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一個來路不明者騙了一眾國民黨高官,蔣介石也險些上當

2020-12-22 騰訊網

1930年代的南京城(圖/網絡)

1932年10月,在當時的首都南京,爆出一則頗具「黑色幽默」的新聞。這就是轟動一時的「第一鬧劇」——梁作友詐捐事件。

當時,有一個名叫梁作友的山東人聲稱要給國家捐款三千萬。他從鄉下老家到縣城、再到省城濟南、又到南京,和各個層級的政府官員「談笑風生」,其中包括韓復榘、陳果夫、宋子文、張靜江、陳公博等一幹「有頭有臉」的人物。最後,他更是在武漢直接面見了蔣介石本人。然而,誰也沒想到:這個一次就要捐出三千萬的神秘富豪身上竟然連三塊錢都沒有,是個騙子。

▲網傳「詐捐門事件」的主角——梁作友(圖/網絡)

「第一鬧劇」基本事實清楚,但至今仍有重重謎團沒有解開。梁作友,這個身體殘疾、長相猥瑣的山東老農,是如何一路「過關斬將」,接連騙翻諸多見識、學識都遠在他之上的大人物,最終差點騙倒蔣介石的?換句話說,為什麼這麼多在官場上摸爬滾打的人精都會相信他真的有三千萬,進而好吃好住地招待他,並安排他去見蔣介石?反觀梁作友本人,在此事件中並沒有「詐騙」錢財,只能算是「詐捐」,他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這麼幹,圖的又是什麼呢?

一位報人的回憶錄中記下這一令人匪夷所思的事件:經過一番探究,研究者們發現:其實梁作友只是個站在臺前的「演員」,「詐捐」事件的始作俑者其實另有其人……

曹景行的父親曹聚仁年輕時做過記者,他曾說:「民國鬧劇可謂多矣,若論第一鬧劇,當屬梁氏詐捐。」

著名記者陶菊隱晚年所著的回憶錄《記者生活三十年》對這個「梁氏詐捐」的故事有所涉獵。

▲《記者生活30年》

按照陶菊隱的說法,梁作友除了接受政府安排的食宿以外、只是向賓館前臺借過幾十元錢(有說幾百元),根本沒有提出過什麼其他要求。——梁作友「詐捐」,到底圖的是什麼?陶菊隱也弄不明白。

陶菊隱又說:「一個來歷不明的鄉巴佬,赤手空拳而來,怎麼能夠騙得南京袞袞諸公向之頂禮膜拜,如奉神明?這也許可以用「利令智昏」四個字來回答,當時國民黨當權派都是些「拜金狂者」,他們受了三千萬元的誘惑而喪失了一切應有的理智,遂使一個瘋子騙了許多瘋子……」——用「利令智昏」四個字來解釋這場「鬧劇」,未免太過簡單,似乎難有說服力。

毋庸置疑,梁作友是個騙子。提到騙子這個詞,我們一般都會首先聯想到漂亮的臉蛋、光鮮的衣著。可是梁作友身高不到1.5米,而且還是個「羅鍋」(駝背),腿部也有殘疾,走路都不利索。初到南京時,他「穿布短褂,青布褲,白布襪,青布鞋」——這形象怎麼看也不像是千萬富翁。

梁作友雖然只讀過小學,但口才不錯,對自己的巨額財產來源,他自然也有一番說法。如說,祖上坐過大官,傳下「原始積累」,爺爺這輩闖關東、在俄羅斯做生意發了財,財產傳到他手上時又因他個人善於經營,錢滾錢、利生利,就有了六七千萬,所以打算捐一半給國家」。

但是,如果說南京方面的高官因「山高皇帝遠」,而不了解梁作友的真實家庭情況的話。那麼,眼皮子底下有這樣一個大富豪,家鄉的「父母官」還能不知道?這些山東縣裡、省裡的官員為何也會相信梁作友真的有錢,還把他送到南京去呢?

在一些關於「梁氏詐捐」的文章中都曾提到過一個大同小異的背景資料——1929年,臭名昭著的軍閥張宗昌第三次入魯與軍閥劉珍年混戰一場,由龍口經海路敗逃,沿途丟下不少輜重、財物。據說有一張存在日本銀行的軍費支票這時丟失。

梁作友就是山東龍口人。當他要捐款的風聲傳出來後,當時就有人猜測,一定是他撿到了這張支票。當然,梁作友本人始終都沒有說過自己撿到了張宗昌的支票。不過,他越是不說、越是沉默,外人就越加相信就是他撿到了。

張宗昌,人稱「狗肉將軍」,自稱有「三多」——兵多、錢多、女人多。單說這「錢多」:當時的軍閥普遍橫徵暴斂,不過多數人還不至於魚肉自己家鄉的百姓。而張宗昌則不然,他是山東人,在山東斂財卻達到六親不認的程度。所以,他在敗軍之際丟失巨款的說法,有很多人都相信。這其中,也包括在南京的大員們。

▲張宗昌

這筆傳說中的「張宗昌遺失巨款」是當時人們對梁作友捐款來源的唯一合理解釋。一來,「三多將軍」錢多,和「三千萬」的捐款數額可以匹配上;二來,如果支票真的是被梁作友撿到的話,顯然他是不能以個人名義從日本銀行裡把錢取出來的——只能捐給國家,由政府出面去取錢。讓黨國吃肉,他才能喝湯。

此外還有一種說法,似乎可以印證:張忠昌的「巨款」是梁作友行騙成功的重要原因。

近年有學者找到了梁作友的侄子、86歲的梁文盛老人。據梁文盛說,梁作友在龍口的客棧裡做過帳房先生,正趕上張宗昌兵敗,從龍口坐船逃跑,而張宗昌的馬弁不知道為什麼掉隊了,來到梁作友所在的客棧躲避追兵,臨走的時候留下一個包裹讓梁作有保管,裡面留下了一些紙幣和外國銀行的存摺,總金額大約是3000萬元。梁作友想捐獻給國家的就是這錢,曾經當著面把這些錢拿給蔣介石看,蔣介石發現這些錢是張宗昌發行的貨幣,早已經不能使用。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這場鬧劇的另一方——當時的南京國民政府,剛好急等著錢用。

「梁氏詐捐」發生在1932年10月前後,當時中國剛剛經歷過「九一八」與「一二八」,南京國民政府一面要應對日本人的侵略,一面又要錯誤地繼續武力圍剿紅軍。梁作友見到蔣介石時,蔣正以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鄂豫皖三省剿匪總司令」的身份在漢口主持「剿匪」。眾所周知,打仗就是「燒錢」。南京國民政府內外兩面作戰,開支龐大,財政入不敷出。這時候,恰巧來了個自己送上門的「梁財神」,能不信嗎?

那麼,梁作友又是如何當面「忽悠」蔣介石的呢?有史可查,梁作友最終確實是被蔣介石接見了,時間就在1932年的10月18日。但他見了蔣介石之後,兩人究竟談了什麼,則顯得撲朔迷離。目前主要有兩種說法。

一說:梁說這三千萬元的捐款並不是他個人掏腰包的,而是他有一個辦法可以籌到三千萬捐款。這個辦法就是,政府下一道命令,全國四億人,每人準備一個儲蓄罐,每人每年只往罐裡存一角錢作為愛國捐款,這樣只需要一年不到的時間,國家就有三千多萬捐款到手。這難道不是簡單易行的籌款妙計嗎?!

另種說法是:梁面見蔣介石後慷慨陳詞,首先發表自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抗日救國大論,接著又說全國有權有勢的人應該帶頭捐款,他把一直帶在身邊的神秘箱子打開,從裡面拿出一本本子遞給蔣,只見上面密密麻麻列著各地富商、高官的名單和應捐款數,壓軸的最後一個人就是蔣本人,其名下應捐款的數額就是三千萬!梁作友的意思是,三千萬的捐款是由蔣介石出錢,他來「頂名」,因為如果蔣以自己的身份捐錢,老百姓難免會想這麼多錢是從哪裡來的,他為委座「頂」這個名,是為領袖分憂解難。

眾所周知,蔣公極好面子,為此殺的人也不在少數,在此「詐捐」事件之後的一兩年裡,他就接連「做掉」了楊信佛和史量才兩位社會知名人士。「做掉」梁作友這個「小角色」、「小把戲」,不誇張地說,簡直像踩死一隻螞蟻一樣簡單。畢竟梁作友撒下彌天大謊在先,在法律上也說得過去。不過最終,蔣介石同樣是出於「面子」的考慮,沒有懲辦梁作友,而是叫人給了他20塊錢路費打發他回家,並對外發布消息稱「姑念鄉愚,不予深究,著即驅逐出境」。因此,梁作友沒死純屬僥倖。

至此,就有人此人究竟是激蔣抗日的「義士」還是腦子不好使的「笨蛋」展開討論了。有觀點認為,梁作友為什麼非要去忽悠蔣介石本人呢?他再「土」、再「瘋」也不會不知道「忽悠」全國最高領袖會小命不保吧;同時有另一種觀點說,此人是一位愛國的「義士」,他的目的是「激」蔣積極抗日。據說,事件發生後不久,素有反蔣熱情的陶行知聽說此事就為梁擊節叫好,還寫了一篇傳記,翔實記述了梁作友的生平,打算交商務印書館刊印發行,只不過後來文稿被查禁了。

據悉,當年梁作友到南京詐捐並不是「悄悄地進村」,他是自縣城而省城,由山東省政府派人護送進京的。在山東時,就有《申報》、《新聞報》等各路記者跟著採訪報導。到南京後,更是每天都有記者在他下榻的中央飯店圍追堵截。但從陶菊隱等記者的報導和文章中並沒有看出梁作友身上的「義士」色彩,媒體對他的觀察普遍是「財神」或「奇人」。

▲申報

那麼,梁作友會不會真實只是一個「鄉愚」,得了張宗昌的支票或者不知已作廢的巨款,「很傻很天真」地去南京捐款呢?筆者以為,也不是。他的言談舉止像是個笨蛋嗎?至於張宗昌發行的鈔票是否作廢,更是個偽問題。因為「得錢」和「捐款」之間已間隔了兩三年。

在當時,即有媒體提出疑問:如說梁作友的捐款用於抗日,山東各地都有為東北抗日義勇軍募捐處;用於賑災,他的老家縣城就有賑災機關;用於實業建設,交縣裡就可以了,為什麼非得捨近求遠,千裡迢迢奔赴南京?

陶菊隱在《記者生活三十年》一書中說:南京財政部長徐堪事後告訴其友人,這是韓復榘對蔣介石實施的一種報復手段。韓一面扣留地方應上繳中央的國稅,一面又向中央催索軍餉。財政部憤然回復韓說:我們這裡沒有點石成金的財神爺,無法滿足你的要求。於是韓復榘就「扎了一個毛人」冒充財神爺,送到中央去,使南京政府大丟其臉。因此說梁作友只是個「演員」,鬧劇的導演是韓復榘。

據悉,最先將「梁作友要捐三千萬」一事上報的,正是韓復榘。而且,在梁作友「騙子」的身份被公之於眾之後,韓復榘還接見過他。這一點陶菊隱在文章中也提到了:1933年4月3日,韓在濟南省政府又接見了梁作友,梁又炮製一個「十年節約救國計劃」,具體辦法是全國每人每月儲銅元一枚,隔兩年交款匯總;另設一個「救國銀行」可利用此款發行救國公債20萬元。韓對此表示讚賞,並設宴合影。

▲蔣介石與韓復榘

稍有政治常識的人都能看出來:韓復榘對梁作友的態度十分反常。歷史資料顯示:韓復榘本是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之一。1929年,中原大戰前夕,蔣介石以山東省主席和每月60萬元軍費為「誘餌」招他,韓遂脫馮投蔣。其後,韓復榘對當時佔領山東的閻錫山進行「閃電戰」,將晉軍趕出山東,自己則當了「山東王」。

但之後,蔣介石並沒有如約給他每月60萬元的軍費。面對賴帳的蔣介石,韓復榘藉口地方財政困難,拒絕執行南京政府收回地方銀行紙幣的通令,並兩次截留中央稅款。蔣介石拿他也沒有辦法。不過之後韓復榘還是不依不饒,幾次跑到南京去找蔣介石要錢,蔣卻避而不見。之後韓就和蔣徹底撕破了臉皮,全省稅收不交中央一分。山東從此實際處於脫離中央的「半獨立」狀態。

「我們這裡沒有點石成金的財神爺」——想必正是這句暗含譏諷的話激怒了韓復榘,於是他就派了梁作友這個假財神去南京,「幫助」中央「點石成金」,並且還一「點」再「點」。縱觀韓的一生,這倒也十分符合他為人處世的風格。

據說「演員」梁作友活了45歲,因病而死;而「導演」韓復榘則沒這麼走運了。1938年1月,蔣介石派人將其誘捕,亂槍打死,據說死狀非常之慘。

相關焦點

  • 最牛女間諜沈安娜,被稱為「按住蔣介石脈搏的人」,遺言令人感動
    說起特工,很多人都覺得這是一個只會出現在影視劇中的職業。其實不然,解放之前,我黨出現了很多傳奇的紅色特工,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堪稱最美紅色特工,她潛伏在國民黨中央長達14年,從1938年至1949年的11年間,以國民黨特別黨員身份作掩護,在蔣介石主持的黨、政、軍、特高層會議上擔任速記員。
  • 民國時期貴州三兄弟,都是中央部級高官,蔣介石寫聯稱「第一家」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谷氏三兄弟,既非蔣介石的「門生」、「故吏」,也不是蔣介石的同鄉、好友,在民國老蔣用人一般是這四類人的情況下,出身於一個地方土豪家庭的三兄弟,能取得如此地位,實屬罕見。1911年的時候辛亥革命爆發,谷正倫跟隨黃興回國參加辛亥革命。谷正倫善於見風使舵、投機鑽營。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谷正倫又回到日本復讀兩年後再次回國,後來谷正倫晉升為旅長,成為黔軍中的實力派人物,谷正倫是一個對權力欲望很大的人,他一直努力向上爬想要獲得更多的權利,但當時他受到了他的死對頭何應欽的打壓,但他仍然努力擴充自己的勢力,爭奪主持黔政的頭把交椅。
  • 國民黨特務機關中統和軍統的發展
    中統和軍統開始發展壯大,應該從蔣介石第二次復出的1932年說起。中統的發展。1932年左右,因為蔣介石的大力扶植,戴笠的特務組織得到快速發展。原本掌控國民黨特務機關的陳國夫和陳立夫非常嫉妒,授意親信徐恩曾擴大特務組織。徐恩曾奉命在南京建了一個「特工總部」。這個組織一無主管單位、二無公開名稱、三無編制。
  • 「國民黨元老」吳稚暉,1949年被蔣介石接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民國時期,國民黨有四大元老,他們分別是蔡元培、張靜江、李石曾與吳稚暉。四大元老都曾為國民黨的發展做出過重要貢獻,也是當時社會鼎鼎大名的人物。在這四大元老中,吳稚暉是一個另類,吳稚暉另類在什麼地方呢?吳稚暉雖然是國民黨元老,但是卻奉行「不當官、要參政」的理念,吳稚暉曾有句名言:「官是一定不做的,國事一定不可不問」。
  • 為謀奪獨佔東北,國民黨在無一兵一卒情況下,蔣介石只能依靠美國
    國民黨曾先後要求蘇軍協助其軍隊在大連、營口、葫蘆島登陸,但蘇軍以大連為商港,或蘇軍已部分撤出無法配合營口、葫蘆島行動為藉口,以實力為後盾,迫使國民黨軍隊不得不從美國控制的秦皇島登陸。蘇聯紅軍於1946年5月3日才全部回國,這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在東北開展軍事、政治鬥爭是有利的。
  • 臥底蔣介石身邊11年從容淡定,紅色女諜的傳奇人生
    而在中國,也有一位非常出色的女間諜,她的身份僅僅是一個速記員。抗日戰爭期間,她受周恩來的指派,早已經打入國民黨內部的她,於1938年進入國民黨中央黨部作速記員,在蔣介石和其他國民黨高官主持的會議上為中共搜集了大量重要的情報,而且從未暴露,這些情報極大地影響並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 國民黨哪一支部隊起義,對蔣介石的打擊猶如地震?
    說起解放戰場,蔣介石的國民黨軍隊起義投誠如雨後春筍,雜牌軍率先戰場起義,爾後是他的黃埔學生,還有包括最信任的張治中、傅作義等等高級將領。 在「首都警衛師」師長選拔上,蔣介石把關是極其嚴格的,原任師長趙霞升任軍長後,國民黨很多高級將領對這個位置垂涎三尺,不惜花大把大把金條意欲謀得此位。
  • 他是黃埔一期學生,因追求真理被蔣介石開除,最終被蔣下令殺害
    1922年,宣俠父因參與組織社會活動,被迫回國。回國後,在浙江省立甲種水產學校任教,並與俞秀松、宣中華等人從事革命活動。1923年,在杭州參加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擔任團杭州地委秘書。不久,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擔任學生會幹部、國民黨三中隊區分部黨小組長。之後宣俠父因追求真理與當時的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產生矛盾而離校。
  • 1945年重慶彩照,蔣介石聲望達到頂峰
    在重慶的蔣介石興奮的命令核查此事,一個小時後重慶新聞界對市民宣布此事 當夜百萬市民湧上街頭,連美軍的吉普車都陷入人海難以挪動。一些飯館,還將菜名改成「普天同慶」等,並連續幾天免費供人吃喝。書店、百貨店等推出打折活動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蔣介石受二戰時期德國軍事思想影響較深,他曾經效仿德國的情報組織「褐衫黨」創辦了復興社。蔣介石創辦的復興社有嚴格要求,骨幹全是自己的黃埔嫡系。在復興社早期,蔣介石指定了復興社的十三位骨幹,這十三位骨幹又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1932年,復興社正式成立,此後中國經歷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一系列戰事。
  • 蔣介石的三次下野,以退為進的典範
    蔣介石下野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了日本。當時的日本政界人士普遍支持蔣介石,首相田中義一、陸軍大臣向川義則等日本政壇的重量級人物,不僅和蔣介石進行了密談,還同意為蔣介石提供政治和經濟援助。搞定了日本政界,蔣介石又去拜訪了一位旅居日本的國中年貴婦——倪桂珍。
  • 他是國民黨內職務最高的中共特工,怪不得蔣介石的作戰計劃會失靈
    1928年,郭汝瑰正式加入中共,後來不知何故和組織失去了聯繫,不過郭汝瑰可沒有閒著,他後來又去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回國後又到國內的陸軍大學學習,在國民黨軍隊,他是不折不扣的高材生,抗戰時他得到了陳誠的賞識,屢獲升遷,在陳誠的土木系,他是十三太保之一。
  • 1930 1932,諜戰精英左爾格的上海潛伏
    1930年1月,左爾格以德國記者、自由撰稿人身份來到上海,開始了他三年的中國之行。他的真實身份是蘇聯紅軍總參謀部情報特工,名義上是共產國際駐華代表。他的主要任務是深入研究蔣介石國民政府的內外政策,國民黨軍隊的編制、武器裝備,以及西方列強、特別是德日的對華政策。左爾格於1941年10月在東京被捕,1944年11月7日被處以絞刑。
  • 「克己」與「罵人」:蔣介石日記應該怎麼讀?
    蔣介石晚年得了手肌萎縮症,手發抖,在這個情況下他要寫上手抖不能記事。蔣介石這個人,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但是他有個優點我稱之堅毅。很多人都記日記,但是像蔣介石這樣連續寫日記,57年每天不斷。蔣介石為什麼記日記呢?一個是學習曾國藩,曾國藩每天記日記,所以蔣介石也每天記日記。為什麼記日記?一個是為了個人的道德修養,蔣介石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他要做中華民國的模範。
  • 淮海戰役國民黨為啥失敗,杜聿明道出真因,蔣介石只會搞人事
    淮海戰役是我黨與國民黨精銳的大決戰。在這場大決戰中,國民黨軍事支柱第五軍和第十八軍全部被圍殲。加上早就領盒飯的74軍以及東北被消滅的新一軍和新六軍,國民黨精銳部隊幾乎全部被消滅。那麼,這場大決戰蔣介石什麼態度呢?杜聿明說了一句真話,國民黨高層指揮混亂,朝令夕改,而且情報基本失靈是失敗的關鍵。
  • 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有三個地方備選,蔣介石為啥偏偏相中了臺灣
    1949年,三大戰役尤其是「渡江戰役」的結束,中國共產黨基本上已經鎖定了勝局,蔣介石已經無路可逃,國民黨一定是會失敗的,毛主席當時已經不怎麼關心前線的戰事,很放心的把戰事交給了前線將士,而他自己則忙著選擇哪一個城市作為首都,還有籌建新中國的事宜。
  • ...1932:山雨欲來風滿樓——中國共產黨抵制「左」傾教條主義的鬥爭
    漳州戰役(油畫)寧都會議舊址1932年,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似乎是比較平淡的一年。它既沒有1927年那樣的大起大落,也沒有1934年那樣的苦難,當然也沒有1949年那樣的輝煌。但是,歷史之河潛流湧動,其大潮在向前奔騰的同時也會因暫時遇到障礙而出現曲折與回潮。1932年可謂是激蕩曲折之年。
  • 1954年,蔣介石曾冒險回到浙江一個小島上?照片與日記為證
    眾所周知,自1949年四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軍隊在內陸的陣線全面崩潰,蔣介石的失敗就已成定局。他自己也深知此事,所以早早準備去了臺灣,但卻直至死亡,都還想著能夠反攻大陸,重回故鄉。新中國自然不可能讓蔣得逞,對他嚴防死守,可據說他在1954年時,曾回到浙江一個名叫南麂島的地方。
  • 1945年蔣介石只準日本向國民黨部隊投降?
    從1931年9月日寇鐵蹄開始踏上中國東北三省,到1937年全面侵華,至1945年8月中國抗戰徹底勝利,屈指已整整14個年頭。14年國人浴血奮戰,無日不在期盼勝利。驕狂的日寇瘋狂了14年,終於壽終正寢。中、美、蘇、英4盟國最近已向其發出投降通牒,又加上友邦蘇聯百萬紅軍對其宣戰,現只等其最後聲明繳械了。夫人宋美齡隨後跟了上來,左臂輕輕地挽起蔣介石右臂,一起信步花園。
  • 中共最美女間諜,蔣介石身邊的書記員,上級領導點讚:迅速、準確
    就連當年蔣介石身邊的書記員都是共產黨的紅色間諜,直到國民黨敗退臺灣,才主動暴露,一直活到了95歲。自古蘇浙出美女,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物就是出生於江蘇泰興的沈安娜。她1915年出生於江蘇泰興。1932年入讀上海南洋商業高級中學,在這裡結識了在中共特科從事秘密情報工作的中共黨員華明之,也就是後來的丈夫,自此開啟了傳奇的間諜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