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8-29 來源:語信司
8月26日,《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編委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中國語文報刊協會聯合召開「2014年語言文字規範化與語文課程改革高峰論壇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第3版新書發布會」。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張浩明司長出席會議並講話。
張浩明指出,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是人進行社會實踐活動的一項基本能力,也是構成人的整體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語文教學中,教育學生正確使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貫徹落實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和規範標準,推廣普通話、推行規範漢字,增強學生的語言文字規範意識,對於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2013年6月5日,國務院發布《通用規範漢字表》。這是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各領域漢字應用需要的重要漢字規範。制定和實施《通用規範漢字表》,對提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範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促進國家經濟社會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張浩明強調,《通用規範漢字表》的貫徹實施,離不開辭書的作用。語文辭書與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關係密切。語文辭書收哪些字,不收哪些字,怎樣處理繁簡字、異體字之間的關係,都要以國家語言文字政策和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為依據。同時,規範標準的貫徹實施離不開辭書的實踐和引導,語言文字規範標準需要通過辭書來推行。
多年來,《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嚴格遵循國家語言文字規範標準,不斷加強詞典的實用性和知識性,發揮了貫徹語言文字規範標準、傳播語文知識、解決應用疑難的功能。此次修訂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全面貫徹《通用規範漢字表》,將字表的精神落實到詞典中。一是增補了二版未收而《通用規範漢字表》三級字表收列的姓氏人名用字、地名用字、科技名詞用字及部分文言教學用字。二是按照《通用規範漢字表》的精神對有些字的繁簡關係、正異關係進行了調整,並將詞典中所收的字表外原類推簡化的170多個字頭恢復為歷史通行字形。另外,還增補了上百條近年產生、已經被廣大群眾接受認可的新詞新語新義項新用法。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於上世紀90年代開始編寫,2004年由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十年來進行了兩次修訂。詞典編纂嚴格貫徹國家語言文字規範標準,用詞典的形式指導語言文字教學及社會應用,幫助使用者準確掌握規範的語言文字知識。
新改版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收錄單字12000餘個、詞目72000餘條及8萬餘條例證,充分反映了現代漢語詞彙的基本面貌。詞典設立5500多條「小手提示」,重點指出字形、字音、字義及用法上的易混、易錯之處,更有800多組辨析展示常見近義詞、多音字的細微差別,幫助讀者規範漢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