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建議歐洲在烏俄邊境地區購買天然氣

2021-01-13 環球網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周旭】據俄新社5月20日消息,烏克蘭政府新聞局援引烏臨時總理亞採紐克聲明發布消息稱,烏克蘭建議歐洲在烏俄邊境地區購買天然氣。

消息稱,「烏政府建議將接收俄天然氣的地點改在俄烏邊境地區,還建議籤署相關的新合同,這些合同允許歐洲天然氣公司使用烏克蘭地下儲氣庫未被佔用的儲量,有利於能源安全的共同利益」。

目前,烏輸氣系統是過境烏克蘭向東西歐輸送俄羅斯天然氣的主要通道。而烏克蘭此前就指出,不排除未來歐洲將在俄烏邊境購買俄羅斯天然氣的可能性。烏方曾表示,「國際慣例一般是在第一邊境上出售天然氣」。

俄羅斯從4月1日起取消了對烏供氣的所有折扣,對烏天然氣價格從每千立方米268.5美元上漲至485美元。基輔計劃減少從俄羅斯採購天然氣,並從歐洲反向購氣。烏克蘭已開始通過波蘭和匈牙利進行反向購氣,希望從9月開始從斯洛伐克反向購氣。

據悉,由於烏克蘭拖欠天然氣費用35億美元,俄羅斯對其改用預付款制度。5月13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將向烏克蘭國有天然氣石油公司開具6月供氣帳單。烏克蘭必須在6月2日前支付。如果烏克蘭沒有及時付款,俄方將從莫斯科時間6月3日10點整停止供氣。

相關焦點

  • 俄烏再次上演天然氣之爭 兩國或會互相妥協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柳玉鵬】俄羅斯天然氣公司總裁米勒1日宣布,該公司當天停止對烏克蘭供氣。此前一天,烏克蘭國家石油天然氣公司宣布,從1日起暫停從俄羅斯天然氣公司購氣。俄羅斯《觀點報》1日稱,烏克蘭國家天然氣公司在聲明中稱,鑑於此前與俄方籤訂的補充協議於6月30日到期,烏俄未能就天然氣供應條款達成新協議,烏從1日起暫停從俄購氣。
  • 烏克蘭停止從俄購氣為哪般?
    中新社記者 文龍傑  烏克蘭日前宣布,自7月1日起將停止從俄羅斯購買天然氣。基輔為何作出此舉?烏方表示,俄擬定價格過高;俄政治家稱此系「政治」舉措;能源專家則認為,基輔不過是想對歐洲施壓,以圖獲得購氣資金。
  • 俄烏達成冬季輸氣協議
    原標題:俄烏達成冬季輸氣協議新華社/法新   俄羅斯和烏克蘭30日就今年冬季天然氣輸氣事宜達成協議,涉及金額達46億美元。根據協議,烏方將於今年年底前償還俄方31億美元債務並支付天然氣預付款15億美元,俄方則保證整個供暖季向烏方輸氣。   隨著冬季來臨,烏克蘭夜間溫度驟降至冰點以下,與俄羅斯就輸氣事宜達成協議更顯緊迫。
  • 烏波邊境,志願者自建軍需補給線
    長期化的衝突暴露了烏政府軍的諸多「短板」,單兵防護用具的短缺是其中之一。癱瘓的經濟導致烏本土兵工廠產能不足,基輔當局的對外軍購也進展不順。面對如此窘境,烏民間親政府自衛組織想到了從國外購買二手裝備的「救急妙計」。該國西部重鎮利沃夫周邊地區的志願者主動去邊境接貨,然後親自送往東部戰場,緩解了政府軍官兵的燃眉之急。    米代卡-舍希尼邊境通道位於烏克蘭與波蘭交界地帶。
  • 海南日報數字報-俄援助車隊全部返回俄境內
    俄羅斯人道主義援助車隊23日在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市完成任務後,經由邊境檢查站返回俄羅斯。
  • 同屬東斯拉夫民族,同起源於基輔,烏克蘭為什麼要反對俄羅斯?
    烏克蘭和俄羅斯的關係,是當今世界最受關注的國家關係之一,關係著整個世界尤其是歐洲的政治格局。 目前的俄、烏關係 烏克蘭被稱為歐亞大陸的「夾縫國家」,地理位置極其特殊,由同周邊地區的地緣關係錯綜複雜。
  • 俄羅斯援助車隊全部從烏返回
      俄羅斯人道主義援助車隊23日在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市完成任務後,經由邊境檢查站返回俄羅斯。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觀察員當天晚些時候說,俄援助車隊全部車輛都已返回俄境內。俄車隊完成救援任務  此前一天,俄援助車隊在未經烏克蘭當局批准情況下進入烏東部地區,引發烏當局和多個西方國家強烈譴責。
  • 俄援助車隊全部回國
    俄羅斯人道主義援助車隊23日在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市完成任務後,經由邊境檢查站返回俄羅斯。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觀察員當天晚些時候說,俄援助車隊全部車輛都已返回俄境內。  前一天未經批准入烏  此前一天,俄援助車隊在未經烏克蘭當局批准情況下進入烏東部地區,引發烏當局和多個西方國家強烈譴責。
  • 俄羅斯進入烏克蘭援助車隊全部返回
    俄入烏援助車隊全部返回俄與西方就俄車隊「人道主義」使命各執一詞俄羅斯人道主義援助車隊23日在烏克蘭東部盧甘斯克市完成任務後,經由邊境檢查站返回俄羅斯。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觀察員當天晚些時候說,俄羅斯援助車隊全部車輛都已返回俄境內。
  • 俄氣或在烏繳納預付款後48小時內開始對烏供氣
    原標題:俄氣或在烏繳納預付款後48小時內開始對烏供氣  中新網10月31日電 據俄媒31日報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總裁阿列克謝·米勒表示,俄氣公司或在烏克蘭繳納預付款後的48小時內開始對烏供氣,基輔或在下周繳納費用。
  • 與美存巨大利益分歧 歐洲撥轉烏克蘭危機風向標
    據俄羅斯《報紙報》4月27日報導,德國、法國、英國等歐盟主要國家日前向烏克蘭施壓,希望烏方儘快執行明斯克協議,這些國家擔心協議未被執行會致使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的衝突再次升級。相比前一段時間的劍拔弩張,烏克蘭局勢近來似乎進入休整期,而以法德主導的歐洲國家也正乘勢而為,極力推動局勢向好發展。
  • 俄新聞機構人員在烏獲保釋,烏克蘭總統喊話換回導演
    烏克蘭一家法院28日裁定,允許俄羅斯新聞社烏克蘭網站主管維辛斯基保釋。多家國際媒體報導,維辛斯基受羈押一年多,獲保釋或許預示俄烏著手交換在押人員。資料圖:維辛斯基 新華社維辛斯基有烏克蘭和俄羅斯雙重國籍。烏克蘭安全局執法人員2018年5月搜查俄新社烏克蘭網站基輔辦公室,持續大約8小時,以涉嫌叛國以及向烏克蘭東部頓巴斯地區提供支持為由帶走維辛斯基。
  • 烏俄上演狙擊手對決,車臣僱傭兵嶄露頭角,擊斃烏克蘭女神槍手
    據俄羅斯衛星網4月7日報導,烏克蘭頓涅茨克民兵武裝宣布,在過去的24小時中,烏克蘭軍方大肆破壞了雙方的停火協議,在一夜之間20次違反了停火制度,派出了大批部隊沿著頓巴斯停火線地區發動進攻,並動用了各種重型武器,包括美制「標槍」反坦克飛彈,試圖襲擊民兵武裝的T-72坦克,但是並未命中。
  • 俄烏曾是一家人,都是基輔羅斯後代,為什麼烏克蘭還親美仇俄?
    日前在聯合國大會上,以美國為首的63國支持烏克蘭要回克裡米亞半島的提議。對於美國的這次支持,烏克蘭是非常感激的,烏克蘭副總理甚至說,要讓烏克蘭成為美國在南歐和黑海地區的重要盟(打)友(手)。
  • 俄議員:烏克蘭查封俄船隻違反國際法
    30日,烏克蘭軍事總檢察長馬蒂奧斯通過社交媒體發布消息稱,烏克蘭已經對俄羅斯的Nika Spirit號油輪及其證件予以查封。烏克蘭安全機構本月25號對停泊在敖德薩伊茲梅爾港的俄Nika Spirit號油輪進行搜查。烏方認定這艘油輪之前的名字是Neyma,並表示,他們有證據證明該船參與了2018年11月俄羅斯對刻赤海峽三艘烏克蘭軍艦的封鎖。
  • 美挑唆烏克蘭對俄示強
    有分析認為,在美國不斷加強對烏克蘭軍事支持的情況下,俄烏衝突有不斷升級的趨勢。    烏軍做戰爭準備    按照內茲帕帕接受採訪時的說法,烏克蘭軍隊正在全面備戰,並等待俄羅斯軍隊因為克裡米亞淡水問題首先打出第一槍。據悉,克裡米亞85%的淡水需求來自與第聶伯河相連接、由烏克蘭控制的北克裡米亞運河。
  • 烏克蘭、俄羅斯羅生門:武力越境事件籠罩迷霧
    當地時間4號中午,在位於俄羅斯西部別爾哥羅德州和沃羅涅日州之間,且與烏克蘭交界的地區,一支正在巡邏的邊防小隊發現三個身份不明者試圖非法越界。槍戰過程中,一名越境者被邊防軍人打死,另外兩人逃回到烏克蘭的土地上。 由於事發俄烏兩國邊境,俄羅斯發布消息後,引來烏克蘭方面的高度關注。烏克蘭邊防局在調查後發布消息稱,他們在烏俄邊境並未記錄過任何一起槍擊事件。烏克蘭內務部也對外發布公告稱,截止到目前,他們並未掌握過哪怕一起試圖憑藉武力闖入俄羅斯的事件。
  • 德媒:中國不保持舒服沉默 在俄烏間尋求平衡
    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一直言行謹慎地避免對俄羅斯的行動給予公開支持,奉行了「中間路線」。從某種角度看,目前的局面有利於北京。普京訪華期間,與中方籤署天然氣供應合同——此前10年相關協商都沒成功。過去俄一直要求中國支付與西歐國家完全一樣的天然氣價格。如今鑑於西方的制裁,莫斯科不得不向北京作出讓步。有人稱,這筆交易會讓俄幾乎無利可圖。
  • 普京正焦頭爛額,烏克蘭頻放開戰硬話:全民抗俄,用上全系列武器
    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關係並不算和睦,為了克裡米亞地區的歸屬問題,烏克蘭可謂是費盡心思,一心想要將之從俄羅斯手中奪走。最近,普京出現了上任以來的最大民意危機,烏克蘭方面趁此機會更是頻頻挑事,號稱要進行「烏俄戰爭」。
  • 美俄在烏克蘭博弈中大打「能源戰」
    近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將出口到烏克蘭的天然氣兩次漲價,且漲幅達80%。烏克蘭總理亞採紐克4月5日稱,這是一種「經濟侵略」。白宮發言人卡尼也表示,「不應用能源供應及價格來脅迫烏克蘭和世界」,美國正採取緊急措施,從能源安全、能效和能源改革等方面援助烏克蘭。本月初舉行的第5屆美國-歐洲能源會議的主題,就是如何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