。」我之前從沒留意過留學生進入中國高校讀書的細節,聽到這些金光閃閃的校名,我腦子裡最先閃現的是老家縣城昌盛路上的大字標語——我們縣城有兩所高中,每到暑假招生的階段,兩邊的學校為了競爭生源,都會把畢業生錄取北大、清華、人大、浙大的金榜發出來,因為加起來也沒幾個人,所以顯得格外金貴。
  • 清華教師升級「十大神器」,上課力滿格!
    「選擇在電腦上使用雨課堂和視頻會議軟體,是想充分利用其白板、舉手、點名、彈幕、投稿、課堂小測等功能,豐富交互形式,讓學生真正做到『動起來』。」楊錚表示,遠程學習,學生們可能會偷偷懶、走走神,這就要求線上課堂要迸發出比現場上課更強的吸引力。
  • 北大清華開放部分課程 網友:終於不用糾結上哪所了
    (原標題:清華北大兩校開放部分本科課程 可互相去「隔壁」修學分)既上北京大學,又上清華大學,現在機會來了。為豐富學生選擇,加強教學資源共享,促進學術和學生交流,北大清華近日發布通知,決定從今年春季學期起,互相開放部分本科課程且互認學分,其中北大開放27門課程,以人文社科類課程為主;清華開放12門課程,以理工科為主。
  • 為考清華十年寒窗,去北大卻只要一紙外國國籍,這真的公平嗎?
    上一代人把未完成的心願寄託給下一代,然而清華北大就像九天上的玄女一樣,只能夠遠遠的欣賞卻無法靠近。哪怕只是從他的身邊路過,也會被它的文化底蘊和大氣磅礴所震撼到。如今的自己再回首當年兒時的夢想,悄然之間已然破滅,然而清華北大的傳說卻是一直在流傳,那份執念也沒有消減。但是如今卻是降低門檻招收外籍學生,國內的學生歷經十年寒窗苦讀卻依然拒之門外。
  • 看到「北大雲吸貓」上熱搜有感:離開國家資助,北大清華能存活嗎
    「北大」「清華」在國內名氣很大,說起大學聯想不到他倆的估計不多。我是八零後,來自山村,父輩大多沒什麼文化,小時候村民眼裡議論的大學還有「南開」「復旦」,想要再多一些,能說上來的就不多了。幾十年來,說到大學生,人們就不自覺的把他看做是從「清華」「北大」出來的。
  • 紅星深度:街道辦招的清華北大畢業生去哪兒了?
    日前,一份「餘杭區街道辦事處的錄用人員名單」公示截圖在網上流傳,名單中清一色都是北大、清華的碩博,甚至還有生物學、地球物理等專業博士。雖然餘杭區委組織部此後回應說,這張公示截圖是2018年的招聘名單,還有很多來自其他地區的選調生,「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街道工作並非大材小用,是餘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 北大男籃勝清華 CUBA三連冠!
    清華大學並未使用郭健出任首發,而是採用王子寧和鍾曉陽組成內線組合。北大則雪藏了上一次發揮出色的劉育辰。開場後王少傑馬上強攻籃下打成2+1,幫助北大首開紀錄,隨著王少傑連續衝擊籃下,清華迅速犯滿,不得不拿上了更加高大的劉東與郭健,但換人並未能成功阻止王少傑,北大打成10-2的完美開局。隨後清華開始採用聯防,並依靠大個子的策應不斷空切籃下,在進攻端漸入佳境。
  • 清華北大畢業紛紛去當老師,引起巨大的爭議,刺痛了誰的心?
    上半年深圳南山外國語學校面對全國招聘老師,錄取的除了國外名校之外清一色的清華和北大的畢業生,無獨有偶,近幾天杭州學軍中學的老師錄取名單也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基本上也都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
  • 臺學生青睞大陸院校 高考志願不填臺大選北大清華
    ,部分臺灣學生的高考志願,已經變成了北大和清華。島內不少網友感慨:「原來臺灣學生的第一志願已經不是臺大了。」據臺灣《旺報》報導,臺灣大學近日公布了自行調查的世界大學排行榜,數據顯示,大陸不僅有多所高校榜上有名,清華、北大這樣的頂尖學校,也分別排行第34、37位。反觀臺灣的高等學府臺大,卻僅位居第114名。
  • 說教師上課不講重點補課講的人,出來走兩步,你說這話依據在哪裡
    這個補習班是網上的,她自己主動去報的。據說老師是清華北大畢業的名師,有多年教學經驗。 但是這筆錢她花得很不情願也很心疼,所以經常訴苦: 「學校老師上課不講重點,不然我們哪裡用得著去補課?這補課費太貴了!」
  • 爆雷的P2P大佬,為什麼清華北大的特別多?
    有行業機構統計過,那些P2P平臺,清華北大出身的人當高管,待收規模基本都過億。81家待收過億的P2P平臺,清華北大高管就有38人。學霸就是學霸,割起韭菜來都是頂呱呱。但是,為什麼會是清華北大?為什麼他們搞的P2P特別大?
  • 清華、北大都去了深圳,近日清華大學到河南了
    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界的「兩顆明珠」,可以說是每個學生的夢想,很多同學只要去北京,一般情況下都要前去清北的校園逛逛,在節假日,學生甚至需要在校門口排很長時間的隊,由此可見,清北甚至可以說是我國眾多學生心目中的「聖地」,大家都以考上清北為榮,而且這樣的名校對當地的發展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 杭州餘杭區街道辦招的清華北大畢業生2年後去哪兒了?
    本文圖均為 紅星新聞 圖雖然餘杭區委組織部此後回應說,這張公示截圖是2018年的招聘名單,還有很多來自其他地區的選調生,「清華、北大的學生來街道工作並非大材小用,是餘杭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但關於清華、北大碩博扎堆街道辦是否合理的話題,在社會各界引起熱議。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事實上,2018年,餘杭區委組織部和餘杭區人社局共公布兩批名單,均為面向清華、北大畢業生招聘黨政機關儲備人才。其中第一批38人、第二批49人,分配至街道辦工作的共10人。時隔兩年,這些進入街道辦的清華、北大畢業生情況如何?
  • 所帶學生不是清華北大就是雙一流,這是啥班主任?也忒厲害了吧!
    接連帶出多名清華北大學生,班裡學生全部考入「雙一流」名校……近兩年,威海一中李愛曉和黃利軍老師所帶的高三實驗班可謂碩果纍纍,兩人也被學生和家長譽為「最牛班主任」。_她帶出7名清華北大學生「要說成功的秘訣,最重要的是團隊的功勞。」接受採訪時,2020屆實驗部高三(2)班班主任、數學老師李愛曉這樣說。李愛曉 威海晚報記者 王茂忠 攝「祝賀!祝賀!希望你們繼續加油!」不久前,當收到考上北大的學生楊豐瑞、郭明燁的報喜電話時,李愛曉欣喜的同時不忘送上溫馨祝福。
  • 應採兒盼娃上清華北大 Jasper轉學上海被中文難哭
    據悉,為讓兒子有更好的學習環境,陳小春夫婦安排兒子Jasper去了臺灣讀書,更讓其入讀當地貴族幼兒園。為了不耽誤學習,還特意從此前在香港讀的小學二年級降級至幼兒園。這家幼兒園是臺灣老牌貴族學校,學費稍顯"親民",一學期的費用只在10萬臺幣(人民幣2.3萬元)左右,與之前Jasper在香港讀小學時一學期80萬臺幣(約人民幣18.42萬元)相比,算「平價」了。
  • 清華北大的學生畢業後都去哪兒了?!名校畢業生就業大數據來襲!
    去哪就業,是否升學,是否創業等選擇,都困擾著畢業生們。作為國內頂尖高校,清華北大等雙一流名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倍受關注。 今天帶你看看清北等名校畢業生,畢業後都去哪兒了。 清華大學 近日,清華大學舉行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大會。
  • 福建這些學生保送清華北大!
    如果能夠在五項學科競賽中獲得金牌且進入國家集訓隊,就可以直接保送清華北大;要想進入五項學科競賽國家集訓隊,非常難,要過五關斬六將,且全國僅有250-260個左右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