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從離開「象牙塔」到踏入「機關門」轉眼已經三月有餘。如願解鎖的選調「新生」角色使我有幸回到家鄉——蘇中地帶的一座水美鄉鎮,揮灑青春汗與淚,回饋一方養育恩。在前輩們的幫助下,我逐漸找準「新生」定位,為自己編排了一份「蓄能」修煉手冊,願與大家分享。
分享之前,對這份手冊先作個簡要說明。既稱「蓄能」修煉手冊,何以蓄?答:以日常親歷的基層工作蓄;蓄何能?答:圍繞常為人道的「後浪」一詞,從物理學角度出發,蓄浪能背後的內能、動能、勢能和風能;如何蓄?答:以「做學問」之態上好基礎課、必修課、專業課和實踐課。
在勤學善思中產生前進的內能,發揚「不用揚鞭自奮蹄」的奮進精神。在基層統計站的這段日子裡,我受益匪淺。還記得剛到統計站報導,接手人口普查業務時,自問專業出身,學了六年統計的我,不會遇到難題,但沒想第一個工作——數據核對就讓我「碰了壁、開了眼」,三維數據透視表、函數數據分析、網絡軟體爬蟲……不少非科班出身的同志,他們的統計技能讓我「自覺汗顏」。這讓我深刻意識到,在鄉鎮勿以學歷論能力,尤其對剛「入學」的選調「新生」來講,更應保持一個「本領恐慌」的心態,學會養成終身學習和勤於思考的習慣。不經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倘若僅因「上岸」就此停留,不思進取,談何配得上「後浪」的標籤?又談何跟得上習總書記提出的「鄉村振興」建設步伐?快馬加鞭不下鞍,蹄疾步穩踏新程。基層的「業務達人」為我的「蓄能」修煉手冊排了一堂「勤學善思」基礎課。
在聯繫鄉親中獲取持續的動能,涵養「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輪崗鍛鍊的第二站,我來到了鎮工會。「特困職工」申報成了擺在我面前的一道難題。如何將政策及時通知到位,摸清特困職工戶家庭情況是整個工作的難點和我這個工會小白的痛點。一籌莫展之時,老工會人劉姐給了我三個錦囊:一對接各村社區負責幹部,進行信息統計;二聯繫往年特困職工戶,上門了解實情;三聯合鎮社保所對照困難家庭名單,電話通知詢問。三點建議為我理清了思路,打開了局面。在近期特困職工戶上門回訪中,我接觸到了許多遭遇變故卻依舊自強不息,歷經磨難卻依舊昂揚向上的家庭。「謝謝你們,感謝黨和政府,生活總歸會好的」,鄉親們的感謝與笑容不僅讓我剎那間奔湧出滿滿成就感,更讓我真切感受到在廣袤鄉土大地上,奔走著無數的基層幹部,風雨無阻、默默耕耘,串起了一條條基層「幸福鏈」。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基層的「群眾專家」為我的「蓄能」修煉手冊排了一堂「聯繫鄉親」必修課。
在腳沾泥土中積累迸發的勢能,磨練「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過硬本領。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其中徵地拆遷流程複雜,從邁開步子入戶到俯下身子溝通,基層幹部既要維護好群眾利益,也要能完成本職工作,對幹部能力要求較高。輪崗期間我參與了一次拆遷工作,跟著許多老同志日夜奮戰,留下了許多難忘回憶。對許多拆遷戶而言,鄉間日漸斑駁的老屋和門前崎嶇的羊腸小道,維繫和堅守著自己難以割捨的濃濃鄉情。因此從做工作角度出發,不能僅停留在「廣而告之」,更需要在實際入戶中與拆遷戶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多做「課外工」,積極為他們排憂解難。拆遷大半個月來,三餐不定偶有時,半夜未眠也平常,「白加黑」、「五加二」是那段工作時光的常態。一雙開裂的運動鞋、一份按時籤約的答卷,都印證著老同志帶領我在鄉間留下的串串腳印,走進了一位位拆遷戶的心裡。腳下沾滿泥土,心中沉澱真情。基層的「水磨工匠」為我的「蓄能」修煉手冊排了一堂「腳沾泥土」專業課。
在嚴於律己中藉助穩定的風能,堅定「風雨不動安如山」的理想信念。「入學」以來,組織部門安排了多次培訓,每次培訓主題雖異,但在課程安排上有一點共性——學習黨的理論,打牢思想樁基。思想意識是行事之基、為人之本。紮根基層意味著遠離燈紅酒綠,但內心一定要時刻保持明亮。初「入學」的「新生」可以保持思維活躍開闊,但思想必須堅如磐石,做到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如此,「修煉」之旅方能步履鏗鏘,行穩致遠。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組織部門為我的「蓄能」修煉手冊排了一堂「嚴於律己」實踐課。
修煉之途路漫漫,吾將上下而求索。「新生」報導,思想仍待升華,站位亦須提高,歡迎大家交流指正!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