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三中委,兄弟皆部長」,史上著名的谷家三兄弟,結局如何
在中國現代史上,有這樣一個紅色家庭:父親陳獨秀是近代啟蒙思想家,兩個兒子陳延年、陳喬年我黨旅歐小組的發起人之一,父子三人同在中共五大上擔任中央委員,這是絕無僅有的。
那麼在國民政府中,有沒有這樣類似的情況呢?「谷家三兄弟」或許算得上,1935年的國民黨「五大」上,谷正倫、谷正綱同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兩年後谷正鼎又遞補中執委,「一門三中委,兄弟皆部長」,成為一道風景。那麼他們的結局如何呢?
谷正倫
谷正倫,1890年出生,他既不是蔣的「門生」,也不是同鄉、好友,但是一直能夠得到重用,曾擔任南京憲兵司令長達十年之久,還做過蔣家的「封疆大吏」。那麼他有什麼突出的能力呢?
最顯著的政績就是幫助國民黨編練憲兵,在他手裡,憲兵正規化和擴大發展,由八個團到二十三個團,由南京到各省,由軍事警察到行政、司法。抗戰八年,憲兵擴充為四十個團(獨立營),外加通信營,特務營。谷正倫生殺予奪,獨斷專行,創造了憲兵的父權時代。
而且,他還和陳果夫沆瀣一氣,調查科肆無忌憚地抓人,抓來的人都往憲兵司令部關押,而憲兵司令部對這些隨意抓來的人,往往不加審理,則以「反革命」論處,這種濫殺無辜的特務行徑,對中國人民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
入臺後,他擔任國民黨國策顧問,但被猜忌,一直得不到重用,鬱鬱寡歡,1953年11月,在臺北壽終正寢。
谷正綱、谷正鼎
把這兩人放在一起說,因為他們的經歷差不多。1924年,他們一起留學德國柏林大學,1926年轉至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而且是著名的「七人小組」中的成員。1927年8月回國,谷正鼎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軍政治部主任、黨代表,後隨汪反蔣。1932年蔣汪合作,谷正鼎任鐵道部參事,後任鐵道部總務司長。抗戰時期,他倒向CC系,曾任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部長;去臺後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立法院」立法委員。谷正綱歸國後,曾擔任政府立法委員,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去臺後任「總統府」資政、國民黨中常委。
這兄弟三人中,谷正綱最長壽,活到近百歲,而谷正倫死於1953年,谷正鼎死於1974年。
在國民黨的家族權勢群體中,谷氏三兄弟是唯一與蔣介石沒有政治背景與淵源關係的一個家庭。因此,谷氏三兄弟的發跡與擢升,靠的是他們個人的鑽營、奮鬥與機遇。從這個角度說,谷氏三兄弟能夠躋身於國民黨南京政府的高層,長期佔據要津,執掌權柄,確有他們的過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