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處有群年輕的官兵

2020-12-24 騰訊網

來源:解放軍生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陳 婷 王智傑

奮鬥者語錄——

警衛勤務連指導員馮雷:

當指導員這些年 , 每天與戰士們在一起,大家幹活從來都不怕苦、不偷懶,也不會因條件艱苦生怨言,反而是相互鼓勵和幫助,一起樂觀地去面對。

出鏡單位 :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所屬某倉庫

坐標 :秦嶺深處

關鍵詞 :偏僻

地處秦嶺深處的一個偏僻山溝裡,僅有一條被稱作「秦嶺十八彎」的盤山公路通往外界,素有「秦蜀咽喉、漢北鎖鑰」之稱。鄭州聯勤保障中心所屬某倉庫官兵就常年駐守在這裡,駐地最高海拔將近 2000 米,這群守山的年輕官兵

日復一日、 年復一年,用青春和奉獻,勾勒出大山的巍峨、時光的流淌、士兵的豪邁。

不一樣的雪景

班長陳恆帶著 3 名戰士駐守的警衛勤務連 3 號哨所,離庫區有 5 公裡遠,擔負著倉庫北面山區的巡邏與警戒等任務。山路崎嶇、交通不便,每周僅有兩趟運送蔬菜的補給車來哨所,如果遇上大雪或暴雨等惡劣天氣,就不一定會有給養補充了。由於位置過於偏僻,加上崇山峻岭導致信號減弱,哨所常年沒有手機信號,是現代版《士兵突擊》中的「草原五班」。

臨近春節,山裡的雪又毫無徵兆地說下就下,而且持續了一周多,最厚的積雪足足有 10 釐米,運送給養的車輛肯定是上不來了,哨所的米麵糧油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消耗著。 此時,唯一的辦法只能靠官兵肩背手扛了。無奈之下,哨兵通過軍線電話向連隊請求「支援」。 剛從院校畢業的排長王譽鋼受領運送蔬菜的任務後,便帶著戰士巢健和蒯穩給哨所送給養。

王排長把炊事班送來的蔬菜和米麵油等物資,分別裝入背囊,再穿上棉大衣、戴好防寒口罩和帽子。 3 個人的肩上都背著 50 餘斤的給養開始往哨所出發。一路上,王排長發現白茫茫的雪地裡,偶有小動物留下的點點足跡,給荒涼的雪

景上留下了些許美好。

雪越下越大。 王排長踏著沒過膝蓋的雪,頂著風雪走在最前面,一步一個腳印往前挪,用腳給後面戰友蹚出一條路來。 走了不到 1 公裡,王排長便全身溼透了,渾身向外冒著熱氣。3 個人走累了就坐在雪地上休息一會兒,然後輪流在前面蹚路。 每走 1 公裡左右,就停下歇上一會兒再走,雪打在他們臉上火辣辣的,刺骨的寒風吹透身體。

倉庫通往哨所途經的一段山坡特別陡峭,遇到雨雪天氣道路溼滑,有時候前進一步都可能後滑三步。 王排長他們只能互相攙扶著前進。 時間久了,大家的肩膀都被背囊帶勒得生疼,平常不到3 小時就能走完的路程,這一次卻整整走了 5 個多小時。

就在距離哨所還有 500 米的地方,王排長遠遠地看見哨所的班長陳恆帶著3 名戰友等在那裡,臉被凍得通紅,真不知道他們等了多久……瞬間,王排長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巡邏路上的十八彎

倉庫周邊山高林密,四周層巒疊嶂。白天,巡邏路上流水潺潺、鳥鳴陣陣,時而霧氣縈繞,勝似仙境。到了晚上,皎月當空,星星近在咫尺,仿佛抬手可摘,非常靜謐安靜。

來自山東的上等兵侯勝軍告訴筆者「泰山的海 也就 1500 米左右,剛到倉庫時,我特別希望能夠分到海 近 2000米的哨所站崗,感覺著在那裡站崗巡邏真是美極了……」

可是,等小侯如願以償分到哨所時,他才發現這條巡邏路比想像的要難走,也沒有泰山頂那美如畫的景色。山上的坡度很陡,而且都是山路彎轉盤旋,一路下來足足得轉 20 多個彎。側溝、圍禁四周更是舉步維艱,坑坑窪窪的泥濘小路,縱橫交錯的枯樹枝,不時劃得他生疼。更令小侯和戰友難忘的是,那條曲折的巡邏路,如果遇到雨雪等惡劣天氣,往返一趟得 6 個多小時,連午飯都趕不回來,一年下來,作戰靴磨壞了好幾雙。

小侯告訴筆者,最怕巡邏的時候遇上雨雪天氣,因為山裡氣溫低,地面特別容易結冰,尤其在爬坡的時候,腳底總是不自主的向後滑上幾步,根本剎不住腳,稍不留神就摔個四腳朝天。大家常開玩笑說 :「結冰的時候,巡邏就像溜冰,還得帶根木棍當拐杖,不然根本停不下來!」

庫房版的「俄羅斯方塊」

上士楊未新兵下連就分到了保管班,並從新兵成了優秀保管員。剛開始,面對 100 餘種各式各樣的軍需物資,他也是一臉「 蒙圈」。 經過一次次的探索、一遍遍的背記、一點點的積累,他對自己管理的幾個庫房,近百噸物資的屬性、數量、位置等做到了一口清。

每次遇有收發任務,都是楊未和戰友們最忙的時候。有一次,上級調撥過來 7 節火車皮的軍需物資,並要求必須當天入庫。

楊未一看物資清單就傻眼了,迷彩服、被褥這類物資每箱平均 30 來斤重,蚊帳、背包繩類物資,每包都在 50 斤以上,不巧的是老兵剛剛退伍,新兵還沒補充到位。面對 7 節火車皮的蚊帳、背包等軍需物資,楊未和倉庫的黨員骨幹帶頭衝在前。終於趕在天黑前,把 7 車皮數十噸的物資搬進了相應庫房。

當大部分戰士完成任務時,楊未和部分戰友還要負責把物資進行碼垛,要將好幾類不同種物資、上萬箱(包)物資有序地堆放在一起, 這是門技術活,大家都稱此為庫房版的「俄羅斯方塊」遊戲,沒有經歷過的人是難以想像其中難度的, 但楊未早已練就了一身絕活。

他按照清單上的物資品類,能夠很快設計好垛基、層數及堆碼方式,並帶頭進行碼放。為了使垛位更加牢固,也便於清點與核查,楊未每次都得爬上 5 米多高的垛位,認真構築和堆碼。

經過近 10 個小時高強度作業,數十噸物資接收完畢,雖然累得連腰都直不起來,但楊未卻開心地笑了。

夜深了,楊未在日記中寫下 :「保管員每天都跟物資打交道,被裝庫房就是我們的戰場,看到物資就像看到老朋友一樣親切。 與物資打了 8 年交道,雖然每天很枯燥,但我堅信把簡單的事做好,就是最不簡單!」

奮鬥者語錄——

警衛勤務連指導員馮雷

當指導員這些年 , 每天與戰士們在一起,大家幹活從來都不怕苦、不偷懶,也不會因條件艱苦生怨言,反而是相互鼓勵和幫助,一起樂觀地去面對。

(解放軍生活·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相關焦點

  • 他們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在徐憲明和這裡的官兵眼裡,這個外人看來冷清的深山偏僻之處,因為有了青春回憶,多了幾分家的溫暖。這個「家」已經安在這座大山裡60多年了。「崢嶸歲月鑄軍魂,人拉肩扛創偉業」。1960年冬,第一代圖庫人迎著刺骨寒風拉開了圖庫建設的序幕,把青春獻給了第一代圖庫建設事業。沒有住房住帳篷,沒有自來水就鑿冰化水,沒有電就點燈照明,沒有工具就人拉肩扛。
  • 一年四季只有狗吠雞鳴和鳥叫,他們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
    在大山深處守望「世界」堅守在大山深處倉庫的官兵。黃 海攝巡邏、守庫、摘柿子……在這大山裡,上士劉益沒有一絲埋怨。他用自己的熱情,認真雕琢平凡日子裡每一個細節,把生活盡力過得有滋味。這裡是某地圖倉庫眾多倉庫中的一個。
  • 大山深處的海軍——記海軍參謀部某保障大隊南北山分隊
    南北山分隊官兵正在巡線。陳曉雷/攝很少有人知道,湘西群山深處駐紮著一支海軍部隊。這裡懸崖陡峭,叢林茂密,山峰一座接著一座。50多年前,海軍參謀部某保障大隊某臺在這裡成立,一根根數千米長的天線,被橫架在兩座南北走向、相對而立的大山之間。如今,該臺南北山分隊的官兵們駐紮在山巔,守護著這條通信命脈,保障一條條電波傳送至馳騁遠海大洋的艦艇。「我們維護天線,確保能夠『傳令千裡之外』,但其實遠洋的艦艇並不知道信號從何而來。和艦艇上的戰友不一樣,我們在大山深處當海軍。」
  • 四川有個瀑潭群,猶如18歲的少女,羞澀地藏在大山深處,美麗動人
    四川有個瀑潭群,由大小不一的18個瀑潭組成,猶如18歲的少女,羞澀地藏在大山深處,美麗動人。這裡林聲濤濤,溪水潺潺,在一條長約3.5公裡的山溝裡,分布了18個瀑潭,景色迷人,被人稱為「世人只知九寨溝,不識如月十八潭」。
  • 漳州石油:堅守大山深處的「夫妻小站」
    福建漳州平和縣和廣東交界的大山深處有一座小站——漳州石油九峰加油站。站長名叫林秀嬪,加油站領班是她的愛人,名叫陳燦坤。一年多前,林秀嬪的愛人辭去了優越的工作,毅然隨自己的妻子來到深山,陪著自己的妻子共同守護這座不一樣的"家"。九峰站距離最近平和縣城有60多公裡,起初買菜做飯都成了一大難題。"作為一名石化人,越是條件艱苦,就更要傳承石油精神。
  • 小積分奏響大山深處的美妙旋律
    小積分奏響大山深處的美妙旋律 2020-06-19 21: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國「最美護林員」: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紮根大山,慶元吳曉青榮獲全國「最美護林員」稱號——大山深處護林人 34年來,慶元林場隆宮林區主任吳曉青堅守在大山深處,翻山越嶺,披荊斬棘,只為守護好這片鬱鬱蔥蔥的山林。在不久前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全國「最美護林員」名單中,吳曉青榜上有名,他也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護林工作者。
  • 在遙遠的大山深處,有一所海軍希望小學
    在遙遠的大山深處,有一所海軍希望小學 跨越山海,情誼相連 在青海省大通縣的大山深處 矗立著一所海軍希望小學 青海省大通縣下鮑學校
  • 貴州大山裡 有群「小畫家」
    數十幅來自大山裡孩子的畫作,將通過公益畫展的形式,走出大山與大家見面。「我們希望更多人看到孩子們的才華。」活動主辦方說。 在他看來,小孩子喜歡畫畫,說明他們內心有對美的追求、對知識的渴求。作為一名曾從事美術教育工作的他決定定居大塘。與學校溝通後,他開設了一個公益美術班。 「我不光是教孩子們畫畫,我更希望讓孩子們找到自信。」王明華說,因為父母長時間不在身邊,很多孩子變得內向、自卑。
  • 這裡有群發光發亮的官兵
    從高校「學霸」到全師首位提幹女兵,從人大代表到全師首位女坦克駕駛員……在馬和帕麗的軍旅足跡裡,既有當代軍人的青春汗水,更有部隊「為戰育才、為任務選人」的時代推力。 2018年6月,某坦克連指導員崗位出現空缺,馬和帕麗向團裡毛遂自薦。有的官兵提出質疑:女同志去男兵連合不合適?沒有先例到底行不行?
  • 大山深處有「新家」
    原標題:大山深處有「新家」   □新華社記者王丁李鈞德史林靜   八百裡大別山,橫亙在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這裡既有北國江南的風光旖旎,也有江南北國的豫風楚韻。古老村落、綠色資源、紅色故事,在此交相輝映。
  • 【幸福花開新邊疆】大山深處有「藥香」
    【幸福花開新邊疆】大山深處有「藥香」 2020年08月31日 23:08:00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我們的藥香有500多年的歷史,純天然藏藥材製作,沒有添加任何化學成分。」
  • 歷盡艱險奔赴大山深處的銅礦
    一側是接近90度的荒山峭壁,隨時有落石危險;一側是驚濤拍岸的金沙江,汛期暴漲的江水仿佛要吞噬一切。 沿路碎石密布,車輛左搖右晃,上下顛簸,還需要不時避讓來往的施工車輛。車上每一個人除了系好安全帶以外,都緊緊抓住車上的扶手,以保持身體穩定。
  • 【百萬警進千萬家】同心縣預旺派出所社區民警 大山深處守望平安
    【百萬警進千萬家】同心縣預旺派出所社區民警 大山深處守望平安 2020-07-13 15: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山深處 薔薇花開——貴州省盤州市保基鄉脫貧攻堅紀實
    易地扶貧搬遷後張興甜的新家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吳辛欣):在貴州省盤州市保基苗族彝族鄉有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女孩兒。十二年前,她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舉辦的「電波牽手山裡娃」活動第一次走出大山來到首都北京。北京之行深深觸動著她的心靈,也讓這位大山裡的孩子在心中埋下了一粒夢想的火種。
  • 大山深處,圓了「婚紗夢」
    連日來,杜關鎮積極響應縣委宣傳部號召,在各村開展「樹敬老家風,留金銀婚記憶」圓夢婚紗照活動,圓了大山深處老人們的婚紗夢。    現年62歲的孫定鎖是杜關鎮北王村已脫貧戶,今年是他們老兩口結婚的第40個年頭,以前沒有條件拍攝,這次活動讓他們在有生之年拍一次婚紗照來紀念幾十年的風雨同舟。「真心感謝黨讓我們過上好日子,不光享受了這麼多好政策,還給我們免費拍婚紗照。
  • 點亮大山深處的明燈
    □本報記者孟向東刁良梓本報通訊員楊曉申胡少佳    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村位於伏牛山深處,這裡群山環抱,交通閉塞。黑虎廟村小學就坐落在這裡。3月7日上午,當記者坐車一路顛簸來到學校,見到剛剛被授予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的張玉滾時,雖然有了一些心理準備,但還是驚訝不已:這個風華正茂的「80後」年輕人,兩鬢已有些斑白——深山裡的滄桑歲月已在他身上留下了太多深刻的印記。
  • 每日一景|大山深處的笑臉
    同心縣預旺鎮賀塬村地處黃土高原裡的大山深處,屬於 「十二五」移民遷出區,轄5個自然社,戶籍人口227戶818人。土地總面積34185.1畝,草原面積11.341萬畝。全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0戶225人。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黨和政府在當地大力發展脫貧富民產業,村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賀塬村舊址。
  • 顯影人間:大山深處的風電人
    第170期《顯影人間》 央廣圖片出品 (圖片丨CFP 編輯丨張玲玉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為了祖國的建設,長期堅守在大山深處,每天日曬雨淋,風餐露宿,任勞任怨。他們用青春、用智慧、用汗水澆灌著人生的理想。
  • 從軍人到茶人,大山深處的老黨員,你的茶廠可好嗎
    在當時的軍營裡,這個來自於大山深處初出茅廬的青年,深知想要出人頭地是何其不易。從小在大山上生活的他,具備了和城裡孩子不一樣的勤勞樸實,不吝惜力氣。他曾參加西藏「3·14」打砸搶的維穩,是與藏獨分子戰鬥在一線的戰士。在四川5·12大地震的抗震救災中,從死神手裡奪回了一條條生命,因勞累過度而暈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