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2日電 題:從「人機大戰」說起,七問人工智慧
新華社記者高敬、許祖華
人類連敗三局!機器人AlphaGo與人類頂尖圍棋高手的對決,說是舉世矚目絕不為過。人工智慧的時代就這樣大張旗鼓地來了嗎?真的會像網友擔憂的那樣機器人將統治世界嗎?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西安交通大學校長、機器人專家王樹國。
問題1:「李九段」輸了,能否說明人類被機器人打敗了?
王樹國:其實上世紀90年代,就曾經出現過「人機大戰」,計算機也贏了。「人機大戰」可以說是人工智慧的代表作。谷歌公司此次研發的機器人加入了神經網絡的運算能力,具有一定的邏輯思維推理能力,可以根據外界情況選擇最優方案。
表面看上去是人工智慧把圍棋領域的世界高手打敗了,但要看到它實際上還是人設計的,還在我們的掌控之中。但我覺得這作為一個標誌性事件,預示著人類社會將快速進入智能製造時代。
問題2:為什麼是圍棋,而不是象棋麻將啥的?
王樹國:從原理上講,不管是圍棋還是象棋等,都是一樣的,只是遊戲規則不同。跟象棋、麻將等不同,圍棋考驗的是一種模擬生活狀態的布局能力,可以說最簡單也最複雜。
問題3:人工智慧會改變世界嗎?
王樹國:當前,全球製造業正在進入一個以智能化、信息化為主要特徵的新階段。進入智能製造時代,將出現很多顛覆性技術,使原來傳統產業的生產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人工智慧就屬於跨代技術的現象。智能製造將在全球掀起一個高潮,可以實現產品的訂單式生產,柔性製造,滿足人們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人工智慧產品還將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深入千家萬戶。
問題4:機器人有什麼神秘的?
王樹國:機器人其實沒有那麼神秘。機器人主要分為工業機器人、智慧機器人。目前,工業機器人比如碼垛機器人、焊接機器人等已經在工廠車間大量應用,是固定程序,不能感知外部環境。智慧機器人就是人們說的人工智慧,具有一定感知和判斷能力。「蛟龍號」就是典型的智慧機器人,能代替人類下潛到幾千米的海底,根據水下情況進行操作。今後將有更多「上天入地下海」的機器人,如空間機器人、水下機器人、戰地機器人、反恐機器人、飛行機器人、搶險救災機器人、醫療機器人等,為人類服務。
問題5:機器人離百姓生活有多遠?
王樹國:未來十年,將會出現很多新型服務機器人,深入千家萬戶。比如在助老助殘方面,將會有陪伴老人的機器人,可以對老人進行簡單的照顧;有些肢體殘疾的,比如歐洲一位手臂殘疾的人已經裝了智能手,將神經連接到晶片上,可以用大腦控制手的運動。還會出現教孩子外語、跟孩子互動的機器人等;餐館點餐、醫院做手術等生活領域也會有大量機器人。
問題6:中國的機器人發展如何?
王樹國:在若干領域裡,中國的機器人研發技術並不落後。但中國在產業化程度和規模上,與國際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一些重要元器件等基礎工業產品的可靠性不好,精度不夠等原因,導致我們有些還需要進口。中國很快就會興起一個機器人產業的大發展,這同時需要製造業實力的提升。
問題7:最可怕的,人工智慧會不會有一天真的控制人類?
王樹國:機器人永遠是為人服務的。儘管世界上一些科學家有這方面預言,但我持懷疑態度。目前人工智慧水平相對較低,等到生物計算機出現後,也就是真正活的機器人,才需要考慮這個問題,人類的大腦才是真正的生物計算機。我們不必杞人憂天。
點擊查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