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的陸詒
1.承德藏書界的一件憾事
看承德歷史,尤其是承德淪陷史,不能不提到這本書——《熱河淪陷目擊記》,作者是民國時期的著名記者陸詒,出版於1933年5月。這本書完整記錄承德淪陷經過。
可惜,這本記錄承德本土重要歷史的書,在承德市圖書館無存。
去其他幾個我認為應該收藏這本書的單位找,結果也是沒有。
無奈,我從孔夫子舊書網上買了一本複印本,留存。
疫情影響物流,從成都到天津走了兩天,估計明天該到了。
2. 一本舊書引發的一段旅程
上面這本書是作者陸詒的兒子家裡留存的孤本,為了這本書,陸詒的兒子陸良年有了一次承德行,可惜,抱憾而歸。
2012年 2月1日,陸詒的兒子陸良年從北京六裡橋坐長途客車來承德,他來的主要目的是:
(1)考證湯玉麟的辦公地點;
(2)尋找當年他父親住過的玉成飯店;
(3)考證當年他父親到過的灤平縣;
(4)尋找八裡莊義士李俊的後代,表達對當年救他父親的感恩之情;
(5)沿著他父親當年走過的道路回古北口長城。
這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時隔79年的旅行。
湯玉麟逃跑前一天,陸詒為他拍攝的照片
3.湯玉麟逃跑了
1933年2月28日,作為戰地記者的陸詒從北平出發前往承德。
此時,日寇已於1933年2月奪取了山海關,17日,日本關東軍司令武藤下令進攻承德。
宋子文代表中央政府曾於2月上旬飛往北平,與華北諸將領共商抗敵之事,並且於2月17日率張學良、張作相、楊傑等到承德勞軍。湯玉麟向全國發出通電,報告承德戰事爆發,呼籲全國支援。
陸詒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來到的承德。
陸詒回憶說,他是2月28日下午四時,冒著大雪,搭乘北平承德後援會運送彈藥的卡車趕到承德的,第二天上午10點即到省政府去採訪湯玉麟,沒想到門房告訴他:「湯大帥每天下午二時起床,三時會客。」陸詒隨即跑到省黨部,門房稱黨部委員為「大人」,他見到了一位「候補委員李大人」,這位李大人滿面煙容,精神不振,一問三不知,並且告誡他:「一切工作都要聽命於常務委員湯玉麟,現在無事可做,你初到此地,望言行謹慎。」
3月2日上午,陸詒看到湯玉麟積攢了800箱汽油用於逃跑,卻不允許用來往前線輸送給養。下午兩點半,陸詒陪同路透社記者約克、美聯社記者伊克和東北迫擊炮廠工程師沙頓一起去採訪湯玉麟。
湯玉麟坐在省政府會客室虎皮交椅上接見他們,「他生得肥頭大耳,體格魁梧,身穿長袍馬褂,裝作斯文的樣子」,先把秘書給他準備的稿子念一遍,然後說:「外傳我也是滿洲國官吏,其實從『九·一八』事變以來,我同他們沒有來往。我湯某身為軍人,對國家只知守土安民。如日軍進攻,唯有奮起抵抗,盡我天職。」
看他誇誇其談,陸詒請湯玉麟明天派輛車送他們到前線看看。因當日上午陸詒要到前線被運輸處以沒汽油拒絕,此時帶有反激的意味。沒想到,湯玉麟滿口應諾:「明天,就在明天,我也要到前線去看看,你們明天上午10時來,我們一起出發。」
其實,當天上午他就做好逃跑準備了,而就在採訪後不久,他就帶著歷年來在熱河搜刮的金銀財寶和大量煙土逃離了承德。
陸良年在他父親挨皮鞭的廣仁嶺路上
4.記者兩次挨皮鞭
得知前線有部隊譁變、湯玉麟已經跑了的消息後,陸詒聽從了前十九路軍炮兵營長吳丹的勸告,撤離即將淪陷的承德,與另外兩人到離承德十五裡路的廣仁嶺搭車。
在廣仁嶺通往古北口的路上,記者兩次被不抵抗的軍人從卡車上用皮鞭打下來,倒在雪地裡。陸詒從雪地裡爬起來後,又救了另外兩人。他們一同沿著被車輪壓出的痕跡,徹夜步行到灤平縣。
3月3日從灤平縣到八裡莊,有一個名叫李俊的義士幫助他們,提供三匹小毛驢和兩位嚮導,日夜兼行,於3月4日上午11時到達古北口長城。接著又從古北口搭車於3月5日中午回到北平。歷盡磨難,從戰亂中撿回一條命來。
書中的描述,字字血淚,句句悲壯。
這是陸良年文章裡找到的地方
5.湯玉麟辦公室在哪裡?這是個問題
陸良年來承德第一個目的,就是要尋找湯玉麟在承德的辦公地點,因為這裡是陸詒採訪湯玉麟的地方,也是給湯玉麟照相的地方。那張照片應該是湯玉麟在承德最後一張照片。
可惜,陸良年辛辛苦苦來一次,卻找錯了地方。
陸良年說,「 在承德市區的「避暑山莊」景區內有一個小院子,根據景點的宣傳資料介紹,這個小院子就是當年熱河省政府的辦公地點。我父親和三名外國記者曾經到這個院子裡,採訪了熱河省政府主席湯玉麟。在這個臺階上,父親拍攝了一張湯玉麟的照片。」
很顯然,這是錯的,不知道他看得是哪家的「宣傳資料」。
原顯文著《承德歷代衙署變遷》一文說:
1912年,熊希齡到承德後,將都統公署搬到了離宮裡面,佔用的是勤政殿宮殿區的前一部分,即舊的「卷阿勝境」殿以南的大部分。把「熱河都統署」改為「熱河都統公署」。《避暑山莊大辭典》裡寫的更清楚,從1012年到1928年,熱河都統公署都在這裡,1928年改置熱河省政府。
所以,湯玉麟接受陸詒等人的採訪是在勤政殿,在德匯門裡面的東宮。現在看到的很多日本人進入避暑山莊的老照片裡,熱河都統公署的牌子還掛在門上。
6.誰燒了避暑山莊東宮和勤政殿
避暑山莊勤政殿是乾隆36景中的第二景,有北京故宮的養心殿、圓明園的勤政殿的作用,是皇帝接見群臣、發布命令的地方,是處理政務的便殿,有乾隆皇帝親題的「正大光明」和「高明博厚」匾額。乾隆皇帝為勤政殿題詩:
勤政殿
離宮視事之所顏以「勤政」,皇祖皇考舊章也,山莊前殿亦以是名之。
漫施藻梲長階莎,具足雲山四面羅。
不息自強勵勤政,永欽有法詠卷阿。
在大多數史料裡,對於東宮被燒,都是比較含糊的記載,遊人來到避暑山莊,也會有同樣的疑問,東宮是怎麼燒的?
《避暑山莊大辭典》這樣解釋:1933年3月,日本侵略軍為慶祝佔領承德的「勝利」,放火燒毀了勤政殿和卷阿勝境殿。1945年冬,清音閣、福壽閣等建築又因火災而燒毀。
很多官方不記載的事情,民間卻口口相傳,已故著名作家何申的小說《熱河傻妞》開篇就寫了東宮失火:
1945年八路軍接收熱河,大冬天不佔民房不擾民,騎兵住離宮德匯門內大戲樓。那建築的地基今日猶在,石條白花花一大片,說比頤和園裡的大戲樓還棒。可以想像嘛,康乾盛世修些什麼,肯定比慈禧太后挪人家建海軍的錢要名正言順得多,手頭也寬裕得多。可惜,不知哪位戰士烘火取暖,不小心把堆在殿內的馬草燎著,接著就把整個大戲樓都給燒了。大戲樓都是上等的好木頭建的,大火起來,紅光滿天,香氣滿城。
7.
陸良年來承德的第二個目的,想找他父親住過的玉成飯店也沒有找到,這是肯定的了,因為將近八十年過去了,承德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不過,尹忠老人的《熱河記憶》裡,也沒有這家飯店的記載。在三道牌樓附近,有一家「玉發成」,距離避暑山莊很近,或許是陸詒先生住過的飯店呢?!
時光荏苒,世事變遷。
一代著名記者筆下的承德,一段承德人屈辱的歷史,包括記載這段歷史的文字,竟然也消失的無影無蹤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