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國不保持舒服沉默 在俄烏間尋求平衡

2021-01-20 環球網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8月1日文章,原題:不舒服的沉默北京與莫斯科的關係如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好。但俄羅斯吞併克裡米亞,卻給中國出了一道難題。不過,目前的時機對中國還是有利的。

自烏克蘭危機爆發以來,中國一直言行謹慎地避免對俄羅斯的行動給予公開支持,奉行了「中間路線」。

從某種角度看,目前的局面有利於北京。普京訪華期間,與中方籤署天然氣供應合同——此前10年相關協商都沒成功。過去俄一直要求中國支付與西歐國家完全一樣的天然氣價格。如今鑑於西方的制裁,莫斯科不得不向北京作出讓步。有人稱,這筆交易會讓俄幾乎無利可圖。

事實上,中國正處在一個相對舒適的位置。各方都在拉攏北京,其中也包括欲阻止中國全球擴張的競爭對手美國。烏克蘭衝突還給北京帶來額外的好處:它分散了美國「轉向亞洲」的注意力。

但從許多方面而言,制裁的主題對中國來說又是棘手的。首先,北京原則上反對這些措施。其次,在中國領導人眼裡,西方反對俄羅斯的行動,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西方未來對付中國的「彩排」。因此,中國或許正試圖力所能及地緩解西方制裁給俄帶來的影響。

烏克蘭發生的衝突也讓北京不舒服。首先,烏克蘭是中國通往西歐的「新絲綢之路」的一部分。其次,北京長期以來一直與基輔保持著良好關係。特別在軍火領域,雙方合作十分緊密。通過烏克蘭,中國據稱可得到俄羅斯不願直接提供給這個強大鄰國的技術。中國還希望從烏克蘭農業中獲得好處。

在俄烏的這場衝突中,中國不希望破壞與任何一方的關係。北京的咄咄逼人只針對其鄰居,如日本和越南。中國總是時時處處控制調整自己,儘量不依賴別人。北京認為,這是在國際政治中的「負責任的行為」。(作者彼得·斯圖恩,青木譯)

相關焦點

  • 俄媒揭露:俄海軍在阿拉斯加海域強硬趕走美漁船,美當局保持沉默
    根據美國漁船的報告,當時他們的漁船懸掛著美國國旗,但俄艦隊接近時派出了軍機以低空飛行在他們的上方盤旋,並且命令這些美國漁船在特定的航線區域儘快離開。俄媒報導有意思的是,就連俄羅斯媒體也承認,當時俄海軍軍艦實際上闖入了美國獨屬的海上經濟開發區,那片區域原本就是美國漁業公司承包的作業地點,不過俄媒也強調,海上經濟開發區並不是領海,
  • 俄氣或在烏繳納預付款後48小時內開始對烏供氣
    原標題:俄氣或在烏繳納預付款後48小時內開始對烏供氣  中新網10月31日電 據俄媒31日報導,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總裁阿列克謝·米勒表示,俄氣公司或在烏克蘭繳納預付款後的48小時內開始對烏供氣,基輔或在下周繳納費用。
  • 俄媒:中國武裝力量發展如此成功,美國拿什麼應對
    俄媒:中國武裝力量發展如此成功,美國拿什麼應對 最近,俄羅斯媒體《側面》網站發表了一篇有關於中美軍事力量的文章。其中俄媒認為,中國最近幾年的武裝力量發展得非常成功,以至於可以毫不誇張地稱,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軍事強國。
  • G20峰會,默克爾、埃爾多安要做俄烏間的調停人?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俄羅斯顯然不打算放人。截至28日,俄法院已經批捕引發刻赤海峽衝突的全部24名烏克蘭軍人,羈押期限2個月。基輔政府29日大聲向西方求援,總統波羅申科通過德國媒體邀請北約軍艦進入亞速海,烏海軍司令則表示將請求土耳其「禁止俄軍艦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而據烏克蘭媒體報導,俄方已經「封鎖了亞速海烏克蘭港口」,有35艘船隻因俄方封鎖出現滯留。
  • 英媒: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製造業的增加值是美日德的總和
    製造業的許多國家來說,其實是一個重要的存在,製造業,是為了滿足人們的日常需求,來的需求很大,所以如果這是表明,全進口不麻煩,成為對方的一千,如果賣掉了,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英媒:中國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中國製造業的增加值是美日德的總和!
  • 俄烏達成冬季輸氣協議
    原標題:俄烏達成冬季輸氣協議根據協議,烏方將於今年年底前償還俄方31億美元債務並支付天然氣預付款15億美元,俄方則保證整個供暖季向烏方輸氣。   隨著冬季來臨,烏克蘭夜間溫度驟降至冰點以下,與俄羅斯就輸氣事宜達成協議更顯緊迫。在歐盟調停下,經過長達兩天的馬拉松式談判後,俄烏兩國最終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達成協議。
  • 俄媒:美國「甩鍋」中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
    (抗擊新冠肺炎)俄媒:美國「甩鍋」中國的真正目的是什麼?中新社北京5月2日電 美方近日針對中國的汙名化行為引發俄媒普遍關注,多家俄主流媒體對其抹黑中國的企圖進行駁斥。文章稱,自疫情發生以來,中國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生命至上」的抗疫原則。誠然,疫情給中國經濟造成了不小衝擊,第一季度經濟數據甚至出現了負增長,但中國官方始終把民生安全放在抗疫首位,並在較短時間內戰勝疫情,社會穩步復工復產。文章稱,俄羅斯與中國理念相同。
  • 烏克蘭建議歐洲在烏俄邊境地區購買天然氣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周旭】據俄新社5月20日消息,烏克蘭政府新聞局援引烏臨時總理亞採紐克聲明發布消息稱,烏克蘭建議歐洲在烏俄邊境地區購買天然氣。消息稱,「烏政府建議將接收俄天然氣的地點改在俄烏邊境地區,還建議籤署相關的新合同,這些合同允許歐洲天然氣公司使用烏克蘭地下儲氣庫未被佔用的儲量,有利於能源安全的共同利益」。
  • 俄羅斯援助車隊全部從烏返回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觀察員當天晚些時候說,俄援助車隊全部車輛都已返回俄境內。俄車隊完成救援任務  此前一天,俄援助車隊在未經烏克蘭當局批准情況下進入烏東部地區,引發烏當局和多個西方國家強烈譴責。路透社評論說,在德國總理默克爾抵達烏克蘭首都基輔之際,俄車隊全部返回國內可能從一定程度上幫助緩解緊張局勢。  俄新社23日援引俄海關部門官員的話報導,俄援助車隊分為6組陸續返回俄境內。
  • 俄烏再次上演天然氣之爭 兩國或會互相妥協
    俄羅斯《觀點報》1日稱,烏克蘭國家天然氣公司在聲明中稱,鑑於此前與俄方籤訂的補充協議於6月30日到期,烏俄未能就天然氣供應條款達成新協議,烏從1日起暫停從俄購氣。俄天然氣公司總裁米勒1日宣布,由於烏克蘭沒有支付7月的天然氣款。自1日上午10時起,停止對烏供氣。若無預付款,不會恢復向烏克蘭供氣。
  • 俄媒點名中國
    俄羅斯的防空武器的實力一直走在世界前列,而其中的S-500防空飛彈系統更是引起相當大的熱議,近段時間,俄羅斯軍方高層關於S-500防空飛彈的出口給出了一些驚喜的答案,俄媒更是直接點名中國,這是否說明中國將要進口俄羅斯的S-500防空系統?
  • 美媒稱運20用上國產航發 俄專家:只是俄50年前水平
    (原標題:美媒稱運20用上國產航發 俄專家:只是俄50年前水平)
  • 土耳其向中國靠攏,中土關係迎來轉機,德媒:對雙方有利
    9月23日,德媒《法蘭克福評論報》的一篇名為《土耳其和中國相互靠近:經濟危機中的巨額投資》報導表示,中國向土耳其進行投資,會使中土雙方之間都獲得利益。在尋求西方世界以及中東國家合作無果的情況下,土耳其將橄欖枝伸向了中國,自從2016年以來,土耳其和中國籤署了10餘項雙邊協定,其中包括最重要的醫療領域和能源領域,在這次新冠疫情期間,土耳其已經要開始中國疫苗的臨床實驗,說明他們對我國疫苗信心十足,而且也彰顯了與我國合作的決心。
  • 俄媒:杜特爾特"怕冷"暫不訪俄 普京稱不必非在冬季
    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導 俄媒稱,俄羅斯總統普京期待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在任何合適的時間訪俄,不必非在冬季。據塔斯社11月28日報導,早前杜特爾特說自己「忍受不了寒冷」,因此不打算「現在立刻」訪俄。他在接受「俄羅斯24小時」新聞頻道採訪時承認,「我現在就想去。
  • 俄媒:第二波新冠疫情或再引發「石油戰」
    參考消息網7月5日報導 俄媒稱,第二波新冠疫情有引發新「石油戰」的風險。據俄羅斯今日經濟網站7月2日報導,俄能源與金融研究所能源部門副經理阿列克謝·別洛戈裡耶夫認為,沙特威脅將發動新的石油戰不過是虛張聲勢,「開戰」首先對沙特自身不利。
  • 俄高官透露已有國家想要購買S500防空系統 俄媒點名中國
    【環球網軍事報導】俄羅斯技術集團總裁近日透露,已經有國家有意採購俄制S-500防空系統,他沒有透露具體的國家名稱,但表示這其中有已經採購S-400防空系統的國家。俄媒則表示,目前已經列裝S-400系統的國家有中國和土耳其。
  • 德媒:西方救經濟資金最後都流向中國
    中國11月外貿順差創下歷史新高,讓德媒憂心忡忡。德媒就此分析稱,歐美國家用於刺激國內經濟的資金,最後都流向了中國。專家以無奈的語氣警告說,和中國人籤的每一筆合約,都在持續加強對中國的依賴。但現在中國的出口貿易持續暢旺,新總統拜登會採取何種新措施?目前傳出的消息觀察,白宮新主人仍將持續以強硬態度對待中國。另一德媒《法蘭克福評論報》也有類似的看法,他們認為中國外貿的創紀錄順差以及疫情期間不退反增的中國經濟對西方來說是一則警訊。文章說,疫情爆發以來,歐美政界、商界緊張地關注著中國的疫情數字。因為對於歐美國家而言,中國人是無可取代的客戶。
  • 寶利國際攜手俄直升飛機共同開發中國市場
    中國證券網訊 繼昨晚宣布定增30億元跨入航空裝備領域後,寶利國際15日早間又公告,公司與俄羅斯直升飛機股份公司就雙方共同開發中國市場,進行俄產直升飛機的銷售及售後服務籤署了合作《備忘錄》。  俄直於2006 年成立,是俄羅斯「國防工業」子公司,管理直升機資產。
  • 俄烏又打起來了,6名德國僱傭兵被抓,火箭炮對轟死傷多人
    近日,親俄民兵與俄志願者部隊聯手再次在頓巴斯(頓涅茨克)地區與烏克蘭爆發激烈交火。其中,來自俄羅斯的部隊堪稱東部烏克蘭武裝力量的中堅力量,在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大量的武器彈藥也來自俄方。可以說是俄烏又打起來了。不過在戰鬥中一個之前沒有過的新情況出現了:俄志願者部隊在戰鬥中與來自西歐國家的僱傭兵部隊發生了激戰,還俘虜了6名德國僱傭兵!
  • 防中國什麼?德內政部長造了個詞
    據德媒7月5日報導,澤霍費爾在接受德媒《星期日世界報》採訪時硬生生造了這麼一個說法,他聲稱德國必須面對「來自中國的混合威脅」,其中包括「中國對德國的間諜活動」。澤霍費爾辯解稱,所謂「來自中國的混合威脅」指一個國家除了採取軍事手段之外,還會利用經濟層面的壓力以及輿論宣傳、黑客行動達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