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世紀以前的女性藝術家如何成為反性騷擾運動的先鋒?

2021-01-08 界面新聞

2002年的裝置藝術「強姦車庫」展示了有關強姦的數據,並有第一人稱的性創傷敘事 圖片來源:Flower Archive

反性騷擾運動對政治、組織化的宗教、教育機構、好萊塢、體育和軍隊都產生了疾風怒濤式的影響。強姦與性侵在文化上的突出性或許是個新現象。但將其帶入論爭焦點的努力卻不是新的。從1970年代開始,美國有一群女性藝術家就已經起來對抗強姦、亂倫和性侵,其手段則是演出、視頻、被褥(quilts)和其它非傳統媒介。

透過觸及這一禁忌話題,她們也起到了先鋒的作用,引起了公眾對這些話題的注意。我(指本文作者、範德堡大學藝術史教授Vivien G. Fryd)的新書《違反我們的意願:1970年代依賴美國藝術中的性創傷》(Against Our Will: Sexual Trauma in American ArtSince 1970)深入探討了這段歷史:為終結彼時圍繞針對女性之性暴力的噤聲狀況,她們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而這在今日的反性騷擾運動中又有迴響。

文藝復興時期的「英雄式」強姦

女性主義藝術家一登上歷史舞臺,便開始著力反對藝術史家所稱的「西方藝術中的英雄式強姦傳統」。

該傳統始於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將針對女性的襲擊、強姦和謀殺描繪得優美而又不乏英雄主義色彩,這掩蓋了暴力的現實。例如,提香(Titian Vecellio)的《歐羅巴的強姦》就刻畫了古希臘神話中宙斯化身為一頭牛並藉此將歐羅巴誘拐到克裡特的故事。抵達克裡特後,宙斯表明了身份,強姦了她並與她生下了三個小孩。

在提香的筆下,歐羅巴乃是一個極具性誘惑力的女子,她在宙斯化成的牛背上歡快地扭動著,二人飛上了天。畫中嬉戲打鬧的丘比特、活潑的構圖以及豐富的色彩,對宙斯即將對歐羅巴實施強姦的事實起到了掩蓋的作用。

提香,《強姦歐羅巴》,1559-62,布面油畫,70 x 80.7英寸 圖片來源:Isabella Stewart Gardner Museum, Boston, Mass, USA.Bridgeman Images

在柯雷喬(Antonio Correggio)的畫作《朱庇特與伊俄》當中,羅馬神話裡的眾神之王朱庇特將自己偽裝成一朵雲並把仙女團團包圍起來,後者對朱庇特的引誘渾然不覺。這種公然劫色的行為被描繪得充滿性愛意味,伊俄看起來對此十分享受。

柯雷喬,《朱庇特和伊俄》,1540年代,布面油畫,64.4x27.8英寸 圖片來源: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Vienna, Austria. DeAgostini Picture Library. G. Nimatallah. Bridgeman Images

許多學者和批評家——絕大部分為男性——一直以來都高度肯定這些作品,讚賞其充滿戲劇張力的構圖、迷人的色彩和理想化的人物。而畫作題材的暴力、涉性的一面則幾乎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

然而,到了1980年代,一些藝術史家——多為女性——對這些廣受景仰的作品當中的性暴力內容表達出了不滿。她們指出,這種再現強姦的方式——即便在神話、聖經和歷史類題材的脈絡當中——似有頌揚這一行為的嫌疑。

她們就此發問:這種暴力題材如此流行、廣為接受並受到讚揚,為什麼沒有人議論這件事?為什麼不曾有人提出質疑?它是否暗示著藝術界之外的一個更大的問題?

改變敘事的兩名藝術家

要提升人們對性創傷的意識,就得創造出一種視覺上的反敘事(counternarrative)。強姦並不愉悅,它也並不美,它根本就是不可接受的。

蘇珊娜·萊西(Suzanne Lacy)和萊斯利·拉博韋茨(Leslie Labowitz)這兩名藝術家乃是這場運動的鋒線人物。二人在洛杉磯策劃了至少7場大規模的、內容豐富的公開演出,旨在將強姦重新定義為一種侵略性的犯罪以及一種對女性的奴役行為。

其中一場公演名為《五月裡的三個星期》,創作於1977年。作為系列演出和裝置藝術的一個環節,萊西在市政大廳廣場掛出了兩幅亮黃色的洛杉磯城市地圖。她在第一幅地圖上用鋼印打出「強姦」一詞,紅色的字母約有4英寸大,詞的位置與三個星期以來城中各處強姦女性案件的發生地一一對應。她每天都會更新這幅地圖,使用的數據則來自洛杉磯警察局。

蘇珊娜·萊西,《地圖》和《五月裡的三個星期》,1977,以墨水繪製在印刷地圖上,洛杉磯 圖片來源:Suzanne Lacy

在第二幅地圖上,她高亮了諸如防控中心、強姦熱線、醫院急診室和危機與諮詢中心等一系列地點。檢視地圖的路人們——無論他們是在市政大廳裡上班,是旅客還是購物者——就此直面城市裡發生的數目驚人的強姦案,旁邊則是可供協助受害者的資源。萊西和拉博韋茨實現了提高人們的警惕性、吸引媒體關注和鼓勵倖存者尋求援助的目的。

反強姦的戰鼓聲

多年以來,萊西、拉博韋茨和其他藝術家們都持續不斷地在自己的作品中重申上述的主題。

蘇·可依(Sue Coe)1983年的繪畫《女人走進酒吧-在撞球桌上被四個男人強姦了-同時有二十個袖手旁觀者》對如下的事實加以譴責:在麻薩諸塞州的新貝德福德,4名男子在酒吧裡公然且粗暴地輪姦了一名21歲的女子,周圍的其他客人則袖手旁觀且無動於衷。

蘇·可依,《女人走進酒吧-在撞球桌上被四個男人強姦了-同時有二十個袖手旁觀者》,1983,混合媒介拼貼 圖片來源:The Museum ofModern Art, Acquisition from Werner and Elaine Dannheisser (880.1996). Licensedby SCALA, Art Resource, N.Y.

2002年的裝置藝術《強姦車庫》由史蒂芬妮·布魯瑟(Stefanie Bruser)、喬什·愛德華茲(Josh Edwards)、凱蒂·格羅娜(Katie Grone)和林賽·李(Lindsay Lee)共同完成,為西肯塔基大學「在家」(At Home)計劃的組成部分,該計劃由女性主義藝術家茱迪·芝加哥(Judy Chicago)及其丈夫唐納德·伍德曼(Donald Woodman)發起。參與者透過構造各種裝置,在肯塔基的一棟房屋的諸多小隔間裡探索了女子氣息與男子氣息等主題。顧名思義,「強姦車庫」就是一件房屋車庫裡的裝置。它藉助於展示數據以及貼出第一人稱的性創傷敘事,凸顯了強姦問題的嚴重性。它主張色情作品鼓勵了強姦,甚至於還包括了這樣一個事實,即男性也是有可能被女性強姦的。

後來到了2012年,萊西和拉博韋茨又上演了一出升級版的《五月裡的三個星期》,標題改為《一月裡的三個星期》。萊西再次創作了一幅強姦地圖,但這次把它掛在了洛杉磯警察局的迪頓禮堂(Deaton Auditorium)外面。這幅地圖儘管表明過去35年以來強姦案的總數有所降低,但也揭示了性暴力仍舊是個問題,在高中和大學校園裡尤其嚴重。萊西鼓勵觀看者將作品分享到推特或博客上,以提高人們的警惕性。

另一些藝術家也對此作出響應。最值得一提的是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視覺藝術專業的艾瑪·蘇爾科維茨(Emma Sulkowicz),她因為《床墊表演:擔起那份重量》這件作品而成了聞名全美的人物,有人將之與1970年代的一些反強姦演出等量齊觀。

蘇爾科維茨在身為本科新生的時候遭到過強姦。在學校裡的仲裁委員會判定侵犯者無罪後,她下定決心不再保持沉默。在本科高年級的大約8個月時間裡,她一直都背著一張床墊——樣貌與她被強姦時的那張類似——去上各門課,乃至於到畢業。哥大的其他一些學生加入了她的行列,另有一些高校發生了反對大學校園強姦的抗議活動。

全國形成合力

這些呼聲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了,但它們仍顯得孤立無援,經常無人關注或不被聽見。到了2016年,事情開始有了轉機。越來越多的女性——以及男性——開始發出聲音,結束沉默狀態並追求正義。

2018年,法官露絲瑪麗·阿奎麗娜(Rosemary Aquilina)判處前美國體操隊隊醫拉裡·納薩爾(Larry Nassar)高達175年的監禁,後者曾對女性未成年人和青年實施連環性侵。「是時候做個了結了,」阿奎麗娜宣告。「要像這些倖存者一樣發出聲音,成為這支大軍的一員。」

150餘名女性運動員紛紛在電視、廣播和報紙上講述自己的經歷,加入到這支大軍當中。她們與從反性騷擾運動爆發開始就陸續站出來的數百名涉及天主教會、好萊塢明星、老闆、記者和政客的性侵受害者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但我們也不可忘記鋒線上的女性主義藝術家們——在無人敢觸碰諸如家暴、強姦和亂倫等禁忌話題的時期,正是她們敢於為結束沉默而率先發聲。

本文作者Vivien G. Fryd是範德堡大學藝術史教授。

(翻譯:林達)

……………………

| ᐕ)⁾⁾ 更多精彩內容與互動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和界面文化新浪微博。

相關焦點

  • 韓國掀反性騷擾運動 這些演員導演被曝是色魔
    趙敏基曾飾演《步步驚心:麗》中的高麗太祖(原標題:韓國掀反性騷擾運動這些演員導演被曝是"色魔"!)海外網2月24日電始於西方的反性騷擾運動「ME TOO」近日燒到了韓國。不斷有韓國女性站出來,曝光自己被同事或上級性騷擾的經歷。外表光鮮的韓國演藝界、司法界、教育界等領域,接連被揪出「披著羊皮的色狼」,引發輿論譁然。
  • 謝爾曼·杜拉克|20世紀20年代先鋒電影女性導演代表人物
    歷史上不可遺忘的女導演——謝爾曼·杜拉克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歷史上一位先鋒電影先驅者,20世紀20年代法國女導演——謝爾曼·杜拉克。而真正讓杜拉克成為耀眼的導演就則從她「先鋒派」時期的作品開始。女權先鋒電影——《微笑的布迪夫人》《微笑的布迪夫人》是杜拉克1923年的作品,該作品被認為是探索女性權利最早的電影之一。電影講述了一位不愛甚至說極為討厭自己丈夫的女人,如何在身心摧殘下努力掙脫丈夫的枷鎖的故事。
  • 她們10個才是最偉大的女性藝術家
    但真正具有影響力的女性藝術家卻寥若星辰。▼當時社會在對女性學藝術懷有偏見:女性通過藝術創造獲得成功,實現目標和理想,宛如天方夜譚。即使很久以後婦女允許成為藝術學徒,解剖學和人體依然是禁區。卡薩特始終追求夢想,堅持藝術創造,最終成為震驚世界的女性藝術家。
  • 在臺灣女性遭受職場性騷擾問題,比男性要多出將近八倍
    在臺灣,女性遭受的職場性騷擾問題,比男性要多出將近八倍。始終致力於婦女運動的艾瑪華森,出資成立諮詢專線,提供遭遇職場性騷擾的女性相關服務。以哈利波特「妙麗」一角聞名全球的艾瑪華森 (Emma Watson) ,一直以來都致力於提倡性別平等與女性權益。她在 2014 年 5 月,被選為聯合國全球親善大使 (U.N.
  • 寶萊塢掀起MeToo反騷擾運動 阿米爾·汗和妻子成為急先鋒
    阿米爾·汗《好萊塢報導》中文站10月12日報導(作者:Nyay Bhushan)隨著一連串針對電影業內人士的新指控襲擊寶萊塢,印度自己的「MeToo」反性騷擾運動持續發酵,並且影響到了未來的電影項目。但是在周四,女演員Saloni Chopra、Rachel White和記者Karishma Upadhyay講述了她們遭到這位導演性騷擾的經歷,針對沙吉·汗的性行為不端指控也開始浮出水面。在一篇社交媒體的帖子中,記者Karishma Upadhyay講述了沙吉·汗如何在自己面前暴露私處,然後「將他的舌頭壓在我的嘴上」。
  • 鳳凰藝術 | 查克·克洛斯被爆性騷擾,引發藝術界爭議
    ·蘭德斯曼(Knight Landesman)被指控犯有不適當的性騷擾行為,最近又爆出美國超寫實主義藝術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也陷入醜聞,他被多名女性指控有性騷擾行為,由此造成了巨大社會轟動,藝術界也因此引發出對「藝術作品是否應該因為藝術家的私生活而被打上標籤」的激烈討論。
  • 沉默規則打破者:女性主義四人談
    在這點上,又是半個世紀過去了,這半個世紀以來的女性主義在美國社會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理解女性主義,就根本無法理解西方社會。女性在每個領域都在衝破層層天花板,雖然2016年希拉蕊·柯林頓的總統競選失敗,但她開拓了女性從政的道路。
  • 上世紀的美國家庭婦女,才是最堅定的「反女權」鬥士
    借著20世紀60年代第二波女權主義的後勁,推動各州批准ERA的運動捲土重來。她們吶喊自己的訴求:女性是時候擺脫家庭和母親身份的束縛,活出獨立的自己了。 她在書中寫道:「作為家庭主婦的女性,常常把自身價值的實現轉嫁到別人身上,希望通過對丈夫、孩子的照料、將情感寄托在丈夫、孩子身上,以他們的成功作為自己的成功。」最後她連同這本書,成為點燃第二波女權主義運動的導火索。帶著標誌性眼鏡的女權主義領袖格洛麗亞,則是爭取女性墮胎權的先鋒。
  • 又一藝術大佬被曝性騷擾:查克·克洛斯在國家美術館重要大展被取消!
    圖片:Jared Siskin/patrickmcmullan.com 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家美術館因為兩名知名藝術家的性騷擾指控而取消了兩個即將舉辦的展覽。近日這兩位曾經備受尊敬的藝術家都被指控性騷擾。有數位曾為克洛斯做過模特的女性在《赫芬頓郵報》和藝術媒體《Hyperallergic》上發聲,稱他發表了一些非常不職業的、關於性方面的言論。在這些報導之後,又有四名女性對克洛斯提出相似的指控,其中一名女性稱這位藝術家摸了她,並要求她「玩弄」自己的身體。
  • 21世紀是女性的時代
    如果你是要按人群相對較,在以前古代,有錢有地位的男性可以三妻四妾,而在現代我們都是一夫一妻制,這個也比不過。如果是比法律條文,現在各種法律法規還是比較健全的,現代人也有古代人沒有的束縛。所以說,現代人更加自由,看你怎麼去比較。不過,慢慢去思考你會發現,解放力度最大的,受現代社會衝擊最大的其實是女性。各種解放女性的運動,自由思想傳播,使女性從家庭解放出來,然後出去社會嘗試各種不同的工作。
  • METOO運動一年了,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2017 年 10 月 15 日,女演員艾莉莎·米蘭諾(Alssa Milano)在推特上呼籲被性騷擾的受害者講述自己的遭遇,並使用了#我也是(#MeToo)的標籤。此後,#MeToo 運動席捲全球,引發了人們對男權社會下性接觸邊界的討論,#MeToo 運動提高了人們對性騷擾和不當行為的意識,但也引發了很多像「維權過度、剝奪性自由的挑逗權」的擔憂。
  • 先鋒戲劇的終結:從對抗現實的烏託邦,到空有形式的文化景觀
    當 「先鋒」成為人們司空見慣的藝術風格時,先鋒還有存在的理由嗎?在新近出版的《美國先鋒戲劇:一種歷史》一書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戲劇系教授阿諾德·阿倫森探討了20世紀美國先鋒戲劇是如何起源、發展,並最終走向衰亡的歷史。美國先鋒戲劇肇始於上世紀50年代。
  • 美國先鋒戲劇的終結:從對抗現實的烏託邦,到空有形式的文化景觀
    當 「先鋒」成為人們司空見慣的藝術風格時,先鋒還有存在的理由嗎?在新近出版的《美國先鋒戲劇:一種歷史》一書中,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戲劇系教授阿諾德·阿倫森探討了20世紀美國先鋒戲劇是如何起源、發展,並最終走向衰亡的歷史。 美國先鋒戲劇肇始於上世紀50年代。
  • 反性侵運動「走過頭」? 法百名女性聯名維護男人「撩妹權」
    參考消息網1月12日報導 美媒稱,包括電影明星凱薩琳·德納芙在內的100名法國女性集體籤署了一封公開信,捍衛男性「糾纏女性的自由」。此舉引發了一些女權主義者的憤怒回應。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月10日報導,9日發表在法國《世界報》上的這封公開信指責#MeToo(「我也是」)運動,並且警告說最近的性騷擾指控引發了一場新的「清教主義」運動。報導稱,這個包括作家、演員、學者和女企業家在內的群體,譴責「對男性與性的仇視」和最近的「譴責」浪潮。她們寫道,男性「撩妹」的自由對於「性自由而言不可缺少」。
  • 高中教材羅列「女性性騷擾男性情況」,網友吵起來了
    「女性在公共場所穿著暴露是對男性的性騷擾」,近日,一本高中教材的這一言論引發爭議。有網友認為這句話「重新定義了性騷擾,給犯罪分子找理由」。也有網友認為教材相關部分的很多內容沒毛病,且不管男女在公共場合穿著暴露都是性騷擾。還有人提出,教材其他部分對男性也提出了要求,但是相關內容暫時無法證實。
  • 新藝術運動先鋒穆夏「來了」!244件展品亮相大劇院
    新京報訊(記者 劉臻)10月18日下午,「穆夏——新藝術運動先鋒」特展在國家大劇院東展廳拉開帷幕。特展開幕現場。阿爾豐斯·穆夏(Alfons Mucha,1860年-1939年)是一位將美學普及化的工藝美術大師,畢生以推動「藝術生活化」為己任。
  • 新藝術運動先鋒穆夏首次登陸津城
    由天津美術館、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國家工藝美術博物館主辦,捷克共和國布拉格市藝術博物館、捷克共和國波西米亞西部比爾森美術館、優想藝眾(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協辦的「穆夏——新藝術運動先鋒」特展將於2019年12月17日在天津美術館隆重開幕。阿爾豐斯·穆夏(AlfonsMucha,1860-1939),是捷克國寶級藝術家,歐洲新藝術運動巨匠。
  • 最有望成為美國司法部長的紐約州州長,關鍵時刻被指控性騷擾!
    最終毫無懸念的成為第46屆美國總統,而他也開始有條不紊的組建自己的政府官員。其中,現任紐約州民主黨籍州長科莫(Andrew Cuomo)是下任美國司法部部長的熱門人選。俗話說:人怕出名豬怕壯,人紅是非多。就在自己要被提名美國司法部部長的關鍵之際,科莫被爆出來了一個「大新聞」。
  • 世界上15位你要知道的女性主義藝術家
    女性主義藝術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末的反戰示威和民權運動中,女權主義者渴望通過藝術進行幹預。女性主義藝術家蘇珊娜·萊西(Suzanne Lacy)稱,女性主義藝術的目標是「影響文化態度,改變成見」。
  • 遭遇性騷擾後,我做了一個VR共情體驗坊
    雖然楊子曦在第一時間選擇報警並向商場服務臺尋求幫助來維護權益,但她卻再次經歷了人生中更為尷尬的場景——在六七個男性警察和工作人員的圍觀下詳細描述自己被襲胸的過程——用哪只手、如何襲擊,描述和回憶讓羞恥感輪番襲來。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她委屈、反思、尋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