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爆發以來,已有近四位數的烏克蘭政府軍士兵在「平叛」行動中戰死沙場。長期化的衝突暴露了烏政府軍的諸多「短板」,單兵防護用具的短缺是其中之一。癱瘓的經濟導致烏本土兵工廠產能不足,基輔當局的對外軍購也進展不順。面對如此窘境,烏民間親政府自衛組織想到了從國外購買二手裝備的「救急妙計」。該國西部重鎮利沃夫周邊地區的志願者主動去邊境接貨,然後親自送往東部戰場,緩解了政府軍官兵的燃眉之急。
米代卡-舍希尼邊境通道位於烏克蘭與波蘭交界地帶。與之有關的故事則始於「臉譜」網上的一則留言:下一批頭盔已經抵達烏波邊境,但需要一人一個地帶入烏克蘭。「看來,這項行動將持續三天。我們無法在一個晚上讓頭盔全部過境。」
視線轉向米代卡村的行人過境通道。這條長長的人行道穿過波蘭,然後通過烏克蘭的護照檢查站,兩邊是高高的柵欄,既能接觸到日曬,又可接受雨雪洗禮。時值盛夏,金屬柵欄上爬滿了嬌嫩的鮮花。籬笆另一邊,長長的車隊一眼望不到尾。即便如此,徒步依然是通過烏波邊境最快、最便宜的路線。
儘管和東部戰區遠隔百裡,這條邊境通道已成為該國內戰的一部分。表面上,白天的貿易活動如常:波蘭一側,當地人叫賣來自烏克蘭的廉價伏特加,香菸的價錢也很實惠。返回烏克蘭的其他人則拖拉著沉重的貨袋和其他家庭用品,回到動蕩不安的故鄉出售——這些東西不是價格過高就是在烏克蘭買不到,所以,越境運貨有其現實需求。
太陽下山後,另一類角色出現在邊境。他們是來自周邊地區的志願者,在當地被稱為「螞蟻」,原因在於他們背負的重荷:制式頭盔和防彈衣,每次每人限帶一套。
這些非致命性裝備在基輔政權控制的區域內極其短缺。與此同時,政府軍士兵的傷亡人數仍在不斷上升。官方數據顯示,死傷者中的許多來自以親近歐洲著稱的烏克蘭西部。
東部戰事慘烈,防護裝具緊缺
在烏克蘭邊境一側的舍希尼村,行人們擠進一輛開往利沃夫的黃色微型麵包車。這輛頗有蘇聯遺風的小巴踉踉蹌蹌地穿過村莊,車上的人個個汗流浹背,還伴著民間音樂的節拍。低矮的房屋淹沒在綠色的海洋中,蘋果和櫻桃壓彎了樹枝,花園裡的玉米和大豆長得很旺。
這也是軍需品運輸隊的必經之路,一旦過境,補給品通常會在利沃夫集中。當地出身的年輕軍官米克拉曾在俄烏邊境駐守一個多月,緊鄰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此間居然沒有頭盔,也沒有防彈衣。當他所在單位在7月11日遭到東部民間武裝人員的火箭彈襲擊,導致至少20名士兵陣亡後,他才將死去戰友的頭盔戴在了自己頭上。
在缺少防護裝具的情況下,士兵的生存機率會下降幾何?烏克蘭政府怎能把這些小夥子隨意送入反對派佔領區?一直在利沃夫為傷亡者募捐的志願者們,禁不住向前往戰區的士兵提出「你們為什麼上陣」的問題。得到的回答大同小異:「我不去,那該誰去?」
基輔當局還在就從國外購買防彈衣扯皮時,當地社會活動家決定自力更生,引進大批剩餘裝備,以便宜3~4倍的價格收貨,然後運進烏克蘭。此舉背後的高人之一是利沃夫自衛組織領袖瓦列裡·維利姆楚克,今年年初在基輔獨立廣場抵擋防暴警察的隊伍中就有他。
兵分多路掃貨,採購運輸全包
該自衛組織的總部,位於利沃夫寬闊的林蔭大道旁的一座公寓內,入口處有一副人與巨型頭盔的合影。「頭盔很棒,」維利姆楚克讚許地點頭。他邊說邊在一個天花板很高的房間裡踱步,角落裡的古董磚爐據說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遺蹟——彼時,利沃夫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如果你早一天來,恐怕連站的地方都沒有,」他笑了笑,順手把一堆繡著德國國旗的制服推到旁邊,騰出坐的地方。而在屋外,年輕男女們正忙著將好幾噸軍需品打包裝車。
烏克蘭內戰爆發後不久,自衛組織就收到了士兵和他們的家人索要軍需品的請求。藉助反亞努科維奇抗議期間組建的團隊,自衛組織派出「偵察兵」,兵分多路前往歐盟國家掃貨。到目前為止,自衛組織已收到的捐款累計約500萬格裡夫納(烏克蘭貨幣,約合43萬美元)。
在這樣一個飽受腐敗困擾的國家,自衛組織的活動家格外強調透明度,在網上用電子表格列出了捐款和支出的清單。為避免節外生枝,志願者們親自把軍需品送到東部,而非通過政府。前段時間,35噸裝備以及由當地企業捐贈的日常用品剛從利沃夫運抵交戰區。
就此,烏克蘭當局不阻攔,但也不幫忙。「任何事都不指望他們,」維利姆楚克說。「我們自己辦事效率更高。」儘管基輔完成了權力交接,有一件事依然未變:烏克蘭人特有的、對官方的不信任。自衛組織在抗議示威期間我行我素,在東部戰火正酣的當下依然如此。
挑戰歐盟禁令,波蘭左右為難
一旦有人通過社交媒體宣布移交物資的消息,志願者們就會在下班後自動集合在一起。有時候,人來的太多,有學生、夫妻以及來自社會各階層的義工。
乘麵包車抵達邊境後,眾人穿過1600米長的狹窄通道,進入波蘭一側,向波方軍警出示特殊通行許可證,然後把沉甸甸的包裹(每件防彈衣重約15公斤)拖回烏克蘭一側,每次每人帶一件——歐盟規定,如未經特別許可,每人每次只允許帶一件防彈衣和一頂頭盔過境,且僅供個人使用。「這是我和妻子的個人自我保護用品,」志願者對邊檢人員敷衍道,這種始於利沃夫的穿梭旅行,每次需要幾個鐘頭,其中包括開車到邊境的一個半小時。
這些所謂的「螞蟻」與波蘭有關部門早已達成默契。「人們說,這些軍需品是為了保護自己的,此言非虛。」一位邊檢官員試圖讓守候在旁的波蘭電視記者相信。即便如此,大宗貨物被阻止的消息仍不時傳出;本月早些時候,兩名烏克蘭人開車拉著約500頂頭盔穿過另一處邊境通道時遭到拘捕,並可能面臨10年監禁。好消息是,有波蘭議員建議,被扣的軍需品應儘快移交給烏克蘭,否則「波蘭將面臨指責,說我們存心讓烏克蘭士兵送死」。
與此同時,自衛組織的探子也去了德國,以便尋找更多軍需物資。維利姆楚克表示,隨著私人供應商開始打起價格戰,每次「螞蟻搬家」後的帳單都在變長。
這種奇特的越境運輸,為烏克蘭局勢添加了一抹即興作秀甚至荒誕的色彩。即便有些杯水車薪,考慮到戰事仍不見停止跡象,每頂頭盔、每件防彈衣都可能把一條生命留在世上。
□美國「roads and kingdoms」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