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民間玩具賞析:泥玩具的發展

2021-01-11 中外玩具網

  【中外玩具網訊】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蘊無疑留給了我們這些後人一筆龐大而珍貴的文化遺產。同時中華民族也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不同民族,不同歷史時期的民俗文化和民間故事,為「玩具」的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當然我們現在所謂的「中國民間玩具」或者「中國傳統玩具」,和我們祖先的理解就大不一樣了。

  中國民間玩具以歷史悠久、分布地區廣闊和品種豐富著稱於世,對中國傳統工藝美術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並且在中華民族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生活中發揮著獨特的作用。作為記載中國各時代和各地域生活藝術歷史的活化石,具有許多我們現在引以為豪的「主流」「傳統」藝術所不具備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

  下面小編跟大家一起來看看我們中國傳統民間「玩具」中的泥玩具,可千萬不要小看了這些「泥巴」,每一個都隱藏了無數的故事和歷史典故。

  1.史前陶玩具

  泥玩具起源於史前陶玩具,新石器時期的文化遺產中,已經發現了為數眾多的陶塑玩具,主要是人與動物的形象。後世的彩塑藝術、彩塑玩具是在這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史前泥玩具史前泥玩具均為手捏成形,除了透露了創作者的藝術才能和審美理想,其中所包含自娛或娛人的功能則無可置疑。

  2.新石器時期、夏、商、周陶玩具與泥玩具

  新石器時期出現的陶球和石球,陶球的出現,再次證明了製作球形玩具已是有意識的創作行為。

  夏商周三代的塑形成就顯著,玩具品種繁多,題材有所拓展,人物造型和動物造型愈見精準,並出現模印玩具。

  3.漢代塑形玩具

  漢代的泥玩具與陶玩具的品種相當豐富,「泥車瓦狗、馬騎倡俳」應包括泥陶製成的動物、人物造型和車馬等交通工具的模型,還包括用泥製成的彈丸。

  漢代泥玩具和陶玩具並且進入流通領域,玩具生意興起,並分為成人玩具和兒童玩具。在製作手法上更加精細,採用了塑、雕、刻、劃和壓印等多種手法塑造形象。

  4.隋唐時期塑形玩具

  隋唐時期彩塑玩具得到空前的發展,凡有觀賞性能、娛樂性能的彩塑都與玩具保持著緊密聯繫,題材更加生活化。

  唐代出現了民間彩塑藝人名家,如楊惠之和劉九郎,唐代出土的陶模子成為壓印兒童玩具的範模。

  5.宋元時期塑形玩具

  宋元時期的磨喝樂是廣為流行的泥玩具,在七夕前大量出現,用於兒童乞巧活動,他的基本造型是一個泥塑的小男孩,為天龍八部種大莽神的化身。

  南宋泥人製作精妙。品類繁多,仍以表現兒童形象的「泥孩兒」最為典型。

  6.明清時期塑形玩具

  明清時泥玩具更加成熟,在各地出現各種流派

  *惠山泥人

  起源於明代晚期,入清以後,惠山泥人進入鼎盛,但還只是節令性的地方風物。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清代乾隆出現名家與作坊,這一時期的作品都是兒童玩具。已知

  的品種有車老虎、車狀元等。在道光、鹹豐之際,惠山泥人品種上出現了「小板戲」,即取材於崑腔和徽班的舞臺人物形象。

  惠山泥人在清末在表現形式上分為粗貨和細貨兩種,細貨因手捏戲文做工精細、品質華貴。粗貨所具備的民俗功能,是耍貨,是兒童玩具,大體可分為「娃娃」「寓意」「戲文」「仙佛」「動物」五大類,深受民眾喜愛。

  7.北京泥玩具

  第一類:反映現實生活的泥玩具

  第二類:動物花鳥

  第三類:戲劇人物的

  第四類:是活動的、音響玩具

  第五類:兔兒爺

  兔兒爺是老北京中秋的節令玩具,產生於明代,盛行於清代,泥胎兔兒爺最為典型,遍施彩繪,兔首人身,一副武將裝束。

  8.民國泥玩具

  民國至今,各個地方的泥玩具分布很廣,並自成體系按照泥玩具的成型工藝可分為三種。

  一是:手捏成型,不用模具,如河南濬縣的泥咕咕、淮陽的泥狗狗、廣東浮洋的「大吳泥塑』。

  二是:模印成型,用模具翻印泥胎。如山東高密泥塑、陝西鳳翔泥塑,河北的白溝泥塑。

  三是:半捏半印成型:無錫惠山泥人、北京泥人的部分品種。

  9.河北泥玩具

  ★高碑店泥人—白溝泥人,以大白粉打底上色,色彩豔麗,在重點的色塊上點清漆,增加色澤的層次感,題材以古裝人物和戲劇人物為主。樸素大方。

  ★玉田泥人

  10.河南泥玩具

  淮陽泥狗狗—為「太昊陵廟會」期間的泥玩具,烏黑底色、帶哨。泥狗狗所表現內容極為奇特,多屬不可名狀的奇禽怪獸,其中以泥猴的變化最為豐富。

  濬縣泥玩具——每年正月十五至月底舉行的「古正月會」節令廟會玩具。濬縣泥玩具的題材可分為四大類:珍禽瑞獸、家禽家獸、古裝人物及戰馬。

  11.陝西泥玩具

  鳳翔泥玩具—具有很高的觀賞的陳設品,可分為四類:大型泥獸、小型泥獸、人物、掛片。墨線勾勒紋飾,在額頭和下頦、兩頰處繪製大牡丹、桃花、石榴等裝飾。色彩多用大紅、淺黃、中黃、玫瑰、翠綠等。

  其他泥玩具——魚化寨的泥哨、綏德泥騎馬人

  12.山東泥玩具

  高密泥玩具—均以模製,胎體實厚、體積感強。設色華麗雍容,除了常用的大紅、黃、深紫並佐以金色和銀色,彩繪時運用退暈效果。泥獅、泥虎和人物的臉頰均輕抹桃紅色,表示健康強壯。

  蒼山泥玩具—在刷過白底的泥胎上,先用墨色安排結構,勾畫出內容,再調蛋青加色。

  掖縣泥玩具——已失傳,經典作品有「不倒翁」、「四老爺打麵缸」。

  13.其他地區的泥玩具

  浙江嘉興泥貓

  貴州苗族泥玩具

  江蘇徐州泥獅

  廣東浮洋泥塑

  甘肅慶陽泥獅泥狗

 

相關焦點

  • 河南三大民間泥玩具之一,信陽小孩兒最喜歡的玩具,你見過嗎?
    淮濱彩繪泥塑,統稱「淮濱泥叫吹」,是淮濱地方特有的民間傳統手工藝品,也是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泥叫吹有著悠久的傳承歷史,自誕生以來,已發展了上百年,乃至上千年。 「龍、老虎、獅子、牛、豬、狗、鳥,西遊記、武松打虎、八仙過海、百鳥朝鳳、十二生肖…」在泥叫吹的文化傳承作品中,人們經常會看到這些栩栩如生的泥叫吹形象。
  • 從傳統民間玩具看中國古代玩具設計智慧
    節日與玩具相映成趣,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民間生活。古代觀賞類的玩具古代觀賞類的玩具有很多。如泥塑工藝泥孩兒,製作成本低,方便易行,是民間百姓喜聞樂見的玩具。經過歷代發展,泥塑玩具豐富起來,各式各樣的造型,加上多彩的配色,十分精美。
  • 「中國民間玩具收藏展暨傳統織繡展」在市民間藝術博物館開幕
    膠東在線消息:為大力弘揚傳統民間手工藝,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29日上午,「中國民間玩具收藏展暨傳統織繡展」在市民間藝術博物館開幕。
  • 中國民間傳統玩具展:博物館裡重溫老北京記憶
    社區居民表示希望今後能多舉辦這樣的公益性活動,讓年輕人、孩子們更喜歡傳統技藝,讓這些手工技藝更好地傳承下去。人民視線 林濟源 張海鶯 劉家琛 鴿哨、麻杆雞、捕鳥籠、猴攀槓……形制各異、稚拙可愛的傳統玩具一一映入眼帘。4月下旬,清華附中國際部的學生們來到北京民俗博物館,參觀了《童年恩物——中國民間傳統玩具展》。
  • 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以民間棋和傳統益智玩具為橋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該活動以民間棋和傳統益智玩具為橋梁,展示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當天,來自北京、河北、內蒙古、山西、江蘇、湖北、廣東等省區市的20餘位益智玩具非遺傳承人和民間棋高手齊聚一堂,不僅帶來具有民間特色和地域文化的傳統益智玩具,還為觀眾獻上富有觀賞性的玩具競技表演。這些玩具展現了2020北京文創大賽文博賽區的最新成果。活動現場,造型各異的民間益智玩具令觀眾新奇不已,躍躍欲試。
  • 中國民間玩具登陸莫斯科
    原標題:中國民間玩具登陸莫斯科  新華網莫斯科11月1日電(記者趙葳)風箏、風車、布老虎、肖型枕及以「西遊記」、「三國演義」和「白蛇傳」等傳統故事為題材的彩塑玩具1日在莫斯科新馬涅什展覽館展出。精緻、俏皮的玩具讓莫斯科市民再次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 中國玩具從民間走向世界
    玩具帶著時代印記  六十年代,中國的輕工業有所發展帶動了玩具業,一些玩具品種開始亮相,如機械動物、帶有小哨的塑料小動物、小人物、塑料氣體模形、萬花筒、矩木等,迅速走入了人們的生活。一位退休工人回憶道,那時候,父母過年時才給自己買了一個穿著漂亮裙子的塑料娃娃,自己高興極了,因為這是她一生中第一件從商店裡買的玩具。
  • 雷哥出品,80與90後的節日玩具,滿滿的回憶,傳統民間藝術!
    作為傳統民間藝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漫長而不間斷的玩具是一個獨特的表達中國歷史。我是雷哥,一位80後,最近時常想起兒時的夢,今天就說說我國傳統節日的一些玩具,顧念一下回不去的童年!宗教信仰、世界觀,品味,經典作品和當地習俗,特別是節日和「四大中國古典文學」,都是由各種技術的使用需要一個工匠」最深的智慧和創造力。
  • 老北京絕活「小玩意兒」:民間傳統兒童玩具精髓
    編者按:兔爺、絹人、剪紙、彩蛋、風箏……這些老北京傳統民間絕活和手工工藝品,是北京人的驕傲,也是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符號,透過他們,我們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北京。老北京人,幾乎家家戶戶都能拿出幾件值得炫耀的「小玩意兒」,地道的北京人兒時幾乎都曾玩過和見過許多這樣的「小玩意兒」,這些妙趣橫生的民間手工藝術給他們的兒童時代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樂趣……現在,讓我們一起重拾回憶,找回曾經的「玩伴兒」吧!  泥塑  「兔兒爺真叫神,大紅帥袍穿在身,將軍鎧甲金閃閃,背插靠旗好威風。」
  • 80後女孩痴迷收藏民間傳統玩具15年 藏品超200件
    這個叫「小猴翻跟頭」,這個是用我們民間最簡單的材料,縫衣服的線管做的。   這是幾個小木棍組成的,這叫「木蘭耍槍」,跟中國的皮影的道理是差不多的。   像這個玩具就是我小時候玩過的玩具,我們小的時候拿一個扣子然後穿一根線把它這樣(串起來),同樣的道理。
  • 「玩·味十足——中國民間玩具展」在新昌博物館開展
    提示信息7月6日,由新昌博物館和海鹽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玩·味十足——中國民間玩具展」在新昌博物館二樓開展,為孩子們送上了一份暑假大禮。展覽分為「拾趣」與「玩味」兩大主題,共展出文物300件(套),包括祥瑞動物、香包、掛件、耳枕、泥塑玩具、吉祥寓意類的小玩具等。
  • 北京文博|中國古代益智玩具之棋類創意設計與民間棋對弈挑戰主題...
    讓我們一起期待吧~「中國古代益智玩具之棋類創意設計與民間棋對弈挑戰主題賽事」是2020北京文化創意大賽文博創意設計賽區新增賽事之一,賽事已於7月28日正式啟動,快來參與吧~中國古代益智玩具之棋類創意設計與民間棋對弈挑戰主題賽事
  • 嘉興博物館推出「玩·味十足——海鹽縣博物館藏中國民間玩具展」
    9月3日,由嘉興博物館與海鹽縣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玩·味十足——海鹽博物館藏中國民間玩具展」在嘉興博物館二樓禾韻展廳展出,本次展覽共分為「拾趣」、「玩味」兩個部分,共計297件展品,通過對系列主題民間玩具的展示,讓觀眾在欣賞民間藝術的同時,增強對傳統文化的深層理解,學會從玩樂中引發探索的興趣。
  • 大器「玩」成——中國民間玩具精品展在莫斯科開幕
    11月1日,在俄羅斯中國旅遊年框架下舉行的「大器『玩』成——中國美術館藏民間玩具精品展」在莫斯科新馬涅什博物館開幕。中國駐俄羅斯聯邦大使館公使銜文化參贊兼莫斯科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中華、中國美術館副館長謝小凡等參加了活動開幕儀式及新聞發布會。此次展出的800餘件玩具藝術品是中國美術館6萬餘件民間藝術藏品中的傑出代表,形式豐富,充滿魅力,這也是中俄兩國藝術交流的嶄新成果。
  • 中國民間工藝美術所依存的傳統文化理念及意義
    民間工藝藝術能夠不斷流傳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一種將人作為主體的思想或者可以理解成對人的一種關注。 中國民間工藝的歷史意義 中國傳統工藝門類眾多,涵蓋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
  • 海鹽縣博物館民間玩具研究出新成果
    近日,縣博物館《玩·味十足——奇趣的民間玩具》正式出版。《玩·味十足——奇趣的民間玩具》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民間玩具概說,闡述了民間玩具的起源和發展,從史前到近現代詳實陳述了個時代玩具的發展脈絡,介紹了民間玩具的分類,使讀者在紛繁的玩具中可以清晰劃分其品類。下部分為民間玩具鑑賞部分,以兒童的成長為主線,逐步遞進展開不同年齡階段所玩的玩具,詳盡介紹了該玩具的實用性、文化性、藝術性及其地域風格等鑑賞知識。
  • 獨具特色的北京民間玩具 按功能分為七大類(圖)
    北京民間傳統玩具——風車 北京民間傳統玩具——兔兒爺  北京民間玩具以實際功能為劃分標準,可分為七大類,分別是:觀賞玩具、節令玩具、益智玩具、音響玩具、健身玩具、實物玩具、其他玩具。這些玩具可以讓人們在觀賞、認識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廣博見聞。  節令玩具是特定節日中的應時玩具,它們是節日中最為活躍、生動的角色。諸如元宵節的花燈、清明節的風箏、端午節的布老虎、盂蘭盆節的蓮花燈、中秋節的兔兒爺。它們誕生於傳統的民俗事項,原本都是民俗的產物。一旦成熟,就會反作用於民俗,使節日的習俗更豐富、更穩定,許多民間玩具已經成為特定節日的標誌。
  • 《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教學設計
    3.認識中國民間美術獨特的美感和表現特點,感受民間美術作品和諧的藝術與實用價值;體會勞動人民創造美的智慧,體驗並嘗試創造美的樂趣。二、教學重難點重點:了解民間美術作品的色彩搭配特點。難點:運用民間美術的色彩搭配特點創作一件美術作品。
  • 傳統兒童玩具的文化密碼
    人類文化包括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和信息文化,玩具是人類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早在原始社會,人們就已經採用石頭、泥土等材質製作石球、陶俑等玩具。中國傳統玩具有數千年的歷史,跟中國文明的進程是同步的。 本文主要分享中國傳統玩具的一些常識,並比較同現代玩具的差別,最後展望傳統玩具的未來。