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瀏覽量高達近60000000的提問:「你是什麼時候發現人和人差距大得無法跨越?」
有個詞,雖然我們一直很忌諱,因為談起它,會觸動很多人敏感而脆弱的自尊心。但是,卻不得不承認:階層,它確確實實的存在!
1、階層是什麼?
階層是什麼?
階層,是有些人從幼兒園起就上著幾十萬的貴族學校,而有些人想享受享受教育的機會都還是一種奢侈;
階層,是有些人出生時,就含著金鑰匙,而你卻要大半輩子為房貸、車貸而辛苦打拼;
階層,是你翻山越嶺、歷盡艱辛終於看到目標時,有些人卻已經悠閒自在的躺在終點享受著人生;
階層,是人類之間實實在在存在的,很難被打破的一圈圈圍牆、一道道壁壘……
所謂階層壁壘,真的不可打破嗎?什麼才是穿越階層的路徑?
BBC曾經跟拍14個孩子50年,揭開了一個人生的殘酷真相:階層壁壘基本不可能打破。
基本不可能打破,卻不是不能被打破。
BBC紀錄片《人生七年》,從1964年開始跟拍14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孩子,從他們的7歲拍到56歲。
半個世紀的追蹤,殘酷揭示了階層壁壘有多難打破:
從小看《金融時報》的富裕家庭孩子,成長後依然會走上精英之路,壟斷社會上的優質資源;
貧窮家庭出身的孩子,大多數依然重蹈父輩命運,為活下去竭盡全力。但是,其中有一個卻打破了階層壁壘,過上了精英生活。
為什麼這個孩子能突破階層?他和其他同樣出身的人經歷有什麼不同?因為他是貧困家庭中唯一考上並且讀完牛津大學的人。
很明顯,階層壁壘能夠被打破,學習就是穿越階層的唯一路徑。
2、學習是穿越階層的唯一路徑
當今商界的大佬,很多都是憑著超乎常人的學習力,才突破了窮人階層,成為社會的佼佼者。
比如劉強東,從小生活在江蘇省宿遷市的一個農村,家境貧寒,他的成功逆襲正是從680分考取江蘇宿遷高考狀元開始的。
就這樣,彼時的劉強東懷揣著鄉親們湊來的500元錢和76個雞蛋走出了貧困的宿遷農村,進入中國人大求學。
大學念的是社會學系,但他卻傾慕於新興的計算機技術,於是每天坐公交去研究所搶佔機位,學習琢磨編程技術。畢業時,他這個社會學學士,卻成了中國人大最好的程式設計師之一。
比如許家印,出生於家境困窘的農村家庭,甚至多次面臨輟學危機,懂事後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走出農村吃上白面。靠著「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他兩次參加高考,終於在人口近1000萬的周口市獲得高考第三名的好成績,如願考上了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冶金系。
對許家印而言,考上大學就是他突破農村階層、改寫人生命運的一個翻身仗。
比如美團王興,在創辦美團之前,他是很多人眼中的「創業失敗專業戶」,從多多友,到遊子圖,再到校內網,從海內網,到飯否,五次創業,均以失敗告終。直到2010年創辦美團,才獲得了成功。
有記者問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為什麼王興失敗了那麼多次,你還要重倉投資王興?」
徐新說了王興身上三個讓他願意投資的優點,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習」,徐新評價王興是「深度學習的機器」。
王興在飯否上寫過一句話:「如果我一整天都沒看到、想到、或做過什麼值得在飯否上說的事,那這一天就太渾渾噩噩了。」
王興有3個Kindle,為了在公司、家裡、出差途中,都可以隨時隨地閱讀。
正是因為這種痴迷學習的精神,支持著他從幾次創業失敗中吸取教訓,完成了蛻變。
這世上存在著很多的不公平,唯有學習的機會,對每個人都是機會均等的。
無論身處何時何地,無論什麼年齡、身份職業,都有機會通過學習穿越階層,改寫自己的命運。
3、學習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習慣
了解彩怡總的人都知道,我出生在廣東東莞的一個農村家庭。 之所以能一步步走到現在的位置,擁有穩定的事業、高收入和高品質生活,正是因為這些年從未間斷過的學習。
憑著優異的成績,一路從小學到初中、高中,再到告別農村,進入大學。我和很多寒門學子一樣通過自己的刻苦學習,揭掉了出生時就被烙上的階層印記。
大學畢業十幾年,從房地產公司操盤項目,到金融公司高管、留學英國、入局小米有品有魚社交電商項目、成為小米社交電商平臺第一人……每一步,都是憑藉超強學習力完成的華麗跨界,更是一種階層的跨越。
這些年,對我而言,學習已經不只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習慣。
關於如何學習,我總結了幾點:
1、多維度多渠道學習,無時無刻不保持學習狀態
關於學習的渠道,我覺得可以分為深度學習和碎片化學習兩種。
深度學習包括看書,學習線上、線下的課程。這些年,除了每天固定半個小時看書,我幾乎每周都會從東莞到深圳參加各類線下課程學習,也專門到中國人大、上海復旦進行進修。
凡是感覺到自己有欠缺的領域,我都會通過線上或是線下的方式,向該領域的大咖去請教學習。
碎片化學習則包括加入社群請教不同行業的大咖、有目的的瀏覽微信公眾號等自媒體信息,甚至是看電視時注意每一句廣告文案、經典臺詞、走路時注意路邊的廣告牌的設計、寫作等,學習無處不在。
2、從所學內容中,提煉乾貨
就像我們在吃西瓜的時候要過濾掉瓜籽,無論通過哪種渠道學習,都需要提煉其中的精華,把書讀薄,把知識學精,才能更快進入自己的大腦存儲系統。
3、把所學方法反覆用於工作實踐
學的下一步才是習。所謂習,就是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方法運用在日常實踐中,反覆練習。
經常聽到一句話「有用才有用」。為什麼很多人看過書或是學了課程之後,沒多久就忘得差不多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有學無習】,也就是缺少了「用」的過程。
4、定期復盤實踐效果,總結經驗教訓
復盤的好處相信很多人都深有體會。所學的知識用在實踐中之後效果如何?有沒有什麼欠缺?欠缺該如何解決?有沒有哪些優點?優點該如何發揮到最大化?
復盤的過程是總結經驗的過程,也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對學習的升華。
5、保持輸出,倒逼輸入
我現在每周都會固定時間給夢彩團隊講課,再忙也一定要寫2-3篇文章,通過把學習內容融會貫通,分享給他人,來倒逼自己持續不斷輸入新的內容。
寫在最後: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起步比別人晚,起點比別人晚,都不是最可怕的。學習就是穿越階層的唯一路徑。
不妨從現在開始,立即採取行動,持續學習,不斷地豐富自己,使自己更具競爭力。
我是MISSYI-彩怡總,不平凡的2020已經過了1/2,我的目標是帶領更多人超越平凡,實現真正的財務自由、心靈成長。
諮詢相關問題,請私聊彩怡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