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貴州三兄弟,都是中央部級高官,蔣介石寫聯稱「第一家」

2020-12-14 蘭蘭歷史春天

民國時期,在貴州安順谷氏出了三兄弟,竟然在民國官場上叱吒風雲,他們就是谷正倫、谷正綱、谷正鼎,當時有「一門三中委,兄弟皆部長」之稱,蔣介石曾經寫對聯:「一門三中委,天下第一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谷氏三兄弟,既非蔣介石的「門生」、「故吏」,也不是蔣介石的同鄉、好友,在民國老蔣用人一般是這四類人的情況下,出身於一個地方土豪家庭的三兄弟,能取得如此地位,實屬罕見。

谷氏老宅

谷氏三兄弟出身於貴州安順舊州,祖父以買賣煙土起家,後遷居安順縣城,他們的父親谷蘭皋是個肖清的武秀才,襲了他們祖父的舊業,繼續經營煙土生意,因特別精於盤算,購置了不少田地,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地主。

谷氏三兄弟出身的舊宅位於安順城內的科學路,昔時叫「崇文路」,又稱「銅匠街」,也喚「大箭道」,是黔中有名的「明清一條街」。谷氏舊宅坐東朝西,臨街而建,佔地177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700平方米,主要包括三幢房屋,兩個院壩,一方園圃。建築風格為清、民國黔中民居普通房舍,全系磚木構小青瓦屋面帶樓平房,門窗戶壁皆以土漆漆就,顏色沉悶整肅。此屋為谷正倫兄弟之父谷用遷創修,亦是谷氏兄弟誕生、度過童年、少年及1949年前時常活動的地方。

谷氏三兄弟居住的房子臨街房屋一樓一底,中為過道,原為雙層懸山頂式木構建築,現已被住戶改為簡易店鋪。兩次間及樓上為居室,後有樓廊。第二進與第三進的兩幢房屋,與臨街門樓平行而建,結構並無大異,所不同者是第一進院壩左右兩側有廂樓,樓梯闢在廂樓正中,由此上去,雙向分別登進第一幢和第二幢樓層房舍;第二幢房屋的樓廊設於前面,這裡是谷氏堂屋,與第一幢房屋的樓廊對望,形成一座小四合院天井。兩進院壩均以方石鋪就。

穿過第三幢樓房,便進入谷家花園,過去植有樹木花草,舊時,園中有一小「花廳」,為座南朝北方向。現宅院中住有二十餘戶居民,因年久失修並且長時間無人管理,舊居許多建築破敗衰落,險情叢生,院內私搭亂建,雜亂無章,臭氣撲鼻,但還是保留著原貌。

那麼,有人會問,看他們的房子,就是一個土豪,他們三兄弟是如何走上仕途,能在民國政壇上如此呢?大哥谷正倫,年幼的時候在私塾的不喜歡讀書,愛耍小聰明,不守規矩,喜歡擊劍、打架鬧事:後來在1905年的時候他考進了武昌陸軍中學,在武昌陸軍中學進行了三年的學習,畢業後被清政府選拔送到日本留學。據谷正倫簡介記載,他在日本的時候遇到了孫中山,深受孫中山思想的薰陶,所以在他的影響下參加了同盟會。1911年的時候辛亥革命爆發,谷正倫跟隨黃興回國參加辛亥革命。

谷正倫善於見風使舵、投機鑽營。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谷正倫又回到日本復讀兩年後再次回國,後來谷正倫晉升為旅長,成為黔軍中的實力派人物,谷正倫是一個對權力欲望很大的人,他一直努力向上爬想要獲得更多的權利,但當時他受到了他的死對頭何應欽的打壓,但他仍然努力擴充自己的勢力,爭奪主持黔政的頭把交椅。

後來,走投無路的谷正倫被委任了一個中央直轄黔軍總司令的虛銜,還給了他一支幾百人的部隊。這樣,谷正倫搖身一變成了國民革命軍,還參加了北伐戰爭。在北伐中,谷正倫的表現還算不錯,尤其是在攻打南京的過程中,炮兵出身的谷正倫親自上陣開炮,著實在蔣介石面前露了一手。谷正倫很善於察言觀色,鐵了心跟著蔣介石,對他非常效忠。對這樣忠心效力的人,蔣介石自然也是很欣賞,就任命他為南京衛戍司令,還授命他組建憲兵部隊。

谷正倫這個人能力還是有的,在他的努力下,憲兵部隊從無到有,到抗戰前期已經發展到了數萬人,而作為總司令的谷正倫執掌憲兵部隊達十年之久,正因為如此,他也被稱為民國「憲兵之父」。後來,還擔任過甘肅和貴州省的主席,而且還做過蔣家王朝的「封疆大吏」。

谷正綱是老二,他比他哥哥谷正倫小三歲,他和他哥哥一樣也是國民黨軍人,他畢業於德國柏林大學曾在莫斯科孫中山大學進修,在抗戰期間他擔任主任,中央社會部長,國民大會秘書長等要職。

老三谷正鼎和二哥谷正綱同年出生,在1921年的時候他跟隨他的哥哥谷正綱一起前往日本留學,後來一同轉往了德國柏林大學政治系學習,1924年的時候加入了中國國民黨擔任德國學生總會執行委員的職務,後來在1932年的時候他擔任鐵道部總司務長。

谷正綱、谷正鼎二兄弟,與陳果夫、陳立夫的關係也非常密切,是二陳手下的得力幹將,這也是他三兄弟能屹立不倒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谷正倫雖然離開了軍界,但在陳果夫、陳立夫的保薦下,先後擔任甘肅省主席和貴州省主席,成為封疆大吏,繼續風光無限。

解放前夕,三兄弟都跑到了臺灣,大哥谷正倫雖然長袖善舞,後解放戰爭時因殺了蔣介石的親信黃埔三期學生89軍軍長劉伯龍,後一直得不到蔣的重用了,鬱鬱寡歡,最終於1953年11月30日病逝,終年64歲。谷正綱去臺灣後任國民黨中央改造委員,參與國民黨改造運動,籌組「中國大陸災胞救濟總會」,自任理事長,後任「總統府資政」,1993年12月在臺北去世,終年91歲,是三兄弟壽命最長的。谷正鼎去臺後,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1974年11月在臺灣去世,終年71歲。

相關焦點

  • 民國歷史人物——谷正倫
    反動派也知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1946年年底,蔣介石為了適應發動全面內戰的需要,又將谷正倫調任南京國民政府糧食部部長。這時候,谷氏三兄弟都在南京任職,二弟谷正綱任社會部部長,三弟谷正鼎任國民黨中央組織部副部長兼中央黨政軍聯席會議秘書長。但彼此來往很少。這是因為在國民黨內複雜的派系鬥爭中,三兄弟所依靠的派系不盡相同,擔心來往過密會引起非議。
  • 品文庫 愛貴州 薦書臺|《花溪閒筆·貴州民政十講》:民國時期的...
    內容介紹此二書是民國時期貴州的重要文獻,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花溪閒筆》是吳鼎昌主政貴州時的經驗總結和感想,從書中可以看出他行政思想、做人做事的風格。他提出的關於「經濟發展」「人力發展」「官員選用」等行政理念,在當時頗有前瞻性。
  • 民國時期四大家族都是什麼結局?兩家去美國,兩家去臺灣
    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四大家族,是指20世紀上半葉控制中國政治,經濟命脈的四個家族,即蔣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陳果夫、陳立夫家族。當時就有「蔣家的天下陳家的黨,宋家的姐妹孔家的財」的說法。這四大家族中,蔣介石是「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領軍人物,有了蔣介石才有了曾經煊赫無比的「四大家族」。蔣介石控制的是政治,陳家控制的是黨,宋、孔兩家先後擔任財政部長,長期把持國家的財政大權。今天就給大家說說輝煌一時的四大家族最終都是什麼結局?一、蔣介石家族。蔣介石家族可以說是四大家族的主心骨,沒有蔣介石就沒有四大家族。
  • 北伐戰爭蔣介石崛起之謎,黃埔系羽翼未豐,為何卻得到日本支持?
    黃郛是蔣介石的同鄉,二人還一起在日本振武學校留學,辛亥革命時期二人一起返回上海參加了收復上海之戰。但是黃郛雖然是同盟會的早期成員,但是他和民國政府之間的關係卻十分微妙,黃郛不僅沒有加入任何黨派,還搖身一變成為了北洋政府高官,甚至出任北洋內閣總理。
  • 1932年一個來路不明者騙了一眾國民黨高官,蔣介石也險些上當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第一鬧劇」——梁作友詐捐事件。 當時,有一個名叫梁作友的山東人聲稱要給國家捐款三千萬。他從鄉下老家到縣城、再到省城濟南、又到南京,和各個層級的政府官員「談笑風生」,其中包括韓復榘、陳果夫、宋子文、張靜江、陳公博等一幹「有頭有臉」的人物。最後,他更是在武漢直接面見了蔣介石本人。
  • 栽在女人手中的梟雄,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斧頭幫的大佬—王亞樵
    對於有著「上海灘第一殺手」之稱的王亞樵,國民黨軍統特務大佬沈醉曾這樣評價過他:「世人皆怕魔鬼,但魔鬼更怕王亞樵。蔣介石一提這個人,假牙就發酸;王亞樵是戴笠早年最頭疼的勁敵,戴笠若是聽說這個人又露面了,第一個反應就是檢查門窗是否關好。」
  • 宋氏家族六姐弟:世人皆知三姐妹優秀出眾,卻不知三兄弟也非凡人
    在民國時期,便有不少名門望族活躍在政壇上,比如河南袁世凱的袁家,浙江蔣介石的蔣家等等。若是論綜合的影響力,還是海南宋家最為令人讚嘆。常言道: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舉世皆知宋家三姐妹的優秀,她們所嫁的丈夫也都赫赫有名。而眾人少有注意到的是,宋家三兄弟也同樣優秀,絲毫不比姐姐們差。
  • 打仗很厲害的白崇禧,為何被蔣介石拿捏得死死的,有一點很關鍵
    在抗日戰爭時期,蔣介石領導的國軍集團,有個別戰將因打仗很厲害,被日寇稱之為戰神,第一位是薛嶽,還有桂系大將白崇禧,以及王耀武,張自忠,孫立人,廖耀湘,關麟徵等國軍將領,在抗戰時期因在戰場上表現出色,都得到了對手日軍的稱讚。特別是擁有戰神之稱的白崇禧,是日本人眼中三個半軍事家之一。
  • 民國「宋氏家族」兄弟姐妹六人,他們最後都葬在哪裡?
    如今賭王一家和卡戴珊家族都是我們津津樂道的大家庭,時間回溯到民國時期,能夠和現在這些大家庭比肩的,可能只有宋家了。宋家裡面最有名氣的,莫過於宋慶齡和宋美齡了。宋嘉樹一共有三個女兒三個兒子,其中女兒最為出名,不過三個兒子也不是一般人,整個宋家可謂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 民國時期的一根金條,放現在值多少錢?說出來你別嚇一跳
    這部電視劇結尾,有這麼一個經典橋段,1949年年初,蔣介石深知已無力抵抗我軍的進攻,於是匆忙逃往了臺灣,還帶走了不少名將名士以及金銀財寶,男主角餘則成就是其中之一。在登上飛機之前,周圍都是蔣介石派來的特務,他沒有辦法與女主角翠萍告別,於是將手背在背後,學公雞叫,遠處的翠萍看到這一幕又好笑又傷心,她知道,餘則成這是在告訴她,自家的雞窩裡有他留有重要東西。
  • 蔣介石的五虎上將是哪五虎,每個稱號是什麼,最後一個下場最好
    當時五虎上將是劉備手下最厲害的五個將軍,個個都獨當一面。所以後世很多時候都把一個時期厲害的將軍湊在一起說是五虎上將,在民國的時候就有這種說法。比如蔣介石也有自己的五虎上將。這些人在打仗上還是比較厲害的。我們看一下蔣介石的五虎上將是哪五個人,每個人的稱號是什麼,最後的下場如何? 幹將陳誠
  • 「一門三中委,兄弟皆部長」,史上著名的谷家三兄弟,結局如何
    「一門三中委,兄弟皆部長」,史上著名的谷家三兄弟,結局如何在中國現代史上,有這樣一個紅色家庭:父親陳獨秀是近代啟蒙思想家,兩個兒子陳延年、陳喬年我黨旅歐小組的發起人之一,父子三人同在中共五大上擔任中央委員,這是絕無僅有的。
  • 屢禁不止,愈演愈烈,民國時期,四川種植鴉片為何全國第一
    這裡是指貴州軍閥的「雙槍兵」(敵軍帶有步槍和鴉片煙槍)不堪一擊,一打就逃,紅軍乘勝急行軍,向預定目標進發。「不過,要論起「雙槍兵」四川軍閥部隊的名聲會更響,更勝一籌。 四川鴉片的種植始於清末,由於其高額的利潤所驅,不同時代的四川主政者便以此作為開拓財源之法。 道光年間,四川鴉片種植之風始熾。
  • 民國首任南京市長,曾強拆蔣介石的官邸,逃到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1927年4月,寧漢分裂之際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將國民政府的首都遷到南京,並親自指定劉紀文為南京市市長。劉紀文由此成為民國首任南京市長,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民國南京市第一任市長劉紀文逃到臺灣後的結局怎麼樣?
  • 宋家六姐弟:三姐妹關係破裂,三兄弟卻友愛和睦,妻子皆如花似玉
    最好的例子莫過於宋氏一家,作為民國首屈一指的海南宋家,這個影響力巨大的家族總是給後人留下說不清道不明的秘密,其中聞名民國的便是宋家的三位姐妹和三位兄弟。  三姐妹因為分別嫁給孔祥熙、孫中山和蔣介石,以不同的人生理想而走上截然不同的人生,她們因為丈夫而留名後世,也因為丈夫而關係破裂,有的甚至到死都不能相見。
  • 湯山民國瞭望塔-南京民國建築
    民國瞭望塔位於南京市江寧區湯山鎮美泉路8號一個山崗上,塔身完好如新,高高矗立在坡頂,遠遠即可望見。民國瞭望塔又稱「射擊觀測塔",是民國炮兵射擊場的標誌性建築,塔門上印刻著「湯山炮兵射擊場第一觀測塔」12個字。
  • 民國時期,中統和軍統都是特務機關,他們有什麼不一樣?
    民國時期,全中國正處在抗戰的關鍵期,前方有戰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不懼犧牲,這是最慘烈的,也是最讓人震撼的抗戰過程。但是除了前方的戰士之外,還有一些做情報工作的人,如果大家經常看諜戰劇的話,就不難發現,做諜報工作的人,尤其是國民黨方面的人,不是軍統的人,就是中統的人。
  • 谷正倫:民國憲兵之父
    但是,他能夠得到蔣介石的器重,成為民國憲兵之父。他是民國憲兵之父谷正倫。 谷正倫,字紀常,貴州安順人。中國國民革命軍將領,中將軍銜。有「現代中國憲兵之父」之稱,並揭示:「不說謊,不作假,守本分,盡職責」為憲兵官兵座右銘。兩位胞弟谷正綱、谷正鼎,皆為國民黨的政治人物。谷正倫生於1890年;谷氏為黔中望族,是當地有名的大地主。
  • 民國一奇人,是蔣介石的第一軍師,只用一計,就幫蔣贏了4位軍閥
    民國一奇人,是蔣介石的第一軍師,只用一計,就幫蔣贏了4位軍閥 1929年5月,馮玉祥通電反蔣。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張發奎等各地軍閥率領軍隊與蔣介石的政府軍針尖對麥芒,發生了一場惡鬥。
  • 一座南京城,半部民國史—盤點南京民國建築
    ,專門成立了首都建設委員會,主席為蔣介石。」這一規定,深深地影響到南京民國建築的建築風格。 民國時期的南京,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政府各部門都需要辦公用房,與國民政府建立邦交關係的國家在南京建立外交機構也需要大量用房。 同時還有各大公司銀行紛至沓來,精英薈萃,學子云集,諸多學校、院所陸續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