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鄰章(科技評論人,虎嗅網、鈦媒體認證作者)
來源:kejilinzhang
對於已有百年歷史的汽車工業,如何在滾滾的時代洪流下,走進下一個百年?
這是近年來國內外車企們共同思考的問題,而說來也有趣的是,對於汽車工業下一個百年發展的方向、路徑。上汽集團面對科技進步、市場演變、產業變革的背景,提出了「新四化」的概念,即「 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和共享化」,這是上汽對未來發展方向的一種展望,也是未來上汽努力的一個方向。
早在今年四月份舉辦的2017上汽集團前瞻技術論壇上,上汽就給出了推進「新四化」的具體步驟,並表示上汽對於新四化的發展,不僅要仰望星空,更要腳踏實地。
而上汽集團旗下品牌榮威,正成為上汽在新四化時代,不僅仰望星空,更在腳踏實地的最好註解。
過往,我們已經看到榮威對於未來變革的大膽擁抱。
諸如在去年,榮威就與阿里巴巴合作,聯合發布了首款網際網路汽車。而現在,榮威又帶著光之翼這款純電動超級轎跑SUV概念車,來進一步的詮釋與演繹上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實力以及對未來的布局設想。
但對於榮威光之翼這款純電動超級轎跑SUV概念車,我個人最想談談的,並非各種吊炸天的參數、技術,而是這款概念車的工業設計,個人認為,相對於配置參數,事實上一款產品的設計理念、細節更能體現一款產品的溫度,廠商對消費需求的認知與關懷。
談到設計,可以說榮威光之翼概念車是系出名門,它由上汽設計總監邵景峰帶領的SAIC DESIGN設計團隊傾力打造。
這意味著什麼?事實上這意味著這款產品在設計上的高定位、高追求、可以用一句話來說是「SAIC DESIGN出品、必屬精品」。
對於邵景峰以及其所帶領的SAIC DESIGN汽車設計團隊,普通消費者可能是知之甚少,但事實上,他們可以說是國內最為優秀的汽車設計團隊之一,正是他們的努力,推動著汽車工業的「中國設計」一步步走向世界,成為影響世界的潮流。
用一個較為外顯的斬獲設計獎項來作為衡量指標,我們就可一窺這個設計團隊在業界的實力。
諸如,在2012年4月,邵景峰團隊在北京車展上推出上汽名爵MG ICON概念車,獲得美國著名汽車雜誌評出的「最佳概念車設計大獎;2013年11月22日,邵景峰團隊憑藉上汽榮威Mobiliant蟻族概念車,在第十屆洛杉磯國際汽車設計挑戰賽上獲得冠軍,這是中國本土汽車設計團隊第一次在國際頂級企業級汽車設計大賽上贏得桂冠;2015年,榮威Vision-R概念車獲得日本雜誌《Car Styling》中國最佳原創設計大獎;2016榮威RX5獲得中國工業博覽會工業設計金獎、德國2017iF工業設計大獎等等,多說一句的是,在2016年底,《Car Styling》也向邵景峰頒發了2016年度中國最佳汽車設計師稱號,這也是該雜誌40年歷史以來首次將此獎項頒發給中國設計師。
當下這款榮威光之翼概念車,則是他們對榮威律動設計語言以及中國市場消費洞察的全新演繹,其宣稱:對於這款概念車,從最初的設計定義到內外飾造型以及最後的色彩材料設計,都融合進了上汽設計團隊對於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把握和最新設計趨勢的理解。
設計團隊於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理解,我們倒是可以從一個小的細節見微知著。
我們看到,在榮威光之翼概念車的前臉設計上,上汽設計團隊沒有跟隨過往業界在純電動汽車上使用「無臉」設計的約定俗成,轉而是在前臉設計上採用了榮威家族語言「展翼格柵」的設計特徵,走大氣豪華路線。
而為什麼會做出這種抉擇?設計總監邵景峰對此的解釋是,他們不想「為了改變而改變,為了設計而設計」,但事實上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源於上汽設計團隊對於中國消費者需求的認知把控。
從事實來說,我們看到當前汽車設計似乎都在流行大標設計語言,為什麼會這樣,則是由消費者的審美需求偏好所決定的。國內消費者在看車時,首先關注的是一款汽車的前臉設計,而後是整體的協調感,這就猶如我們在看人時,是先看五官的本能反應一樣,都有著尋找特定特徵,有著視覺的中心化定位偏好。
而正是基於這樣的消費需求洞察,上汽設計團隊才敢於在榮威光之翼概念車的前臉設計上不走尋常路,轉而是在前臉設計上採用了榮威家族語言「展翼格柵」的設計特徵,走大氣豪華路線,進一步的凸顯榮威光之翼概念車的前進氣格柵。
而在整車的設計上,上汽設計團隊則通過「鯨頭燕尾」、「雙驅腰線」、「筋藏肉瑩」這三個關鍵詞營造了中國原創,上汽設計的飽滿律動的美感體態。最終我們看到的是,榮威光之翼這款概念車各元素之間都充滿了和諧有序的韻律美,呈現出了東方審美精髓。
諸如車頭「展翼格柵」將大燈與格柵融為整體,使前臉更具立體感,而鋼琴漆材質和參數化紋理好似圍繞在榮威logo周圍的漫天繁星,幾道格柵橫bar猶如從中軸線向兩邊發散出的劍刃,精緻且富於變化,使得消費者在一瞬間被吸引;榮威家族式設計語言中的顯峰腰線,在Vision-E上則開始朝著人性化的方向轉變,將原來的榮威一字型腰線演變為雙拱曲線,賦予側面更為生動的形態,打造出轎跑的側肩背肌輪廓,使得剛毅的速度感和柔和的肌肉感相結合,加強了整體車身形面張力,車身側面強健又飽滿,呈現出「筋藏肉瑩」的設計美感;而從引擎蓋頂部延伸到前臉格柵的中軸線設計,一直延伸到格柵上將榮威LOGO做得立體化,整個車頭沉穩修長,在突顯前臉的立體感和力量感的同時,這條中軸線也使得整車更具豪華氣質,進一步的貼合了概念車的豪華感營造。靈感取自於箭翎的前車雷射大燈、靈感源於五線譜的車尾燈設計,則分別在一定程度上拉伸了車輛的視覺寬度,進一步增加了車尾的立體感,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視覺增益效果,使得整車觀感更富意境,更顯優雅。
在飽滿律動的美感體態之下,榮威光之翼概念車的內飾設計與整車內外著色上對於環保的追求亦是值得稱道與學習。
諸如在車身著色上,榮威光之翼概念車選用了克萊因藍這種象徵著天空和海洋無界限的純粹色澤,在與純電動定位遙相呼應的同時,更是以此來表達對於環保的追求,並且在著色上,使用了新型納米車身工藝,讓克萊因藍這種車漆顏色在不同角度下能夠呈現出藍色或是紫色的效果,使得榮威光之翼概念車時而純粹時而深邃,猶如極夜在晨光之曦的破曉之勢。在內飾著色上,則是以「極晝」為靈感,讓雪、冰、河流這三大元素相融合,打造純淨明亮的視覺效果,與內飾設計「冰川融雪」的整體靈感交相輝映,橫向舒展的IP臺與縱向延伸的曲面屏中央扶手形成了流水式T型布局,傳達了榮威光之翼概念車對環境保護的態度與責任感。
寫在最後:
我們看到,榮威光之翼這款由上汽設計團隊操刀的概念車,事實上相對於我們過往看到的那些概念車,似乎擁有了著更多的現實感。它在做到外觀驚豔,內在強大,科技感爆棚的同時,卻並沒有為了「『概念車」這個定義而進行強制改變、強制設計,反而是在沿著消費需求與科技發展落地的現實,進行腳踏實地。而在整個汽車產業在概念設計時都在競相誇張的現實下,榮威光之翼概念車的「腳踏實地」,反而是更為難能可貴。而榮威的這種腳踏實地,也使得這款概念車能更早的來到消費者的身邊,此前榮威方面稱,這款概念車將在2018年實現量產,而這無疑能讓普通消費者更早的觸摸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