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中縣部分家長反映老師通過捆綁作業發布的方式推薦使用一款收費APP,校方稱「自願」下載:
推廣收費教育 APP如此「自願」交費合適嗎?
近日,有網友通過四川日報民情熱線(028-86968696)和四川在線問政四川平臺爆料,內江市資中縣重龍鎮紅光小學布置作業需要專門下載「愛上學」APP,該APP每學期收費100元。該網友表示不理解:「布置作業為何必須購買APP?用微信群不就解決了嗎?」
網友反映的情況是否屬實?如此推行教育類APP合適嗎?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慣例」?記者近日進行了調查。□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鄭志浩
家長反映
老師催促下載收費APP,聲稱教學必備工具,作業要發布在APP上
記者來到資中縣紅光小學時,正值放學時間,記者隨機和多位等待接孩子的家長交流,家長均表示在班級微信群內接到下載「愛上學」APP的通知,並都已繳費。
其中一名家長展示的班級微信群10月29日微信聊天記錄顯示,一名老師發信息稱:「以後家庭作業等就直接發在『愛上學』上,請各位家長掃描二維碼下載愛上學,再掃描充值二維碼進行繳費,愛上學服務費用100元每學期,一年級新生需辦卡,卡費50,共計150。若在幼兒園辦過愛上學的卡,將卡退回到我這裡……」
而另一名家長展示的班級群內的聊天記錄顯示,APP下載通知發布後,不少家長相繼把線上支付截圖發送到群內,供老師記錄。部分班級群內還存在催促家長繳費的情況,讓沒有完成任務的家長請抓緊時間繳費。紅光小學另一位家長反映,其本人向所在班級教師諮詢為何需要下載該APP。老師直接以教學必備工具為由要求下載。
已經使用了該APP的家長,向記者展示了該APP的功能。記者看到該APP界面上有通知、校門考勤、在線課堂、日常成績等圖標。「老師告訴我們,這個APP可以看今天有什麼作業,也可以看到孩子出入學校的圖片。」家長反映。
對此,很多家長表示了疑問:「通知類信息發微信群裡就可免費看到,這個APP感覺比微信群多不了幾個功能,為啥要收費使用?」
對於校門考勤功能,也有家長表示,本來每天都要接送孩子,孩子進出學校都能親眼看到,這一功能比較多餘。「而且最近使用的時候,這個軟體的抓拍功能並不好用,之前快有半個月沒有收到過抓拍孩子進出校的通知了。」
對於「在線課堂」功能,有家長表示使用過這一功能,可以觀看到線上教學視頻課程,但使用加載過程較長,體驗不佳。
走訪中,家長反映不僅紅光小學在推廣這一 APP,該縣萇弘小學、球溪高級中學、重龍鎮中心學校也存在推廣情況。記者致電該APP的客服人員,客服表示該產品目前在資中全域的學校進行推廣。
校方解釋
家長自願下載使用,綁定作業是部分老師理解有誤
為什麼資中縣會在全域學校推廣這一 APP?
資中縣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為提升教育的信息化水平,資中縣教育局(2019年併入教體局)與四川廣電資中分公司達成了《教育信息化框架合作協議》,開展家校服務等方面合作。
2016年到2018年,該公司在該縣部分學校進行試點。「通過兩年多的試點情況來看,該公司提供的『愛上學』APP家校服務,社會反響好,我們在2018年7月決定,項目在資中陸續開始實施。」資中縣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對此項目做了明確要求,「愛上學」APP項目屬於服務性收費,各學校應本著學生及家長自願原則開展此項目,不得強制性要求家長參與。
「愛上學」APP相關工作的副總經理張蘭也確認了上述合作情況。張蘭表示,項目推廣主要還是集中在小學和初中階段。
「我們多次在相關會議上向老師說明了需家長自願下載使用的原則。」紅光小學校長向婕也這樣告訴記者。針對家長反映部分老師以綁定作業發布功能為理由要求下載該APP,向婕表示部分教師可能存在對自願下載的原則理解有誤以及措辭不當的問題。「有部分年輕教師比較想出成績,誤以為這個下載有任務要求,對家長的解釋不到位。」
向婕還出示了截至11月10日的該校「愛上學」APP繳費統計表。表中顯示,該校從2019年6月開始推廣下載該APP。今年秋季學期已繳費人數為1310名,目前該校有1500餘名學生。
記者調查
家長表示,「怕自己不交錢搞特殊,就被特殊針對。」類似自願交費情況多地存在
對於「自願」下載這一說法,記者採訪中,不少家長有異議,「老師喊了,我們只能隨大流,看大家交錢下載了就去交錢,怕自己不交錢搞特殊,就被特殊針對。」一名家長表示:只能想成是支持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
也有家長向記者表示,使用該APP後,感覺老師在班級微信群內發放作業不及時了,要家長在微信群裡催促老師,老師才想起來把作業發到微信群內。對此,向婕表示部分任課教師工作確實比較忙碌,可能存在相關信息發布不及時的問題。
實際上,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這種在「自願」的名義下,收取相關教學費用的情況,多地家長都有所反映。
西充縣實驗一小的一名學生家長在四川在線「問政四川」平臺反映:他們於2019年下學期新定製了一套校服,這學期才穿第一次,現在學校又在喊學生定製新款式校服。「所謂自願購買,但是又強調學校開展活動要統一著裝。」簡陽市施家鎮的家長在四川在線「問政四川」平臺反映:學校校門口安裝人臉識別系統,要求一個學生一年交費150元,「雖說是自願交,但是遇到這種集體性收費的,又有哪個家長會不交呢?」「為什麼學校本身應該配備的安全設備還要讓各位家長來買單?」……
多位專家認為利用教師推廣APP不妥:
無論是否號稱「自願」都會對家長形成強制購買效力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鄭志浩
在「自願」的名義下,推廣收費教育APP等學校用品的做法,是否妥當呢?家長的質疑有無道理?近日,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教育系統利用教師推廣APP並收費,這是不妥的。」四川大學政府法治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徐繼敏指出,小學及初中屬於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及教師向學生、家長介紹、推銷「愛上學」APP,不論是否與作業等捆綁,無論是否號稱「自願」,因學校及教師的地位與影響力,都會對學生及家長形成強制購買的效力,實際構成向學生及家長強制推銷商品。
徐繼敏表示,義務教育階段經費應由國家財政保障,如果學校認為「愛上學」APP對於教學、管理有好處,可以由學校通過財政資金購買,免費供學生使用,就如同學校提供教室、公共網絡等供學生使用一樣,是一個道理。如果通過學校向學生銷售,由家長支付費用,其實際將學校作為代理商,這是不恰當的。
「根據《反壟斷法》的規定,此舉容易造成公權力的濫用和變相的壟斷,應當慎重考量。」四川坤弘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小寧表示,當地政府機關雖未強制限定家長購買使用「愛上學」收費軟體,但其推薦首先依託了政府的公信力,推薦的軟體又具有單一性,家長無從選擇,當地政府及學校雖然只是推薦購買使用,但卻有可能造成一種事實上的限定和強制的後果,導致家長不得不購買使用該軟體。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行政法研究所講師胡斌同樣認為,如果APP確實有助於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應當由政府納入政府購買服務範圍,由政府買單,納入當地教育基礎設施範圍。因為《教育法》第六十六條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發展衛星電視教育和其他現代化教學手段,有關行政部門應當優先安排,給予扶持。
「APP已經成為現代人工作、學習的重要平臺,政府應當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將APP納入當地教育基礎設施,對於學校和學生常規使用的功能,免費開放給當地學校和學生使用。至於非常規功能,比如,補課、下載資料,則可以由家長按需支付價款。」胡斌說。
胡斌也指出,現實中,很多打著自願的名義,但變相通過其他方式「強迫」的方式層出不窮。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對學校收費情況的監管,對於亂收費或者變相收費的學校和個人追究責任。家長應增強法治意識,如果存在學校亂收費、變相收費的情況,要積極向有關部門舉報。
銳評
別讓「自願」成為教育亂收費的「擋箭牌」
□四川日報全媒體評論員張舟
一款能夠查詢孩子日常成績、考勤的教育APP,每學期卻還要額外收費上百元。儘管涉事的資中縣紅光小學回應稱下載使用遵循自願原則,卻仍然遭遇家長的質疑:明明微信就可以實現的功能,為什麼要使用專門的付費APP?
筆者以為,家長的質疑可以理解,因為現實中,確實可能存在著以「自願」之名,「挾學生以令家長」的情況。
按理說,在學校中推廣額外的付費服務,本就是一件應該慎之又慎的事情。曾經有研究指出,學校與其他社會場合一樣,同樣存在著一個「權力場」。在面對學校和上級部門的推廣時,一些家長往往會擔心,拒絕會導致孩子遭受孤立和打壓,既不利於學習進步,更不利於身心的健康發展,選擇默默接受和妥協,成為「被自願」的一員。
有鑑於此,筆者認為,家長和學生必須警醒,從「自願」到「被自願」,其背後有各式各樣的權力濫用,最終的結果往往是自己的正當權利被侵犯。而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也應當意識到,「挾學生以令家長」是特權銷售,不僅是師德的失範,更是權力任性的變種,是決不能逾越的「雷池」。
學校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杜絕這樣的行為,讓學校與學生的關係單純簡單,是必須一再重申和強調的原則,也是廣大家長和學生的期望。
【編輯:張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