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關將至,在衝規模壓力下,不少基金公司主動降低旗下產品管理費率。
12月以來短短三周,就有9隻基金髮布公告,宣布下調管理費率並修訂基金合同。截至12月23日,今年來已有90隻基金宣布下調管理費率。其中,不乏管理費率、託管費率雙雙減半的基金。
多隻基金管理費率減半
12月23日,廣發貨幣市場基金髮布公告稱,決定即日起,對該基金的管理費率和託管費率進行調整,將管理費年費率由現在的0.33%調整為0.15%,託管費年費率由現在的0.10%調整為0.05%。
12月以來,還有華安安利混合基金、中歐聚瑞、新華積極價值靈活配置混合基金、富國天時貨幣基金、紅塔紅土穩健精選、前海開源裕瑞、海富通集利純債、銀河鴻利等8隻基金宣布調低費率,其中有三隻下調後費率減半,管理費年費率僅為0.15%,託管費年費率僅為0.05%。
業內人士認為,公募基金行業整體下調管理費率趨勢愈發明顯,主動調低產品管理費率已成為基金公司「心照不宣」的動作。
「公募基金越來越便宜了。」一位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感嘆,「不過,這也是為了讓利客戶,尤其是對機構客戶而言,降低管理費率能省不少錢。」
此外,降低管理費率也能增加基金收益。尤其是對債券基金和貨幣基金而言,降費對其收益影響更顯著。
上海證券基金評價研究中心總經理劉亦千認為,公募基金下調管理費率是一個全球性的趨勢。公募基金行業規模效應顯著,當基金公司管理規模擴大時,固定成本降低,同時收入大幅增加,這種情況下完全可以降低費率,讓持有人更多地分享投資收益。隨著行業規模持續攀升,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公募基金管理費率都會呈現降低趨勢。
渠道年末「打折」促銷
基金公司主動讓利的同時,渠道端為招攬客戶也紛紛拿出價格武器。
近年來,基金申購費打折扣在業內已司空見慣。螞蟻財富、天天基金、理財通等線上平臺上,1折申購費已成為主流,用戶甚至很難再找到需要「原價」申購的基金。
以北京某大型公募基金公司為例,旗下的基金產品在電商平臺上申購費普遍打1折,在基金公司直銷平臺上則是1折或者0申購費。相比之下,在傳統的銀行渠道上則很少打折。該公募基金人士解釋,直銷平臺和電商代銷平臺主要是為了降低客戶交易成本,而銀行渠道比較重視手續費收入,因此很少主動打折。
不過,在網際網路渠道聲勢浩大的「打折」潮流下,傳統銀行代銷渠道之間競爭也在升溫。今年以來,銀行、券商等傳統渠道紛紛推出優惠活動,上演花式促銷。
今年10月,建設銀行推出為期兩個多月的理財季,活動期間申購基金費用打1折。在此之前,交通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等已相繼推出基金費率大規模打折的優惠活動。此外,恆泰證券等券商也紛紛推出優惠活動,公募基金申購費1折起,部分產品甚至免申購費。
臨近年底,多家基金公司相繼發布公告,投資者通過電子銀行渠道購買基金可享受折扣。12月23日,南方基金髮布公告稱,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通過工行電子銀行渠道申購開放式基金的個人投資人,申購費率均享有八折優惠。
劉亦千認為,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公募基金申購費都已非常低。不過,過低的交易費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投資者的買賣行為,而頻繁交易不僅會損害持有人收益,並且對基金流動性管理造成壓力。參考美國公募基金行業現狀,未來國內公募基金產品申購費可能不會一路「打折」,反而會向著鼓勵持有人減少交易的方向調整。
編輯:徐效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