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18歲新婚之後,寫下一首詞向丈夫撒嬌,流傳千年無人能及
我們常喜歡用「神仙眷侶」來比喻一對璧人的美好感情,在歷朝歷代那一些文人雅客的身上往往是不乏這樣的事例,說起那一些偉大的詩人大伙兒都是會聯想到蘇東坡、李白等。
如果說在歷史上有濃墨重彩1筆的女詞人,當之無愧則歸屬於南宋的李清照了,她和趙明誠也是為世人所豔羨的一對兒眷侶。而新婚後李清照也憑著一首詞聞名天下。
李清照18歲新婚之後,寫下一首詞向丈夫撒嬌,流傳上千年無人能及
李清照和趙明誠成親以後,也擁有和普通女子一樣的情感,希望被丈夫疼愛,希望和丈夫一生一世。例如,接下來筆者要和大伙兒介紹的這首李清照早期的經典新婚情詞《減字木蘭花》,便是1個很好的證明。全詞如下:
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雲鬢斜簪,徒要教郎比並看
寫這首詞時,是李清照不過十八九歲的樣子,儘管已經嫁做人婦,但少女的天性卻沒有丟失,可愛調皮。真令人臉紅,完全就是一幅小女子模樣。但,這樣的李清照卻讓人親近。
整首詞作便是寫了逛街買花、賞花、戴花、比花這樣一件事,和現代許多 女孩子逛街買衣服一樣的情景,生動活潑,極富生活氣息。詞作開篇一句「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截取了買花過程最後一個畫面,寫女主人公滿懷深情地欣賞手中的鮮花。
1個「春欲放」,即說明她非常喜愛這一些花兒,也包含了春色撩人之意,還暗借指她新婚生活的快樂。緊接著「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兩句是寫花的美態。花被人折,似乎不幸,愁容滿面,無聲落淚。1個「淚」字,即把花擬人化了
「猶帶彤霞曉露痕」是實寫,寫花朵映著彤紅的朝霞,帶著晶瑩的露珠,似乎淚痕未乾。它不但寫出了花的鮮豔,還滿懷新婚的歡樂與甜蜜。下片寫戴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完全一副想要向丈夫撒嬌賣乖求點讚的小女子模樣。新婚的她已經很美了,但卻擔心比不過花朵,怕丈夫說自己沒有花漂亮。
站在歷史的長河裡,我們任時光老去,而李清照依然以她悲天憫人的情懷及其自己獨特的才華屹立在我們對她深深追思中。
給大家推薦這套《李清照詞傳》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在那一首首愁怨的詩詞裡不禁湧出無盡的堅韌之氣,更留下了無盡回味和思考。
這本書的作者,文筆古風古韻,一字一句都很有意境和古風韻味。作者根據李清照的人生軌跡,將全本共分為八個部分,除了講述李清照的詩詞,還融入了這位才女這段時間的生活狀態,讓我們在了解詩詞、學習詩詞的同時,更加了解了這位傳世女詞人。
除了李清照的詩詞,她的一生的命運也是這本書中一個吸引我的地方,或許這就是作者與眾不同的寫作方法吧。
翻開書本,一位敢愛敢恨、敢飲敢醉、愛花、愛酒,心繫國家與天下的才女便呈現在讀者眼前。這本書中,作者總會在不經意間,觸碰讀者內心最脆弱和柔軟的地方,或是令人會心一笑,抑或讓人鼻尖一酸。
此外還有《蘇軾詞傳》,蘇軾為人豁達,他的詞更加是豪放,有人說,每個人心中都住著1個蘇軾,風雨在所難免,一任蓑衣,只管前行,沒有患得患失的顧慮,即便到了也無風雨也無晴,也沒有過多的在意,欣喜,這一份平常心,也許是蘇先生,最豁達人生的詮釋吧!
《納蘭容若詞傳》不同於以往的傳記,它以1種嶄新的面貌呈現在我們面前:以納蘭容若的詞為主線,以納蘭容若的"情"為框架,以納蘭容若的"愛"為血肉,以詩化的語言,戲劇般的場面,將我們帶進了納蘭容若的繁華生活、真誠性情、詞的巔峰,愛的痴心。
這套書一共有6本,在其中還包括有《倉央嘉措詞傳》、《李清照詞傳》、《蘇軾詞傳》、《辛棄疾詞傳》。
讀蘇軾的詞,可以醫心;讀辛棄疾的詞,讓人奮發;讀李清照的詞,可以感懷,總有一些人,繡口一吐,便點綴了中華文化史上燦爛的星河。
到了浪漫的12月,我們不妨來一場浪漫的古典行,與詩人們來一場浪漫的約會,體會他們的人生,或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