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很多書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可能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2020-12-17 閱是喵

古往今來,古今中外,無數的大家都在不斷談論著讀書的意義和重要性。高爾基說:「我讀書越多,書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對我也變得越加光明和有意義。」莎士比亞認為:「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大文豪蘇軾發願要「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

如今,我們都意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也開始讀各種書,但很多人都遇到了這樣一個問題——讀了很多書,但是讀過就忘了,對自己的人生好像也沒有什麼幫助。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這些大家們都是騙人的嗎?

當然不是,出現這個問題,是你的讀書方法有問題。

關於讀書的方法,明代著名理學家朱熹曾說:「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錢穆對朱熹在學術造詣上的評價頗高,說:在中國學術史上,若論博大、精微兼而盡之的學者,孔子之下,只有朱子,可算得第二人。

足見關於如何做學問和讀書,朱熹可謂頗有心得,他教導學生如何讀書做學問的內容,由他親傳的弟子彙編成《朱子讀書法》一書,其中的方法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廣泛、最系統的讀書方法,包含了從選書、看書、如何用功、理解到實踐運用的整個過程,書中教的方法平易樸實,只要願意,人人都可以學會。徐復觀說朱熹是用生命來讀書的人,所以他的讀書經驗,對人們有永恆的啟發。

關於朱熹講到的如何讀書的方法,以下結合經驗總結了幾個實用的方法,希望對你的讀書有所幫助和啟發。

掌握讀書學習的底層邏輯

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每一種規律都有自己的關鍵。掌握了這個關鍵並嚴格遵守,做的事雖然和別人沒什麼不同,但做這件事的目的已經有了質的不同。

這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底層邏輯。學習任何事物,都要了解並掌握其底層邏輯,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結構,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臺灣學者歐麗娟曾說過,之所以你讀過的書都不記得了,是因為你所讀的內容不在你的知識體系中,你並沒有真的理解和學到它,那自然就很容易忘記。

知識體系和結構的構建就像是打造一個網絡,你學到的知識是一個個的點,有了好的體系結構,這些點之間才能建立起連結,形成穩固的框架,組織成一個有效的網絡,這樣你新學的知識點才不斷能加入這個網絡中,形成真正有用和有價值的東西。否則就像是建造沒有地基的空中樓閣,看似精美宏大,實則不堪一擊,隨時可能泥沙俱下、轟然倒塌。

循序漸進: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讀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滷莽躐等,雖多無益。讀書務在循序漸進;一書已熟,方讀一書,勿得滷莽躐等,雖多無益。

在快餐時代,我們活得異常著急和焦慮。我們從想一天看完一本書,到一小時看完一本書,甚至到十多分鐘聽完一本書,我們「讀」書的速度越來越快,我們貌似「讀過」很多書,但因為太多了,我們消化不了,最終什麼都沒有留下。

欲速是讀書的第一大病,讀書的功夫是在綿密不間斷、循序漸進的過程中練成的,而不在速度快。讀書沒有章法、沒有順序、心浮氣躁、急於求成,反而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任何事物都有其生長、發展的規律,揠苗助長的故事我們很小的時候就聽過了,這樣追求速成的方法,莊稼不但沒有長得更好,反而都死光光了。相信我們都不會讓一個還沒有學會走路的小朋友去跑步,這些都是簡單明了的道理,怎麼到讀書上,我們就忘記了呢?

讀書同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和閱讀適合自己的書。如果一個人,不怎麼了解歷史,也沒有國學和閱讀古文的常識,聽到別人說《史記》是本不得不讀的好書,就跟風去讀,恐怕最終書讀不完,也體悟不到這為什麼是一本好書。

讀書就要先看那些清楚明白、容易懂的,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後,再增加難度;當你把一本典籍真的讀懂真的讀熟、讀懂了,再看其他書也就容易了,你也就能更好地消化其中的知識,正所謂:舉一綱而萬目張,解一卷而眾篇明

泛泛地讀書,就成了靠堆砌書來顯示自己的廣博,放下書卷,自己還是茫然無知。希望你能專心致志地讀一本書,從容求索,深入體味。這樣浸潤久了,內心安定,道理自然就清楚了,必然會有收穫。

專心勤勉:結硬寨,打呆仗

前輩文人都才思敏捷,卻願意做這個最笨的工夫,現在的人心思愚鈍,卻妄想投機取巧。

曾國藩曾說:「吾輩讀書人,大約失之笨拙,即當自安於拙,而以勤補之,以慎出之,不可弄巧賣智,而所誤更甚。」這個觀點與朱熹關於讀書做學問的看法可謂不謀而合。我們該如何讀書呢?具體的做法可以參考曾國藩在帶領湘軍時的心法——「結硬寨,打呆仗」。

很多人讀過的書不記得,大多是讀書不仔細,心浮氣躁,草草地讀完,並沒有讀到心裡去,更沒有理解其中深層次的含義,所謂好讀書不求甚解。

而真正的讀書,要下死工夫,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做到全都搞明白了才罷休。讀的時候要親切地體會認識,理解時要分辨得清楚明白,這樣讀書才能真的使自己受益。當然,如果遇到了實在是理解不了的,也可以暫時先放下,等到思路清晰的時候,再拿出來讀,而不是囫圇吞棗般的隨便讀一讀。

這樣在讀書的時候專心致志、願意下苦工夫、「笨」工夫,平心靜氣踏實講道理,只是這一點,就已經超越了很多人的眼界。

切己體察:輸入與輸出

讀書不能一味地在紙上尋求義理,需要反過來聯繫自身推尋探究。讀書裡的每一句話,都要想想這句話我能在什麼地方用得到。

讀書是一個輸入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廣泛學習,仔細求證,謹慎思考,辨別清楚。而想要真正掌握書中的知識,必須做輸出,努力去踐行從書中學到的知識,這樣才能讓知識為我所用。否則,很多書你看的時候很high,看完了就過去了,就像風拂過湖面,雖然帶來了一點點漣漪,但最終,什麼都沒有留下。

華盛頓說:「讀書而不能運用,則所讀書等於廢紙。」讀書要聯繫自身實際去體會,用心去驗證,親身踐行,想必沒有一個人是靠讀過一本教你如何遊泳的書就學會了遊泳吧。當你通過理論結合自己的實踐,深刻地體味了書中的道理,能力自然會有所長進。

朱子認為,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子讀書法,是中國傳統的讀書法中講得最親切有味的,人人都能學會的方法,雖然樸實無華,卻可使人終身受用,研究不盡。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用這3步讀書,效率翻倍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讀書,作為最有效也最廉價的的獲取新知的方法之一,很多大佬都推崇。巴菲特的孩子笑稱巴菲特是一本行走的書,蓋茨也是出名的愛讀書,每年幾乎都會推薦長長的書單。讀書雖然好,但很多人並不得法。
  • 這本書告訴你,怎樣讓讀過的書不白讀
    看到群裡頻頻傳來的捷報,真的替師哥師姐們感到開心,但是,回過頭來看看自己,難免有些黯然神傷,同樣地在學校讀了十多年書,別人現在可以輕鬆上稿、讀書變現,自己不僅花錢讀書、甚至還讀了白讀。你是否也有這樣的困惑:書買過不少,也讀過不少,卻總感覺收穫寥寥?
  • 書架上那些沒讀過的書有什麼用?
    一個朋友來家裡玩,看著我滿書架的書,問出了那個經典問題:「這些書你都看過嗎?」對這個問題的問答就像腦筋急轉彎。「沒看過」,「那你擺著幹嘛?擺樣子?」,「廢話,看過了我還留著它幹嘛」。話說回來,我可以斷言每個人的書架上都有沒讀過的書,而且藏書量越大這個比例會越高。那問題是這些沒讀過的書,除了擺樣子還會有其他用途嗎?這就要說到知識焦慮。現代人的知識焦慮前所未有,原因簡單,如今知識的產生、傳播、更新、迭代都快得驚人。據說現在《紐約時報》一周的內容,相當於十八世紀的人一生所接觸的信息量。
  • 讀書很多,為什麼作文不好?老師一針見血指出問題,非常實用!
    想寫好作文,就要多讀書,但是多讀書,卻不一定就能寫好作文!就如同你看了很多宮廷劇,難道就會編好宮廷劇了嗎?難道就能寫好宮廷劇了嗎?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這在每一個領域都是適用的!那些讀書多,但是不會寫作文的學生,往往存在下面這些問題:第一,讀得多,但是讀得淺!
  • 董卿讀書隨處淨土: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和愛過的人
    三毛曾在《送你一匹馬》中寫過這樣一段話:讀的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為了過眼雲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仍是潛在的,在氣質裡,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裡。許多人總說,我也想讀書,可是世界太紛擾,在這喧鬧的城市中,又有幾個人真的能靜心讀書呢。《小窗幽記》中有這樣一句話: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
  • 學霸提醒,讀書的這幾個重點方法請特別注意!
    如何讀好書是一個被人們研究了很久的問題,人人都會讀書,照著念、拿一本就看這也能說是讀書,拿本書標註想法和筆記也叫做讀書,但是對的方法讀書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書我們要學會最適合自己的書,書的種類有很多但並不是所有的都適合我們自己,"花有萬紫千紅,人有千姿百態"每個人喜歡的書都有所不同,喜歡優美文字的人可能不適合看數字邏輯書,所以我們在選擇書的時候要學會"品書"。如果你閱讀之後可以讓自己很快沉浸文字之中又想提筆寫出自己的感悟,那麼這本書就是你獨一無二的作品。
  • 讀書速度慢、讀書效果差怎麼辦?這篇文章幫你全搞定!
    在讀書這件事上,很多人都會遇到「閱讀速度慢」和「閱讀收效差」兩個問題。首先是閱讀速度慢,別人可以每分鐘讀五六百、一兩千字,而自己讀不到200字;別人可以一年閱讀50本、100本書,而自己讀不到5本、10本。其次是閱讀效果不好,讀過之後仍然一知半解、或者讀完之後很快就忘記了。別人讀過的書,很久都記得,可以信手拈來,靈活使用、提升自己,而自己只有一個大概的印象。
  • 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愛過的人走過的路:女人一生必讀經典
    文:喬木有人說:你的氣質裡,藏過你讀過的書,愛過的人,走過的路。這世間,最低的門檻就是讀書,讀書的女人,會讓優雅成為一種習慣;讀書的女人,會用自己更喜歡的方式去生活;愛讀書的女人,永遠不會對生活嘆息。人生沒有白寫的字,也沒有白讀的書,那些你看過的文字,閱盡書裡的悲歡離合,都會融入你的骨髓和血液,在某一個節點給你作為女人的勇氣和慈悲。今天,推薦十本女人必讀經典,學會從別人的故事中,看到自己生活的影子。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這對於致力於終身讀書的人興許並不構成問題,他們終將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對於兒童和青少年而言也算不得什麼問題,他們讀書多半靠別人引導;老年人則可能還有那麼大的好奇心和讀書興趣的怕也不太多,讀書能力,至少是目力和記憶力,到老年也會大不如前了。所以,金克木總結道:「書讀不過來的問題只怕主要是從二十幾歲到五六十歲以知識為職業的人的煩惱。
  • 世界讀書日:為什麼要讀書?這20句話,就是最好的回答
    很多東西,眼睛看不到,讀書可以;腳步不能丈量,讀書可以;身體無法抵達,讀書也可以。2.讀書是為了將來和你的愛人不止討論柴米油鹽醬醋茶,還可以談論琴棋書畫詩酒花。在閱讀上度過光陰,即使物質貧瘠,精神上卻無比富饒。3.你的氣質裡,藏著你讀過的書。
  • 抖音我看過很多歷史 也讀過很多兵法是什麼梗
    抖音我看過很多歷史,也讀過很多兵法是什麼梗?最近在網上經常能看到大家在說「我看過很多歷史,也讀過很多兵法」,這個好像是5g時代的又一個新梗哦!十分的有意思的一個梗,那麼大家知道抖音我看過很多歷史,也讀過很多兵法是什麼梗嗎,下面就快和小編一起看看吧!
  • 這些人生必讀之書,你讀過多少?
    人的壽命是有限的,靈魂卻可以是永恆的,而書籍是你靈魂升華的必需品。我們這一生,要走很長的路,要看很多的書,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還是藝術,哲學,歷史,都是我們選擇的對象。今天,就讓我給你們分享一下一些人生必讀之書,這些書你讀過多少呢?一.
  • 「為什麼要讀書?」孩子提出「讀書無用論」,龍應臺的方法很管用
    2.聽太多名人的事例有些名人沒有讀過書,依然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有一番作為,這樣的例子會被孩子所吸收,認為名人也不需要讀書,一樣可以成功,他們自己也可以。人生應該是過得精彩的,而不是三點一線,日復一日地過著重複的生活,人有權利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但前提是有這樣的能力為自己做主。讀書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有哪些?
  • 圓桌派:我們為什麼需要讀書?這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
    如果一個人手上拿一本書,他自己覺得這本書能引發人思考,可以學到東西,那麼這本書就是有用的。可能同樣的一本書,在某些人手裡是有用的,在某些人手裡是沒用的,那只能說明人的需求不同。道長講了一個例子,他以前做圖書評選,開書單,後來他對這件事產生懷疑,因為他看到一個大著肚子的婦女在書店很認真的看一本育嬰的書,他非常的感動。
  • 「奔著賺錢去讀書,書讀不好,錢也賺不到」:讀書的四個目的
    其實我真的很想說,你們讀過幾本書,一周一本有嗎,既然沒有,就敢說把腦子讀傻了?但慶幸的是,我一直沒說過,畢竟這會惹起眾怒。所以今天阿文就來聊聊,讀書的四個目的,真的是不賺錢,還是你的眼界太窄,看不到這麼深。
  • 讀書人四體不勤不懂種地,讀書沒用?讀過書的人做什麼都擅長
    說讀書的一定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有讀書人是這樣,但不是都是這樣。我可以,倒可以告訴你們,讀過書的人。往往會比沒讀過書的人或者讀書讀的少的人,種地種得更好。科學是很多人無數人的經驗總結起來,我怎麼種花?一個是買書,買大量的書刊,再一個是配備儀器,比如天平,溼度計等等,量土壤的溼度的這種儀器等等,量杯都買。結果怎麼樣?一出手花就種的特別好,我那杜鵑花種的那叫好,盛開多少年,後來我跟別人聊,別人說我也種過杜鵑花開的挺好,我說你開過幾回你那杜鵑花,立馬癟茄子了,啞口無言了,為什麼?
  • 我一年讀300本書,你呢?高效讀書,推薦這三步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還是過不好這一生?讀書,作為最有效也最廉價的的獲取新知的方法之一,很多大佬都推崇。巴菲特的孩子笑稱巴菲特是一本行走的書,蓋茨也是出名的愛讀書,每年幾乎都會推薦長長的書單。書的內容都記不清楚,更別提用來改善自己的生活了。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感覺,你不是一個人——我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為讀書沒效果而焦慮,那種感覺,就像自己是一個在原地旋轉的陀螺。直到今年,我覺得終於把讀書的方法理清了,於是有了這篇文章。用文章中的方法,你的閱讀能力將能得到極大的提升。
  • 多讀書,人生將擁有更多可能
    除了某些高級知識分子外,似乎沒有人太在意女人讀過多少書,肚子裡有多少墨水。不過,儘管社會上的大部分人並不在意女人讀書多少,但書籍對女性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覷。愛讀書的女人和不愛讀書的女人,她們的人生,很明顯會因此走上兩條完全不同的道路。這裡有一個非常能說明問題的故事。
  • 他身價過億,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不勝唏噓前NBA球員德隆蒂韋斯特落魄街頭視頻中他赤裸上身神情激動咆哮不已細心的你可能發現了都讓他痛苦不已「這困擾我一輩子,讓我時刻準備自我毀滅。」在原本的設想中他可能9年職業生涯所賺到的近1億人民幣過上從此幸福的人生可是他沒有究竟是什麼造就了韋斯特現在這副模樣?
  • 劉瑜:你真誠關心什麼問題就去讀什麼書
    我覺著這跟我在求學過程中沒有一個很好的引導有關係,不像你們有機會跑到這裡來聽許多老師分享經驗與教訓。 當時我讀書的時候有很多意識形態方面的禁忌,同時我讀大學時的老師也沒有太多的思想資源。 比如說,我1992年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國際政治系,可能1992年你們當中一些人還沒有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